“好吧,最多批發給你們三畝地,四千五百個蜜瓜,再多大家都有意見了!”
尤語最后敗在了兩人的“糖衣炮彈”下。
自己的妹妹/侄兒,還得自己寵。
7月12號,尤立軍打來電話報喜,挨個通知親戚們,尤睿被京市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錄取了!
又不是在尤溝扁村辦升學宴,家里人與之共情度不高,最多也就是隔空給了個紅包了事。
正是一年當中公司最忙碌的季節。
聯合村一百畝露天種植的番茄開始量產,三百畝大棚蜜瓜也成熟啦。
江縣的、峨市的、嘉市的、成都的二十五家酒店賓館匯聚一堂。
就為了瓜分今年的蜜瓜。
“大家都是老朋友,去年吃過我家香草冰激凌蜜瓜的,肯定還記得它的味道。雖然今年種了三百畝地,但是我們也開通了山城火鍋協會和電商的銷售渠道,產量還是相當緊張啊。”
尤總表示,瓜雖有,客戶實在太多,寵幸不過來。
采購團不樂意了:
“尤總,總有個先來后到嘛!”
“就是,去年您可是許諾今年實現吃瓜自由的。”
“尤總,我們賓館的要求不高,只要能買到十萬斤瓜就行!”
蜜瓜的價錢擺在桌面的合同里,單價十二塊錢一斤,不接受議價。
倒是沒人有意見,全都看數量去了。
啥子安?
現采現結,總采購量的上限是七萬斤?
以周結算的賓館酒店,一周不能超過五千斤!
人干事?
一直以來,他們和其他中間商或者原產地合作,結算周期不是一個月就是四五十天,強勢得不能再強勢。
到了尤溝扁村來,屢屢破例。
想要周結,旁邊不講武德的同行還能為你鼓掌!
三百畝蜜瓜說起來不少,其實也才一百三十五萬斤左右。
就現場二十多家平分,一家最多分個五萬多斤。
山城火鍋店和網購還想來插一腳?
不能夠!
沒有終決權的采購們,趕緊給各自的老板們打電話請示,現結的壓力他們不擔。
江縣賓館的姜經理和三蘇酒樓的賈經理,對望了一眼。
兩人眼神在空中交匯后,埋頭在合同上簽字簽得飛快。
來之前,這種情況就在他們的預料之中。
習慣了尤語的騷操作,他們除了比同行點頭快,沒啥太大的競爭優勢。
上限七萬斤蜜瓜,晚幾分鐘就可能縮水不止一半啦。
就像是同一個考場有人交卷后,剩下的人,人心浮躁,就怕趕不上趟。
等到最晚和老板在電話里,拉扯了二十五分鐘的五個采購總監回來,還真是連瓜皮都不剩了。
幾人面沉如水,大有要翻臉的節奏。
簽了合同的采購們跑得飛快,就怕還未蓋完章的合同里,采購量有變故。
峨山大酒店的采購總監,怒氣沖天:“尤總,這就是和你們果蔬公司合作了一年多,對待老客戶的態度?”
嘉州賓館的采購經理跟隨其后,語氣很是焦急:“我們也沒說不同意現結啊?怎么連二十分鐘就等不及了呢?”
“看來,尤總是沒把我們這些,五星級酒店的采購總監放在眼里啊!”年齡最大的一位采購負責人陰陽怪氣。
尤總無可奈何:“我難道沒有一視同仁嗎?合同擺在你們跟前的!這事也確是怪我啊,怪我們公司實力太弱,短時間內是真的墊付不起一千多萬的蜜瓜款!”
事實也和尤語說的差不多,三百畝番茄熱賣中,還有一百畝地的小貝貝南瓜陸續出貨。
果蔬公司每天付給菜農們的貨款,幾十甚至上百萬計。
沒有冷庫,一年之中最熱的季節,冰激凌蜜瓜比不得小貝貝南瓜耐儲藏,銷售期在一周內就會結束。
只能是特殊情況,特殊處理了。
“要不?你們和江縣賓館或者金頂大酒店商量商量?讓他們分一些出來?”尤語給出了良心建議。
五人不領情,糾纏未果后鬧了個不歡而散。
三天后,朱竹一大早就找到了尤語,“尤總,嘉州賓館和峨山大酒樓等五家公司拖到了今天(周二)還沒有付款,我已經催了他們財務三次了。”
“你再打一次電話,同時發一封郵件,通知他們中午十二點前沒有付款,今天開始斷貨!”
尤語毫不意外,甲方拿捏的乙方的不外乎就是拖款、壓價這些手段了。
她倒也不懼,有采銷合同在手,大不了打官司。
不是她吹,她家的沙瓤番茄還真是供不應求。
打了一圈電話,把今天開始,有可能多出的量通知了一遍其他采購商。
果然,家家都想要。
中午十二點,除了嘉州賓館在最后一分鐘前付了款,其他四家無動于衷。
尤語馬上把這四家當天的供應量分撥了出去,還聯系了成都某律師事務所,做了催款打官司的準備。
周結的好處顯示出來了,哪怕是兩家加在一起,沙瓤番茄的單品采購金額也才五十來萬。
及時止損!
以后,這四家再找來,就沒有周結這個便利咯。
現采現結吧您!
說啥不賣?
小錢錢又有什么罪過?送到面前,還不值得你給個好臉!
被停了供應的峨山大酒店,餐廳負責人先不樂意了:“你有本事壓人家的貨款,也要有本事搞來一樣的好貨啊?”
為了找到老尤家沙瓤番茄的替代品,這幾家酒店的采購總監都跑爛了幾雙鞋。
花市、離川省很近的滇省,都去過。
再遠,運輸不便和采購成本也不知道要增加幾成,老板還能同意?
拖款風波讓未雨綢繆的尤總經理,和公司員工開了一次大會。
會議主題是,討論在電商渠道上賣番茄的可行性。
培訓主管丁禾最先發言:
“我們的沙瓤番茄皮薄,八到九成熟以上,口感和味道才是最佳的,但是這個熟度,在路上磕磕碰碰到了消費者手里,還能吃么?”
“我們以前賣給批發商的番茄,都是在七成熟的時候摘的!在路上捂幾天就熟透了。”尤大有家里每年都種番茄,經驗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