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話事人第六百八十四章 大明的恩情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話事人 >>大明話事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八十四章 大明的恩情

第六百八十四章 大明的恩情


更新時間:2024年11月18日  作者:隨輕風去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隨輕風去 | 大明話事人 


右議政柳成龍與吏曹判書李德馨這兩個南人黨骨干回到住處后,就“林泰來四條”一直商議到半夜。

最后李德馨下決心道:“先答應了他再說!”

柳成龍“疑惑”的說:“什么叫先答應?”

李德馨分析說:“現在我們其實別無選擇,如果不答應林經略的條件,而其他黨人又肯答應,那我輩就徹底被動了。

所以現在只能搶先先機,將林經略的條件答應下來,以獲取林經略的全力扶持!

反正國土尚未收復,那些條件不用立刻兌現。至于將來的事情,等到將來再說!”

這意思就是,先把好處撈到手里,以后實在不行就再想法子抵賴。

于是柳成龍嘆道:“即便是飲鴆止渴,看來也只有如此了。”

及到次日,柳成龍和李德馨一大早就匆匆忙忙再次去經略幕府拜訪。

但是到了大門外,卻見西人黨首領尹斗壽從里面走了出來。

柳成龍和李德馨心頭一緊,不知道尹斗壽和林經略談了什么,或者說談成沒有。

但他們也很清楚,就算是上前詢問,尹斗壽也不會明確回答。

故而兩人只是在大門與尹斗壽對視了一眼,就一言不發的錯身而過。不直接廝打起來,就算是南人黨和西人黨對經略幕府的尊重了。

柳成龍和李德馨進入幕府時,卻見身穿麒麟服的林經略整裝待發,便問道:“經略大人這是要去哪里?”

林泰來答道:“正要去拜見貴國王上,問候起居,以彰示我大明之禮數周到。”

李德馨:“.”

林經略你對“禮數周到”這四個字是不是有什么誤解?

作為數次打交道的“遠接使”和“接伴使”,他可太明白林經略的外交禮數了。

不過柳成龍聽到林經略要去見國王,就連忙說:“昨日所說四條,我答應了!”

林經略與王上會見,肯定要交流軍國大事和合作事宜,正是順便推薦自己上位的絕好時機。

林泰來看著柳成龍,“這四條是昨天提出的,你今天才來答應,那就要再增加一條!司法權!

在朝鮮的明國人如果犯了事,只能由明國官員根據大明律例審判。”

柳成龍稍稍愣了愣,怎么還有臨時增加的?

林經略不懷好意的說:“怎么?你又要回去考慮?”

“不必再考慮了,我個人全部答應!”柳成龍咬牙說,“只要我能執政。”

他很清楚,如果這次再不答應,說不定下次又要增加一條!反正駐軍、港口、關稅、開礦都答應了,也不在乎再多一條司法。

柳成龍本以為,林經略會讓自己寫個字據之類的,但是并沒有,林經略似乎就是要一個口頭約定。

“我知道了,等下我見到貴國王上時,會推薦你輔佐天兵。”林泰來淡淡的說。

從幕府出來,林泰來便前往公館,會見朝鮮國王李昖。

“殿下昨日睡眠如何?飲食能否習慣?”林經略象征性的問候說。

李昖很政治正確的答道:“受大明天朝庇護,終于可得一席安枕。”

“唉!”林經略嘆了口氣,“殿下倒是睡得安穩了,但我卻憂思難眠。”

李昖無語,有這樣聊天的么?這話讓別人怎么接?

不過寄人籬下的李昖還是問了句:“不知憂從何來?”

林泰來再次嘆口氣,答道:“每每想到,未來一年需要耗費至少三百萬以上銀兩,不得不憂從中來。”

李昖:“.”

即便他是朝鮮國王,三百萬兩銀子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竟有如許多?”李昖不得不質疑了一句。

林泰來立刻接話說:“殿下安坐,請聽我列出計算,動用十萬兵力東征究竟耗費幾何。

首先就是糧草,先前與李德馨會商過,一年需運送八十萬石糧草到朝鮮。把成本往少里算,就折算為一百萬銀兩好了。

然后是官軍餉銀,每人月餉一兩,每月衣帽銀、犒賞銀等算五錢,合計每月一兩五錢.

這樣每人一年餉銀十八兩,十萬兵就是一百八十萬銀兩。

所以只糧草和餉銀加起來,就已經是二百八十萬兩了。

再加上其他項目,比如戰馬損耗、陣亡撫恤、騾馬購買、緊急造船等等,一年三百萬兩已經是說少了!

我大明耗費這數百萬兩銀子巨資,可都是為了殿下!”

扛不住這么大恩情的李國王很想裝聾,大聲說“聽不見”,但是林泰來就差把數字糊到臉上了,躲都躲不開。

他只能說句不要錢的片湯話:“大明皇帝陛下之深恩厚德,委實銘感五內,難報萬一也!”

林泰來突然又說:“其實貴國如果有誠意,要報答也不是沒辦法。”

李國王愕然道:“我國民弱國貧,即便竭盡錢糧,也拿不出多少來回報這三百萬兩銀子的恩情。”

林泰來鄭重其事勸誡說:“殿下錯矣!農耕米糧為國家之根本也,關系到千萬百姓之性命,無論如何也不能傷害根本。

我大明向來仁慈,更不會以恩情收割貴國錢糧,陷貴國百姓于生死之間也!

所以還是用礦山、港口、關稅這些不傷害國家根本的東西,來報答大明皇帝陛下的恩情。”

李國王被說得有點懵懂,習慣性的說:“待與諸臣商議。”

林泰來也沒指望今天就能按著李國王辦事,只是先打個草稿而已,然后就開始說起另外事情:

“此次大明官軍進入貴國境內,需要貴國有力陪臣輔佐,總管貴國軍民配合大明官軍之事。

這兩日與數位貴國官員談過,感覺右議政柳成龍最有膽略、亦識大體,最為合適。”

對此李昖沒有遲疑,痛快的答應說:“可。”

大明官軍有絕對主導權,肯定是林泰來點名要誰,就只能派誰,不可能有其他選擇。

如果定要換另一個人去,那根本不會有任何效用,弄不好還會莫名其妙噶了。

隨即李國王便下令,拜柳成龍為三道都體察使、總督諸軍事、協同北路上國軍兵。

該講的都講了,林經略便主動告辭,臨走前又說:“待柳成龍謝過恩后,就讓他去經略幕府,籌謀大軍討倭事宜。

另外大軍即將源源不斷從九連城一帶過江東征,有請殿下早日出發前往寬甸,以免阻礙大軍從九連城過境。”

隨即李昖召集群臣,詢問道:“林某說起,欲使我國以礦山、港口、關稅報答大明皇帝之恩情,何也?”

領中樞府事金榮貴奏道:“若以此為開端,則朝鮮非王上有也!”

多數臣屬紛紛附和,大道理正是如此。

李德馨看了眼柳成龍后,奏道:“天兵進發在即,可先虛以委蛇,以后臨機應變。”

李國王猶疑了片刻后,下令說:“明日啟駕去寬甸堡,暫避開林某。”

那林泰來氣場太強,就算身為國王,跟林泰來接觸的壓力也實在太大了,還是先躲著吧。

難道在上邦天朝里面的權臣,都是這樣的氣勢?

林泰來回到幕府,等下午時,官拜三道都體察使、總督諸軍事的柳成龍就過來“報到”,而且心情看起來很不錯。

“多謝經略大人提攜!”柳成龍甚至還有心情道謝,一時間可能忘了自己也是要付出什么。

林經略對朝鮮國這些官職完全無感,拍了拍公案上的地圖,對柳成龍說:“不要自我陶醉,開始做事了!”

柳成龍詫異的看著林經略,不是只“賣國”就行了么,怎么還要做事啊?

林泰來沒管柳成龍怎么想的,直接介紹說:“據聞,倭兵第一兵團主將小西行長雖然到了平壤就不再北進,但他在平壤北面的順安、肅川、安州等處安插了很你們朝奸為耳目。

這些耳目多出自庶孽、奴婢,會將一切探知到的軍情動向告知于平壤倭兵!

所以這些散布在平壤以北各地的倭兵耳目,會對我們大明天兵行動造成妨礙,讓平壤倭兵盡早預警!”

倭兵第一兵團抵達平壤就停住了前進腳步,在平壤和鴨綠江之間還有還有幾百里,一直充當著緩沖區作用。

在這片區域里,朝鮮國官府力量還是能發揮出作用的。當然,目前朝鮮官府能發揮作用的地方,也就只有這么一小塊了。

柳成龍終究不是傻子,已經明白了意思,“經略大人讓我前往平安道北部,清除這些耳目?”

林泰來點頭道:“對!派你盡力將這些耳目骨干一網打盡,將所有具有朝奸嫌疑的人處死!

我的意見是,寧可錯殺三百,不可使漏網一人!”

聽到這里,柳成龍小小吃了一驚,意識到林泰來對清除朝奸耳目的極為重視。

林泰來又很敷衍的解釋了一句:“只有徹底清除這些朝奸,大軍過江后,才會盡可能出其不意!”

柳成龍以為,天兵大軍是了突進平壤,所以才要盡力讓行軍動向保密。

其實林泰來還有另外一個方向的計劃,更加需要對行軍保密,所以才會如此重視清除平安道北部的朝奸耳目。

林泰來交待了任務后,對柳成龍詢問道:“你需要多長時間?”

柳成龍皺眉想了想,“應當需要一個月。”

“太慢了!”林泰來毫不客氣的說:“兵貴神速,哪里還能等一個月?”

柳成龍辯解說:“在幾個地方的百姓中進行尋找甄別,談何容易?”

林泰來不耐煩的指點說:“平安道北部這伙朝奸耳目的首領叫金順良,可能在安州或者肅川活動,你就去找這么一個人!

只要抓住他嚴刑拷打,就能獲取數十人骨干名單,然后一網打盡!”

柳成龍:“.”

這是什么意思?大明的天兵天將真開了天眼嗎?

“十天時間,我只給伱十天時間!”林經略勒令說:“無論如何,十天之后我大明天兵就要過江!你能得到多大扶持,就要看你的表現。”

聽著林經略不容置疑的節點指令,柳成龍頓時感覺自己像是被卷入了一臺高速運轉的戰爭機器。

這時候,有個看氣質不倫不類的武官走進了大堂,對著林經略行禮。

“情況如何?”林泰來冷淡的說。

那武官非常肯定的答道:“幸不辱命!已經說服小西行長相信議和!”

聽到“議和”兩字,還沒有離開的柳成龍頓時大驚失色!

這位大明的經略大臣怎么在私底下還與倭寇議和?那將置朝鮮國于何地?

如果在當前這局面下“議和”,那他們朝鮮君臣難道不會直接投降嗎?

林泰來瞥了眼發呆的柳成龍,試探著問道:“你有何感想?”

柳成龍苦著臉說:“在下難以明白,還請經略大人指點迷津。”

林泰來對柳成龍的評價稍稍高了一分,因為柳成龍沒有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跳起來義正詞嚴的大加指責。

所以林泰來才又解釋說:“所謂議和,只是為了迷惑小西行長,減少其防備心和警惕性,并降低倭兵的斗志。”

然后又指著那氣質不倫不類的武官,對柳成龍介紹說:

“此乃假游擊沈惟敬也,通曉倭情,自請長纓,假意趕赴倭營,與小西行長談論議和。

如今天氣漸寒,平壤倭兵來自倭國九州,不適應氣候之際多有思鄉倦戰之意。

若聽說議和,倭兵必將期待和松懈,有利于我軍攻城。

況且那小西行長本來也是商人出身,戰意不強,內心也傾向于議和,容易被蒙蔽。

攻城之前,即便他發現了我軍蹤跡,也可以詭辯說是前來議和的。”

柳成龍聽得目瞪口呆,林經略大人的戰爭準備實在太細致了,方方面面都考慮到并加以利用。

不愧是天朝上邦派來負責力挽狂瀾的人物,果真是非同凡響。

林泰來說完了后,又對柳成龍警告說:“派沈惟敬接洽小西行長,此乃機密事也!

如今除了我與沈惟敬,只有你最為明白,如果事情外泄,那就只能是從你這里泄露出去!”

柳成龍低頭道:“明白!”

“去做事吧!”林經略揮了揮手,“記住,你只有十天時間!”

然后林經略又傳令給諸軍,從今日起,做好隨時出征的準備。


上一章  |  大明話事人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