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國相第三百八十章 年少不知愁滋味,待到成人萬事催!(求訂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秦國相 >>大秦國相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八十章 年少不知愁滋味,待到成人萬事催!(求訂閱)

第三百八十章 年少不知愁滋味,待到成人萬事催!(求訂閱)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0日  作者:一兩故事換酒錢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一兩故事換酒錢 | 大秦國相 


沐洗完畢。

蒙恬換了身干凈的著裝。

差人準備好馬車,便朝著宮中駛去。

蒙恬作為帝國重臣,一舉一動都牽扯著無數人心神,雖然他是剛從藍田大營歸來,但蒙恬起身朝皇宮走去的消息,也是很快就傳入到了諸多朝臣耳中。

對于外界的紛紜,蒙恬面色如常。

仿佛毫未察覺。

進到皇宮,蒙恬是暢通無阻,直抵了扶蘇的行宮。

雍宮。

在魏勝通報一聲吼,也順利的進到了殿內。

殿內很安靜。

扶蘇坐在主座上,穿著一身寬松便衣,案上擺放著一些官員遞上的文書,一旁還有壺清茶正冒著寥寥青煙,氣氛顯得很恬靜輕松,并不嚴肅。

蒙恬肅然的進到殿內。

他高聲道:“臣蒙恬參見殿下。”

扶蘇停筆,淡淡的掃了眼蒙恬,問道:“上將軍,前來宮中所為何事?”

蒙恬正色道:“臣認為張蒼假少府提出的跟匈奴緩和,互通有無的想法太過荒謬,臣認為殿下不當容許此等包藏禍心的建議。”

“臣蒙恬請殿下收回成命。”

殿內安靜。

扶蘇蹙眉,不悅道:“開源節流之法,是征得了諸朝臣同意,也已公布下去,我更是在幾日前發放文書給了姚賈典客,讓其得令后即刻啟程北上。”

“收回成命?”

“這恐是辦不到了。”

“上將軍就莫要在這事上為難我了。”

蒙恬目光堅毅,絲毫不松口,道:“殿下,匈奴乃大秦之心腹大患,臣當年奉陛下之命北伐,朝廷動員大軍三十萬,糧草輜重上億石,將士們浴血奮戰數年,這才將匈奴追亡逐北千里,而今殿下這一份令書下去,匈奴南歸,朝廷這么多年的付出,豈不全都化為了烏有。”

“臣不敢違抗殿下之命。”

“只是臣作為大軍主將,要為大秦將士負責,更要對大秦負責,那些死去的將士,他們尸骨未寒,朝廷這么做,豈不讓人寒心。”

“臣蒙恬再請殿下收回成命。”

扶蘇沉默。

他淡漠的看著蒙恬。

眼中浮現一抹惱怒之色,呵斥道:“朝廷做出的決定,豈容輕易變更?而且這是滿朝大臣一起商議決出的,又豈能容得你妄改?朝令夕改,那大秦政令豈不成了空文。”

“蒙恬上將軍你對張蒼有意見,我可以理解。”

“但”

“朝廷這么做自有朝廷的考量。”

“你需要為邊疆的三十萬大軍負責,而我卻要為大秦千萬民眾負責。”

“伱的建議,我不答應!”

扶蘇一口回絕。

“殿下,匈奴人都是心狠手辣之徒,朝廷跟匈奴經商,無疑是與虎謀皮,若是給匈奴恢復過來,必定會將大秦再度引入戰禍,還有長城的修建,也決不能停下。”

蒙恬在殿內高亢的反對著。

一旁,扶蘇朝魏勝抬了抬手,魏勝當即會意,向四周宦官低聲說了句,便將殿門關上了,而后更是將一旁的宦官、侍從給驅離了。

根本不容其他人旁聽。

等一切安排妥當,魏勝獨自候在殿外。

殿內。

此刻再無半點前面的劍拔弩張,反而顯得很是輕松隨性。

扶蘇繃著的臉,也一下放松下來。

他笑著道:“蒙恬,你前面那副興師問罪的模樣,還真把我嚇一跳。”

蒙恬敦厚一笑,作揖道:“臣若是不做出這幅姿態,朝中的其他大臣又豈會信服?又豈能讓朝中將領因此罷休?”

“只是冒犯殿下了。”

扶蘇輕笑一聲,不在意道:“這次其實委屈你了,身為大秦上將軍,統領三十萬兵馬,卻要陪我演這出戲。”

蒙恬道:“若非殿下體諒,臣又豈能置身之外?”

“臣讓殿下費心了。”

見蒙恬這一板一眼模樣,扶蘇苦笑著搖搖頭道:“你這一本正經模樣,還真是讓人沒辦法,以你的能力,只怕早就看出我的想法了。”

“枉我還辛苦準備了一番。”

“不過也好,至少能少費一些口舌。”

隨即,扶蘇臉色一沉:“軍中的爭議,我會強行壓下,接下來幾年,或者十幾年時間,北疆數千里的邊域,都將以修養發展為主,至于跟匈奴的仇恨,現在還不到清算的時候,等朝廷將內部的亂子,一一清理完畢,到時自會由你領兵再度北伐。”

“殿下英明。”蒙恬拱手道。

“英明?”扶蘇嗤笑一聲,不屑道:“哪兒算的上英明,只不過是.”

扶蘇話語戛然而止。

隨后,扶蘇才繼續道:“朝廷日后將會將注意力,逐步轉移到關東,將六國舊制的余孽余毒一點點的清理掉,不過在此之前,朝廷還需做很多的準備,為了以防萬一,也為了避免中途生出什么亂子,你接下來恐都要坐鎮關中了。”

蒙恬目光微動,連忙道:“謹遵殿下之令。”

看到蒙恬這幅姿態,扶蘇心中也明了,蒙恬恐多半早就看出自己的布置了,也不由輕笑一聲,但依舊不動聲色的道:“跟匈奴緩和關系,放緩長城的修建,對于北原大軍而言,爭議很大,甚至朝中不少將領也頗有異議,你作為北原大軍的主將,注定難置身事外。”

“所以為了避免不節外生枝,也為了避免生出不必要的麻煩。”

“接下來一段時間,上將軍盡量低調點。”

“臣明白。”蒙恬道。

聽著蒙恬的回答,扶蘇點了點頭。

他也沒有再多說。

蒙恬是個聰明人,很早就看清了形勢,也早就清楚自己的處境,自己特意為蒙恬準備的臺階,他也很上道的主動走上來了。

他眼下也沒有要再說的了。

他跟蒙恬相識多年,還是有一些默契的。

扶蘇感慨道:“年少不知愁滋味,待到成人萬事催啊。”

“我的這些政令頒布下去后,大秦也將正式進入到多事之秋了,也不知我扶蘇有沒有這個能力,將天下給收拾好,唉。”

扶蘇長嘆一聲。

蒙恬也跟著喟然一嘆。

他跟扶蘇相識多年,對扶蘇很是了解,過去的扶蘇充滿朝氣跟意氣,只是這幾年下來,扶蘇成長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但同時也變了很多,變得有些冷酷跟陰鷲了。

兩人就這么一高一低的坐著。

等將茶壺中的清茶喝完,扶蘇起身朝蒙恬微微一躬道:“多謝上將軍體諒跟成全。”

“扶蘇感恩。”

蒙恬起身回禮道:“蒙氏世代深受皇恩,殿下有匡扶天下之志,蒙恬又豈能不出手相助,殿下盡管大膽出手,蒙恬始終跟大秦站在一邊。”

扶蘇點點頭。

這時。

時間已差不多了。

蒙恬也直接離開了,只是臉色顯得憤然。

等蒙恬走了一會后,扶蘇從案上取出一份文書,直接交給了魏勝,讓魏勝轉交給丞相府。

很快。

蒙恬跟扶蘇發生爭執的消息,在宮中不脛而走,也很快就傳遍朝野。

對于這個消息,百官第一反應是不信。

扶蘇跟蒙氏交好,這是朝野皆知的事,豈會這么容易翻臉?而且就算兩人生出爭執,也不至于鬧得那么僵硬。

但緊接著。

丞相府送出的一份文書。

卻讓眾人起疑了。

殿下下令,將在北原修建一所軍官學院,用以培養合格的軍隊將領,而負責這所學院的主官,卻沒有蒙恬的名字,取而代之的是副將蘇角跟王離。

這則消息一經傳出,頓時引得朝臣熱議。

后續更有消息傳出,對于張蒼的建議,蒙恬是極力反對,讓扶蘇大動肝火,最終扶蘇一怒之下,將蒙恬趕了出去,并直接放話,張蒼的決定,也是他的決定,絕不容任何變動。

這些政策必須堅定的執行。

沒有回旋余地。

自此。

不少官員心思浮動。

也有一些官員從中看出了一些端倪。

爭執是假。

順勢打壓才是真。

過去扶蘇羽翼未豐,需要借蒙氏之力,穩住朝堂的陣腳,現在扶蘇羽翼已豐,蒙氏在朝中威望這么高,又怎么可能不遭到扶蘇忌憚?自然不會再像過去一般親近。

打壓才是注定的。

這次只不過是找了個合理的借口。

而蒙恬作為北原大軍主將,負責長城修建的主官,根本就沒辦法置身事外,因而也根本逃不過這次的針對打壓。

至于軍官學院。

這更是打壓意味明顯。

扶蘇分明借著蒙恬不在軍隊的時間,不斷扶持軍中的其他將領。

尤其是王氏。

王氏在王翦跟王賁相繼離世后,已明顯顯露出衰敗之象,若是能主掌軍官學院,對于王氏在軍中的威望將會是一個極大的提升,此消彼長之下,過去在軍中一家獨大的蒙氏,或許將會再度由王氏來進行分庭抗禮。

軍隊的格局也將隨之改變。

不少人也不由感慨。

扶蘇的馭人之術,已越發醇熟了。

從最開始將蒙恬調回來,其實就已在暗搓搓的打壓了,很多時候,根本就不讓蒙恬參與相關的決議,或許這才是蒙恬這次爆發的主因,但這又何嘗不是扶蘇有意為之?而今更是直接明目張膽的削減其權勢。

現在的蒙恬雖還頂著一個上將軍的頭銜。

但不在軍中。

在朝中又無具體任職。

幾乎就只是空有一個上將軍名銜。

等到軍官學院建立,蘇角、王離等原本的副將,在軍中的威望將會大幅提升,蒙恬在軍中的威望無疑也會相較削弱。

蒙氏在軍中一家獨大的情況也將徹底改變。

蒙氏對皇室的威脅,也將徹底消除。

此刻。

朝中已無人再敢小看扶蘇。

從最開始的胡毋敬,再到前不久的杜赫,再到現在的蒙恬。

大秦的三公九卿,就這么一個個倒在了扶蘇的精心算計之下,完全沒有任何抗衡之力,就這么輕而易舉的被扳倒了,若是還以為扶蘇跟過去一樣,依舊是一個溫文爾雅的君子,只怕真的面對扶蘇時,會被吃的連渣都不剩。

扶蘇的帝王之象已彰顯無疑。

不過蒙氏在朝中受阻,是很多朝臣樂于見到的。

過去蒙氏太顯赫了。

讓很多朝臣都倍感壓力。

而今蒙毅被免官,蒙恬遭到冷落,蒙氏在朝堂的影響力已大幅削減,雖然依舊顯赫,也依舊是權傾朝野,但他們而今卻已感覺輕松不少。

有一個皇室就很讓人有壓力了。

上面還壓著個蒙氏。

這自然是讓很多人深感壓力。

不過朝中也有心思敏捷的,發現了其中的一些端倪。

他們并不認為蒙恬真的失勢了。

扶蘇跟蒙氏一族關系很好,這早已是天下皆知的事,就算這件事讓蒙恬大動肝火,但也不至于鬧得沸沸揚揚,更不至于將這幾十年的交情,一下子全部斷送掉,蒙恬就算再膽大,也絕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而且這也不是蒙恬的性子。

這更像蒙恬跟扶蘇有意放出的一個假信息。

用以迷惑匈奴。

給外界營造一個打壓蒙氏的假象,從而讓匈奴掉以輕心,放下戒備,以促成后續的緩和之事。

與此同時。

還讓蒙恬從泥澤中脫了身。

此后恐沒有官員跟將領繼續讓蒙恬反對了。

不過。

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蒙氏在朝堂的影響力的確遭到了削弱。

但這件事,是不是皇室跟蒙氏都樂于見到的,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不管最終真相如何。

經過這次的事情后,朝堂反對的聲音,卻是消停下來,沒有官員再去上書反對,相應的政策也很快就傳遞了下去。

在這大政頻出的九月,本該為天下矚目的全國上計大會,因扶蘇的突然動作,倒是顯得平淡很多。

甚至就算召開時,也顯得有些平靜。

世人熱議更多的還是少府九月頒發出去的令書。

另一邊。

始皇的車隊已到了洛陽。

距始皇巡行開始,已過去了整整八個月。

只不過讓不少人有些驚奇的是,很多朝臣都以為,始皇會急忙趕回去,參加一年一度的上計大會,但臨近關中,始皇的車隊卻放慢了一些。

對于這種情況,不少人暗中猜測著。

與此同時,洛陽行宮。

嬴政看著扶蘇送來的文書,嘴角掠起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看向下方的李斯,問道:“這九月十月,咸陽倒是熱鬧的很,對于朝中的那些事,李丞相有何見解?”

(本章完)


上一章  |  大秦國相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