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國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兵分三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藏國 >>藏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兵分三路

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兵分三路


更新時間:2024年09月25日  作者:高月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高月 | 藏國 


御書房內,李鄴注視著沙盤上的慶州和原州。

另一邊站著韋見素和郭子儀。

李鄴沉思良久問道:“樞密使覺得朕派誰去剿滅黨項比較好?”

郭子儀早已胸有成竹,不慌不忙道:“出征黨項,非李晟不可!”

李鄴點點頭,他想到的也是李晟。

這時,韋見素問道:“陛下打算怎么處置黨項人?”

李鄴嘆口氣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當年南匈奴內附,東漢對他們過于仁慈,留下了隱患,后來曹操將南匈奴又分為左右南北中五部,分別安置在關內、河東和河北等地,以其貴族為帥,這就是五胡亂華的根子.

此時的黨項和五胡何其相似,我們強大的時候可以藐視這些異族,可當我們未來不幸衰弱,這些異族又會給我們的子孫帶來什么?

韋相國,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局啊!”

韋見素深為動容,捋須道:“陛下說得對,微臣完全支持滅黨項!”

下午,李鄴接見了大將軍李晟。

李鄴在平南詔的戰爭中表現得極為突出,給李鄴創造了一個制衡小國的典范,滅而不亡。

有些小國不能滅亡,比如南詔,南詔以及南部的各個小民族多如牛毛,十分復雜,朝廷可沒有那么多精力去管他們。

留下南詔這個代理人,由它去管理,省了朝廷很多麻煩,石國也是一樣,它是粟特九國之一,假如徹底滅了他,就會將其他粟特八國徹底推給大食,唐朝就無法在河中地區立足了,所以南詔模式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以駐軍控制石國,分享其資源,同時又不干涉石國內政,還用聯姻來安撫石國。

這都是南詔模式打下的基礎,也是這個緣故,李鄴很看重李晟。

“微臣參見陛下!”李晟躬身行禮。

李晟現在出任右衛大將軍,校檢兵部尚書,他這個職務就是一個閑職,如果天子想起你,用你,你就可以立刻上馬出征,如果天子想不起你,或者不想用你,你就只能閑一輩子了。

比如左衛大將軍高秀巖,李鄴就不會再用他了,他已經六十多歲,年事已高,所以李鄴封他為左衛大將軍、代國公,就是讓他安享晚年。

但李晟可不一樣,他才四十歲出頭,正年富力強。

李晟雖然出征南詔獲得成功,但他畢竟之前站錯了隊,他還是比較忐忑。

這次天子決定用他出征黨項,他也格外激動。

李鄴指著沙盤上原慶等州道:“黨項叛亂之事,將軍知道了吧!”

“卑職昨天看了唐朝旬刊,已經知道了。”

李鄴用木桿指著延州道:“現在黨項圍攻延州,該怎么解救?”

李晟沉思片刻道:“陛下,微臣認為黨項真正想攻的不是延州,而是靈州!”

“何以見得?”

“陛下,黨項和別的游牧民族不一樣,他是半牧半農,他們人口已經到了五十萬的關鍵點,如果能突破五十萬人,那就會很快向一百萬挺進,作為黨項的貴族,他們肯定希望人口盡快突破,但想突破五十萬,必須有充足的糧食保證,在慶州和原州附近,最大產糧重地就是河套了,一旦占領靈州河套,黨項就有獨立建國的訴求了。”

不得不說,李晟的推斷還是很有說服力,歷史上,黨項就是在控制靈州河套后,正式建立了西夏國,一直是宋朝的附骨之疽。

“你們認為他們是佯攻延州?”

“也不是,微臣認為他們還是想掠奪延州的火油,但不要延州的土地,微臣看旬刊,旬刊上說黨項攻打延州已經幾天,到現在陛下還沒有得到延州失守的消息,說明他們是圍而不攻,誘引我們主力去救延州,給靈州那邊爭取時間,一旦我們主力將達延州,他們就會立刻下手搶奪火油,然后迅速撤退。”

李鄴點點頭,“如果朕給你五萬軍隊,你會怎么對付黨項?”

“回稟陛下,如果給微臣五萬軍隊,微臣會要長安的三萬軍隊和云州的兩萬軍隊,長安的三萬軍隊磨磨蹭蹭北上,云州的兩萬騎兵一分為二,一支火速去支援靈州,另一支則疾速支援延州。”

李鄴滿意地點點頭,“如卿所愿!”

李鄴當即任命李晟為御史大夫、關內防御使,率三萬軍隊去救援延州。

同時緊急發鷹信給云州都督張光晟,命他的兩萬軍隊分兵兩路,一路火速去救援靈州,另一路趕去延州阻擊黨項人對火油的掠奪。

鷹信很快,張光晟在黃昏時分接到了鷹信,他連夜出兵,命令大將盧雁率領一萬騎兵趕赴靈州,他自己親自率領一萬軍奔赴延州。

與此同時,李鄴的另一份鷹信也到了太原,命令太原三城防御使辛京旻率五千軍隊火速北上,暫時接管云州防務。

就在李鄴調兵遣將準備對黨項動手的同時。

遼西也發生了一些細微的變化。

在一片遼闊的草原上,一支遷徙隊伍正緩緩向西而行。

這是一個西室韋的小部落,只有千余人口,一千多輛大車滿載著帳篷和其他家具以及各種日用品,女人和孩子都坐在大車上,男人則騎著馬,車隊兩邊跟隨大群牛羊。

隊伍浩浩蕩蕩向東而行。

自從室韋三萬軍隊被全殲,親室韋的拔野古小可汗被消滅了,室韋貴族們也終于感覺到了危機到來。

他們終于開始考慮后路,這一個小部落就是他們的遷徙試探。

遷徙隊伍不能走俱羅勃部的地盤,這是俱羅勃部出兵的條件之一,如果室韋的遷徙隊伍進入他們的牧場,他們將立刻撤軍。

室韋部不想丟掉這唯一的盟友,他們只能沿著鄂嫩河的南岸遷徙,鄂嫩河是俱羅勃部和拔野古部的分界線,實際上他們就沿著兩個部落的邊界而行,在拔野古的這一邊。

隊伍已經走了四天,他們很緊張,一旦他們被拔野古部俘虜,很可能就會成為奴戶。

奴戶其實和拔野古部最底層的牧民差不多,只不過交給貴族的稅要多一些,當然,還是歧視。

但如果他們投降唐朝,變化只是名稱,室韋人的稱呼就沒有了,他們就會成為大唐子民,戶籍為遼西,幾代人后,就會成為漢人了、

現在朝廷也不準備把他們往內地遷徙,而是把他們留在遼東種田,把他們從游牧民族改造為農耕民族,一步步漢化。

這支西遷的試驗部落是不幸的,下午時分,一支數千人的拔野古騎兵殺來,將千余輛大車團團包圍,面對騎兵兇神惡煞的大喊,男子不敢抵抗,紛紛跪在地上,女子則抱著孩子在大車內哭泣。

草原各部的貴族對人口還是比較歡迎的,這意味他們會得到更多的稅羊。

拔野古騎兵搜走了他們所有兵器,便命令隊伍轉道向南,前往拔野古的王地,他們的命運將由達達可汗決定。

一般是平均分給八個部落,成為拔野古部的奴戶。


上一章  |  藏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