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民,真魂?”
申公豹思索片刻之后,眼中浮現一絲明悟:“原來如此。”
自家人知曉自己事,地仙雖有開天辟地之力,可以自演洞天福地,于洞府界中稱尊做祖,逍遙自在。
但,卻抵達不了造物主的高度,因為創造生靈,最根本的要素之一,便是靈魂。
想要締造靈魂,不說無中生有的大羅境界,最次也要金仙道行。
何謂金仙,洞察時間,空間,物質三位一體的奧秘,凝聚頂上三花,排列胸中五氣,跳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能于混沌之內開辟大千宇宙,不受任何法則影響,己身所在便是仙域,得永恒不朽道果。
這一境界,做到能量就是信息,信息就是能量,最明顯的標志,便是點石成金,徹底改造物質結構,完成宇宙大一統,可以草木,巖頭點化,將普通物質轉換成靈魂粒子,從而創造新的種族。
地仙道果,換算成神道體系,是創世真神,星君位格,是為一方星辰君主。
天仙道果,換成成神道體系,是九重神王,星主位格,引領一方星宿河漢
金仙道果,換算成神道體系,是散數帝君,開辟三十三重微型天界,依附主天界運轉。
地仙真神,只能算創世尊,金仙帝君,才是造物主。
由此推斷。
元陽天帝就算證道創世真神,也沒有捏土造人,斡旋造化的手段,最多具備復制人體,克隆血肉的力量。
他想要化作未來世唯一真神,造化生靈,必須保存靈魂,作為種子,在滅世之后,傳承文明,延續種族。
這是一場大清洗,覆蓋過去,掩埋痕跡,抹去跟腳,斬斷昔日的一切因果,化身開天辟地之神圣,創世造人之祖神。
未來一切眾生皆源元陽天帝,再無力量,再無氣運,再無因果,可以動搖他的位格。
他即是第一因。
這種手段殘酷無情,但,有效。
管中窺豹,抽絲剝繭,申公豹透過表象,堪破深處的本質,心中低語一聲:“元陽帝有大格局,更有霹靂手段。”
稱不上英雄,但,絕對是個梟雄。
同時,申公豹心中泛起一絲疑惑,詢問道:“元陽帝手段如此狠辣,以龍氣封禁靈機,讓天地靈氣充滿惰性,再無法術施展,你們是如何延續下來,逃到這云端山脈。”
靜心師太深吸一口氣,回道:“菩薩容稟,其原因有二。”
“一是元陽天庭已經收編大部分道人,僧人,沒有將我們這群茍延殘喘的異端余孽放在眼中,只是讓人間朝廷定期掃蕩。”
“二。”靜心師太頓了頓,不禁苦笑一聲:“說來好笑,原本松散,混亂,敵對的各家各派,在元陽天庭巨大的壓力之下,竟然團結起來,抱團取暖,太平道拿出自己煉體秘法,正一道拿出自己煉丹要訣,小林寺將自己藥浴秘法共享,白馬寺拿出鎮寺之寶菩提葉……”
“我們互通有無,佛道合作,百家如一,締結聯盟,硬生生在這云斷山脈扎根下來。”
靜心師太慚愧地低下頭,靜靜等待菩薩訓斥,各家傳承衰敗成這樣子,實在難入法眼,祖師看了絕對要火冒三丈。
不料,訓斥聲音并沒有響起。
申公豹反而微微一笑,道了一聲:“善。”
“道不同不相為謀,志不同不相為友。”
“志同道合,可謂……,嗯,可謂道友。”
“道統意義何在,是為傳道,如今有眾多道友,豈能說是衰敗。”
靜心師太一愣,似懂非懂,低聲喃喃道:“志同道合……道友。”
繼而轉身,看向李易,申公豹意味深長道了一聲:“李易,你先前不是問,域中四大,為何不是人大,而是王大嗎?”
“道理就在這里。”
“大道路上,一人獨行,幾世能夠登仙得道,唯有相互扶持,大道路上同行,今日你渡我,明我渡你,方能長久。”
“何謂王?”
“王者,并非一人獨尊,而是建制也,各司其職,各行其道,互通有無。”
“一人獨行,最多勝天半子,眾人同行,方是人定勝天。”
“這便是立道庭。”
李易若有所思,沉吟片刻之后,提問道:“王者建制,各司其職,各行其道,眾人同行,但,終究要有一人出來,總覽全局。”
“如此以來,有人在高處,有人在低處,形成了一個寶塔,勢必會出現一部分人先成仙的局面。”
“先成仙的人,還會愿意下凡來渡未成仙的人嗎?他們還是我們的道友嗎?”
“當然了。”申公豹一點靈光浮現,如同旭日東升,普照大地,洞徹現場每一個人的道心,驅散邪念黑暗,微微一笑道:“我不就下凡來渡你們嘛。”
“那如何成為老師這樣子的仙人?”
“如何成為菩薩?”
“如何修成菩薩?!”
李易,靜心師太,慧明尼姑,三個不約而同發問道
“要歷劫。”
“龍氣鎮壓靈機,無法人間顯圣,故而不可外求,需向內求。”
申公豹一本正經道:“我掌災劫之道,將其傳播至人間,在氣運中流轉,最終修成劫仙,自性圓滿。”
“災劫之道,如何修行?”
李易求問道
申公豹沒有正面回答,而是看向靜心師太,提問道:“修行者修煉到巔峰,為何要渡劫方能成仙。”
這是理論中的東西,但凡是正經宗門的修士,都了如指掌。
清凈派雖然衰敗,但,傳承沒斷,靜心師太不假思索道:“需要雷劫來錘煉靈魂,得仙道純陽元神,需要風劫來洗刷肉身,得無暇清凈仙體,得需要火劫來焚燒心魔,得光明自在仙心。”
“純陽元神,無暇仙體,光明仙心,三者兼具,方是真仙。”
“佛門亦是如此,有業火火蓮鑄就羅漢金身。”
“不錯。”申公豹點點頭道:“渡劫方能成仙,這一來一往,一受一乘,可以稱之為報與應,因與果。”
“受到一定的磨礪,便得到一定的反饋,這便是災劫之道,便是劫仙之道。”
“欲成劫仙,道人需歷三災九難,僧人需歷六欲八苦。”
“此法向內求,無需靈機,不受龍氣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