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家人是丁家的貴客,丁壯父子領著家人迎出去。
第一輛馬車車夫是錢家下人,第二輛馬車車夫丁家人不認識。
錢大虎和錢大娘下了馬車,錢大娘指著第二輛車下來的一位四十左右的婦人及一個小媳婦笑道,「這是郭大人的夫人郭夫人,這是郭大奶奶。」
是郭守備的媳婦和兒媳婦,綾羅裹身,珠翠滿頭。
丁家人受寵若驚,自家第一次有「夫人」來作客。
丁釗去郭家送過兩次禮,只見過男人,沒見過婦人。
丁香看得出來,郭夫人婆媳穿的都是九鹿織繡閣做的衣裳和盤扣。
丁香已經打了招呼,縣太爺、郭守備、錢家去織繡閣買東西打六折,只收成本費。
錢家人不好意思經常去買,也不會買最貴的。縣太爺家和郭家可沒少買,還專門挑著好的買。
郭夫人矜持地笑道,「我家老爺聽說丁掌柜搬新家,他公務繁忙,讓我們過來看看。」
雖然來了,架子端的足足的。
丁釗拱手笑道,「郭大人愛民如子,草民感激涕零,里面請,請。」
錢家送的賀禮是一架楠木架五子登科兩扇屏風,郭家送的禮是一套青花瓷碗具和茶具。
有了郭夫人婆媳,就不好像鄉下請客不分男女了。
幾個地主家的女人,夏里正媳婦周氏及閨女夏荷,后來的夏員外媳婦和兒媳婦,張氏及謝氏幾人陪著郭夫人婆媳和錢大娘在上房廳屋說笑喝茶,男貴客在東廂,其余客人在西廂。
丁家沒有請夏員外家,他家也沒想著來恭賀。但聽說郭守備的夫人和兒媳婦去了丁家,夏員外坐不住了。
他不好意思主動上門,讓媳婦和兒子、兒媳婦拎著禮物來。
之后縣太爺的師爺也來了,不僅他送了禮,也代縣太爺夫人送了一架炕屏。
丁香給郭夫人磕了頭,郭夫人送了她一串紅麝珠串。
笑道,「我聽我家老爺夸過這孩子,也時常聽錢太太夸。哎喲喲,可憐見兒的,真是好相貌。好孩子,快過來讓我細瞧瞧。」
丁香起身走近她身邊,由著她揉捏了幾下。
鄉下婦人想討好這位官夫人,拍的馬屁特別直白。作為主母的張氏面對官夫人緊張害怕,話都說不出兩句。
好在有錢大娘打圓場,丁香童言童語把郭家婆媳的大部分注意力都吸引過去。
說了一陣話后,見郭夫人皺起了眉,話也不愛多說了,丁香就把郭家婆媳和錢大娘請去她的小屋。
她又給丁珍使了個眼,丁珍跟了進來。夏荷見了,也厚著臉皮跟進去。
夏荷十一歲,長得還算清秀,就是皮膚黑了點。被認為是除了丁香和丁珍外,北泉村最好看的小娘子。
夏荷可不這么認為。丁香從小被稱為最漂亮的女娃,她沒法比。但她自認絕對比丁珍好看得多,丁珍小眼睛圓鼻子,哪里好看了?
而且,自己爹是里正,家里有田地果園,在鎮上還有鋪子,她啥啥都比丁珍強。只不過丁珍仗著是丁香的堂姐,天天一處玩,別人看丁香也就順帶看了丁珍……
今天夏荷不僅穿著唯一一套綢子夏衫,還化了淡妝。
一進小屋,夏荷的眼睛就不夠瞧了。若說庭院和廳屋跟夏員外家不分伯仲,一進這間屋就是另一個世界了。
看到書柜里的書,郭大奶奶詫異道,「丁小姑娘認得字?」
丁香笑道,「認識一些,跟我幾個哥哥學的。」
郭大奶奶又把畫簍里的幾卷畫抽出來打開,畫的有衣裳盤扣,桃花梅花等一些花卉。
「這也是你畫的?」
丁香道,「嗯,我爹爹和二哥喜歡丹青,我跟他們學的。」
丁珍在一旁笑道,「學著學著,香妹妹畫的就比仁哥哥好了。」
她不好說還比二伯畫的好。
郭大奶奶看丁香的眼色變了,這些畫雖然簡單,可出自一個七歲孩子之手就太出人意料了,還是一個農家孩子。
她笑道,「真個少找的聰明妮子。」
郭夫人心里遺憾,小姑娘長得好,又這么聰慧,可惜一身沖鼻子的藥味,像是有什么隱疾。錢太太說這孩子小時候掉過魂,道士讓戴藥丸。
這是丁家人的說辭,誰知道是掉魂還是隱疾呢。
張姥爺家人天剛亮就出門,趕在午時來到丁家。除了張姥爺和張小保,所有人都來了,連縣城醫館里的張金石都來了,還會在丁家住一宿。
丁釗專門請了鎮上酒樓的廚師主廚,晌飯非常豐厚,十二個菜,八葷四素,辦了十六桌。院子里擺六桌,上房廳、東廂廳、西廂廳各三桌。
郭夫人婆媳和錢大娘那桌擺在丁香屋里,由丁香和丁珍、夏荷作陪。
丁香不想叫夏荷,但她厚著臉皮一直跟著,也不好把她趕走。
丁珍和夏荷能陪夫人吃飯,讓丁山一家和夏里正夫婦極是開懷。
吃飯的時候,大舅娘于氏悄悄把丁香叫出來。
「香香,珍丫頭都能來陪夫人吃飯,咋不叫我家淺丫頭來陪呢?我們是你的親舅舅,珍丫頭的爹只是你堂叔,論遠近親疏,我們跟你親多了。」.
于氏不敢攀比夏里正閨女,拿丁珍說事。
丁香沒讓張淺去陪,主要是張淺太害羞,又沒見過世面,不僅起不到好的作用,若表現太差反倒不美。
而且,丁香肯定張淺不愿意過來陪,覺得是遭罪。
于氏一副受了怠慢的樣子,讓丁香很生氣。
她忍著氣說道,「大舅娘,你也知道淺姐姐的性格,讓她來這里吃飯,興許她連嘴都張不開。」
于氏氣得翻了一下白眼,「香香把我家淺丫頭看得太不濟事了,她不比珍丫頭差。」
丁香不愿意跟她多話,扭頭走了。
于氏氣不過,又去找張氏,讓張氏跟丁香說說情。
張氏也覺得張淺膽子小,去了不好。低聲說道,「大嫂以為陪夫人吃飯是美差?告訴你,那是苦差事,隨時要看夫人臉色,吃飯都不香……」
飯后,郭夫人婆媳及錢大虎夫婦又坐了一陣,才告辭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