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與語:
第1661章
心魔深種否
師祖這話問得奇怪,克服心魔是每位結丹修士必過的一關,何必要問這等常識?
祈寧之毫無異色,對答如流:
“多謝師祖關愛,心魔自是有的,所幸并無大患。”
連山真君“唔”了聲,又問:
“心魔在有形無形之間,便是資深老修士,也不免著了道兒。你克服心魔之過程,難還是易?”
見祈寧之微微一愣,連山真君又補充道:
“你莫要以為結就金丹就可無憂了。心魔往往以退為進,看似退去,實則隱匿神府深處。輕則卷土重來,重則糾纏一生,此后你每一層級晉升時,都會出來影響你神智清明。師祖是怕你掉以輕心,萬一伏下隱憂,后患無窮!”
祈寧之恭聲答道:
“徒孫初遇心魔之時,揮之不去,確實略有慌張。但賴于師祖所授破網訣,本就心思純凈,加之徒孫從卓犖寺浮漚大師處所學得的心伏咒,只堅守自身,任心魔如何亂舞,只視其為亦小丑爾!故很快便將心魔破除,順利結丹。”
這回答很漂亮,可他的這位師祖是個慮重疑深的人物,兼之本來暗里就有不放心處,并不能對祈寧之的回答完全信任。
連山真君微微瞇著眼,以他元嬰真君的審視目光與威勢之下,眼前的年輕人仍然能夠面色不改,可謂是相當從容了。
若非心無雜念,焉得如此?
連山真君面色和緩下來,溫聲道:
“如此甚好。心伏則群魔退聽,沒想到卓犖寺那老和尚倒肯授了你心伏之法。來日我還他份厚禮!正是我素日與你說的,修道之人最忌的是世情萬種牽心,須是時時降伏妄念,如此才裂凡見真。對了,你的神府驚蘋印給師祖看看!”
祈寧之心中一凜,神府驚蘋印正是連山真君所賜,此寶有助于清心定神,正是為在結丹過程中幫助怯除心魔之用。
如今師祖要看此寶,莫非這神府驚蘋印會記錄他結丹過程里對抗心魔的什么痕跡?
雖是心中有所忐忑,但祈寧之仍然神色自若地取出那師祖所賜之寶,雙手奉上。
連山真君接過神府驚蘋印,略一打量,神情很是滿意,特意伸出手來指點著祈寧之,道:
“寧之,你且看這神府驚蘋印——”
祈寧之不解,卻也順著看去,但見那神府驚蘋印的印心竟然已經微微變了顏色。原先的純白之色,如今染了淡淡幾絲紅痕。
他不禁面露驚訝,恰到好處地發出疑問:
“這是……徒孫不解。”
連山真君神情愈見慈和,笑著道:
“寧之,你只知這神府驚蘋印可助你化解心魔,卻不知,此印的印心會因心魔沾染而變色,觀其變色程度,便可知你心魔強弱。若印心全紅,便意味心魔強大,極易被心魔左右。
“而你用過之后,印心只淺淺泛紅,可見你心正且定,沒什么執念,小小心魔一戰即潰,難怪你說結丹順利,原來幾乎就不曾為心魔困擾!哈哈!果然是我的好徒孫!”
見師祖神情愉悅中透出得意,祈寧之暗暗用指甲狠命掐著掌心,才不曾流露異色。
誰想到,師祖賜下的這神府驚蘋印竟然還能反映他與心魔對抗的程度!
雖然師祖未必存了監視之意,這寶貝也確實相助了他兩分,但這過分的關注也令祈寧之汗毛發緊,似被無形繩索束縛住了全身。
也幸好,這神府驚蘋印并不是窺心鏡之類,不曾能將他那關鍵一刻的神府內況全盤記錄顯現。
他知道,師祖一直疑心自己與小九有些什么,故而要看神府驚蘋印的印心來判斷他是否與心魔深深糾纏。
若他耽于情愛,定然心魔深種,此刻便能看出端倪來,只怕這神府驚蘋印已變作通紅一片了!
心魔?
他當然不曾花過多氣力壓服心魔。
因為——
心魔如今就在他的神府之中啊!
他不但沒有剿滅心魔,反而,他接受了心魔,選擇了與心魔共存!
結丹的前一刻,在旁觀者眼中,只是一瞬,可在他神府之內,卻是天人交戰,悲喜交加,如歷三世。
他甚至疑惑,那不是心魔,分明是他的執念所化。
哪有這樣體貼的心魔?
結丹之際,外頭風雷交加,內里卻是情絲糾葛,幻化出的場景,盡是他與小九的悲歡離合。
她的聲、她的眼、她的手、她的身姿、她的發絲,如此清晰而真實,他甚至能感受到她靠近時的微微體溫與馨香!
她凝睇脈脈望向他,她輕嗔薄怒地捶他,她巧笑嫣然地打趣他。
半夢半醒間,他和她比肩登山,她踩到一塊松動的石頭,嬌呼聲剛剛出口,他就及時伸手扶住了她。那溫軟入懷,令人陶醉,讓他恨不得去踢松她前方的每一塊石頭。
半虛半實間,他和她攜手游湖,垂柳下耳鬢廝磨,水中倒影雙雙,四目相對時,正好風拂柳絲,將她的笑容半遮半掩,他急得撥開柳條,那嬌俏身影瞬間不見,只有笑語在遠處閃現。
他和她一起斗惡獸、殺魔頭,雙劍比翼齊飛,默契得如同左右手配合。
他和她一起上九天、下深海,閱盡奇觀,歷經兇險,觀照呼應、信任無間,互為彼此的后背。
他真希望這幻境持續下去。
他只怕心魔散得太快!
但神識里尚有一份清醒,他知道這是心魔布下的誘惑,目的是要阻礙他的金丹大業,令他沉淪在幻象中不能自拔。
那個時刻,他心念一動——為什么一定要破除心魔?為何不能接受它呢?為什么一定要與心魔你死我活?為何不能共存?
他給心魔生存空間,心魔給他生命動力。他是心魔的宿主,而心魔是他的支撐!
所以,哪有什么對抗心魔的萬分兇險?哪有什么成敗只在一線之間?
他擁抱了心魔,欣然納心魔于神府之中。
壓根就沒有激烈的對抗與戰斗。
所以,那什么神府驚蘋印,基本上就沒發揮什么用場,那幾絲淺紅才令連山真君大為滿意,覺得他這位徒孫是個不染邪念、心定道正的好苗子。
小說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