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祁安之一路哇呀呀喊著,徑直沖到祈寧之面前,眉眼里都是光彩,驕傲得要上天。
他伸出手去,自顧自地搖晃著祈寧之的胳膊,滿臉都是歡喜之色:
“太好啦大哥!我馬上就發消息給娘!她和爹肯定都盼著你的消息呢!她上次來看我的時候還說,讓我多多親近你!肯定有用的!我說大哥你忙著吶!結丹多少事兒要忙!如今好了,大哥,我們要不要一起回去看娘?”
這天真活潑的孩子!
楊鳴聽得前半截尚好,待得后半截,祁安之嘰嘰呱呱說得飛快,她是去捂嘴都來不及了。
只能心里嘆口氣,暗罵一聲:這夯貨!他娘沒一聲關心祈寧之,他就沒意識到?就不能順口圓兩句?
不過祈寧之應該不意外,他這位寶貝弟弟就這德性,早該習慣了。他娘親么,也就那德性,有什么好企望的?
祈寧之果然神色淡淡,卻還是微微笑了一笑,對祁安之點頭道:
“你有心了,多謝!爹娘那邊你幫我招呼過,我忙,就不過去了。”
見祈寧之露出笑容,祁安之歡喜得撓頭:
“不謝不謝!那大哥你忙,正事兒不能耽誤!”
祈寧之不回去看爹娘,祁安之也不覺得奇怪。畢竟自他記事起,就沒見過大哥和父母近距離相處,更沒見過大哥在家人面前像普通“兒子”一樣承歡膝下。
大哥只和修煉、勤奮、出色、優秀、理智等字眼聯系在一起,家人圍坐閑話燈火這種尋常瑣碎事,和大哥的高大完美睿智形象根本就扯不上邊兒。
大哥不僅是祁家的驕傲,也是宗門的精英。他就該出現在大場合,出現在人人交口稱贊的宏大話題里。
楊鳴趕緊拉住祁安之描補了兩句“家里人都很關心”“伯父伯母私下跟我擔心大哥身體好幾次了”之類,祈寧之也就一笑,并不以為意。
“哎大哥,娘說等你結丹了就……”
祁安之一句未說完,就被楊鳴踩住了腳,他雖吃痛,卻也知定是楊鳴覺得自己所言不妥,他的優點此時就顯出來了,聽話地趕緊閉口,還掩飾地干笑了兩聲。
楊鳴去覷祈寧之的神色,果然他對這寶貝弟弟的天真言語依舊不掛心,這才暗里松了口氣。要是祈寧之惱了祁安之,她也得受株連呢!
只是心里暗暗發狠,回去若不將祁安之教出個人樣來,她就不姓楊!
幸好此時半空里一聲破響,三人抬眼望去,只見一道明亮如火光的劍書急急飛落,祈寧之將手一招,那劍書落在掌心。
雖只是劍書,仍有逼人氣勢。
祈寧之淡淡一笑:
“師祖召見,我就不陪兩位了。”
連山真君的劍書!
祁安之敬畏交加地看著那道出自元嬰真君的劍書,根本沒在意親大哥過于禮貌的態度,忙不迭地點頭:
“你去!你去!爹娘那邊我幫你說!你快去見真君!”
唉,真有點羨慕。
同為玄機門弟子,他還是祈寧之的親弟弟,可平日哪有什么機會見元嬰真君?便是偶爾遇上,真君能朝這些筑基小弟子點個頭就不錯了。
不像祈寧之,日常就能得到元嬰師父、元嬰祖師的教導點撥。
羨慕歸羨慕,一想到這得到元嬰特殊照顧的人是自己的大哥,祁安之臉色一下活泛起來,搖頭晃腦的十分之得意。
楊鳴在旁瞅著,她自是對祁安之善于分享他人榮耀的德行甚為了解,實在是又好氣又好笑。
祈寧之結丹之后,藏圭劍反而鋒芒內斂得多了,蒙蒙一道黃光,若有若無。
藏圭劍的劍光往連山真君洞府方向落下時,言是在自家洞府門口正瞅見,不禁搖了搖頭,嘆了口氣。
喬海寧一眼瞥去,笑道:
“言真君,有人替你調教弟子,你還有何不樂意的?”
言是與她已經是老夫老妻,再不拘形象,聞言送了個白眼過去。
喬海寧笑盈盈地扯起了閑話:
“我變幻人身在俗世歷練時,曾化為一個王國的宮女。那國大王子很是不成器,整日令國主生氣,罵他不肖敗家,見都不想見他。這大王子卻是既沒被老爹打斷腿,又沒被趕出宗室,你猜是為何?”
言是鼻子里“哼”了一聲,沒好氣地接上道:
“那多半,是生了個好兒子!”
喬海寧撫掌大笑;
“果然是言真君!一語中的!王子不成器,可重要的有個好王孫!那國主祖孫其樂融融,反將那中間的給冷落了。這是不是你們人類說的隔代親?你猜那王子惱也不惱?”
言是斜睨著她,冷笑道:
“喬姑娘真是長進了,人世間的旁敲側擊都學會了。那王子既然不成器,就得認不成器的命!游山玩水,左擁右抱,豈不樂哉?將疑難雜事丟給成器的去!兒子爭氣,他臉上不也有光么?老子的認同,哪有那么重要?”
喬海寧眼波流轉,巧笑嫣然,額間紅鱗舒展如花瓣輕綻,愈發顯得風致楚楚,她將纖纖素手往言是肩上一搭:
“阿言,你這般想就好。”
她滿心里都是夫君,夫君不煩心,她便放心。
言是又一口嘆氣,只不過,這口氣嘆在心里。
阿寧到底不是人類,不了解人類的師徒之情。
她只擔心他被師父冷落而生出不平之氣來,可祈寧之是他一手帶大的,關愛濡慕、彼此依靠,親父子也不過如此了。
喬海寧是聽多了修士間的利益猜忌,加上師父連山真君為人現實重利,她擔心上行下效,自己也要染上狹隘勢利風氣,這想法也難免。
人世間,有見利忘義、蠅營狗茍;但人世間也有俠肝義膽、真心相映。唉,好的記不住,壞的倒是很容易就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為了讓阿寧保護好自己,是不是將這世間的險惡說得太多了些?
言是為尊者諱,不便明著臧否連山真君,但是他心里對師父的功利是隱隱不予茍同的。
他不是那等愚孝之人,不肯做些唯師父之命是從的蠢事,故而從孤崖海歸來后,連山真君便對這弟子生出失望嫌棄之意。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