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威震看到有人了,興奮的往那人跑去,想要問一下這里到底是哪里。
待楊威震走近那人,剛想要問,那人竟然躲開了,神情中透露著驚恐的表情,楊威震覺得好生奇怪,他只有繼續往前行去,直到他看到了一座客棧,這座客棧沒有招牌,但只要走進去,就知道這是一個客棧,楊威震在柜臺看到了掌柜,楊威震問掌柜道:“請問這里是哪里呀?”
掌柜說道:“這里是濟寧!”
濟寧位于山東西南部,東鄰LY,西與菏澤接壤,南靠棗莊和徐州,北與泰安交界,是東夷文化、華夏文明、儒家文化、水滸文化、運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人文初祖黃帝和儒家創始人至圣孔子、亞圣孟子、復圣顏回、史家左丘明皆出生于此。元明清時期,濟寧成為京杭大運河沿岸重要的工商業城市。濟寧人文旅游資源豐富,“三孔”和京杭大運河為世界文化遺產。
楊威震不敢在客棧多做停留,而是馬上離開了,楊威震很是奇怪這些人為何把他抓到濟寧來,難道有什么特別的含義不成?楊威震覺得好生奇怪,這時候明明是大白天,怎么會一個人都沒有,簡直是太神奇了,楊威震繼續往前走,直到看到一個老者往他這邊走來。
楊威震這一次學乖了,他沒有靠那么近,而是遠遠的問道:“請問老者,哪里有車行呀?”
老者笑著說道:“車行,那是什么?”
楊威震回道:“就是那種賣馬車的地方呀!”
老者說道:“沒有沒有,沒有車行!”
楊威震又說道:“那敢問老者有沒有馬匹賣嗎?”
老者說道:“也沒有呀,小哥,你買馬匹去哪里呀?”
楊威震說道:“我想去北面!”
老者又說道:“你走路吧,走路還快些!”
楊威震感覺有些無語,他不知道為何老者竟然說走路還快些,他謝過老者后,又繼續往前走了一會之后,感覺還是太慢了,而且好累,這時候他已經沒有體力再前行了,他必須要借助于交通工具。
楊威震決定自己去尋找,他不相信濟寧這地方沒有馬車或是馬匹。
功夫不負有心人,楊威震終于看到了賣馬車的地方,但是問題來了,他沒有錢,身上沒有錢,他之前身上帶的錢全部被搜走了。
楊威震沒有辦法,只好決定讓車夫送他回去,到了再付車錢。
車夫卻怕楊威震沒錢給,不愿意錢都不給就出發,楊威震摸了摸身上,發現有一顆小金珠在腰帶里,這是他故意縫在里面的,就是為了不時之需。
楊威震將金珠撥出,遞給車夫道:“現在可以走了吧!”
車夫接過金珠子,還用牙咬了一下,確認是金珠子以后,他問楊威震道:“客官,要去哪里?”
楊威震說道:“京都城,忘憂酒館!”
車夫開始駕車狂奔起來,楊威震再也撐不住了,躺下睡著了,待車夫叫他的時候,已經到京都城南門了,車夫對楊威震說道:“客官,我的馬車只能在這里了,對不住!”
楊威震無奈只得下了馬車,往忘憂酒館走去。
此時大約是黃昏時分,楊威震只想早一點到達忘憂酒館,于是他發了瘋的跑了起來。
很快,楊威震就到了忘憂酒館門口,由于忘憂酒館好些人都去尋找楊威震了,以至于楊威震敲門都敲了好一會才有人來開門。
看到是楊威震后,忘憂酒館里面的人好激動,楊威震立馬說道:“快去悅來客棧通知連王雪,就說我回來了!”
這人領命之后立馬跑向悅來客棧,想要第一時間通知到未來的掌柜夫人。
楊威震實在是太累了,稍微吃了兩口東西,他便回了房間休息。
而負責去通知連王雪的人此時已經聯系上連王雪了,連王雪得知楊威震回來的消息,欣喜若狂,趕忙趕往忘憂酒館。
楊威震此時都已經開始打鼾了,他這些天實在是太累了,此刻精神一放松,疲憊一下子襲來,所以一下子就睡著了。
待連王雪看到房間里已經熟睡的楊威震,淚水一下子吧嗒吧嗒的流了下來,這些天的思念,還有找尋楊威震的辛苦一下子涌上來,連王雪趴在楊威震身上竟然也很快睡著了。
忘憂酒館的人知道楊威震和連王雪都已經在房間里睡著了,在房間外面的人悄悄關上房間門,然后走到樓下,小聲說起楊威震和連王雪的事情來。
連續此時也聞訊趕來,他對這個女婿很是上心,雖然成親被耽擱了這許多天,但兩人婚約依舊存在,只要再找一個最近的良辰吉日再成親就好了,連續看到忘憂酒館的人在一樓小聲地說著話,連續不由得說道:“少在你們主子背后議論,那樣不好!”
忘憂酒館的下人們一下子做鳥獸散,頃刻間就走的精光,連續守住楊威震和連王雪的房間外,這一回,連續可不會再讓楊威震再出事。
張蝦他們此時也已經得知楊威震回來的消息,他們一行人都趕了過來,想要等楊威震和連王雪醒來后帶他們去好好吃一頓,然后一起喝點酒。
沒想到直到子時楊威震兩人都還沒醒來,張蝦他們等得實在是太困了,便只好先回去了,明日再來。
時間很快就到了第二天下午,張蝦他們又來到了忘憂酒館,敲開門以后,被告知楊威震他們出去吃東西了。
張蝦他們知道二人一定去了甜水巷,便又趕往甜水巷,果不其然,張蝦他們在這里找到了楊威震和連王雪。
眾人在他們兩人身旁坐下,沒有多的語言,眾人一起舉杯碰起杯來,觥籌交錯之間,眾人喝了一杯又一杯。
直到最后大家都喝的爛醉如泥,才互相攙扶著回了張府,包括楊威震和連王雪。
一夜過去,眾人起的有早有晚,最先起來的還是張蝦,他先去悅來客棧找到了連續,和他再次商量了一下楊威震和連王雪成親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