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恢復默認
作者:一只冬蟲出墻來
“話說,在一個月黑風高夜,本姑娘正在家中熟睡,睡夢中,恍惚間來到一處高閣,但見閣上橫書三個大字,道是‘滕王閣’。”
“又聽聞閣樓上鼓樂齊鳴,笙歌鼎沸,好奇之余便登樓一探究竟,卻見一眾文人學子們正圍繞著一氣質清朗的瘦弱公子,而那公子正在低頭奮筆疾書著文章。”
“我聽那些學子們紛紛鼓掌歡呼道是‘妙啊’、‘奇啊’、“絕啊”什么的,便裝作婢女斟酒偷偷湊近一看,只見頭四個字便是‘滕王閣序’”
“雖然不大懂那公子寫的文章,但通篇看下來卻也知道此文不凡,便欣然記下來。”
“原來此賦名‘滕王閣序’。”松雪道人喃喃道,并露出悠然神往的表情,然后追問道:“然后呢?”
“然后?然后我就醒啦。”聞香兩手一攤。
松雪道人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那你又是怎么知道那公子叫王勃的呢?”
“哎呀,你們傻啊,他寫完文章不得落款嘛。”聞香佯作嬌嗔道。
無為道人:我們一點都不傻,傻的是你吧。
聞道汗顏:他也覺得小妹就是在忽悠人。
土孫:雖然不明白,但總覺得很高大上。
“你們這么看我干嘛?”聞香一臉無辜道。
“哼,我覺得你就是在胡說八道,師弟,你覺得呢?”無為道人冷哼道。
“啊?”松雪道人極度不情愿從幻想中回到現實,“我覺得啊,唔”他撓了撓腦袋,想了半天都想不出什么強有力的理由。
最后干脆強詞道:“雖然是有點離奇,但這不正說明了此賦合該天上有嗎?”
無為道人真是對自家師弟的智商感到絕望:你說他蠢嘛,有時候又精明得要命;你說他不蠢了,有時候又睜眼說瞎話。
在場的四人,聞道固然知道自家妹子和別人不一樣,無為道人是一直知道聞香各種奇葩言行的,土孫則親身感受過聞香的恐怖舉動,只有松雪道人是第一次見識聞香的胡說八道。
一開始,聞香還擔心松雪道人會接受不了,然后把自己拖去驅邪什么的,沒想到他的適應能力還挺強的,果然這師兄弟倆真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啊。
聞香很滿意,順理成章開始擺爛,強行把話題轉回到“如何逃離派系斗爭”上面:“好啦、好啦,咱們就不要追究這辭賦是怎么來的啦,關鍵是這辭賦能助我們一臂之力即可。”
至于土孫,他早已經見識過聞香的“可怕”,現在只會自慚形穢:為什么自己是個睜眼瞎?
聞道當然不在乎聞香的胡說八道,他擔心的是小妹的人身安全,深怕她會被視為妖魔鬼怪,萬一又被強制驅邪怎么辦?
對于無為道人,雖然一開始有過擔心,但見道長只會口嗨只是單純質疑和恐嚇,卻從來沒有傷害過聞香一根頭發,甚至反過來維護他們,所以是一點都不擔心。
令人沒想到的是,松雪道人適應能力之強遠勝無為道人,可塑性極佳吶,聞道當即把他也扒拉進自己人的范疇里,也終于徹底放下心來:小妹不會被傷害,太好了。
“哥,如果那個顧遠知真的是性好詩歌詞賦的話,那他絕對拒絕不了‘滕王閣序’。”
“是的,只要是個文人都拒絕不了。”松雪道人表示同意。
“如果在文人聚會活動中把這首辭賦拿出來顯擺,你們覺得怎么樣?”
眾人恍然大悟(土孫除外):你他娘的真是個人才!
“好,那我就用‘滕王閣序’把他吸引出來。”
“哥,你要這樣……”聞香面授機宜。
眾人:太……太羞恥了。
聞香不以為然:“大丈夫成就事業何必拘泥小節。”
聞道一臉為難:“我,我還是見機行事吧。”
眾人商量完畢便各自回屋休息,聞香臨走出門的時候,松雪道人突然說了一句:“我怎么覺得這辭賦好像還沒寫完呢?”
聞香愕然:這家伙肚子里還真的有點貨啊。
于是嫣然回首道:“是沒完啊,后面還有半截呢,不過我忘了。”
“什么?還有半截?快寫出來。”松雪道人倏然起身,連忙追著聞香而去。
“我忘了,怎么寫嘛?”
“這種絕妙好辭,怎么可能忘了呢?”
“忘了就是忘了啊。”
“不要!拜托、拜托,你再想想看,仔細想想。”
“哎呀,真的記不住……”
兩人斗著嘴一路走遠,聲音漸不可聞。
徒留無為道人一臉無奈:傻子真是好騙。
在聞道欣然回立章書院的第二日,聞香的七十七號香鋪迎來了報復性消費的高峰。
首先來的是一群鶯鶯燕燕,其實就是在長青觀靜苑里摸魚修行的千金小姐們的丫鬟們。
小姐們畢竟是來修行的,又礙于靜苑的條條框框,自然不能出來瞎晃悠,但她們的隨侍就沒有這種顧慮和限制了。
今天,這群侍女就是在石榴的帶領下,帶著小姐們的需求殺到了聞香的香鋪。
在路上的時候,眾侍女聽石榴吹噓那個什么香鋪有多么、多么的溫文典雅,賣的熏香又是多么多么的高情遠韻,是十分不以為然的。
她們家的小姐哪個不是來自府城,甚至是來自京城的,自付甚是見多識廣、眼界開闊,還暗自嘲笑石榴是土包子,沒見過世面。
等她們真的來到聞香七十七號院,大家的目光馬上就被香鋪的招牌給吸引住了。
“聞香有道?”
眾人:雖然看不懂但總覺得很厲害的樣子。
如果不是預先就知道,誰能想到它是一家香鋪呢?這個香鋪的名字確實逼格高,讓人特別是喜歡附庸風雅的少男少女們見之就有一探究竟的沖動。
等她們進入店鋪,在清雅的長香氛圍中觀賞精美的博古架、雅致的香薰禮盒、富麗堂皇的牡丹、清雅脫俗的百合、意境深遠而又寓意十足的宣傳畫的時候,終于明白石榴并不是少見多怪。
土孫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訓練,終于不那么畏畏縮縮,有了一點銷售員的模樣,他學著聞香的樣子依葫蘆畫瓢,接待客人起來也稍微像模像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