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聞香“發瘋”,聞道才勉強請來一名赤腳郎中,而那家伙就是一個半吊子,壓根看不出聞香有什么毛病,只是隨便開了幾副安神的藥就完事。
醫治效果如何,全靠聞香自己振作精神。
城南縣最有名的私人醫師是趙老先生,聽說他號稱一帖藥治病,但一般不隨便出診,更不出急診,不是什么阿貓阿狗來請就會去的。
普通老百姓生病了,一般是隨便找個郎中或者去官辦的藥局看病。
藥局有醫師坐診,不過多是實習的醫士,水平一般般,但好在有朝廷財政的補貼,出售的藥物低于市價,因此頗受老百姓歡迎。
但現在聞道是重癥、急癥,聞香決定就去杏和堂。
同是看病取藥一體的藥堂,與實惠的官辦藥局不同,杏和堂是私人藥堂而且收費不低。
這個藥堂規模不小而且常駐有一名經驗豐富的醫師張牧之,在城南縣頗有口碑。
兩人帶著聞道急匆匆敲響了杏和堂的大門。
相比急得火燒火燎的聞香而言,張醫師表現得相當沉著冷靜又穩重有余,畢竟是久經醫場的老手了,什么大風大浪沒見過。
這種心力交瘁后又淋雨發燒的情況,他見得多了,只要能退燒,那么問題就不大。
張醫師具體問診過后,直接開了三天的藥方。待伙計配好藥后又叮囑了一些注意事項,便打算趕人。
這時,聞香突然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張大夫,我們想一直在這里待著直到退燒,不知道杏和堂能不能提供這種服務?”
張醫師放下手中的毛筆,抬頭打量了一下來人:“自然是有的,不過收費不菲。”
“具體是怎么收費?”
“一天一兩銀子,包括一日二餐、照顧病人和煎藥,病人有情況的話,可以隨時叫我過來查看。”
一天一兩銀子,VIP服務就是貴,不過錢哪有人重要,聞香干脆利落回答:“行,那我們就先待三天吧。”
無為道人暗自思索:問診費一兩銀子,三天的藥費加起來也差不多一兩銀子,再住三天的話,那么一下子就要花費五兩銀子,她能有這么多錢嗎?干脆我幫她出了算了。
他還沒想好利索,就看到聞香利落掏出一袋碎銀子,頓時把自己想要掏銀子的手放下了:看來她的錢多得很,就不用替她操心了。
聞香一次性就預付了七兩多,她這個手筆和一般人家還真不一樣,和她的衣著更是不相稱,而且她還有一個道士陪著,張醫師不由多看幾眼這個小姑娘。
很快,伙計就過來把人帶進杏和堂內院的一間靜室。
聞香又問是否有冰塊?
只要有錢,冰塊自然也是有的,很快就有藥童提來一包冰塊。
藥童替聞道敷上冰塊后,便開始檢查聞道的身體狀況,幫他脫掉厚衣服,轉移到靜室的床鋪上。
又交代家屬,要時刻關注病人出汗情況,及時給他擦拭身體或換上干爽的衣服,如果鋪蓋濕了就通知他們換洗。
聞香都一一應了。
“那么,我這就去熬藥了,有什么問題可以隨時跟伙計或者我說。”藥童的服務態度非常好。
“好的,多謝小哥。”
藥童才走,又有伙計送上保溫茶水,并告知眾人每天辰時、酉時開餐,但只提供病人和一名家屬的餐食。
言外之意是,你們另外一個人自己想辦法解決吧。
等一切都安排妥當,二人才有工夫打量周圍的情況:這是一個寬一丈、長二丈的靜室,配備有一張床鋪、一張八仙桌、幾個圓凳,以及一個長條躺椅,陳設非常簡單。
靜室的窗戶開向內院,內院中間有籬笆隔開兩邊,這一排全是靜室共有五間,目前只有他們入住。
在這里就可以聞到有濃郁的藥材味道從籬笆的那一邊飄過來,以此判斷,那邊應該是藥房之類。
無為道人還是第一次知道,藥堂居然有這種看顧病人的服務,有銀子開路還真是不一樣。
剛才他還驚訝于聞香的“獨斷專行”,但現在看來,就聞道目前高燒不退的情況而言,住在這里真不錯,萬一有什么情況,叫大夫也方便。
很快,藥童就送來煎好的藥水,兩人便一起配合,慢慢喂聞道喝下去。
既喂了藥,藥童又幫著一起給聞道換了一套干爽的內衣,聞道身上的衣服從昨天晚上捂到現在,已經非常潮濕。
換好衣服后,聞香摸摸大哥的額頭,似乎沒有之前那么燙了,她總算略略放下一點心。
中午的時候,聞信趕到了杏和堂,他是跑遍了城南縣的藥堂才找到了聞香他們。
聞信一到就先感謝無為道人,又查看聞道的情況,見他依然高燒不退只得問聞香:“二妹,這是怎么回事?”
聞香不欲多說,只是輕描淡寫地把大哥淋了雨半夜發燒的情況簡單說了一下。
雖然聞香沒有明說,但聞信已然明白四弟為什么會發燒,定然是經受不住昨天的打擊,又淋了雨,才發作起來。
他喟然長嘆:可恨自己沒能力,沒能幫上四弟一點忙。
想到這里,聞信便對聞香道:“二妹,你和道長都回家休息吧,我在這里照顧四弟。”
“這里有我照顧就行了,道長,大哥,你們都回去吧,順便把大王也帶回去。”
大王,誰都不知道它什么時候跟上了車,現在正在躺椅上伸懶腰;聽見聞香的話語,它立刻身體力行表示抗議,直接從窗戶溜了出去。
“那怎么行?”聞信才不管大王,只是反對:“你一個女娃娃在這里,不行。”
“有什么不行的,反正都是在杏和堂里面,又有藥童,又有大夫,有什么好擔心的。”
“不行、不行,我不放心。”聞信堅決不同意。
“那還是道長留下吧。馬上就要開春了,家里事情多,肯定忙不過來,我家的地也要麻煩大哥幫忙看顧一下。”
見說不動聞信,聞香不得不拿春耕備戰說事。
很快就到驚蟄了,現在正是除草肥田、準備育秧的時候,村里家家戶戶都要開始忙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