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小徒弟腰軟嫵媚第275章 皇帝的心思(1)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他的小徒弟腰軟嫵媚 >>他的小徒弟腰軟嫵媚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5章 皇帝的心思(1)

第275章 皇帝的心思(1)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3日  作者:素織衣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素織衣 | 他的小徒弟腰軟嫵媚 

寧朔躬身跪拜,行禮,回話一板一眼卻又松弛有道,倒不像是初出茅廬的雛鳥,反而像是老練的雄鷹。皇帝來了興趣——別看行禮和回話好似很簡單,但在他面前能做到這點的,年輕一輩統共也沒有多少。就是許多老臣子,在他面前也戰戰兢兢。

他親自將人扶起來,問:“你這般的性子是跟誰學的?”

寧朔:“不知不覺就成了這樣。父親說臣這般不好,但先生說很好,不用改。”

皇帝:“你確實很好。”

他笑著道:“聽你先生的,不用聽你父親的。”

他問:“你想讓朕指點什么?”

寧朔凝神片刻,這才彎腰問:“陛下,上回在宮里臣問您,您到底信不信隨伯英。您說信,也不信。無論信不信,都與隨伯英是否貪污不相干。畢竟先生已經查出了隨伯英貪污。”

“臣當時明白了一些,但回來之后又不明白了。今日,臣想問陛下另外一個問題。”

皇帝抻了抻袖子,“哦?朕聽聽你今日又想問什么。”

寧朔低眉:“臣今日是想問……陛下究竟是想查隨家案,還是不想查隨家案……您讓先生查,讓臣擔任督察院官職,好似是愿意查,但除此之外,您不讓三司參與,也不讓人幫忙……臣不懂。”

他好似一個少年人不懂人情世故,但又固執的問何為人情世故——皇帝如是想。

他被問得想笑,這般的問題,怎么會有人問呢?他是實在想不到寧朔問的竟然是這個。

皇帝嘆口氣,只覺得果然還是少年人好。無知無畏,過幾年就不是這樣了吧。

他微微出神,半響才道:“你問的問題,朕也無法明確的答復你。”

“正如朕對隨伯英的心,也無法明確。”

皇帝一直都沒有想過他跟隨伯英之間的關系。兩人無疑是可以交付后背的。隨伯英以狀元之名投靠在他府下的時候,他也是真心實意高興過的。

后來,兩人并肩而行,感情甚至超越了與他自小一塊長大的鎮國公。

再后來,他登上了皇位,將最信任的位置交給了他,還將太子親自交付他,殷殷期望,真情厚意,半邊不摻假。但即便是親如兄弟,也會隨著日子漸漸長起來,便也有了長長的隔閡。

皇帝最開始對隨伯英不滿,是因為隨伯英說了一句話。

他說,“陛下,天下之人,各有其法,君明,民承天意而安,君昏,民承天意而反。”

這句話挑不出什么錯處,但就是從這句話里,皇帝看見了他對皇家的態度,對他的態度。

他忠心,是因為他是明君。

并不是因為他是君主。

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實在是太大了。皇帝當時心里就有了不滿,但并沒有說出來,而是順著道了一句:“愛卿所說極是。”

而后君臣相酌,彼此相歡。

皇帝其實已經記不得那次跟隨伯英飲酒具體是哪年了,只記得是太子已經會爬樹,抓了知鳥來,一只給了他,一只給了隨伯英。

那應該是個夏日。

皇帝從回憶中回過神來,喃喃道了一句:“他是個好臣子,但朕也不是什么昏君。”

可他卻從隨伯英的那句話里面,頓悟出了一個道理。

像隨伯英這般的人,其實追隨的是他,而不是皇位。

若是別的帝王,必定是高興的。認為自己賢能才招來了人才。但皇帝并不這么想,他內心深處升起的是一股惶恐感。

他惶恐的是,若是有朝一日,隨伯英找到了他另外一個明主,那他會背叛自己嗎?

這個人,不好控制。

他不貪圖名,不貪圖利,他太有自己的主意了,他連上位者都敢挑選——他不是挑選了一位君主,而是一位賢能的君主。

倘若有一日,自己做錯了事情,他就要失望而去了。

隨伯英無疑是個好臣子,但他有自己選君主的條稱。

皇帝當時就在想,將太子交給他好嗎?

他會不會認為太子無才,所以就要另擇君主?

這是天下清高才子的通病。皇帝從隨伯英的身上,看見了這個病。

這個病,他不喜歡。

雖然念頭奇怪,不符合明君的舉止,但他確實不喜歡。他更喜歡宮里的太監們,他們只要聽話,只要懂事,只要順著他的心意去就好了。

彼時,太子已經在隨伯英膝下教導好幾年了,已經展露出了許多愚蠢。皇帝便來了興致,他想——這個蠢貨明顯不是明君,那你會投靠晉王嗎?

他還發現了隨伯英一個愚蠢的地方。像他那樣的人,竟然也會看不清渝州書院黨派,明明道不同,竟然還一味的跟著宋閣老等人走。

等他明白過來,他跟渝州書院黨派毫不相同的時候,他會怎么做呢?

很快,他就看見了結果。隨伯英跟渝州書院決裂了。他很快就開始走自己的路。

皇帝為他歡喜欣慰的同時,又心生出一些不滿來。

隨伯英……太聰慧了,太有主見了,他不可控,他明白了渝州書院跟他的不同,甚至都不來詢問自己的意見。

他走了一條孤道。

他并不跟著君主走。

為什么?

皇帝始終不太懂他。

所以后來隨伯英倒臺,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是為了太子跟隨伯英太過親密,所以生了嫌隙,又或者是為了晉王打壓太子,更聰明一點的便是猜測隨伯英只是江南和北邊之爭的犧牲品。

這些揣測,皇帝都沒有放在眼里。

因為他知道,他任由隨伯英去死,無論他是不是被愿望污蔑的,他都愿意讓他順其自然去死。不為別的,只為著隨伯英年歲越大,便越來越活得明白。

這份明白,看見了他坐在皇位之上的身不由己,看見了他被江南世家轄制的狼狽,看見了江南百姓的困境之后的無能為力,看見了他……也只是在謀皇帝之利,并不為完全為百姓,只是為了對抗江南世家。

所以,他叛出師門,開始主張變法,但又不愿意依靠皇權,想讓天下的百姓都齊全無苦。

這怎么可能呢?

皇帝很憤怒。

他現在想起來,依舊很憤怒。

隨伯英,背著所有人義無反顧默默籌劃的圖謀,他心知肚明,即便與他的道相同,但他依舊不愿意用隨伯英。

他不像個奴才,倒像是主子。

補了一更。


上一章  |  他的小徒弟腰軟嫵媚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