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正文卷
“噹,噹,噹”
突然間,大殿內十二道編鐘齊鳴,三束圣光憑空顯化在三座玉臺上方,顯化成玄門三圣身影。
“拜見圣人(老爺)。”
頃刻間,原本還坐著的二代弟子與三代弟子紛紛起身,大禮參拜。
“拜見圣人(老爺)。”
大殿外,從門口處一直到山腳下,無數玄門修士紛紛跪倒在地,放聲疾呼。
圣人之權勢威風,在這一刻展現的淋漓盡致,令作為旁觀者的三大金烏同時心臟發顫。
而與兩位弟弟相比,大金烏的想法無疑就多了許多,甚至頗為憂慮。
玉鼎一個連天仙都不是的廢物,背靠圣教,就敢無視自己這位天界大太子,那么倘若三教始終如一,千百年后,天庭還有什么威信?
怕只是偏安一隅,政令難出天界……
玉臺上。
三圣以太清為首,因此這會兒也是由太清領講,淡淡說道:“眾弟子平身,歸位。”
得聞圣喻,殿內殿外,數以千計的玄修紛紛起身,落座;放眼全場,人數雖多,卻無半分嘈雜。
“下面開始講道。”
太清圣人沒有半句多余廢話,甚至是沒和身旁的兩名師弟打招呼,開口便是道門真言。
沒有天花亂墜,沒有地涌金蓮,甚至周圍連真理法則都不存在……
這還不是令秦堯最吃驚的地方,令他吃驚到震驚的是,太清圣人是從入道期開始講起的道術真理。
可問題是,能在九月九日這一天如約來到昆侖山的玄修,哪怕是只能屈居于山腳下,成為螻蟻般的眾仙中的一員,那也是正兒八經的散仙。
也就是說,這里壓根就沒有仙道境界以下的修士!
對于這種情況,所有聽道者分成了三派。
一派認為,太清圣人不會做無用功,更不會無的放矢,最基礎的修行道理通過他的金口玉言修飾,也能令人大有裨益,因此聽的極其認真,試圖從中參透出什么真理。
一派認為,太清圣人這是在幫助那些仙道有缺的修士重塑仙基,相當于將標準答案給了出來,讓他們對照自身,看自己錯了多少,從而改進,因此選擇了對照自己以往的修行。
最后一派則認為,圣人只是從頭開始講起,要的就是一個有始有終,圓滿無缺,若非是從頭講起,那么無論從什么境界開始,都是有缺的,是以不怎么認真,只等對方講到自己當前的境界。
秦堯則屬于第一種和第二種的結合,他相信太清圣人不會無的放矢,但因為修行體系的不同,還是選擇了仔細聆聽,對照修行。
這種講道方式對其他人有多大好處他不清楚,可他清楚的是,對自己的好處巨大。
至少令他確定了,九叔世界的修行體系,與寶蓮燈世界的修行體系有多少不同!
詳細來說,九叔世界的修行體系是——人師地師天師人仙神仙地仙天仙大羅——圣境。
而寶蓮燈前傳世界內的修行體系卻大有不同,境界劃分是——煉精煉氣煉神煉虛陰仙——陽仙神仙地仙天仙大羅天仙太乙金仙大羅金仙混元大羅金仙混元無極金仙。
由此境界劃分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寶蓮燈前傳承接了封神的宇宙觀,而封神又承接了洪荒體系的宇宙觀。
前傳中的修行體系,就是洪荒系列的修行體系!
而在前傳原著中,元始天尊雖然從頭到尾都沒現身,但劇情走向與封神一模一樣,包括玉鼎仗著自己圣教弟子的身份,不將金烏大太子放在眼里,這與封神宇宙觀幾乎一致。
圣人的受寵門徒,本就有看不起天界太子的資格!
話說回來,與承接洪荒體系的境界相比,九叔世界的修行體系到了大羅天仙后,境界就不是那么分明了。
一個大羅境,就包括了從天仙到金仙的階段,是一個境界,并未細分。
也就是說,兩種體系沒有誰高誰低,誰好誰壞,只是洪荒體系細分的更加精細一點。
同時,通過太清圣人的講述,他也意識到了三花聚頂便是自己的分科階段。
單純靠聽道這個過程凝聚地花,對他來說沒有任何影響。
可到了三花聚頂的階段,他就必須得選擇自己前進的體系了。
如果接入這個世界的法則,那么聚頂后,走的就是洪荒修行體系。
如果不接入這世界的法則,那么聚頂后,走的還是九叔世界的修行體系。
另外可以確定的是,九叔世界是不接洪荒的,和寶蓮燈前傳的世界有著明顯區別……
第一區,玉臺上。
太清圣人不緊不慢的講著,終于講到了天仙境界。
這時,原本還漫不經心的那批仙人紛紛認真起來,努力聽講,許多修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這一刻紛紛迎刃而解,豁然通透。
秦堯亦是如此,甚至可以說是收益最大的天仙。
其根源在于,當初在封神位面時,為求自保,他不惜一切代價的瘋狂提升實力,甚至干出了地仙境尚未圓滿,直接修行三花的瘋狂行為!
盡管他在三皇幫助下沒留隱患,后期也補足了地仙級別的缺陷,但底蘊這東西是沒辦法速成的。
或者說,速成與底蘊這兩個詞匯本身就帶有相反的意思。
而通過這次太清講道,他的底蘊獲得了一次難得的拓展,說的再直白點,掌握的法則更多了。
什么是底蘊?
在天仙境后,法則數量的多少便是底蘊深淺!
漸漸地,當太清圣人講到他所缺的地花境時,無數法則因對方的金口玉言而生成,迅速補充進他神國內的地花中。
借圣人玉言,他地花境僅剩的三塊缺口迅速填補了兩塊,僅剩最后一塊法則還在空著。
但太清卻不是單獨為他講道,因此這會兒已經從地花講到了天花……
講完三花聚頂,太清圣人便開始講起了太乙金仙境。
秦堯依舊努力的在聽,哪怕是很多地方都聽不懂,仍舊牢牢將圣人的每一句話銘刻在心底。
待將來,自己達到相關境界后,或許便會因這其中的一句話而茅塞頓開,水到渠成。
講完太乙金仙境,太清圣人繼續講解大羅金仙境。
到這里,秦堯就完全聽不懂了,惟一的感觸是,真細啊,太細了。
每個境界的每個階段,都是不同的法則標準。
沒有足夠長的時間醞釀,是完善不了這種體系的。
至于后來的混元大羅金仙境,也就是傳說中的準圣境界,相關法則秦堯連記都沒法記。
因為太復雜了,他沒有足夠牢固的地基,就承接不了相關的高層建筑。
而說完這境界后,太清圣人依舊沒停,繼續說起了混元無極金仙境界的法則。
這顯然是說給他兩位師弟聽的,畢竟現場算上他一共才三位混元無極金仙,也就是俗稱中的圣人。
“多謝師兄。”
不知過了多久,太清圣人終于講完了混元無極金仙境的法則,元始天尊與通天教主同時起身致謝。
“多謝太清圣人。”二圣下方,三教弟子齊刷刷地大禮參拜。
“多謝太清圣人。”
當他們的聲音傳至宮外后,所有聽講的玄修紛紛行禮謝恩。
浩大的聲音直沖云霄,三教興隆的氣勢令不少關注著此間的古神心寒。
什么叫諸天氣蕩蕩,我道日興隆啊,這場面大抵如是。
太清圣人微微一笑,道:“唯愿玄門鼎盛,三界玄修不窮,諸位,請起。”
三教弟子高聲道謝,隨即紛紛起身,各自落座。
“師兄之愿,亦是我等之夙愿。”元始天尊呵呵一笑,道:“接下來,便由我來講道吧。”
“師弟請。”太清圣人抬手道。
元始微微頷首,當即口出仙章,大殿內頓時天花亂墜,地涌金蓮。
從這一點上面也能看出他與太清圣人的不同。
太清圣人講究清靜無為,返璞歸真,因此從始至終都只是講道,而沒有任何展現。
但元始天尊不同,天尊要面子,愛排場,所以天地間又豈能沒點異象?
而與太清圣人更加不同的是,元始懶得去講那些基本的東西,初始點便是天仙境,且講的都是深奧至極的法則真理。
休說是天仙境以下的修士了,就是天仙境階段的玄修,但凡是有須臾間的失神,或者是有個難點沒聽懂,沒理解,回頭就發現自己聽不懂了。
沒錯。
就是這么邪門,稍微落下一點就會聽不懂。
更要命的是,你不聽懂后面的東西,前面聽的真理也沒多大用處啊。
這就導致了唯有精英中的精英,才能跟上他的講道節奏,悟性稍微差一點都不行。
此外,由于他講道起始點很高,由天仙境零幀起手,所以很快便講到了地花境界。
無上妙文化作法則符文,通過秦堯雙耳進入他的神國領域內,緩緩飛向如一輪神月般固定在蒼穹上的地花。
地花已成花狀,生九瓣,九瓣皆實,唯有其中一瓣花還有一塊缺口。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缺口在法則符文的補充下越來越小,越來越小,當最后一絲縫隙被徹底填滿后,神國領域內頓時三花映照,生出億萬光華;地涌仙泉,滋潤億萬疆域。
秦堯心中一動,將三花映照展現而出,于是腦后便主動浮現出一個圓形光環,釋放出無量瑞彩,吸引了上方三圣以及前兩區的所有目光。
甚至就連元始天尊的講道都因此停了下來,與眾人一起看向那光環,只見光環內部,三花吞吐著宇宙生機,五氣孕育著萬物之靈,紫氣東來,金光西至,南北處可聞至理妙音。
三花映照。
五氣朝元。
距離大羅天仙,僅差一個三花聚頂!
玉臺上,元始天尊掐指一算,臉上忽地浮現出一抹笑意,隨即再度開講。
不過相比較于先前,這次他卻夾帶了私貨,而且是大量私貨。
因為他主講的是三花聚頂,眾妙之門!
秦堯發誓,他只是單純的想要用這種方式來給師父玉鼎真人長臉,幫助他震懾宵小,讓那些算計與黑手不敢再出現。
卻沒想到,元始天尊竟當著師兄師弟,三教弟子的面給自己公然開小灶,將飯追著喂進自己嘴里。
當然,他現在也沒空去想這件事情。因為他剛剛三花映照,登臨天仙絕巔,還未站穩腳跟呢,三花聚頂的玄妙就直接拍在了臉上。
這一拍力道極大,直拍的他精神恍惚,似悟非悟。
無數道理如“大勢”般洶涌而來,卻沒留在他神國內。
但還是留下了一些東西,比如說,三花聚頂的經驗以及路徑。
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洗練,洗練三花,去蕪存菁,連續洗練三花九遍,即可將三花化作同源法則,彼此相容,三花聚頂。
這還只是最基本的東西,更加珍貴的是,元始天尊留下了每一次洗練的經驗,這就相當于言傳身教了,幫助他突破了所謂的壁壘。
只要他按部就班的按照這些經驗修行下去,所需的就不再是資源,而是……時間!
眾所周知,時間對于神仙來說是最不重要的東西。許多神仙數千年,甚至數萬年,境界連動都不帶動的,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玉鼎真人。
三千年如一日,也是震驚三教的程度!
關鍵是這還不是魔改劇情,是原著中就有的,曾借助著太乙真人之口表述而出。
靠著堆積時間就能無障礙破境,這是所有仙道玄修都夢寐以求的事情。
莫說是旁人了,就連秦堯自己都懵逼了許久。
不是,這就是被圣人偏愛的好處嗎?
媽的。
原來那些“配角”過得是這種好日子啊!
這里說的配角,便是以云中子為代表的那批福德真仙。
他們吃的是真的好,自己這點待遇,對比于云中子就不值一提了。
這位才是真正的大劫不粘鍋,不沾因果輪回,事事占有先機,遇危難總能全身而退,堪稱微操之神。
這樣的人能博得元始天尊歡心,秦堯是一點都不奇怪!
不過,對于元始天尊來說,此時此刻,令他感覺欣喜的卻是面前這位三代弟子!
說實話,他真看不上自己徒弟們收的那些弟子們,除了哪吒能令他稍微另眼相待外,其他的那些,都是些什么玩意,一個能扛起三代弟子大旗的人物都沒有。
卻不想今日講道,現場竟給了他一個意外之喜。
盡管他心里產生了很多疑問,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對方的身份是闡教三代弟子無疑。
在這個大前提下,其他的疑惑或者說問題,都將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