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第二百三十一章 先偷關中,再復刻一遍秦滅六國!(求訂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三十一章 先偷關中,再復刻一遍秦滅六國!(求訂閱)

第二百三十一章 先偷關中,再復刻一遍秦滅六國!(求訂閱)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天榜草莓  分類: 玄幻 | 東方玄幻 | 天榜草莓 |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 


時機已至!

當這句話說出來的瞬間。

正在吃酒喝肉的眾人不由得目瞪口呆,甚至有人背脊發寒。

大家伙兒正在討論那些造反的人,但他們卻絲毫沒有造反的念頭。

畢竟能在沛縣跟著沛安侯混,這小日子好不快哉,各種瀟灑。

當火沒有燒到自己的身上,誰也不會太過疼痛,難免少了一些共情。

在沛縣,有沛安侯照著他們,不會受到嚴苛秦法的限制,不用擔心繁重的徭役和賦稅的壓迫。

可外面的人,就沒有這樣一個沛安侯了。

有的時候,他們在看到外面的景象時,都忍不住感慨,還好沛縣有沛安侯啊。

若非如此,他們也有可能也會死于一次又一次的徭役之中!

當然了。

蘇澈的照顧當然是有限度的,并沒有將這些人才養成了廢人。

相反,蘇澈對他們的要求還挺高的。

他弄了不少書,有兵家的書,有農家的書,有法家的書,有墨家的書,同樣也有道家和儒家的書,他帶著這些人盡可能的學習書中的精髓。

蘇澈讓他們學習的態度很明確,那些復雜的句子和文字都無所謂。

這些都是表面,真正要學的是書中的道理。

只要懂得那些道理就行。

不用流于表面,比如背書什么的,這是他最不屑的。

蘇澈經常組織他們一起探討那些道理和當今的天下。

此外,蘇澈還弄了不少馬和弓箭,經常帶著這些人進山狩獵。

除了狩獵,蘇澈還帶著他們學習各種武功。

在這個時代,一個真正的人才,必然是文武雙全的。

文可以為宰相,治理天下,武可以帶兵打仗,攻城掠寨。

這是基本操作!

總而言之,在蘇澈的培養之下,這些人無論是文化素質,還是武力方面,都提升了很多。

能盡情讀書、練武、狩獵,這樣的日子好不快哉,誰也沒有想著去造反!

可在今天。

蘇澈終于戳破了這層紙,為他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在眾人討論著陳勝吳光在大澤鄉起義的時候,蘇澈這一句輕描淡寫的“時機已到”,瞬間讓整個廳內變得鴉雀無聲,所有人大眼瞪小眼,再沒有人說話,全都一個個安靜的看著蘇澈。

最先反應過來的是蕭何,他舉起酒杯,笑呵呵的說著:“大哥,你喝醉了。”

蘇澈轉過頭看了一眼蕭何,平靜的面孔中并沒有絲毫的醉意。

隨后他又看向眾人。

眾人下意識的屏住呼吸。

只聽在安靜的廳堂內,蘇澈緩緩說著:“始皇帝駕崩,大秦帝國這架馬車即將崩壞,現在雖然不過是一伙人起義,可整個天下分崩離析不過轉瞬之間而已!”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間,總要做出一番大事業來,我等學文習武,難道就沒人想一展抱負?”

“若是始皇帝不死,大秦這駕馬車沒有散架,我或許可以用沛安侯的名頭來護一方平安。”

“可若是世道混亂起來,再偏安一隅,無異于是取死之道!”

“既然如此,那便提三尺劍,取天下!”

“當然了……”

“這是我一人的決定,愿意追隨我的人,可以留在這里,如果不想追隨我,現在可以離開,我不會怪罪任何一個離開的人。”

“沒有什么值得羞恥的,造反是要掉腦袋的事,還要連累家里人,就算是為了家里人,想離開的可以隨意離開,如果以后再后悔的話可就遲了。”

這話一出,不少人心下稍動,下意識的緩緩站起身,可絕大部分人還是安穩的坐在地上,絲毫沒有離開的想法,這些站起來的人又連忙坐下。

很快有人開口了。

只見樊噲站起身,大聲嚷嚷著說道:“大哥啊,既然你已經決定好了要造反,為何要問我們的意見呢,難道跟著你,還會有錯不成?”

“就算造反失敗,死了全家,那又如何?我樊噲不在乎!”

“以后您讓我打誰,我就打誰!我樊噲絕無二話!!”

樊噲雖然是個屠戶出身,看似粗莽,沒有頭腦,實際上比很多人都精明,此刻直接站出來直接表明了態度,就要跟著蘇澈混,絕無二心!

當樊噲這一表態之后,很多人立刻是如夢初醒,紛紛開始了表態。

蘇澈聽著眾人的話語,微笑著點了點頭。

那些從頭到尾都坐著的人,他看在了眼里。

這些人相對來說值得信任。

而那些站起身想離開的人,他也看在了眼中。

這些人雖然同樣是蘇澈的人,但對他們的信任,暫時要稍微打一打折扣了。

至于以后,還需要繼續觀察。

這算是一個簡單的試探,在不經意間做出,在不經意間收尾。

蘇澈并不會因為這一次試探,直接將這些人定性。

這是最愚蠢的行為。

人心易變,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變化。

現在忠誠于他的,以后說不定就沒那么忠誠的。

而現在站起來的人,以后說不定會變得格外忠誠。

這些都是說不準的事情。

此時此刻,不少站起身又坐下的人,此刻已經有些后悔了,他們為什么就下意識的要站起來離開呢?這大腿不聽話啊!

這些人連忙告罪,希望得到諒解,而蘇澈也沒有因此區別對待他們,還是一如既往,表示自己能理解他們。

天下動亂的發展,和蘇澈預料的一點不差。

當大澤鄉起義的消息傳遍了整個天下之后,效仿之人,層出不窮。

原本看上去安穩平定的天下,實則暗流涌動。

此前的大秦帝國,就像是一個炸藥桶,當火星出現,爆炸也不過轉瞬之間的事情。

自從蘇澈將那張世界地圖交給了嬴政后。

和他預料的一樣,嬴政并沒有因此休養生息,制定下一步的計劃,反而變本加厲,并沒有停歇,就開始了無止境的征途。

大秦帝國是一個建立在軍功上的帝國。

軍功制度讓這個國家變得無比強橫,橫掃六國,如同秋風掃落葉一樣,幾乎沒用多少力氣。

征服了所有已知的文明后,嬴政將目光看向海外,看向那些未知的文明。

嬴政要成為世界之王!

在不斷的征服之下,其實是帶來不少收益的。

黃金,白銀,寶石,木材,各種各樣的異域特產,數之不盡。

大秦士兵在海外開疆拓土,已經打下了偌大的土地,那些土地又可以種上糧食,在不斷的開荒之下,未來必然能反哺大秦。

一些偏僻的土地,盡管遍地瘴氣,但土地卻非常豐饒,環境也非常好,甚至能做到一年三熟。

刀耕火種,本就是華夏人民的傳統技能,只要有足夠的收益,從不會缺少開拓精神。

事實上。

華夏移民東南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朝。

從秦朝到明清時期,每當新老政權交替之時,不堪戰亂的百姓與沒落的權貴都會紛紛移居海外,東南亞因為易于到達,便成為移民出國的首選之地。

嬴政在開拓海外的時候,東南亞這片地區,不可避免的變成了他的目標之一。

結果就在這里,發現了那些因為大秦苛政,逃亡到這里的秦國百姓!

這些百姓看到秦國的軍隊的時候,整個人都傻了。

什么?

這里成了大秦帝國的土地了?

原本開拓海外土地,這可以很大程度的轉移國內的矛盾,畢竟只要有足夠多的利益,不管以前有多么大的仇恨,都可以放下來,一起把酒言歡。

但可惜的是,那些矛盾并沒有化解,隨著海外戰事的持續,無數的糧食就像是冰雪消融一樣,瘋狂消耗,這毫無疑問直接加劇了百姓的負擔。

而開拓海外的戰爭收益,并沒有直接回饋到百姓的頭上。

那些利益,很大程度都被秦國的上層階級瓜分了。

剩下的殘羹剩飯,也是留給士兵們。

百姓們所感受到的,只有無比沉重的負擔。

為這場開拓戰爭買單的,是那些百姓。

而收益,則一點沒有。

百姓自然不愿意。

嬴政還沒死的時候,這種種矛盾,迫于他的威懾,暫時沒有爆發出來。

當他一死。

大廈傾倒,不過轉瞬之間。

天下造反之人,如同過江之鯽,六國遺老貴族,紛紛揭竿而起,號召受暴秦壓迫的百姓站出來反抗。

會稽郡。

會稽郡守殷通主動找到了項梁,想與他共商反秦大計:“現如今,大江以西全部都造反了,這是上天要亡秦啊!俗話說,做事先行一步就能控制別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現在,我打算起兵反秦!我已想好了,讓您和桓楚統領軍隊,怎么樣?”

可項梁怎么可能甘心為他人建功立業,于是這倒霉的殷通便成了項家起兵的第一個刀下鬼。

天下造反之人,可謂是層出不窮。

沛縣的蘇澈自然也不甘落后,直接殺了沛縣的縣令祭天。

既然打出造反的旗幟,總要找一個人來背鍋,這縣令是秦朝的縣令,平時為朝廷做了不少惡事,干了許多臟活,既然如此,那就是最好的背鍋俠!把他祭天肯定沒錯!

現如今的蘇澈,影響力可謂是足夠大,他是墨家新圣,更是墨家的巨子,這些年墨家一直致力于科技興國的主張,并沒有被大秦帝國打壓,相反還有一定的扶持。

即便后續沒有蘇澈的插手,但那些墨家還是制造出了不少有用的工具。

他們改良了水車,改進了算盤,研制出了造紙術,以及各種各樣的發明創造,在民間的影響力可一點也不小。

這些功勞,有一部分要歸功到蘇澈的頭上。

畢竟當初是他提出了科技興國的這個主張,開創了新墨家。

所以當蘇澈打出造反的旗幟之后,響應者云集,數量簡直不要太多。

此前累積的名氣,在這一刻化作了他的助力!

雖說他擔任秦國的沛安侯,算是秦國既得利益者的一部分,和遭受壓迫的百姓并在一個戰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算是‘從賊’。

不過這其實并不影響,天下造反的人當中,擔任秦國官員的人并不在少數——并不是所有造反的人,都是底層的百姓。

蘇澈造反之后,他的目標很明確。

其他地方的地盤都無所謂。

首先要攻滅的就是關中之地,招募原秦國的士兵作為根基!

老秦人的戰斗力從來都不是開玩笑的。

只要先一步拿下關中之地,得到軍隊素質最高的老秦人,那接下來的劇情,不過是再上演一次秦滅六國而已!

蘇澈第一步做的是先攻破四周的郡縣,補充兵馬軍隊,然后直接帶著這些軍隊直接長驅直入,直指關中!

他很清楚,陳勝吳廣必然失敗。

這是最好的機會!

原歷史上。

六國貴族尊楚懷王為天下共主,而這楚懷王,是原來楚懷王的孫子熊心,他不過是項梁擁立的傀儡諸侯王而已。

可當項梁一死,本來是被找來做傀儡的楚懷王熊心有了真正上位掌握實權的想法。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記載:秦二世三年,楚懷王見項梁軍破,恐,徙盱臺都彭城,并呂臣、項羽軍自將之。以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

大概意思是……

楚懷王收回項氏集團的所有軍權,想自己獨管。

再封劉邦為碭縣的首領,封為武安侯,掌管碭郡兵。

之所以冊封劉邦,就是想要利用劉邦這個外勢力,抗衡項氏集團。

此后熊心還和項羽、劉邦約定:誰先入關中,誰做關中王。

相對于項羽的兵馬人手,劉邦的兵力并不多,不過千余人。

可最終的結果,卻是讓這千余人,成功攻破咸陽。

當然,劉邦之所以能夠順利進入關中,更為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秦軍主力全部集中在了河北一帶。

章邯當時集中所有兵力圍困趙國,以圖鞏固黃河以北地區,如此一來,他就能夠騰出手來南下進攻楚軍。

結果項羽在此一舉重創秦軍主力,隨后又收降二十萬秦軍。

到最后,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先入關中者為王這種規矩還有什么作用?

最終項羽分封十八王,將劉邦貶謫在巴蜀之地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命運是奇妙的,千百年后,在東漢末年,最后一個漢室宗親,也占據了這里作為根據之地。

可惜的是,他們的北伐失敗了。

至于劉備和諸葛亮之所以會失敗,其中有一個糧食運輸的問題。

在劉邦時期,古漢水的河道可以用來運糧。

結果后來,高后年間,板塊移動,武都發生大地震,古漢水河流改道,以至于諸葛亮無法再用河流運糧,只能走蜀道。

而北伐失敗與糧草短缺不無關系,多次“糧盡而還”。

這一次。

蘇澈根本不給項羽這些人機會,他決定先人一步,偷下咸陽,入主關中再說!

(本章完)


上一章  |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