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第二百零三章 如何讓皇權下鄉?江南第一家?!(求訂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三章 如何讓皇權下鄉?江南第一家?!(求訂閱)

第二百零三章 如何讓皇權下鄉?江南第一家?!(求訂閱)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天榜草莓  分類: 玄幻 | 東方玄幻 | 天榜草莓 |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 


如果不能讓皇權下鄉,管理到鄉鎮一級,那不管什么政策,都很難推行下去。

比如目前蘇澈所推行的掃盲私塾,在縣城一級,推行得很好,可如果想推行到鄉下,卻是千難萬難,哪怕這是免費掃盲,朝廷出錢出力,卻依舊有些吃力不討好的意思。

那些鄉下豪紳的態度很明確,沒必要有那么多認字的人,如果識字的多了,對于穩定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很有必要讓這些百姓繼續如此愚昧無知。

蘇澈自然不滿意這樣的現狀,所以改變是肯定的。

問題是——如何改變?

為了控制鄉村一級,朱元璋的應對方法是編戶齊民,保甲政策,一個鄉村弄一個負責人。

可即便如此,也只是讓征收財政的方面變得容易許多。

縣令想治理地方,仍然需要胥吏、族老、士紳協助,不然很多事都辦不成。

事實上,對于古代的統治者而言,做到這一步已經足夠了。

財政是一個朝廷中央的命脈,除此之外的事情,都是小事,畢竟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大家伙兒很難有太大的追求。

但蘇澈不同,他要做的事情更多,自然不會只有這樣就滿足。

讓皇權下鄉,才能讓掃盲徹底開展。

面對這些根深蒂固的鄉紳族老,蘇澈思慮良久,最終還是忍了下來,如果大動屠刀,殺他個朗朗乾坤,固然可以震懾一時,卻是無法長久,總不能一直殺吧?

所以,換一種其他的解決辦法,還是很有必要的。

不過一時半會兒,蘇澈也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他也沒有繼續想,一個人的力量是有極限的,頭腦也是,這個時代的天才雖然被時代所局限,但并不意味著他們就不夠聰明,事實上恰恰相反。

蘇澈立刻召了內閣成員前來議事。

很快,內閣成員,包括太子朱標,都來到了議事殿中。

蘇澈坐在上面,給出了自己所遇到的問題——如何讓皇權下鄉,加強對于鄉村的管理能力,如此順利推展朝廷的任何政策?

內閣大臣們聽到這個問題,不由得面面相覷,短暫的沉默過后,眾人紛紛討論了起來,既然他們已經走到了內閣大臣這個權力的中樞,那就不可能再回頭照顧所謂的儒家。

眾人商討了一番,還真給出了不少靠譜的提議。

首先,可以直接動用州縣衙門的力量。

縣城衙門經常會到屬下的鄉、村催征,有時帶隊緝捕盜匪,有時調解鄉村、宗族糾紛、制止械斗,在地方還是有不小的影響力的。

憑借縣城衙門的影響力,在鄉鎮地方設立常駐點,建立相應的權利體系,負責專門推廣朝廷的命令。

如果到了這種程度,那些地方還不愿意配合,甚至公然抵抗地方常駐點官員,那就是和朝廷對抗。

一句話,打擊地方黑惡勢力還需要找一個借口,如果對方公然攻擊朝廷官吏,那就是意圖謀反,鎮壓謀反的家族,僅僅只需要一個名單而已!

除了這個提議。

也有人給出了不同的意見。

在縣城衙門設立更多的巡檢司,給與地方足夠的武力,讓地方形成“佐雜分防”這么一個概念,也就是縣丞、巡檢、主簿等,每人管一個地區,通過佐雜在縣以下的分區管轄,如此形成皇權下縣。

可這么一來,也會出現相應的問題,那就是讓本來就臃腫的地方官吏體系,變得更加臃腫,這會為后續的政令體系帶來不小的麻煩。

但很多時候事情都是這樣,有正面,也有反面,有好處,就有壞處,這是無法避免的。

想要讓皇權下鄉,那就必須擴大相應的政令體系。

一句話,皇權下鄉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當然,這種事情一旦做成了,收益也非常巨大。

不過。

也有內閣大臣提出了相反的意見,他認為與其戒備那些鄉紳宗族,還不如拉攏他們一起,借用他們的力量來完成目的。

這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思路。

可以組建公局,拉攏士紳豪族,讓朝廷的手深入到各鎮各鄉各村。

這大臣解釋了一下所謂的公局。

就是讓那些鄉村小鎮的士紳豪族組建在一起,讓他們內部推舉出帶頭的士紳,再由州縣官認可、任命,由這些人組成公局這樣一個機構來管理本地的事務。

州縣官與公局的文書往來、見面禮節,基本參照上下級衙署的做法。

通過公局制度,可以讓朝廷掌控地方士紳。

一旦朝廷有什么政令下達,就讓這些士紳負責推廣,如果做得好,那就是政績,可以繼續往上升官。

這對于那些鄉紳豪族而言,有著不小的吸引力。

朱元璋的編戶齊民,保甲政策,很難持續、有效的運行,因為保甲雖然具有合法性,也有固定的辦事人員地保,但地保都是庶民,在地方上權威有限。

此外,保甲并無來源穩定的經費,也沒有直接掌握的武裝人員,所以地保的任務主要是跑跑腿,很難通過這個制度體系完全掌控鄉村。

如果公局得到官府的授權,有地方合法性,局紳都有功名、職銜,有坐局辦事的局紳,再以各種方式征收局費,局紳就有固定收入。

此外公局還有團練、更練、局丁等武裝人員……

如此,公局可以直接強制鄉民服從!

蘇澈聽著內閣大臣們討論的諸多方案,不由得皺起眉頭,這幾種方案,很難抉擇。

如果不依靠鄉紳,光靠縣城衙門的話,這事情想要完美推行,要花不少的力氣。

如果依靠地方鄉紳,這事情就很容易解決。

但問題是,

將權力交給這些人,無異于飲鴆止渴,后患無窮!

蘇澈思索一會兒,最終還是選擇了最笨的方法。

憑借縣城衙門的影響力,在鄉鎮地方設立常駐點,建立相應的權利體系,負責專門推廣朝廷的命令!

將鄉村的權利和影響力,從那些鄉紳的手里搶回來!

同時還在縣城設立更多的巡檢司,給與地方足夠的武力,讓地方形成“佐雜分防”。

不過這么一來,開銷可就太大了。

可只要事情能做成,不管什么樣的代價,都是值得的。

隨著會議結束,內閣大臣們從議事殿中離開,三三兩兩,忍不住討論起來:“陛下為什么不同意利用那些鄉紳的力量?”

“是啊,我也覺得,如果利用鄉紳的力量,這或許是最容易的解決方案……”

“這樣做的話,會增強鄉紳的勢力,陛下是草莽出身,大概比誰都知道這些鄉間豪紳,根本靠不住,所以寧可舍近求遠,也不借助那些鄉紳的力量。”

“嗯,有些事情,有得必有失,如果依靠這些鄉紳,讓他們的勢力起來了,那后果不堪設想!陛下啊,深謀遠慮著呢。”

與此同時,議事殿中。

太子朱標并沒有隨朝臣離開,而是留在了這里。

父子二人正在商量著另一件事情——大開道路,以工代賑,修建村落到鄉鎮的道路,再修建鄉鎮到縣城的道路,將道路修繕完全,讓那些窮山惡水消失掉一部分。

如此一來,能很大程度的改善底層掌控力不足的問題。

可大開道路,同樣是一個勞民傷財的事情。

蘇澈的計劃是用源源不斷印出來的寶鈔,雇請村落鄉鎮乃至于縣城里的力士幫忙修路。

而朱標的想法卻是,并不需要工錢,只要用寶鈔買好靈米,提供足夠的靈食,那些底層的力士自然會欣然前往,幫忙修建道路。

如果直接付出寶鈔來當工錢的話,中間的環節在所難免會被一些官吏所克扣,可如果不花錢,只出物資的話,會很大程度的減少這一克扣。

當然,只是減少,沒辦法完全避免。

畢竟天下這么大,人那么多,想徹底的杜絕那些蛀蟲,是非常難的事情,只能制定好相應的規則,盡可能避免。

朱標的建議相當不錯,即便是明初這個時代,底層的力士想吃一口飽飯,依舊不容易,那些靈米金貴著呢,普通的農民根本舍不得吃,都拿來還錢,然后兌換成相對一般的食物用來填飽肚子。

蘇澈點了點頭,認為朱標考慮得非常不錯。

隨后朱標又接連提出了四五個意見和想法,都是針對大開道路這件事,這些想法非常得體,即便是蘇澈也找不出什么毛病,他不由得點了點頭,心中不免想到,怪不得朱元璋這么喜歡自己這個大兒子,他的能力的確不錯。

二人討論了一番后,這件事情也就此定下。

而關于各州縣修路的問題,則需要一個負責人。

在朱標看來,負責此事之人,他當仁不讓。

不過蘇澈考慮了一下,還是搖了搖頭,覺得并不妥當。

修路這個事情,如果修成了,絕對是大功一件,可與之相對的,得罪的人也相當之多,作為太子的朱標并不需要親力親為,只需要穩坐釣魚臺,在后面主持大局就行,這才是作為一個當權者應該做的。

無論下面的人做得如何好,最后都是上面領導的功勞,如果下面的人做得不好,那自然是下面的人背鍋,這就是所謂的領導藝術。

不過,太子朱標顯然不認同這樣的看法,雖然他也明白父皇的想法,但他也有自己的堅持。

朱標認真說道:“父皇,我知道您這是為我好,可有些事情,我認為我還是親力親為,這樣才能讓我更進一步的成長,而不是一直在您的羽翼之下學習……”

說完這一番話,朱標小心翼翼的問著:“父皇,您覺得呢?”

雖然懿文太子朱標已經足夠優秀,但也要看在什么人的面前,在老朱這樣的千古一帝的面前,那根本不夠看。

一直以來,他都被父親的光芒完全籠罩,和父親的差距簡直是云泥之別,他越是成長,越能感覺到這其中的差距是何等的夸張。

即便老朱對于朱標那是無條件的信任,將他的太子班底拉滿,權利也早就越過一個太子的極限,可越是如此,朱標就越小心翼翼,生怕讓父皇失望。

也正是這樣的心情,才讓懿文太子朱標迫切的想自己做出一番事業來,此前他想要主持新政變法革新,現在想要主持大開道路,都是因為這個念頭。

面對朱標的堅持,蘇澈不由得一愣,他皺著眉頭,思索片刻,最終還是點了點頭。

蘇澈認真叮囑道:“既然你想做的話,那就放手去做,咱會一直站在你的背后支持你,不要想失敗會如何,有咱為你撐腰,這天下沒有任何人能動得了你!!”

聽著父皇的話,朱標頓時大為感動,連忙說道:“多謝父皇成全,孩兒必不會讓父皇失望!”

蘇澈并沒有說什么,只是拍了拍朱標的肩膀,一切都在不言中!

很快,大明朝廷這個恐怖機器,再次高速的運轉起來。

金華浦江,鄭宅鎮。

這個鄉鎮以鄭氏家族之姓為名,足可以顯現這家族的輝煌。

鄭氏始祖鄭綺,性仁慈友愛,事親至孝,奉“修身、齊家、平天下”為崇高理想。

他臨終之時,命子孫同居不分家,由此,鄭氏家族已同居幾百余年,三千余人同財共食!

朱元璋更是曾親賜其為江南第一家!

此刻鄭宅鎮中,出現幾個“不速之客”,赫然是朝廷最新委派的鄉鎮辦公人員。

當這些生面孔進了鄭宅鎮,自然引起不少關注,不少人圍過來詢問他們何為來鄭宅鎮?

一個穿著儒衫的中年男子,名為嚴時通,他笑著說道:“我是朝廷委派的鄭宅鎮辦事員,以后大家伙有什么事情,直接來找我就行,不需要再由地方鄉紳幫忙調節處理。”

這話一出,眾人立刻面面相覷,自古以來,這鄭宅鎮的事情,都是鄭家來管,而現在,竟然要變天了?

人群中有鄭家之人,連忙回去稟告了家主。

此時鄭家的家主是鄭銖,他在聽到下人的匯報之后,不由得皺起眉頭,喃喃說著:“這件事情,我早有耳聞,朝廷打算加強地方的影響力,沒想到這么快就下來了……”

隨后他抬起頭,不屑一顧的說道:

“他們想鄉鎮辦事處,那就讓他們弄吧,我們鄭家難道還要捏著這一點芝麻粒的權利不成?”

“既然陛下封我們為江南第一家,那我們必須要做出江南第一家的表率才是!”

“讓他們自己弄吧!”

很顯然,鄭銖根本沒有將這小小的辦事處放在心上,鄭家如此龐然大物,還能動得了他?

然而沒過多久,又有消息傳來,辦事處的嚴時通收到匿名信件,說鄭家侵占靈田萬畝有余,基本都是巧取豪奪而來,根據調查,此事屬實!

辦事處勒令鄭家歸還這萬畝靈田!!

(本章完)


上一章  |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