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個個重磅炸彈,全懵逼了!(求訂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個個重磅炸彈,全懵逼了!(求訂閱)

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個個重磅炸彈,全懵逼了!(求訂閱)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天榜草莓  分類: 玄幻 | 東方玄幻 | 天榜草莓 |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 


朱元璋建國之初,分封子孫于各地。

這些王爺就像是種子,一二百年過去后,不斷生根發芽,成熟結果,繁衍出的數量十分驚人。

單是山西一省,洪武年間只有一位晉王,可到了嘉靖年間,有封爵的皇室后代已增長到1851位。

洪武年間,河南本來也只有一位周王,可到了萬歷年間,已有了五千多個皇族后代。

因為祖制,這些皇族后代,無法從事其他職業,只能依靠朝廷的俸祿生活。

一開始的確問題不大,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人不斷繁衍生息,皇族人口的幾何式增長,意味著財政支出幾十倍、上百倍的增加。

嘉靖年間有一個叫林潤的御史列舉過一組數據:

每年運往京城的糧食有四百萬石,但是皇族們的歲祿就有八百五十三萬石。

山西每年有米一百五十二萬石,皇族歲祿三百一十二萬石。

河南有米八十四萬三千石,皇族歲祿一百九十二萬石。

也就是說兩個省份留存的糧食,就算全支付給皇族,都還差了一多半。

如此一來,官吏的俸祿從何而出,軍餉從何而出?

田地里的產出是有限的,但是宗室繁衍卻是無限的

朱元璋的子孫后代們,逐漸成了大明帝國沉重的負擔。

這個問題,一開始朱元璋并沒有發現,后面的皇帝,就算已經發現了,可因為種種因素,只能對此視若無睹,選擇再苦一苦百姓。

除了這些俸祿之外,皇族們因為身份的特殊性,還把手伸向了很多有利可圖的區域。

通過種種巧取豪奪,皇族宗室們囤積了無數財富。

這些強大的皇族宗室,勾結當地富商、官員,為了利益,甚至能冒領、貪污同是皇族后代的俸祿,導致同樣是皇族后代的貧宗餓死不知凡幾。

歷史有輪回,這么多年的狂歡宴席,終究不是免費。

等到了明朝末年,李自成、張獻忠等明末“七十二家”起義軍縱橫天下后,大明皇族的狂歡盛宴,終是到了結賬的時候。

這些姓朱的親王、郡王、將軍們,成了農民軍最有興趣的獵物。

大大小小的農民軍所過之處,所有皇族富宗均在劫難逃。

全國各地最壯麗的王府,在連綿全國的戰爭中,幾乎無不灰飛煙滅。

崇禎十六年,李自成揮軍進入山西,每到一地,首先捕殺皇族。

崇禎十七年初攻克太原后,李自成軍“捕晉宗室四百余人,送西安,悉殺之”。

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軍又攻取大同。

六天之內,代王朱傳齊以下的四千多名諸王宗室皆被殺。

其他郡王也幾乎沒有幸免。

山西一地僅是縮影。

事實上,盡管李自成以“不嗜殺”聞名,但是他兵鋒過處,那些朱姓王爺幾乎沒有活下來的。

而張獻忠軍本以玉石俱焚為特長,所到之處,諸王掃滅,一切焚燒殆盡。

朱元璋最開始的想法是讓自己的兒子鎮守天下。

以后無論誰造反,當皇帝的終是朱家人。

可現實的發展卻總是事與愿違,截然相反。

這些人并沒有成為大明江山的中流砥柱。

反而全部躺在祖先的功勞簿上作威作福,成了帝國的吸血蟲。

對于這些皇族后代而言,他們躺得名正言順,躺得理直氣壯……當年我祖宗打天下時就把我這輩子的活干完了,我憑什么干活?

甚至到了明朝末年,崇禎最窮困潦倒的日子里,這些皇族富宗,居然沒想著伸出援手,主動給點錢崇禎,反而還要伸手去向崇禎要錢——今年的俸祿怎么還沒發呢?想拖到什么時候?就算是王爺家也沒有余糧呀!

這直接加速了明朝的滅亡,也使得他們的利益遭到了毀滅性打擊。

在山河即將破碎的時候,在大明這座大廈即將倒塌的時候,這群人并沒有絲毫的幫助,反而一個個捂緊了口袋,生怕崇禎從他們這兒弄走一分錢,可謂是將貪小利而無大義,演繹得淋漓盡致。

面對這絕望的情況,崇禎撂挑子不管了:老子上吊去了!

皇帝死后,大明的皇族宗室們,要么做最后的反抗,要么自殺殉國,當然更多的是投降反賊,投降滿人。

這些人剛投降的時候,清廷對他們還不錯,不光給錢給糧,甚至還給官做。

可是等到順治三年的時候,清廷的錢糧就不給了。再等到勒克德渾南征的時候,直接對手下人下令:

“至于故明廢藩宗姓有獻地投誠者,俱著免死,攜來京師。或窮迫降順、或叛而復歸及被執獻者,無少長,盡滅之!”

也就是說,清朝不僅不給錢了,也不把老朱家的子孫當貴族了,而且還要把明朝宗室徹底殺光屠盡。

這也是歷朝歷代的標準做法。

自南朝的劉裕開始,每次新朝都開始對前朝皇室貴族大肆屠戮和迫害。

當了皇帝,成了天潢貴胄,命運便已經與國家綁定,與國同休,生死與共。

可惜的是……這世上只盯著自己那眼前利益的人,終究占據大多數。

這個結局已經證明了,老朱的做法,可謂是大錯特錯。

既然如此,蘇澈改起來當然是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最關鍵的是,現在來得及改!

這個時間點也很早。

如果等到了明朝中晚期,木已成舟,積弊已深,再想改動,那真的是太難了。

蘇澈沒有猶豫,直接大刀闊斧的改動了起來!

首先廢除的就是老朱規定皇族不能從事任何職業。

其次便是無止境的供養。

在此之前,明朝的制度規定皇子封為親王。

授予金冊金寶,俸祿萬石,可以開府建牙,擁有軍權,護衛甲士少的有三千人,多的能達到一萬九千人。

吃穿用度以及各種禮儀僅僅差皇帝一等。

親王的嫡子一旦到了十歲就授予金冊金寶,立為王世子,嫡長孫立為世孫,冠服視為一品。

親王其余的兒子一到十歲授予涂金銀冊銀寶,封為郡王。

郡王的嫡長子立為郡王世子,嫡長孫授為長孫,冠服視二品。

再往下的其他子嗣,就是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逐級遞降。

等到六世以下就統一為奉國中尉,不再降了。

在蘇澈的改動下,原先這一套制度,親王的待遇暫且不動,而郡王的待遇直接砍去一大半。

逐級遞降之后,七世皇族,便直接淪為普通平民,可以從事任何職業,用以謀生。

此外。

蘇澈還制定了一個激勵標準以及懲罰機制!

有功者賞,有過者罰!

此前朱元璋對待自己的子孫后代,那是無條件的溺愛,他早年間缺少了什么,便給予自己的兒子一切能給的東西。

雖然朱元璋大部分的兒子還是很正常的,楚王愛做生意,燕王喜歡打仗,周王熱愛研究醫學,還有喜歡研究數學的,甚至還有喜歡種田的。

當然,也會出現一些糊涂蛋。

這些人憑借自己的身份為所欲為。

比如朱元璋的第十個兒子叫朱檀。

此人好文能詩,謙恭下士,老朱本來是很喜歡他的,出生不久就封他為魯王。

并且他與開國元勛湯和的女兒聯姻,可以說很小的年紀,朱檀的人生就達到了巔峰。

十六歲時,朱檀帶著妻子到了自己的封地魯地。

天高皇帝遠,沒了皇家的約束,在封地簡直為所欲為。

沒有約束,這對于不成熟的人而言,往往是一個災難。

朱檀幻想能成為長生不老的神仙,他養了很多道士,癡迷于丹藥之術。

他的妻子湯氏不但不進行規勸,進行阻止,相反一直鼓勵丈夫的修仙大業。

后來朱檀身邊的道士騙他說,常規的修煉太耗時,如果用一百個八歲的太監做法事,可以加速成仙。

湯氏便親自帶人,在封地內到處搜尋八歲男童,孩子被抓之后,立即閹割凈身,拘禁在王府,一時民怨沸騰。

后來,他們將魔爪伸進軍營,不少軍營的幼兒都被他們抓走了。

有人向朱元璋匯報之后,朱元璋勃然大怒,立即逮捕魯王夫婦進京。

朱元璋先賜死了兒媳湯氏,又對兒子魯王朱檀施以髡刑,把朱檀毛發剃光了進行羞辱。

次年,朱檀中毒身亡。

老朱甚是厭惡,封其謚號為“荒”,人稱魯荒王。

對于自己兒子的這些荒唐事情,朱元璋記錄得相當清楚,將所有錯誤全部記錄在冊,并且公之于眾,試圖警戒其他的皇子。

然而,沒有一個合適的獎懲機制的話,根本不可能產生太大的震懾作用。

除了新政策之外,蘇澈還允許這些朱家王子,隨自己的喜好,全方位的發展。

他們有著尊貴的身份和地位,以及絕對的權勢,這是其他人根本無法相比的。

原本在老朱看來,這些兒子其他的愛好都是歪門邪道,治國才是大道,才是正途,所以根本不允許他們發展自己的愛好。

但現在,蘇澈不僅放開了對他們的約束,還對其進行鼓勵。

喜歡種田的,就讓他好好研究種田,如何施肥才能增加地力,如何挑選靈米種子,才能增加更多的收成。

從這方面不斷研究,能讓收成不斷提升,那就大大有賞,甚至可以成為整個大明的功臣。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無窮的潛力。

蘇澈的態度很明確——法儒不應該是社會的主旋律,法儒掌握權利,的確尊貴,可如果沒有其他方面的發展,根本上還是故步自封。

所以,哪怕是種田,也應該有人去研究。

古之農家,追尊神農為師,以農為國之本,其學說影響深遠。

先秦時已有士農工商之說,“農與農言力,士與士言行,工與工言巧,商與商言數。”

華夏歷朝歷代皆重農輕商,就是為了休養生息,這是壯大自己的根本。

可即便農業如此重要,其卻為“九流”之一,是最低賤的行業之一。

這是絕對不應該的。

蘇澈沒有那么多的精力,管這么多事情的同時,還要去研究農業。

就將其交給老朱的兒子去做,在另外一個領域開花,打破儒家的一些傳統,開辟一些新的賽道。

如果研究成了體系,蘇澈還會創建“農學院”,招收天下愿意研究農學之人,設務農官,管理地方農業。

術業有專攻,讓專業的人來管理專業的事情,而不是讓一些只懂之乎者也的儒生來去做這些事情。

這是蘇澈的想法,而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除了農業之外。

喜歡做生意的,就讓其發展商業,設各個商業場所,運輸物資到處販賣,甚至此后的開海經商,絲綢之路,都可以讓其摻一腳。

與其將商業這一部分利潤讓給那些富商家族,還不如讓自己人吃下,至少收稅會相對簡單一些。

喜歡研究醫學的,那就讓其成立醫學院,教導天下愿意學醫的人,讓其擔任各地醫官,成立官方醫院。

如果能將醫學的水準提升上來,那些禍害明朝皇帝的太醫院的混子們,也就不復存在。

此外,發展醫學,和農學一樣,同樣是一個新的賽道。

古代醫生的地位并不低,可隨著獨尊儒術,醫生的地位越來越低,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蘇澈不僅要鼓勵別人去研究農學,還要鼓勵別人去研究醫學。

此外,研究數學的,這就更值得大力推廣了。

華夏古代數學在實用數學方面發展到了相當高的程度。

但受限于缺乏成體系的數學思想和邏輯學思想,其發展高度和廣度,以及對社會整體的促進作用都被限制在一個有限的范圍內,無法更進一步。

簡單來說,就是中國的數學發展傾向于解決實際問題——

比如記賬、建筑、田地丈量、歷法計算,相關的知識主要掌握在從業人員中。

同時由于這類工程學知識在推崇儒學的古代,始終被視為“不入流”,這導致最優秀的人才永遠不會投入到這些領域的研究中,最終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就陷入了天花板。

明明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獨領風騷,世界領先,可最終卻成就有限,這實在是太可惜了。

蘇澈自然希望改變這一現象!

農學,醫學,數學,這些領域,基本都要在儒家的蛋糕上切下一塊,必然會被瘋狂反對。

一般位高權重之人,都沒資格完成這些,哪怕是后世的皇帝,同樣也沒能力做到這點。

但蘇澈不同,他的身份是開國皇帝朱元璋。

他能一言斷數萬官員的生死,區區改革,又算的了什么?

革的就是你儒家的命!

分的就是你儒家的蛋糕!

不服?

那就死!

除此之外。

至于那個喜歡打仗的燕王朱棣,蘇澈同樣給他安排了任務,讓他成立軍事學院,教導軍事方面的人才,指揮、軍陣聯合,各方面的戰術。

朱棣一人無法完成,還可以請那些勛貴武將嘛!

若這事情干好了,那就賞其為征北大將軍,給他最精銳的士兵和兵馬,讓其征戰北方,封狼居胥!

這個條件是非常有誘惑力的,蘇澈根本不擔心朱棣不答應,相反,他會非常樂意的做好這些。

制定好了相關的政策后,蘇澈將其發布了出去。

這就如同一個個重磅炸彈,一股腦的丟了出去,全部爆炸!

大明的那些朝廷重臣,全被炸懵逼了!

(本章完)


上一章  |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