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第一百三十九章 你不是諸葛孔明!你到底是誰?失心瘋的司馬懿!(求訂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九章 你不是諸葛孔明!你到底是誰?失心瘋的司馬懿!(求訂閱)

第一百三十九章 你不是諸葛孔明!你到底是誰?失心瘋的司馬懿!(求訂閱)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天榜草莓  分類: 玄幻 | 東方玄幻 | 天榜草莓 |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 


司馬懿最終還是逃了回去。

他做夢也沒想到,此前無數個消息傳來,都證明諸葛亮已死。

但他一直不信!

他一直等到蜀軍撤軍,才真正確定諸葛亮已死,沒想到竟然還是被騙了!

不過,像是他這樣的老狐貍,哪怕全軍覆沒,他也要活著逃走。

魏延哪怕盡力搏殺,試圖將敵軍大將斬于馬下,可他這幾千精兵,還是無法留住兩萬多的魏軍。

能抵擋住魏軍的回援,就已經是極限了,還想在萬軍從中取敵將首級?除非他是呂奉先再世了。

所以,魏延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天功在眼前逃走,一雙眼都紅了:“司馬老賊,別走,你別走啊!”

無論魏延如何深情呼喚,司馬懿卻是頭也不回,跑得飛快,根本不想在此地逗留片刻。

“該死!追!繼續追擊!”魏延吼道。

一旁的軍官卻連忙喊著:“將軍,窮寇莫追,窮寇莫追啊!”

又一個軍官喊著:“將軍,丞相有令,如果追擊失敗,拿不下司馬懿,那就不能再追!”

魏延雖然上了頭,但終究有些腦子,若是再追,將魏軍追到了河水邊,屆時司馬懿振臂一呼:“退無可退!諸君何不奮力而戰!”

那他們這幾千人,恐怕瞬間就會被全軍覆滅。

知道錯失了大好機會的魏延,一時間扼腕嘆息。

一旁的軍官連忙寬慰道:“將軍,我們能成功阻止魏軍回援,就已經是大功一件了!何必如此呢?”

“天功就在眼前,若是能活捉司馬老賊,必然震懾偽朝,這難道不值得可惜嗎?”魏延將臉上的血水擦掉,惡狠狠的說:“罷了罷了,就饒他一命,下次再捉他!”

蜀軍主力這邊,這一戰大獲全勝,斬首無數,俘虜更多,一部分軍隊隨著司馬懿逃了回去,一部分軍隊則走散逃跑了。

畢竟說是圍殺,只是分兵幾股,在關鍵要道進行包抄,并不是真八萬個人圍成一個大圈,將敵人團團包圍。

所以還是有不少魏軍慌不擇路,要么朝著山上跑,要么往山下滾,這些人根本沒辦法追擊,只能放任他們離開。

司馬懿望風而逃,一路逃到了馬冢高地,卻依舊是心有余悸,他明白大勢已去,憑借這么些人,根本沒辦法守住這處高地。

“傳消息回去,我們需要支援!”司馬懿幽幽的說著。

這一路的逃亡,他似乎蒼老了不少,此刻顯得格外憔悴,這么多年的養生,也架不住此刻的狼狽。

這也是司馬懿為什么這么害怕諸葛亮,這家伙太嚇人了,容易讓自己折壽!

蜀漢的都城內。

隨著諸葛亮的死訊傳至,朝野上下,一片悲戚。

劉阿斗更是慌了神,以往能總領一切的相父竟然就這樣……死了?

他癱坐在地,仍舊有些不敢相信這個消息,一時間有些失魂落魄。

“陛下,節哀啊。”一旁的大臣蔣琬連忙將劉禪扶了起來,“丞相已死,人死不能復生,我們應該考慮好后路才是。”

“嗚嗚嗚,我的相父,我的相父啊,你怎么就……”劉禪悲從心頭來,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掉,朝廷上下,一片悲戚,所有人都低著頭,氣氛格外的壓抑。

“陛下,丞相遺命: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者:蔣公琰其宜也,還請陛下尊重丞相遺命……”在一片的悲戚中,忽然有人開口。

這話剛出,就有人反問:“你是何意?丞相剛死,就迫不及待想要奪權了?”

“非也,國家大事,非同兒戲,陛下需要有人輔佐,這是丞相遺命,這如何能叫奪權?”這人立刻反問著。

當諸葛亮死后,為了繼續維護荊州集團的利益,繼承者是來自荊州地區的蔣琬。

在蜀漢,總共有三大利益集團。

益州集團、東州集團和荊州集團。

后期三大政治勢力的代表人物是譙周、李嚴、諸葛亮。

建立蜀漢之前,這塊地區最初的蛋糕完全屬于益州集團。

劉焉劉璋父子倆來到了蜀都,蛋糕被分成兩部分,益州和東州部分。

劉備入蜀后,蛋糕被分成三份,荊州集團拿了最多,東州集團被一直擠壓,益州集團則淪為權力的底層。

三股勢力針鋒相對,此后蜀漢在夷陵戰役中的失敗,削弱了三股勢力,劉備又死了,三大利益集團的最后一根脊梁斷了。

所謂的北伐,一是為了不忘先主遺愿,同時也能培養凝聚力。

二也能轉移社會矛盾,讓大家將目光看向外面,而不是看向自己。

當諸葛亮已死,此前勉強維系的局面瞬間崩塌,一鯨落萬物生,大家都想在諸葛亮死后得到更多的好處。

荊州派當仁不讓,他們想要維持此前荊州派一家獨大的局面,所以當時就推舉得到丞相遺命的蔣琬。

聽著朝臣的不斷爭吵,劉禪抬起頭,有些不悅的說道:“此事日后再議,先辦好丞相的葬禮再說!”

這話一出,爭吵的聲音頓時少了一些,就在眾人商議丞相葬禮該如何舉辦。

諸葛亮在去世前,曾囑咐劉禪關于自己的下葬事宜,自己的葬禮必須從簡,要四個人為他抬棺,一路向南走,等到繩子自己斷裂,才能在繩斷之處下葬。

就在眾人不斷商議的時候,忽然又有一個信使傳來前線的最新消息:“陛下,有急報!丞相在五丈原大破魏軍,斬首近一萬,俘近六萬人,大獲全勝!!!”

這話一出,上面的劉阿斗愣了一下,他呆呆的問:“丞相?哪個丞相?”

聽著這話,這軍中信使也懵了,他抬起頭,有些呆呆的問著:“陛下,我們大漢難道還有第二個丞相嗎?”

“我們大漢當然沒有第二個丞相,但問題是,此前丞相不是已經彌留之際了嗎?之前更有消息傳來,說丞相已經駕鶴西去,為何現在又能大破魏軍?大獲全勝?!”劉阿斗連忙問著。

此刻,朝中的大臣們也一個個完全無法理解,都一臉懵逼的看著這軍中信使,這是什么意思?

丞相在五丈原大破魏軍?

丞相已經死了,都準備退軍了啊?

這時,有人喝問:“此前丞相死訊都傳過來了,這又是什么消息,伱到底在說什么?!”

這信使楞了一下,連忙說道:“這是丞相詐死之計,就是為了騙過司馬懿,此人老奸巨猾,生性猜疑,如果不能騙過所有人的話,那根本騙不了他司馬懿。”

“丞相說,做戲要做全套,所以就傳來他已經死亡的消息,那司馬懿果然中了計策,急著出兵追擊,這一切被丞相料中,圍而殺之,大獲全勝!”

這話一出,朝廷中諸多大臣面面相覷,誰也沒想到,此前傳的消息,竟然是假消息!要知道這就連劉禪都騙了,眼淚鼻涕嘩啦啦一大堆,現在居然和我說,這是詐死之計策?

這真是把所有人都給耍了一通!

上方,劉禪聽到這個消息后,先是愣了一下,隨后目露欣喜之色:“好,好,好,太好了,丞相沒死,這是詐死之計策,就連我都被騙了,何況那司馬老賊?”

“值得慶賀,值得慶賀啊!”

“大破魏軍,丞相當真威武!”

“五次北伐,這是我們斬獲最大的一次!”

“這消息傳到吳魏,必然天下震驚!揚我大漢天威!”

五丈原上,蘇澈翻看著此前的軍情消息,頓時無語的罵道:“真東吳鼠輩也!”

嘉禾三年,權與蜀克期大舉!——這是諸葛亮和孫權的聯合軍事行動。

是時蜀相諸葛亮出武功,權謂魏明帝不能遠出——諸葛亮吸引火力,孫權好去江淮偷雞。

而帝遣兵助司馬宣王拒亮,自率水軍東征——魏國選擇讓司馬懿對付諸葛亮,而皇帝曹叡對付孫權。

未至壽春,權退還——曹叡還沒到,孫權就跑了。

此前,丞相身體虛弱不假,但真正一病不起恰恰是東吳兵敗的消息送達,精神打擊加速了肉體的崩潰。

此前就就關中戰局來說,諸葛亮面對司馬懿,也是逐漸戰局上風。

若是東吳那邊能稍微堅持一下,等到此刻司馬懿大敗,那魏國必然是首尾難顧。

可現在,孫權連與魏僵持的勇氣也沒有,還未等到曹叡御駕親征過來呢,就直接跑了。

若是孫權能牽制住曹叡的話,那此刻的蘇澈,未嘗不能長驅直入,直取長安!

或許孫權就是知道這點,不想讓蜀漢得益,所以直接溜了溜了!

“罷了罷了,如此一來,只能收取戰利品了。”蘇澈瞇著眼睛,看向了一旁的地圖。

司馬懿之所以一直不敢和蜀軍野戰,一方面是害怕諸葛亮,另一方面,是他沒這個必要。

一旦戰敗,長安方向,雍涼方向和產糧區很難繼續兼顧,他只需要堅壁清野,用國力和蜀軍耗著便是!

在司馬懿看來,這是國力之爭!可不是當縮頭烏龜!

然而隨著這一戰功成,這些產糧區,都是蘇澈的囊中之物。

此時正值秋收,正是收取的好時間。

所以蘇澈根本不愁養不活這六萬的俘虜。

沒有糧食,沒有吃的,敵人給我們產!

當下,蘇澈下了命令,繞過馬冢高地,采收長安方向,雍涼方向的產量區的糧食,然后繼續屯軍在五丈原,也不繼續進攻,就在這里耗著,時刻威脅長安重鎮之地。

司馬懿此前屯兵在此,種植的糧食,此刻都歸蜀軍所有了。

為了保住長安重鎮之地,那魏國就必然要繼續派遣大軍在此,持續不斷消耗著國力。

當長安方向,雍涼方向的產量區的糧食全被蜀軍采收之后,對于魏國而言,那就更是雪上加霜了。

隨著一切事務處理完畢,五丈原的軍營內,蘇澈召見了眾將士,楊儀、費祎、魏延、姜維四人在最前面,其他軍官在后面。

他們自不知道,上方的諸葛丞相已經換了一人,

蘇澈看著幾人,緩緩說著:“魏軍大敗,必然會退守后方,死守長安,我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屯軍在此……你們可有異議?”

魏延聽到這話,頓時急眼了。

當初他提出子午谷奇謀,丞相不準,他想要獨領大軍,丞相也不準,被這樣一直壓制,他自然不爽。

魏延倒也不是想要造反,他只是想要建功立業,謀求一個不世之功,有自己的戰術思想而已。

此刻聽到丞相這一番話,魏延連忙說道:“魏軍大敗,這是我們乘勝追擊的最好機會,為何不繼續進攻?不管能不能拿下長安,至少先拿下郿縣吧!”

蘇澈瞥了一眼魏延,淡淡說著:“拿下郿縣?然后呢?等著和魏軍繼續死磕嗎?吳軍那邊已經退軍了,我們繼續攻伐,那魏軍必然會將主力調轉過來。”

“這一次北伐已經大獲成功,何必再貿然進行,多此一舉?”

“若是等到魏軍主力過來,我們繼續攻伐,只有輸一條路。”

“此刻大獲全勝,等到下一次北伐吧。”

一句話,國力差距太大了,即便短時間內大獲全勝,可想要蛇吞象,一口氣北定中原,那根本不可能!

如果這個死局真的那么好破掉,那諸葛亮也不至于看不到一點希望,徹底絕望了。

哪怕現在獲得了短暫的勝利,但面對占據中原,手握天下大勢的魏國來說,這一點小失敗根本不算什么。

他們能輸得起!

而蜀漢則不同,如果這八萬軍隊大敗而歸的話,那蜀漢就徹底沒了。

家底太薄了,賭不起,也不能賭。

此刻大敗司馬懿,純粹是意外之喜,這向魏證明了一點,蜀漢是有攻伐能力的。

五次北伐,連年攻伐,整個魏國長期彌漫在戰爭的陰影中,史稱“雍涼不卸甲,中原不釋鞍”。

而第五次北伐,更是大獲全勝,對于魏國而言,毫無疑問更是雪上加霜。

魏延此刻想要建功立業的心情蘇澈能理解。

魏延還想說什么,蘇澈抬了抬手,他瞇著眼說:“你想說什么,我大概已經知道了,可我們剛剛大獲全勝,又斬獲無數糧草,六萬降軍,這些都是不穩定因素,你又想如何進攻?是你瘋了,還你認為我瘋了?”

聽到這話,魏延不得不低下了頭,這話他再沒辦法反駁,除非將那六萬降軍全部坑殺,否則他們都是不穩定因素,帶著這六萬降軍攻伐魏地嗎?

這和找死有什么區別?

即便是一心攻伐的魏延,也不得不承認,眼下的確不好繼續攻伐了。

“沒腦子就多聽一聽丞相的話。”這時楊儀在旁邊譏諷道。

“你算什么東西,也敢說這種話?!”魏延聽到這話,頓時勃然大怒,直接罵道。

二人的矛盾,已是由來已久,之所以有矛盾,倒也不是殺父之仇和奪妻之恨這樣的深仇大恨,純粹就是性格不合,在原本的歷史上,當諸葛亮死后,他們直接發生內亂。

楊儀經常會頂撞魏延,而魏延每一次都訓斥楊儀,甚至拿著刀子比劃著要去殺楊儀。

此刻蘇澈看著二人的爭吵,頓時有些頭大,魏延是猛將,每一次出征都能夠獲得一定的功績,而楊儀在軍中調遣糧草管理后勤,做的井井有條。

一個對外,一個對內,這樣兩個人,卻喜歡吵架,面對這種情況,諸葛亮也只能當起和事佬的角色,誰也不想放棄。

蘇澈托著下巴,看著二人的爭吵,突然說道:“當初藺相如立下大功,廉頗很不服氣,他對人說:‘我出生入死,立了許多戰功,而藺相如只憑三寸不爛之舌,就官居我之上。倘若給我遇見,我必須要當面羞辱他。’”

“藺相如聽說以后處處忍讓,上朝的日子故意裝病在家,以免與廉頗引起爭執。”

“有一天,藺相如出門,遠遠看見廉頗的馬車迎面駛來,他吩咐仆人把車子調轉方向,避開廉頗。”

“身邊的人都說他太膽小了,藺相如一笑,問大家: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哪個厲害?”

“大家異口同聲地說:那當然是秦王厲害。”

“藺相如又道:我敢在秦國當眾呵斥秦王,又怎會偏偏怕廉將軍呢?只是我想到,強秦不敢侵趙,是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在,我們兩人要是爭斗起來,敵人就要來鉆空子。我不能忘掉國家的安危啊!”

“這些話傳到廉頗的耳朵里,廉頗很慚愧,于是光著脊背,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府上請罪。”

“現如今大敵當前,我們大漢想要光復中原,那就要有一個廉頗,一個藺相如,你們二人不斷爭吵,又有什么意思的呢?”

按道理來說,這一番話下來,二人都應該慚愧不已,然后互相認錯。

誰知道二人聽了這話后,直接不屑一顧的看向對方,冷笑說著:

“就他也配當藺相如?”

“就他也配當廉頗?”

蘇澈:“……”

他終于知道為什么諸葛亮這個和事佬不好當了,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容人之大度,為了國家可以放下私人之恩怨。

蘇澈皺起眉頭,頓時不耐煩的說:“好了好了,都給我閉嘴!”

這話一出,二人都低下了頭,蘇澈看了一眼魏延:“你想要建功立業的心情我能理解,不過日后有的是機會,下一次出征,我會你統帥一軍!”

這話一出,魏延頓時大喜過望,他欣喜若狂的說:“多謝丞相!”

一直以來,魏延都被諸葛亮死死的壓制住,只能當一個先鋒,根本沒有統帥一軍,立下不世之功的機會。

史書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于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翻譯過來就是:北伐時,魏延每次隨諸葛亮出征時,都想要讓諸葛丞相分兵萬人給他,其目的是自己帶著部隊從小道旁敲側擊敵人,攻其不備,猶如韓信帶兵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一般,最后與諸葛亮在潼關會師。不過,諸葛亮每次都不答應。魏延就認為,諸葛丞相膽小怕事,也感嘆自己空有一身才華不能得以施展。

實際情況就是,諸葛亮明白,就魏延這魯莽的性格,一旦上了頭,很容易出大事。

像是子午谷奇謀,純粹就是帶人出去送,諸葛亮當然不可能這樣的莽夫統帥一軍。

而現在,蘇澈竟然同意了魏延此前的愿望,這一刻,魏延的諸多怨氣頓時煙消云散,那叫一個欣喜若狂。

其他幾人聽了這話,臉色都有些微妙,不過這是丞相的命令,他們也沒有說什么。

處理了魏延的事情,蘇澈繼續吩咐:“分兵幾萬,一部分運送糧食,俘虜回去,一部分則繼續屯兵再次,等待下一次攻伐。”

“下一次攻伐的話……我們就要換個目標了。”

這話一出,眾人都是一愣,一時間沒反應過來,換個目標,這是什么意思?

是換個進攻的方向,還是換一個對手?

姜維好奇問著:“丞相,我不明白您的意思……”

“這有什么不明白的?”蘇澈笑了笑,淡淡說著:“此次聯合東吳攻魏,他們跑得飛快,如此鼠輩,如何能再聯合?”

“既然如此,我們就聯合魏國,一起伐吳,吞吳之地!!”

聽著這話,眾將無不驚愕,紛紛抬起了頭,錯愕的說著:“伐吳?”

一直以來,吳國都是蜀漢的盟友之一,而魏國則是不斷攻伐的對象,這幾乎成為了蜀漢的基本國策,而現在,竟然要改變這基本的國策,轉掉頭來去打盟友?

這事情實在是太突然太荒唐了,眾人根本就不能理解。

姜維錯愕的說著:“丞相,我們剛剛大敗魏軍,才將他們打痛了,如此深仇大恨,他們豈能放下,然后和我們聯手攻吳?”

就連一向以魯莽為著稱的魏延,此刻也有些慌了,他連忙說說:“丞相,吳不能伐,且不說能不能成功,一旦吳滅,我們也長遠不了啊!”

原因很簡單,三國時期,說是天下三分。

但實際上,曹魏占據了天下的三分之二,還是中原之地,北方的繁華之城,經濟強盛,人口眾多,國力鼎盛。

而南方多是蠻荒之地。

吳國很長時間都在對付山越,蜀漢也要花大力氣對付南蠻。

歷史長河中,從來都只有北方按著南方打,很少有人能北伐成功的。

朱元璋北伐成功了,一方面是南方已經發展得差不多了,二是元王朝已經徹底腐朽了。

而三國時期的曹魏,內部穩定,又盡占天下富饒之地,這樣的一個恐怖的存在,統一天下,也不過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也正是明白這一點,所以諸葛亮一直以來的策略就是,聯合吳國,攻打魏國,不斷消耗著魏國的國力。

可惜的是,吳國這個隊友,根本不給力啊。

而蘇澈敢這么說,自不是無的放矢,他笑了一聲:“此前我們沒有資格聯手魏國攻吳國,但現在不同,剛剛打了個漂亮仗,這證明了我們的實力,我們屯軍在這里,不斷消耗魏國的國力,這對他們來說,無異于眼中釘,肉中刺。”

“他們比誰都渴望我們能退軍,所以必然會答應我們聯合的要求!”

“至于吳地一滅,我們獨木難支,這個問題不用擔心,此刻情況,和獨木又有什么區別呢?”

“我們要將目光放得更長遠一些,要有戰略性的目光!”

蘇澈直接大手一揮,說道:“此事我已有定論,不用再爭論了!”

這話一出,眾將只能面面相覷,也不好再說什么。

諸葛亮在蜀漢中,和真正的皇帝并沒有什么區別。

在劉備時期,諸葛亮就已經開始管理三郡,署左將軍府一切事務,劉備外出,他直接代替劉備批閱奏章,調動軍隊。

等到劉備死了后,諸葛亮的職務是:丞相、錄尚書事、開府、司隸校尉、益州牧。

此前曹操的職務是丞相、錄尚書事、開府、司隸校尉、豫州牧。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如果諸葛亮真想取而代之的話,完全不是什么問題。

既然蘇澈決定聯合魏國一同伐吳,那他們也阻止不了。

他們此刻方才明白,丞相召見自己一行人過來,并不是和他們商量這個事情,僅僅只是通知而已!!

很快。

蜀軍大勝而歸,班師回朝,蘇澈留了姜維和魏延在五丈原,同時朝著魏軍釋放了友好洽談的信號,不出意外,和談之日,近在眼前。

隨著蜀軍打破魏軍,一時間天下震動,司馬懿也從神壇上跌了下來,他明明只需要當縮頭烏龜,一直熬著,就能憑借國力贏下這場戰爭。

要知道的是,蜀軍千里跨線征戰,哪怕國力再強盛,和魏軍也很難熬住,對魏軍來說,堅持就是勝利。

可諸葛亮的假死,成功騙過了司馬懿,此外調兵如神,如臂指使,成功放跑了司馬懿,殲滅了魏軍主力,獲得降俘無數。

假死其實并不關鍵,成功騙過了司馬懿也并不是關鍵,關鍵在于調兵如神,張開一張大網,強行將司馬懿一口吞下,這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數支隊伍的出發,分毫不差的配合,這要依賴于指揮之人的精確計算。

這樣的調兵遣將的能力,是非常恐怖的,自古以來,能做到這一點,無一例外都是神一樣的將領,韓信能做到,白起也能做到,此前的諸葛亮,顯然做不到這一點。

即便是蘇澈,也不過是照貓畫虎,勉強復刻了一波,這里面的風險非常大,一旦魏軍抵抗能力再強一些,一旦司馬懿回援成功,那可就功虧一簣了。

雖然成功了。

但這毫無疑問是非常大膽的軍事行動。

這一戰結束后,天下人驚訝于諸葛亮的調兵如神,借用假死之計成功擊敗了司馬懿。

而只有真正懂行的將軍,在了解到具體的行動后,親自推演了一番,一個個頭皮發麻,幾股軍隊,分毫不差,每一次都出現在關鍵位置,成功的完成了這一次的圍殺。

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那就是功虧一簣,全盤皆輸!

這一次的軍事行動,膽子真的是太大了!

事實上,就連司馬懿本人都大為不解,在進行戰后復盤時,他不敢相信,這是諸葛孔明能做出的決定。

這tm是諸葛孔明的風格?

這根本不像啊!

根本不像是諸葛孔明能做出的計策和指揮……

司馬懿很自信,沒有誰比他更了解諸葛亮!

也正是比誰都了解,他才如此的困惑,其他人都是驚嘆于諸葛亮的調兵如神,可司馬懿卻覺得,諸葛亮就像是換了一個人!

這是諸葛孔明?

這根本就不是諸葛孔明!

這一瞬間,司馬懿產生了一個很恐怖的念頭,那就是:有沒有一種可能,諸葛亮已經死了,他死而復生,已經換了一個人?

這個念頭一閃而過,司馬懿連忙搖了搖頭,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可當這個念頭出現時,就像是夢魘一般,不斷纏繞在司馬懿的心頭,怎么都揮之不去,如果不是這樣,那還是什么原因呢?

此后等到蜀軍釋放的友好信號,意圖聯合他們伐吳,以此可以作為退軍的條件。

在聽到這個消息時,司馬懿更是瞪大了雙眼,情緒激動的說:“不可能!諸葛孔明絕對不會放棄進攻我們,而選擇和我們合作,一起攻打吳國!”

“他不是諸葛孔明!”

“他絕對不是諸葛孔明!”

“他到底是誰?!!”

司馬懿連忙將這個消息上報了上去,諸葛孔明可能已經換了個人,這個人絕對不是以前的諸葛孔明了!

但毫無疑問,這個消息直接被壓了下去,即便是皇帝曹叡也認為司馬懿因為這一次大敗而患了失心瘋,竟然連這種話都說出來了……

曹叡先是寬慰了一番司馬懿,讓他好好休息,不要將這一次失利放在心上,先休養好身體吧!

曹叡可不會拒絕蜀漢的合作!

蜀國的連續北伐,的確給魏國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如果他們愿意停止攻伐,轉而合作,一起攻打吳國的話,這對于魏國而言,可謂是百利而無一弊。

等到伐吳結束后,那蜀國哪怕占據一些吳地,也成不了氣候,根本就不算什么,日后輕松可滅!

曹叡根本就不怕養虎為患,無論是東吳還是蜀國,都撐不了氣候,因為聯合在一起,才讓他非常頭疼,若是能瓦解他們的聯盟,先滅掉其中一個,這自然是再好不過。

蜀地易守難攻,而東吳則依靠長江天險,如果攻伐其中一個,必然要受到另一邊的攻擊。

而現在,蜀漢釋放了友好信號,曹叡自然是欣然同意了。

先前的戰敗,諸多的損失,國力的損耗,這些都不算什么,為了大局考慮,這些都可以退讓,都可以忍耐。

曹操當初能放下血海深仇,再次接受張繡的投降,并給予高官厚祿,信任對待。

他現在放棄這小小的仇恨,自然不算什么。

不過,想要結盟也可以,曹叡也開始討價還價,希望蜀漢能釋放此前的魏軍俘虜,如果一點誠意也沒有的話,那誰相信他們的結盟是認真的呢?

面對曹叡的條件,蘇澈自然不可能全盤接受,他回復了曹叡:歸還俘虜自然是可以的,不過這件事情,得在伐吳之后,到時候再歸還魏國的俘虜也不遲。

此外,作為條件,大漢和魏國得恢復通商,讓兩地再次進入和平相處的時期。

曹叡沒想到諸葛亮的臉皮竟然這么厚,不僅不歸還俘虜,還要倒打一耙,要求兩地繼續通商!

而且還自稱大漢……

怎么好意思的?

一州之地,也敢自稱大漢!

好吧,這些事情曹叡忍了,政治本就是一門妥協的藝術,現在不是蜀漢求著魏國伐吳,而是釋放了這個友好的信號。

如果魏國不同意的話,那蜀漢在五丈原的屯軍可不是開玩笑的,他們會繼續施加壓力,會繼續北伐,不斷消耗著魏國的國力。

曹叡只能捏著鼻子,同意了諸葛亮的諸多請求,恢復了兩地的通商,不過對于吳國動手,這件事情還得從長計議。

隨著蜀漢和魏國兩個國家眉來眼去的時候,吳國察覺到有點不對勁了。

孫權雖然不知道蜀漢和魏國到底怎么回事,可剛打完一場戰爭,兩地就恢復通商了,這件事情本身就很不尋常,這釋放著一個什么樣的信號呢?

不對勁,很不對勁!

難道蜀漢這濃眉大眼的家伙,準備投魏嗎?

不可能啊,他們剛剛大獲全勝,打得魏國上下膽寒,沒理由投魏的。

唯一的解釋,應該是用那些俘虜,和魏國達成了協議?

但這也不對勁啊……

到底是為什么呢?

一時之間,山雨欲來。

孫權最近總有些不祥的預感,連睡覺都睡不安穩,總是在做噩夢,這讓他很是煩躁。

當蘇澈回到了蜀漢的都城后,先后做了兩件事情。

一件小事,一件大事。

他先是改造了紡車,制造出了一種可以紡三根紗的腳踏紡車,比以前使用的一個紡錠的手搖車,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這使得織蜀錦的效率增加了數倍。

按道理來說,這事兒也不算小事。

但和第二件事比,的確是小事。

他下令融了十億銅錢,全部制造直百五銖!

一枚直百錢,就是一百錢。

這些銅錢的來源,都是此前通過直百錢從魏和吳兩地不斷弄過來的財富。

史書記載,在北伐期間,魏國甚至因為沒有錢,開始以物換物的現象,這并不是他們沒有錢了,而是錢全被蜀漢通過這種割韭菜的方式收割了回來。

雖然魏國國力強盛,但“錢”這種流通的貨幣,他們卻沒那么多,這也給人造成了一種諸葛亮北伐,魏國快堅持不下去的假象。

此刻蘇澈融十億銅錢,全部制造直百錢,便是打算好好收割一波魏國和吳國的韭菜。

這么做其實有很大的問題。

十億銅錢,至少能制造五億的直百五銖。

也就是五百億錢!

瞬間膨脹這么多倍,不出現大問題根本不可能。

如果這些錢讓蜀漢來消化的話,分分鐘就把蜀漢的國力給榨干了。

所以必須轉嫁到吳國和魏國去。

但問題是,這可是五百億啊,魏國和吳國自然不會這么傻乎乎的就被你收割!

所以,對于丞相的決策,蜀漢的官員們一個個都被這瘋狂行為給震撼到了。

一個個紛紛勸諫。

然而都被蘇澈拒絕,他一意孤行!

既然蜀錦的天然優勢在這里,他自然要好好的利用一番,通過那些天的研究,他找到了這必死之局下的破局之法!

既然通過戰爭的手段打不贏魏國,那就不用戰爭的手段!

用文化勝利!用經濟勝利!

換一種方法,獲得最終的勝利!

歷史上。

諸葛亮初戰失利的更深層的原因,還在于他在戰略指導思想上的失誤。

他過于強調戰爭手段,主動進攻,窮兵黷武,缺乏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在平定天下中作用的認識。

這一深層的原因不僅決定了諸葛亮初次北伐的失敗,也決定了他整個北伐戰爭的失敗!

既然如此,按蘇澈自然要換一種決策,哪怕大破魏軍,他也沒有繼續進攻,試圖得到更多的土地。

得到那些土地,根本不可能長久,與其直接不要,以此作為何談的誠意,聯合魏國進攻吳國,再從兩個國家進行金融收割!

時間一天天過去。

隨著大規模的傾銷蜀錦后,市場逐漸開始飽和。

簡而言之,就是賣不動了。

蜀錦的銷量就那些。

會買蜀錦的只有達官貴人,世家大族,貧窮的老百姓可買不起這昂貴的玩意,所以銷量一直有限。

可此前制造出來,價值五百億的直百錢,還沒有消化完成呢,甚至連百分之一都沒有消化掉!

吳國和魏國并不是傻子,讓你割一些韭菜,哪還能讓你把韭菜全割了?

事實上,這個數字已經很了不起了,短時間內聚財四億錢!

但問題……

這對于那四百九十多億直百錢而言,這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如果不將這四百多億直百錢轉嫁出去的話,那蜀漢之地,恐怕就要通過通貨膨脹數十倍,民不聊生,怨聲載道了!

這情況讓蜀漢朝廷大臣們無不憂慮,他們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而蘇澈卻給出了一個解決的方法——

賣不動了?

很好解決嘛。

漲價!

漲價就能賣出去了!

這話一出,蜀漢的大臣們直接傻眼了。

蔣琬、費祎眾人無不目瞪口呆!!

本來蜀錦就是依靠價格低,質量好,才廣受好評。

現在賣不出去,漲價了,就能賣出去了?

做生意哪還能這樣做的??!

丞相沒瘋吧?!

(本章完)


上一章  |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