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第一百二十九章 模擬總結:萬古一帝!!(求訂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九章 模擬總結:萬古一帝!!(求訂閱)

第一百二十九章 模擬總結:萬古一帝!!(求訂閱)


更新時間:2023年05月08日  作者:天榜草莓  分類: 玄幻 | 東方玄幻 | 天榜草莓 |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 
激烈作戰的前線,一個急報軍簡傳來。

上面赫然寫著:

蒙恬率兩萬魏武卒新部,大破齊軍十六萬,俘虜近十萬,裹挾降軍進齊地百里,又遣使者恐嚇齊王,使齊王望風而降。

齊王獻齊國王璽、輿圖、戶冊,如今整個齊地已經成為秦國掌控,不用再擔心齊軍支援燕楚兩國了。

在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無論是王翦還是白起,都恍惚了一下,隨即露出了相當困惑的表情。

嗯??

這是什么情況?

按照最初的計劃,不應該是用遠交近攻的政策忽悠齊國,然后分兵兩路,一邊攻燕,一邊攻楚,讓中間齊國徹底陷入兩難,不知道如何選擇……

為什么現在齊國先被攻下了?

計劃里并沒有這些啊!

王翦和白起都有些無語,真是做夢也沒想到,竟被蒙恬這個小子走了頭功,齊王也是慫得徹底,居然連抵抗一下都沒有抵抗,直接望風而降!

秦國兩面開戰,同時支撐王翦和白起的軍隊,就已經是極限了,根本不可能再支撐第三支軍隊攻齊,所以只要齊王支撐一下,那最多被攻占下幾座城池,就沒有什么后續了。

如果蒙恬的新魏武卒,不能攻陷齊國的話,那等待著他的將會是“違抗軍令”、“擅自出兵”等等重罪,多半會被擼掉現在的所有帽子,從零開始,如果不是他和蘇澈的關系很好,被處死也不算過分!

因為他違背了秦國的基本國策——“遠交近攻”!

一直以來,齊國都是六國之中的最后一個目標,是秦國一直“遠交”的對象,關系還算不錯,可現在,如果讓蒙恬破壞了這份邦交,那他的罪過可就大了。

然而,即便蒙恬意識到,他這么做,可能會遭受罪責,風險非常大!這種事情,往往是不做就是不錯,做了一旦做不好,那就釀成大錯了。

可看到機會的蒙恬,還是毫不猶豫果斷抓住了這個機會,成功迫使齊王投秦。

這就不得不說,蒙恬的果斷和自信,實在是非同一般。

他冒險了,他成功了。

不僅無罪,反而立了天功!

事實上。

在另外一條時間線上,因為秦國這遠交近攻的策略,齊王也不知道是心存幻想,還是腦子不太好用,眼睜睜的看著六國被滅,都無動于衷。

齊王的想法,大概便是:當年五國伐齊,把齊國打得山河破碎,現在卻要齊國為他們流血?別逗了!開什么玩笑呢!

齊王雙手一攤:毀滅吧,趕緊的,累了!

此后等到秦人攻打進來,齊王只是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下,也直接投降了。

在這個時間線上,齊王更是‘聰明絕頂’,被蒙恬一嚇,許了個萬戶侯的好處,便直接望風而降了。

從另一個角度,齊王這樣的選擇,其實是最明智的。

六國的諸侯王們,韓王被降將弒殺,魏王等到城破人亡才開城投降,只留了一條命茍活,趙王顛沛流離,失去趙地,已成喪家之犬,燕王和楚王死不投降,多半和趙、魏一個結局。

唯獨齊王,在意識到秦軍不可阻擋這個事實后,直接獻上了全部齊地,以此得了個萬戶侯,可保下半生的榮華富貴。

萬戶侯是什么概念?在秦國二十等軍功制中,這是最上等的爵位,擁有一處萬人之縣作為食邑,只要不犯下什么大的政治錯誤,基本可以一直享受富貴到死。

可以說,六國之中,六個諸侯王,唯獨這個最慫,最沒有膽識的齊王,得了一個最好的結果。

當蘇澈看到這份情報的時候,也沒有小氣,直接封齊王為縣侯,還是一萬多人的縣,作為他的領地,此外還保留了他一部的財產,供他繼續享受。

雖然這和當初威風無限的齊王相比,根本沒有辦法比,但唯一的好處是可以高枕無憂,不用再擔心秦國的吞并與攻伐了。

其他幾個諸侯王在聽到這消息的時候,有破口大罵的,也有不屑一顧的,還有羨慕不已的。

秦王政三年,持續一年的戰爭,燕國的國都薊城被攻破,燕王不愿意茍活,直接帶著一家老小全部自殺。

秦王政四年,最后一個諸侯國,楚國也被攻滅,楚王在絕望之下,焚燒了自己的宮殿,走入火海之中,被燒成了飛灰。

楚國徹底成為了歷史。

秦王政五年,天下徹底大一統,自此以后,再無七國之分。

咸陽。

十八歲的秦王政,身穿黑袍龍袍,先祭天祭地,后祭拜先祖,接著又舉行了隆重而盛大的登基儀式,代表他繼承了這天下的大統。

為了和以前的周天子區分開來,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之稱號。

皇帝!

自此以后,所有打下天下的君主,基本都會沿用這個稱號。

此刻的大一統,算是開天辟地的頭一次。

隨著蘇澈的登基儀式的進行,武將勛貴的第一排,威名震天下的武安侯白起,此刻嘴角不自覺的露出溫和的笑容。

“我終于在死之前,看到這樣一幕了……”白起輕聲呢喃。

那么多年的征伐,那么多年的殺戮,坑殺了那么多人,倒也不是沒有意義,終究還是開花結果了。

這亂糟糟了幾百上千年的華夏大地,終究是被大一統了。

在白起的注視之下。

蘇澈一步步走到高臺之上,隨后他緩緩地轉過身,看著下方密密麻麻、整整齊齊的人群方陣。

最前面的是勛貴,官員,軍官,再往后是禁軍,最外圍,則是咸陽城密密麻麻的老秦人。

無數的目光,都聚焦在蘇澈的身上。

這樣盛大的登基儀式,還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這種站在權力之巔的感覺,著實讓人著迷。

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或許說的便是這一刻。

蘇澈笑了笑,卻沒有陷進去。

他清楚的明白,秦以郡縣制控制了整個天下,走出了商、周分封制那持續不斷的循環中。

然而卻也走進了下一個循環。

分封制是一個循環。

郡縣制,同樣也是一個循環。

每個制度都有各自的缺陷,不可能有永恒的制度,在原本的歷史上,當秦漢結束了商周分封制的循環后,后面的朝代,又開始了另外一個循環。

不過,即便知道這樣的情況,蘇澈仍然義無反顧的走向這條道路。

就像是他當初和孔子論道時所說的一般,如果每一個循環都變得更好一些,那或許終有一日,就能走向最終的世界,真正的天下大同的世界!

在得到全天下的土地后,蘇澈同樣清楚,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想要治理好這個天下,難度何其之大?

特別是秦這樣作為開創者的存在,需要處理的事情簡直太多。

功勛集團要分利益,文臣集團想要往上爬,獲得軍功的士兵要分土地,六國的貴族想搞事情,六國的子民需要安撫,因為戰亂而產生的流民需要安排。

書要同文,車要同軌,幣要同形,量要同衡。

其中重中之重,就是量要同衡,六國之間,稱重的度量大小不一。

在這個以收取糧食為農業稅的時代,沒辦法做到統一稱重,那計算起來會非常復雜,收稅也同樣會非常困難。

甚至還會有許多官吏從中榨取利益的情況,從而出現官逼民反的情況。

上面的政策,哪怕是再好的政策,一旦被下面的人執行錯了,或是扭曲執行,或是不看實際情況強行執行,都會造成民怨沸騰。

所幸開國初創階段,還沒有那么多蟲豸阻礙政策執行,而蘇澈的權力同樣處于一個巔峰的時期,在這個時間點進行變法,是最好的選擇。

早在很久之前,蘇澈便決定變法了。

在他看來,秦亡在了沒有及時的進行變法。

秦律雖然苛刻,但制度上并沒有什么問題,漢基本沿用了暴秦的一切制度,卻依舊將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

這一套體制是沒有太大的問題的,問題在于具體的律法方面。

以往的秦律,是用于治理秦國一地,使得秦吞并了六國,可當土地、人口一下膨脹了那么多,律法規定還是以前那一套,當然會出現問題。

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是:失期當斬。

朝廷征發閭左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為屯長。他們行至大澤鄉,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法,過期要殺頭。陳勝、吳廣便發動戍卒起義。

就好比,原本在秦地,一百里的距離,三日抵達,綽綽有余,用失期當斬的規定,有效防止別人摸魚。

但這個距離擴大到一千里的話,那就不能簡單擴到三十日抵達,中途很可能會出現一些意外,比如車子壞了,下大雨了,山體滑坡了,等等之類的各種意外。

如果還按照秦律來執行的話,那自然會出現各種問題。

這只是其中一個方面。

當領土變大,人口變多,原本合適的法律,也會出現各種問題。

所以變法是必須要有的。

所幸,蘇澈一開始就有了準備。

他讓韓非加班加點,又任用李斯,張蒼作為輔助,接著請來了荀子這位大佬作為總監督,幫助完成秦的新法。

為了完成新法,還陸陸續續請來了荀子的其他弟子,那些人的名聲或許遠不如韓非,李斯,張蒼,但本事還是有一些的,打一下輔助還是沒問題的。

荀子被蘇澈尊為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他重用了荀子的治國理念。

荀子的道德思想主張就是他最著名的“性惡論”。

荀子認為人的自然本性就是“饑欲飽,寒欲暖,勞欲休”。

饑餓的時候想要食飽,寒冷的時候想要穿暖,辛勞的時候想要休息。

這種人性的本能欲望是與禮儀道德相違背的。

所以人性本惡,必須通過教育“化性起偽”,使人克服本能的欲望遵守道德禮儀。

這與孟子的“性善論”相比,荀子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后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

此外,荀子的政治主張是“隆禮重法”,禮法并重。

荀子認為人的本性就是對利欲的追求,禮儀之治則能限制人們對利欲不可遏制的追求,使人明理節欲。

為了保證禮制能夠平穩的實行,就要保證推行過程中有一種強制力量,這種力量就是法。

也正是荀子的這種思想,所以他的弟子,韓非子、李斯,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為了歡迎荀子,讓他繼續為大秦發光發熱,蘇澈特地建立了一個太學院,以荀子為天下師。

原本想著能走上仕途的荀子,還挺開心的,終于能當官了,可聽到蘇澈安排他為太學院的院長時,頓時一副“我是大怨種”的表情。

實在是荀子的位置不好安排,他的年紀有些大了,沒辦法和其他官員一樣,高強度上班,此外,他的弟子韓非,李斯,張蒼,都位列三公九卿,給他安排一個什么位置好呢?

蘇澈思來想去,最終還是給他安排了一個太學院的院長身份。

本來荀子是有些不情不愿的,可在聽到這個職位的詳細待遇后,立刻欣然允諾了。

原因很簡單,這個職位是和太子太師太傅是同一個級別的,屬于從一品,享有從一品官員的一切同等待遇!

要知道的是。

稷下學宮的祭酒只享受待遇,并沒有政治權利。

所以荀子和孔子一樣,成就最大的還是著書授徒。

當了一輩子的老師,荀子也想當個官玩玩。

現如今,這個目標實現了,荀子還挺開心的——他當官,并不為名,也不為利,更不為權,只是單純的想當個官。

當蘇澈完成登基儀式后,最讓勛貴、百官期待的便是受封大典了。

打完了整個天下,終于完成了吞并六國的最終目標,作為功臣,當然要跟著享用這份勝利果實了。

群臣之中,唯一的一個不期待受封大典的,便是白起了。

他本是站在群臣之巔,屬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人物,再多的賞賜和加封都沒有意義了,哎,要那么多軍功干啥呢?

封賞什么的,真不稀罕!

這不是凡爾賽,而是真心話。

白起為蘇澈征戰四方,本就不是為了封賞,而是證明自己所做的一切,并沒有白費。

而現在,白起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目標,親眼看到天下一統,已經心滿意足了。

他準備辭去丞相之位,告老還鄉。

蘇澈自然舍不得放白起老師離開,在蘇澈的挽留之下,白起決定在咸陽安養天年,陪在自己這不成器徒弟的身邊,看一看這嶄新的天下。

白起并非沒有后代,他有個兒子,叫白仲,只是有些可惜的是,明明是殺神之子,性格卻是唯唯諾諾,根本沒什么文治武功。

都說虎父無犬子,這卻是個實打實的犬子了,所以白起很不待見這個沒出息的兒子,而白仲面對威嚴的父親,那就更不敢大聲說話了,以至于二人之間的關系很差。

倒是白起幾年前收養了一個因為戰亂而流浪的小女孩,二人的關系還算不錯。

當白起卸任宰相后,蘇澈命韓非為丞相,王翦為太尉,李斯為御史大夫。

此后的封賞大殿上,蘇澈還拿出了一套新的爵位系統,以安撫躁動不安的功勛集團,給了他們繼續向上爬的階梯。

原本二十等徹候,最高級的便是列候,而現在,蘇澈加入了公爵。

周朝施行分封制,天子稱王,各封國的君主有爵位高低之分,但后期均有僭越,秦在強大之前,不過是一個公。

自從秦國強大起來后,才開始稱王,同時因為商鞅變法,秦取消王族封爵,立二十等爵制以賞功勞。

這二十等軍功制,最高是列候,列候中的最高是縣侯,而現在,蘇澈加入了公爵,從某種程度上也解決功勞太大,封無可封的情況。

既然取消了分封制,行以郡縣制,那就不能裂土封王,不能有異姓王的出現,否則又會回到分封制的老路。

在此后的受封大典上,蘇澈封白起為武國公,封王翦為信國公,封王龁為忠國公,封蒙驁為趙國公,封蒙恬為齊國公,封韓非為文國公。

除了三個參與滅國之戰的國公之外,剩下的兩個,都是功勛卓著的老臣,封賞他們也無可厚非。

至于最后一位韓非的文國公,則是蘇澈破例封賞,作為負責為秦國進行第二次變法的臣子,給他一個國公,后續的事情都會好辦很多。

總不能光讓人辦事,不給甜頭吃。

韓非也知道,自己雖然位列三公之首的丞相,但功勞還不至于加封國公,這實在是陛下的恩賜,一時間感激涕零,對于變法之事,越發用心。

此外。

蘇澈又一口氣敕封了一百多位侯爵,基本上每個有功之臣,都照顧到了。

不過,這樣的受封大典,總會出現相互比較的情況,肯定會有人不滿,畢竟這種事情是沒辦法一碗水端平的,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

但蘇澈也不在乎這些人的不滿,他們就算再不滿,也不敢直接說出來。

勛貴功臣們最渴望的受封大典,在蘇澈看來,還不是重中之重。

他更重視之后的變法。

很快,文國公,當朝宰相韓非,開始了秦國第二次的變法。

這一天的朝會上,韓非直接走出,他認真說著:

“如今天下初定,海內承平,這是開天辟地的頭一回,所以前人之法,已經不夠用了,臣請求進行二次變法,變革秦律,使得秦法更適合整個天下,使得百姓安居樂業。”

這話一出,朝堂內外,無不震驚,不少人猜到了,為什么功勛不夠的韓非,會被封為文國公了,原來原因出在了這里!

變法!

第二次變法!

只是不知道的是,這一次的變法,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結果?

這韓非,會落得當初商鞅一樣的結局嗎?

“有何之法可變?”上面的蘇澈,淡淡問著。

“秦法嚴苛,是戰爭時期不得不變之法,商鞅之法,使國力強盛,可如今天下已定,再無戰亂,持續這么多年的戰爭,讓華夏大地滿目瘡痍,所以當務之急,是與民休養生息,廢除商鞅之法中的苛政,使國富民強!!”

韓非一字一句的說著,他頓了頓,繼續說道:“臣制定新秦法一百二十八冊,各地用政,同樣應該采取不同的方式,所以臣又制定各地政策二百零一條,還請陛下過目!”

這樣說著,有人將一擔擔的竹簡挑了上來,蘇澈大手一揮,說:“諸位臣子都可以一閱,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這話一出,朝堂上的大臣們紛紛開始看了起來,隨后嘰嘰喳喳的討論起來,原本安靜的朝堂上,瞬間變得就像是菜市場一樣熱鬧。

看到這樣的情況,蘇澈直接溜了,讓他們慢慢討論便好,自己最后再做拍板決定。

為君者,并不需要什么事情都要親力親為,適當放權給下面,才是最好的。

不過,這么做也有一個問題,并不是每個君王都有一雙慧眼,能辨識忠奸,看出一個人到底有沒有能力。

而辨識忠奸,看人有沒有能力,還是基礎的能力,更高階的,則是能判斷一個人適合做什么,將他放在合適的崗位上,將他的作用放到最大,這才是更難的。

大部分的君王,顯然都沒有這樣的本事。

有識人之能的君王,無一例外,都是極厲害的君王。

劉邦算是一個,他的用人之道,可謂出神入化,當初的韓信,不過是一個毛頭小伙,并無赫赫之功,可他卻聽從蕭何的建議,拜其為大將軍,將國家之安危,三軍之存亡,仰賴于其一人。

這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魄力。

此外他還聽從蕭何的建議,“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沐浴,設壇場,具禮,乃可耳。”

不僅拜其為大將軍,各方面的禮節,還做到位了,擇良日,齋戒,沐浴,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老劉的登基儀式都沒搞得這么用心。

而蘇澈的識人之能,全憑借一手信息差,知道歷史的劇情,和那些真正的牛人,還是有著不少差距的。

從大殿中溜了之后,蘇澈一路找到了師傅的國公府內,此刻白起正在一棵老樹下面喝茶,坐在他旁邊的,赫然是當初的降將李牧。

而不遠處,則有著一個英姿颯爽的少女,正在不斷舞劍。

“你怎么來了?”白起看到蘇澈,頓時露出不耐煩的表情。

“我怎么就不能來了?”蘇澈笑了笑。

一旁的李牧看到蘇澈,也是一愣。

左右護衛,剛想行禮,便被蘇澈擺了擺手,免了禮。

“天下初定,有那么多的事情要伱去做,你還有空來我這里閑逛?”白起很不客氣的問道。

“能者多勞,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我只需要最后拍板就行了。”蘇澈搖了搖頭說道:“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我自己親力親為的話,那我養那么多的朝廷重臣干什么?”

“你都十八歲了,后宮之中還無一人,這對國無益,若你一死,天下必然再次大亂,你還不趕快生孩子,天天往我這邊跑干什么?”白起又瞥了他一眼。

蘇澈有些無奈的說:“怎么又催婚啊,到哪里都被催婚,為什么那些公侯也不介紹合適人選給我?”

“這是國之大事,自然要催你。”白起淡淡說著:“至于沒人給你介紹,估計是不敢吧,你之前殺的外戚有點多……”

這是實話,之前蘇澈殺了那么多的外戚,那事情還歷歷在目呢,敢當外戚的,還真不多,就算有,也只是在觀望。

而蘇澈也知道自己的婚姻之事,并非他一個人的事情,而是一整個國家的事情,他不能任由著自己的性子來。

“問題不大,這個不著急。”蘇澈笑了笑,他看了不遠處正在揮劍的女子,摸了摸下巴。

“你在打她的主意?”白起皺起眉頭。

“我就看看。”蘇澈笑了笑。

一旁的李牧聽著二人的談話,臉色有些古怪,他根本沒想到,一個統御天下的君王,在白起這里,竟然像是晚輩一樣。

這和功高震主又不同,二人互相開著玩笑,仿佛真正的長輩和晚輩。

蘇澈又看了一眼李牧,笑著問道:“如今天下已定,你看如何?”

“我的看法,已經不重要了。”李牧搖了搖頭。

“你是個人才,特別是在對付匈奴方面,不要再懷念已經滅亡的趙國了,去幫我打匈奴吧。”蘇澈坐在椅子上,隨口說道。

這話一出,李牧沉默不言。

“怎么?你還是不愿?”蘇澈皺起眉頭。

“倒不是不愿意,這些年,我也看開了,既然大王需要我,我當然愿意出山……”李牧緩緩說著。

“我現在是皇帝了。”蘇澈糾正。

“我出山也可以,不過有個條件,我想請大王寬恕趙王一家,讓他們做個普通的富家翁。”李牧說道。

自從趙國被滅后,趙王跑到了代地稱王,被攻伐燕國的王翦順手滅了,然后又繼續開始了逃亡,整日生活在恐懼之中,可以說相當悲劇了。

蘇澈聽了這話,啞然失笑,說道:“我早已經不在意他們的下落了,滅國的君王,誰管他們的死活啊,他們不繼續逃了,我當然可以不繼續追究。”

“我同意你這個條件了。”

這話一出,李牧直接稽首感謝。

蘇澈也將李牧扶了起來。

這個時候,不遠處的女孩擦了擦額頭的汗水,一蹦一跳的走了過來,看到蘇澈后先是一愣,隨后連忙恭恭敬敬的行了禮。

“見過陛下。”女孩認真說道。

“你叫什么名字?”蘇澈問。

“白靈。”女孩回答。

“白靈,白靈,名字不錯。”蘇澈點了點頭,隨后問著:“多大了?”

“今年剛剛十四。”白靈低頭說。

“這樣啊,嗯,很不錯。”蘇澈又點了點頭,笑著說道:“你剛剛的劍舞得很不錯啊,練了多久了?”

聽著蘇澈的稱贊,白靈的臉頰微紅,繼續回答:“已經一年多了。”

聽著二人的對話,一旁的白起用很無語的眼神看著蘇澈,你好歹也是權傾天下的皇帝,怎么就專門盯著我一個羊薅羊毛呢?都不換第二家的?

大殿上。

群臣和韓非足足討論了三天三夜,最終將新的法律完善出來。

蘇澈粗略的看了一下被完善的新法,覺得還行,也不打回去讓他們重新修改了。

如果修改來修改去,最后確定的還是第一版的話,那這些大臣恐怕就要瘋了。

新法很快在全天下試行,相對于嚴苛的秦法,動不動就要砍頭割足刺面挖鼻,還是連坐制,新的秦法要溫和很多,廢除了很多不必要的酷刑。

群臣本來想將法律變得更加寬松,但在韓非的堅持之下,并沒有一口氣到那種程度,天下初定,還有很多不安分的因素,需要相對嚴苛的法律來震懾他們。

此外,之后還有其他方面的變化,比如書要同文,車要同軌,幣要同形,量要同衡。

這些事情,沒有嚴苛的法律規定,根本不可能完成改革。

所以,一個相對嚴苛,但又不那么狠辣的秦法,出現在了這一片華夏大地上。

天下逐漸來到了一個相對安穩的盛世,偶爾有些小動亂,比如六國的貴族想要復國,都被輕松消滅,淹沒在了歷史的塵埃之中。

漸漸地。

分封制已經成為歷史,一個嶄新的天下,來到了這個世界上。

這一年,李牧帶著五千精騎兵,一路殺入草原深處,人馬越殺越多,最終大破匈奴二十萬,封狼居胥,斬獲牛羊百萬。

如此功績,被蘇澈封為鎮遠公。

這一年,在韓信組織下,吞并了南越之地,隨后又將手深入了身毒,秦之威嚴,擴散到四海之外。

這一年,蘇澈出巡,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之!”

又至沛縣,陣仗儀式之恢宏,旌旗蔽日,衛士如云,船隊排成長龍一般的景象,劉邦感嘆:“大丈夫當如是也。”

可惜的是,他們都沒有機會了,天下已定,即便是龍,也得盤著!

這一年,一個落魄的舊貴族青年,剛受胯下之辱,被蘇澈派人尋到,直接殺了侮辱他的流氓,送到了白起的面前。

此刻白起已經垂垂老矣,所有人都認為他早就應該死了,畢竟殺了那么多人,遭了報應也該早死,但事實上,他一直堅挺的活著,即便身體越來越差,可依舊沒死。

當蘇澈將韓信帶到了白起的面前時,白起很不開心,這家伙先騙了自己的養女走,現在又想讓自己教徒弟?你能不能當個人啊?

蘇澈卻不在意白起的惡劣態度,笑著說:“師傅,這個家伙叫韓信,是個人才,我認為他很有才華,有資格當我的師弟。”

白起瞥了一眼韓信,此刻的白起已經是老妖怪一樣的人物了,整個天下,也就李牧他勉強看得上,這哪里來的毛頭小子?竟也配叫人才?

然而,讓白起意外的是,即便是見到了自己,韓信的一雙眼睛,卻依舊平靜……

這平靜的眼神,讓白起有些意外,便和韓信討論起來。

韓信也不怯場,直接說出了自己的諸多看法,二人你來我往,時而針鋒相對,時而一唱一和,久而久之,倒是成了忘年之交。

白起原本覺得無聊的晚年生活,瞬間多了一些色彩。

“算是個人才。”

這是白起對韓信的評價。

比當初對李牧的評價“還算不錯”要略高一些。

蘇澈看著二人的討論,心情很是不錯,他忍不住想:

“先有李牧對外,后有韓信對內,可保秦五十年的天下了。”

這樣想著,蘇澈感覺自己應該做到了極致吧?

又逗留了十來年,一邊治理天下,一邊研究武學,蘇澈這才緩緩閉上了雙眼。

結束干涉

當蘇澈再次睜開雙眼,始皇帝的一生,仿佛如同夢境一般,雖然印象深刻,但并沒有影響現在身體的人格。

這也是模擬那么多年,蘇澈的性格也沒有太大變化的原因。

這或許就是模擬的神奇之處了?

蘇澈看了一眼左右,自己那三位英靈,張角,張仲景,以及范蠡,此刻竟然都在旁邊圍觀自己呢。

蘇澈:“……”

“你回來啦?”張角笑著說道。

“真厲害啊,沒想到你才武道四段,就得到始皇帝給的機會了。”范蠡感嘆道。

“不知道,你這樣的結局,那位始皇帝是否認可。”張仲景搖了搖頭。

“我已經盡力了,這已經是我能做到的極致了。”蘇澈笑了笑。

能否得到嬴政的認可,就看嬴政如何看了。

蘇澈轉過頭,看向書中的文字模擬,上面正在演化著最后的結局。

在你的統治下,秦國海內承平,你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你開創了前所未有的盛世。

太學院,百家爭鳴,文化繁盛之極,在荀子的主持之下,這個時代,成為了最璀璨的時代。

韓信,李牧,蒙恬,成為了大秦帝國的中流砥柱,他們為你開疆辟土,鎮壓一切作亂。

韓非,張蒼,李斯,成為了大秦帝國的國家棟梁,他們輔佐你創造了一個法治下的盛世。

千年之后,世人仍舊懷念你的大秦王朝,稱贊你為皇帝中的圣人,自古以來,功勛第一的帝王。

模擬結束。

看到這樣的結局,蘇澈開始了有些緊張的等待。

這個結果毫無疑問是非常好的,可問題是,能不能得到嬴政的認可,那就是單方面的事情了,蘇澈可不敢確定,百分之百能得到嬴政的認可。

畢竟英靈的看法各不相同。

蘇澈忽然感覺到了什么,猛地抬起頭,只見不遠處,走來一個穿著黑袍的青年。

正是青年時期的嬴政,他一步步走了過來,說道:“你做得很不錯。”

蘇澈聽著這話,心中一喜,連忙說道:“不敢當,我只是取巧罷了。”

“的確是取巧了。”嬴政點了點頭,淡淡說著:“我也沒想到,你竟然能直接在兩歲的時候就去了咸陽,避免了那一段糟糕的時光,你的心思很細膩,做法也很大膽,雖然有些取巧,可你做得不錯!”

“你愿意和我簽訂契約嗎?”

“不勝榮幸!”蘇澈連忙說道,那一直懸起來的心,終于可以放下來了,隨即又激動起來。

這是他第一個神話級的英靈!

“看一看模擬總結吧。”嬴政指了指契靈之書。

“好。”蘇澈點了點頭。

書中文字,還在演化,最后的總結,正在不斷呈現。

模擬總結

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你,為了避免如同地獄的童年,直接亮出了生而知之的身份。

你見到了秦軍的將軍王龁,你說明了你的來意,希望王龁將軍能救下即將被處死的白起。

你說動了將軍王龁,成功讓秦軍退兵,使得魏無忌失去了破秦的大好機會,也讓你成功回到了咸陽。

你引起了秦昭襄王的關注,他決定好好的培養你,留下了白起成為你的老師。

你成為了一幫勛貴子弟的老大,成為了他們的效忠對象,你帶著他們堵了當朝宰相的門,名為恐嚇,實為勸誡。

你聲名鵲起,又隨著父親周游列國,與荀子辯論,得到荀子三位弟子的追隨,他們分別是韓非,李斯,張蒼。

你隨軍出征,提出背水一戰的計策,以堂堂正正的陽謀,成功擊敗了八十萬聯軍,此后,再無一個諸侯國,能阻止秦國崛起的步伐!

你的爺爺和父親先后去世,你成為了十三歲的秦王,憑借白起和一幫勛貴的支持,你直接廢除權傾朝野的宰相呂不韋,掌握了大權。

你剪除了那些阻礙吞并六國的國戚,此后一統之路,再無阻礙。

你先破韓,再滅魏,后攻趙,吞并三晉,后滅六國。

你一統了天下。

你登基為皇帝,打破了商周分封制的循環,以郡縣統治了整個天下,成為開天辟地以來的第一個皇帝,又稱:始皇帝。

你命韓非等一眾人進行變法改革,如今的秦法已經不適用整個天下,變法勢在必行。

全新的律法實行后,你與民修養生息,讓這滿目瘡痍的華夏大地,逐漸變得生機勃勃。

一個嶄新的盛世來了。

你使書同文,車同軌,幣同形,量同衡。

你北擊匈奴,南吞南越,又進行絲綢之路的貿易。

你的文治武功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頂點,你成為了誰也無法超越的帝王。

即便千萬年后,依舊有人敬仰你的名。

綜合評價:萬古一帝!

抱歉,拖到現在,因為寫得很慢。

非常感謝大家的月票支持,感激不盡!!!

給各位讀者大大磕頭了!!!砰砰砰!!!


上一章  |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