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第一百二十章 成功破局!!嬴政將抵達他忠實的大秦!(求訂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章 成功破局!!嬴政將抵達他忠實的大秦!(求訂閱)

第一百二十章 成功破局!!嬴政將抵達他忠實的大秦!(求訂閱)


更新時間:2023年04月30日  作者:天榜草莓  分類: 玄幻 | 東方玄幻 | 天榜草莓 |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 
生而知之者,圣人也。

此刻。

一個只有兩歲的孩童,竟然能說出這樣一番話,有這樣的見解,這無疑是讓人無比詫異的事情。

一般來說,像是這樣年紀的孩童,連話都說不清楚呢,更遑論一口氣說出這樣一番話。

那稚嫩的聲音,那堅定的語氣,那自信的主張,這無一例外不是一個兩歲的孩童應該擁有的。

即便是別人教他說這樣的話,也根本不可能學會,多半會說得結結巴巴,先是忘掉這段,再忘掉那段,而不是這般自信和堅定。

所以,當蘇澈說完這一番話后,旁邊的都尉,以及那幾個士兵,都用見鬼了一樣的眼神看著這個孩童。

這種感覺,大概就像是逗自己剛出生的嬰兒玩,讓他叫爹爹,明知道不會,卻偏要讓他叫,可如果真叫出來,那就該輪到你傻眼了。

特別是這個還信仰鬼神的時代,像是蘇澈這樣生而知之的行為,更是圣人的表現,因為人不可能生而知之,所以才顯得非同尋常。

這幾個士兵,甚至都有些被嚇到了。

都尉卻是不會這么容易被嚇到,他驚疑不定的看著蘇澈,問著:“這些話是誰教你說的?”

蘇澈卻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反問道:“將軍認為,現在誰還能教我說這一番話呢?”

這是簡單的道理,邯單現在的處境,已經岌岌可危,惶恐不安的情緒充斥在整個城市中,所有人都害怕秦軍攻進城中,時不時便會發生一起小規模暴亂。

即便是趙王都對當下的處境有些絕望了。

自從藺相如死后,趙王就像是失去了主心骨一般。

兩年前,病危中的藺相如對趙王說:“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意思是說,大王您因為趙括的名聲就任用他,這就好比將瑟的弦柱黏固,而后彈奏它,無法彈出高雅的音調,而趙括只會讀他父親留下的兵書,也不懂得隨機應變,這會葬送了趙國。

可是趙王不聽,結果趙括帶著幾十萬趙軍被白起包了粽子,活著回去的只有二百多人年齡較小的士兵。

在聽到這個消息后,也不知道是不是氣急攻心,還是對趙國的未來徹底絕望,藺相如郁郁而死。

時至今日,趙國再一次來到了生死存亡之刻。

所有人都看不到希望,唯獨蘇澈這個孩童能說出這樣一番話,可以說是非常震撼的。

不管他說得有沒有道理,能說出這一樣一番話,效果是非常炸裂的。

都尉盯著蘇澈,微微的瞇起了眼睛,原本他就是在絕地中掙扎,尋求新的希望,現在看到這個小子,又聽到這一番話,頓時有些欣喜起來。

他不是真的傻乎乎相信了蘇澈。

而是這小子展現出的智慧,十分之讓人意外。

他的身份是王太孫之子,算是秦國的順位繼承人,盡管說這個繼承人的順位有些太低了,但好歹也算是一個合法的繼承人,身份并不一般。

以前只是個普通的孩童,哪怕有這個身份,也沒有太大價值,而現在,他所展現出的智慧,對局勢的判斷,這可不是一般的孩童能展現的,他看了都大為震撼,那秦國的將軍呢,秦王呢?

他們或許會考量一二?

為了未來一個可能存在的賢明君主,從而有所退讓?

當然了。

即便如此,可能性依舊是微乎其微。

但。

現在趙國的都城已經被圍困了一年多,他們沒了一點希望,但凡有些希望的事情,都要去試一試的。

想到這一點,都尉的目光變得堅定起來,他哈哈笑了一聲,說著:“你說得不錯,伱說得很好,既然如此,那就跟我去見秦國的將軍,你來說動他們,讓他們退軍吧!”

“你在這里和我們說得再多也沒用,能讓秦軍退兵,你小子就是我們邯單的英雄!”

“如何?”

方才還處于震撼之中的趙姬,此刻聽到這一番話,頓時有些焦急的喊著:“將軍,您瘋了?!秦軍是不會退兵的,他們渴望著戰功,渴望著土地,他們怎么可能會為了一個孩童退兵?這太荒唐了!!”

“他可不是一般的孩童,他是生而知之,是圣人轉世,是你們秦國未來的希望!!!秦國如果失去了他,哪怕得到邯單,這依舊是一場失敗的戰爭!”

都尉大笑著。

這話很是瘋狂,就像是失心瘋了一般。

然而都尉還真不是瘋了,他真準備這么做,必須先上報上去,稟告趙王詳細的計劃。

動用邯單剩余的力量,為這個孩童造勢,讓他的名聲遠播,傳到外面的秦軍,甚至秦王的耳朵里。

這樣的計策,兩年前,秦國也用過一次。

當時秦國動用一切能動員的力量,花費頗多,為趙括造勢,讓天下人都知道了這樣一個名將,讓他成為了趙國的希望,甚至是唯一的希望。

也正是如此,趙括掛帥,頂替了老謀沉穩的廉頗,在那長平之戰中,生生葬送了四十多萬大軍,那些多是趙國的青壯年,就這一戰,直接斷送了趙國的國運。

現如今,他們也嘗試用這一招來解圍,來給趙國一點喘息的空間,暫時從秦國的強大中茍活,多一點發育的時間。

當都尉將這個計劃上報了上去后,立刻就得到了廉頗的同意,將其稟告了趙王。

趙王聽了,大為贊賞,開始動用一切能動用的力量,宣揚秦國公子的孩子,是何等的聰慧,是何等的與眾不同,獨一無二。

這事關趙國存亡,是大事中的大事,在趙國的極力宣揚之下,外面的秦軍知道了,而遠在秦國的老秦人們,自然也聽到了這個消息。

原本秦昭襄王對此不以為意,可很快,看到一份密報后,他大為驚訝,招來了秦異人,問:“你在邯單可有一個孩子?”

秦異人恭敬回答:“是有一個孩子。”

秦王又問:“他是否聰明伶俐,與眾不同?”

秦異人愣了一下,下意識的回答:“是。”

他根本沒想多少,下意識認為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那自己這王太孫的位置豈不是更穩固了?所以就這樣直接回答了,反正外面的傳言不就是這樣嗎?

秦昭襄王聽了這話,頓時瞪大了雙眼,怒喝問著:“那你回來的時候,為何不將他帶著回來?”

在位幾十年,唯我獨尊了這么久,秦昭襄王的身上的氣勢可謂非同凡響,此刻發怒,直接嚇得秦異人瑟瑟發抖。

這也不怪他,畢竟當年白起大破趙軍,坑殺四十多萬,已經即將攻滅趙國的首都,拿下趙國了,在秦昭襄王的一聲令下,他也不得不放棄了那大好機會,老老實實撤軍回去,根本不敢說什么“將在外,王命有所不受”這種怪話。

更遑論一個剛回秦國,王太孫位置還沒捂熱的秦異人?

秦異人低下了頭,支支吾吾的說著:“當日匆忙,趙王要殺我泄憤,情況緊急,再帶一個孩童,很容易暴露目標,所以只能獨自回來……而且趙人也不至于殺一個孩童泄憤吧……所以就……”

“我知道了,你出去吧。”秦昭襄王皺著眉頭,有些不耐煩的說著。

等到秦異人離開大殿之中,秦昭襄王忍不住咳嗽起來,他再次拿起先前放下的奏折,一份袖珍竹簡,陷入了沉思。

“果真天生聰慧,與眾不同,竟然知道我要殺白起……”秦昭襄王皺著眉頭,輕聲喃喃著。

就在前幾日,當蘇澈的名聲傳開時,最先知道的,自然是邯單城外的秦國軍隊。

于是大將王龁和這傳說中的王太孫之子見上了一面。

王龁是當初長平之戰的副將,也就是他,帶兵切斷了趙軍的后路,親手將四十多萬趙軍推入了地獄。

他穿著秦將軍鎧甲,此刻目光如炬,認真看著被趙軍都尉帶過來的蘇澈。

卻見蘇澈穿著簡單的黑色服飾,小小的一只,長得極為標致,氣質憂郁陰鷙,給人一種看著就不同凡響的感覺,有著一種超出他年齡的沉穩和氣質。

原本王龁對那所謂的傳言,根本不在意,只是想著順便見上一見,就見了,還真沒想到,這一見,真是不同凡響。

就連王龁都有些詫異了,這小公子政,的確不一般。

蘇澈也認真看著這位將軍。

王龁的名聲并不算響亮,他的能力并不算出眾,但也是相對來說的。

和他對比的將軍是誰?

白起!

這是一個勝率百分之百的變態,是一個能用四十萬軍隊包圍四十萬軍隊的猛人,這樣的操作,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

都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可有些時候,總是有些非同尋常的變態,就像是這個世界的BUG一樣。

能和白起相比,同樣屬于BUG存在的,還有兩個。

一個是韓信。

另一個則是霍去病。

在這個時代,秦國的將軍白起,就像是“核武器”一樣,讓人恐懼。

他的出現,生生打垮了諸國。

白起的戰績太輝煌了,先是伊闕大敗韓魏聯軍,斬首24萬,隨后白起再次領兵出征,攻占魏國61座城池,打通了東出崤函的道路。

此后三次伐楚,獲得土地無數,進逼楚國都城郢,先是燒了楚國王室的祖墳,又用水攻的方式淹死楚國軍民十多萬,最終破了楚國的都城郢都。

不久之后,他又率軍攻打魏、趙兩國,在華陽一帶大敗魏趙聯軍,斬首15萬。

緊接著沒過多久,又率軍占領韓國9座城池,斬首5萬,這一戰引發了后來的長平之戰,坑殺了趙軍四十多萬人,打得趙國一蹶不振。

這一系列的輝煌戰績,斬殺了超過百萬人的名聲,導致其他六國一聽到他的名字便為之膽寒,哪怕是燕國這樣的偏遠地方,聽到白起這個名字,也能讓夜哭的小孩嚇得不敢再哭了。

秦國對外作戰,通常要說上一句:我方承諾不首先使用白起。

其他國家才會愿意跟你作戰。

兩年前的長平之戰便是如此。

如果不是秦王雞賊,下令:泄露白起為將者,斬!

隨后秘密的將白起送到了前線去。

否則趙括在聽到了白起的名字后,根本不敢一上來就梭哈了。

王龁雖然是個不錯的將軍,和趙國的廉頗差不多,但是和白起這種變態相比,那肯定是差得太遠太遠了,這也導致他的名聲不顯,評價很是一般。

此刻王龁饒有興趣的看著蘇澈,卻完全沒想到,蘇澈的第一句話,便讓王龁嚇了一跳。

蘇澈直接就說:“將軍,武安君命不久矣,還請將軍想辦法救一救武安君的性命。”

這話不僅王龁嚇了一跳,就連一旁的趙軍都尉都愣住了,武安君要死了?這是什么情況?!

那可是武安君白起啊!

是讓全天下所有君王、所有將軍、所有士兵都為之膽寒的存在!

他立下軍功無數,功勞簡直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這樣大功,又犯下什么罪過能殺了他呢?

王龁聽了這話,卻是瞪大了雙眼,惱火問著:“什么?!你可知道你在說什么?武安君怎么可能會死,他可是我們秦國的戰爭符號!誰能殺他?”

“秦王。”蘇澈回答。

“秦王要殺武安君?這是我聽過最好聽的笑話,這些話……是誰教你說的?”王龁看了一眼蘇澈,又看了一眼那都尉,眼神之中,已然是殺機盡顯了。

他顯然不認為,這一番話是蘇澈能說出來的,肯定是有人故意教他說這樣的話語,擾亂秦軍的軍心,在這個時代,擾亂軍心者,斬!

然而讓王龁奇怪的是,一旁的都尉同樣露出震驚的神色,似乎很意外的樣子。

蘇澈卻不以為意,繼續說道:“將軍,兩年前的長平之戰,武安君的軍隊已經兵臨城下,即將拿下不設防的邯單,再往前一步,就能吞并趙國,可這個時候,卻被秦王勒令撤軍,這是為什么呢?”

王龁原本還想發怒,忽然聽到這話,頓時愣住,這其中的關鍵,他當然也知道一二,無非是那范雎讒言,嫉妒武安君的軍功,讓秦王退軍。

蘇澈又繼續說道:“兩年前,趙王委任平原君的門客蘇代,攜帶萬金見秦國丞相,向他闡明關鍵厲害之處,如果平原君踏平趙國,獲此天功,位置必然超脫于他,會對他非常不利,秦王被其蠱惑,同意退軍。”

“可不久之后,秦王又反悔了,他再次伐趙,可已經一年多了,還沒能攻下趙國,如此僵持下去,秦國的國力已經堅持不下去了。”

“為了供應這幾十萬的大軍,每天都需要消耗幾百萬人的糧食,才能運送到前線,這樣的消耗,秦國能支撐到什么時候呢?”

“秦王也知道必須速戰速決,遲則生變,其他國家不會愿意看到趙國被滅,所以遲早會來援,屆時,秦軍必敗!”

“所以,秦王迫切請武安君出山,可邀請了,他卻不為所動,又對秦王之令,不以為意,如此功高震主,封無可封,賞無可賞之人,還不聽調令,他到底想干什么呢?”

“既然封無可封,賞無可賞,又不聽話,那就只有賞他一死,只有他的死,才能讓秦王,讓丞相范雎安心。”

“丞相范雎恐怕會很樂意看到他的死亡,只要秦王有一絲絲這個意思,他都會盡最大力度去辦成這個事兒。”

“所以,武安君,危矣!”

“現在,武安君的生死,只在將軍的一念之間了。”

這一番話,可謂是條理清晰,將這事情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蘇澈這一番話,卻是來自上帝視角,自然是非同一般。

不過,這樣的話,從一個孩童的嘴里說出,反差感卻是極為強烈的,這讓王龁聽得目瞪口呆,大吃一驚!

他瞪大了雙眼,用匪夷所思的眼神看著蘇澈,過了半晌,卻仍舊是驚疑不定。

這一番見解,根本就不是一個孩童能知道的,甚至不是一般的俊才能說出的,如果不是生而知之,怎可能如此?

王龁萬萬沒想到,趙國放出的“謠言”,竟然是真的,這小公子政,真的是生而知之的圣人,是天生聰慧,擁有無限潛力之人。

過了半晌,王龁消化掉了這個讓他震驚的消息,竟虛心請教問著:“我能保證,武安君絕無謀反之意,他絕對不可能做出那種事情……可為什么他不愿意領兵呢?難道是在為兩年之前的事情而賭氣?”

還能因為什么,為了那百分之百的勝率啊……

蘇澈直接說道:“武安君不打不勝之戰,秦二次攻趙,國力空虛,而趙地因為此前被坑殺四十多萬,人人皆是哀兵,所謂哀兵必勝,戰力自然不弱,這也是你們圍困這么久,卻一直沒有拿下邯單的原因。”

“此外,諸國恐秦,故而不敢出手,可局勢拖了這么久,秦國卻一直沒有拿下邯單和趙國,已顯頹勢,如此一來,怎么可能還是不敢出手呢?”

“所以,繼續拖下去,這里就是一攤沼澤,即便是武安君也不愿意陷在這里,故而不愿意領兵。”

“可他不來,那就得死。”

“他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自認為自己的功勞可免一死,可這是秦國傾國之戰,他這不是不戰,而是不將秦國放在眼中,如此居功自傲之人,如何能容得了他?”

王龁聽完這一番話后,立刻八百里加急,將密報送到了咸陽,送到了秦王的手中。

對于蘇澈的事,王龁沒有隱瞞,將事情大概說了出來。

同時在這一份奏折中,他懇求秦王,千萬不要殺武安君,武安君是國之棟梁,一心為國,他不愿意出征,只是不想打不勝之戰,而不是居功自傲,視秦國為無物,請秦王萬分謹慎,務必三思而后行。

當秦昭襄王看到這樣一份奏折后,不由得瞇了瞇雙眼,他想殺武安君的事情,這個世界上,還沒有第二個人知道,范雎或許已經猜到了,但在他還沒有下令的情況下,范雎根本不可能動手。

而現在,竟然被一個娃娃給猜到了???

這……

毫無疑問,秦昭襄王很是驚詫,他思來想去,以此作為條件,讓他們歸還質子,再讓割讓幾座城池,就此退軍,也不是不可以……

秦國舉國之力,攻打趙國一年多,卻沒能攻下來,目前秦國的國力,已經很難再支撐這場戰爭了,而白起又不愿意領兵,這的確是一攤沼澤。

此外,秦王還收到了密報,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和楚國的春申君,有了一些動作,不日之后,可能會援趙……

兩國軍隊一旦下場,秦軍腹背受敵,這一戰,真的很不好打啊。

兩個國家出兵的消息,這同樣是秘密中的秘密,他們還未放出消息。

目前秦國方面,只有秦王拿到了第一手密報,這是千里加急之密保,其他人都不知道,甚至連丞相范雎都還不知道,被圍困中的趙國就更不知道了。

所以,那個小娃娃竟然能預測到這一點,真是太神奇了!

當然了,秦王并不知道的是。

其實這兩個國家來得都比較突然。

楚國方面,是一個叫毛遂的家伙,說服了楚國動兵。

也就是‘毛遂自薦’。

早些時候,平原君趙勝動身的時候,準備帶二十個門客,去楚國談‘合縱’盟約,因為只找到了十九個人才,其他人都是庸碌之輩,不值得帶上。

這個時候,有一個叫毛遂的人,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我毛遂聽說平原君將要到楚國去簽訂‘合縱’盟約,約定與門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到現在還少一個人,希望先生帶上我,湊個人數出發吧!”

平原君問:“先生來到我門下到現在有幾年了?”

毛遂回答:“到現在已經有三年了。”

平原君笑道:“我聽說,賢能的士人處在世界上,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顯現出來。現在,你處在我的門下已經三年了,左右的人們對你沒有稱道的話,我也沒有聽到這樣的贊語,這是因為你沒有什么才能的緣故。先生不能一道前往,還請留下吧!”

毛遂卻繼續說:“我不過今天才請求進到囊中罷了。如果我早就處在囊中的話,我就會像禾穗的尖芒那樣,整個鋒芒都會挺露出來,不單單僅是尖梢露出來而已。”

聽到這話,其他十九個人面面相覷,隨后都用嘲弄的眼神看著這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小子,對他不屑一顧。

但平原君趙勝最終還是同意帶毛遂一同前往楚國。

到了楚國后,平原君開始和楚王談判“合縱”的盟約,反復說明“合縱”的利害關系,說絕對不能放任秦國繼續變強這一類的話,唇亡齒寒的故事,說了很多遍。

可從早晨談到了中午,楚王卻一直不為所動。

這個時候,毛遂上前,直接拔劍逼向楚王!

毛遂認真說:“‘合縱’的利害關系,兩句話就可以說明。而今天,太陽出來就談論‘合縱’,日到中天還不能決斷,這是為什么?這又是在談什么?”

楚王看到毛遂拔劍上前,頓時愣住:“這人是誰?”

平原君說:“這是我的舍人毛遂。”

楚王皺起眉頭怒斥:“你上來干什么?我在和你的君侯說話,你算是什么人物?也敢上來?”

然而毛遂卻不退反進,手緊緊握著劍柄,繼續上前說道:“大王你敢斥責我毛遂的原因,是因為您的身份尊貴的緣故,您擁有楚國軍隊無數,可現在,十步之內,大王卻不能依賴楚國的軍隊了,大王的性命,此刻懸在我毛遂的手里,我君侯在眼前!”

隨后在毛遂的一番恐嚇,又是一番認真的講道理之后,楚王竟然還真的被唬住了,和平原君、毛遂歃血為盟,簽訂了合縱的協議,派遣公子春申君援助趙國。

當然了……倒不是楚王真的慫了,而是他早就意識到了,這個時候是秦國的虛弱時刻,此刻出兵,卻是最合適不過的事情。

毛遂逼上前來,只是將這個事情直接弄到了明面上,讓楚王沒有再虛與委蛇、繼續談條件的余地了,相當于直接攤牌,要么援趙,要么就鬧掰。

楚王很無奈啊,他能怎么辦?他一開始就一定打定主意要援趙了,只是想弄到更多的好處而已。

政治這東西,從來不是一上來就這么激烈的進行碰撞的,從來不是上來就魚死網破的,碰到這樣一個愣頭青,楚王也沒有辦法,只能順水推舟了。

難道他還能殺了毛遂,殺了平原君不成?

這自然是不可能的。

而楚王的無奈,也成就了毛遂的傳說。

而另一邊,信陵君魏無忌,卻是怎么都要出兵援趙。

他利用魏王的寵妾如姬,將調兵的虎符竊出,隨后帶兵援趙。

期間大將晉鄙懷疑,信陵君只能讓屠夫朱亥殺了晉鄙,強行調兵援趙!

此時此刻,兩國接下來都有大動作了。

如果繼續拖下去,毫無疑問很難收場。

秦昭襄王很清楚的意識到了這一點,可問題是,這是傾國之戰,就這樣草率收兵,不和兩年前一樣了?

所以,秦昭襄王一直期待,在兩國到來之前,王龁能攻破邯單。

而這個時候,蘇澈的出現,毫無疑問給了秦王一個臺階下……

于是乎,還真的出現了,秦王為了小公子政,同意收兵的情況了!

毫無疑問。

趙孝成王在聽到秦軍愿意退兵的消息后,頓時欣喜若狂,他的計策,成了!

趙孝成王感嘆道:“秦王一世英名,沒想到,到了老的時候,也糊涂了,被我們擺了一道,竟真的用一個小小的質子,讓秦軍退軍了!”

“他沒想到,這是我們的計策,是我們將這小公子政,吹得天花亂墜,讓他相信,這是再續秦國威勢的唯一希望!”

“城外的那些秦人,做夢也沒想到,他們竟然中了我們的計!”

“快和秦軍談判,讓他們退軍吧!”

很快,趙孝成王趙丹,親自和大將軍王龁談判退軍的事宜。

王龁獅子大開口,直接要要了二十五座城池!

這個條件,趙王自然不可能答應。

雙方開始了來回的拉扯,最終達成了條件,趙地割讓城池五座,外加上王太孫之子,小公子政,以及趙姬,將他們安然無恙送還給秦國,如此條件,秦軍退兵!

于是乎,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終于就這樣的結束了……

以一個質子之子的交換而結束。

時有人將小公子政稱之為身價最高的公子。

他一個人的交換,避免了一個國家的滅亡。

與此同時。

一座奢華的府邸中,當蘇澈聽到這個消息后,臉色也有些微妙。

蘇澈不禁有些奇怪,秦軍為什么就這么愿意退兵了?這場戰爭,幾乎將雙方都拉入了泥潭之中,根本不是那么好抽身而出的。

難不成,還真為了他這樣一個生而知之的天才,就作為交換,甘愿退軍?

這根本不可能!

滅國之戰,動員幾十萬的軍隊,幾百萬人的動員,多少糧食的運送,多少物資的消耗,別說是他,就算是秦太子在邯單,作為交換條件,也不可能讓戰爭平息!!

所以,蘇澈敏銳的意識到,這只是表象。

趙國宣揚蘇澈的才華,說他與眾不同,這是趙國的計策,現在成功退軍,并且認為是計劃成功了,他們顯然只是在第一層。

而蘇澈認為秦國不會那么輕易退軍,不可能因為他退軍,這是在第二層。

至于秦王竟然真的下令退軍,并以此為借口,以撤軍為交換,將小公子政帶回國,這是在第三層!

如此看來,此刻的秦王恐怕已經知道了,再拖下去,秦軍必敗。

所以,才會進行交換啊……

蘇澈想得很多。

他認真的將秦軍的退軍背后的真正含義進行了分析。

盡管這不過是他的猜測而已,但很顯然,這樣的猜測,應該非常貼切真實的情況。

不過,無論如何,既然此戰平息,蘇澈也能回到秦國,這毫無疑問是皆大歡喜的結果。

蘇澈,或者說,趙政,終于能擺脫原本那地獄一般的童年了。

有些人用童年自愈一生,而有些人卻要用一生治愈童年,秦王政顯然是后者。

蘇澈在開始親自干涉,進入這個世界的時候,根本想不到如何破解這一死局,因為想破這個局實在是太難了。

不僅難在如何破局,更難在他的身體,不過是一個兩歲的小孩子。

一個兩歲的小孩子,能改變什么?

真的是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改變不了。

太絕望了。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他竟然在誤打誤撞的情況下,將這個死局給成功盤活了。

甚至可能救下了必死的白起。

這一點,真是奇妙。

現在這皆大歡喜的局面,直接避免了蘇澈地獄般的童年。

更避免了母親趙姬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夫人你也不想看到小公子政發生危險吧?”類似這種的威脅劇情的出現。

此刻,趙姬激動得手舞足蹈,開心得蹦蹦跳跳,她興奮得就像是個小孩,過了半晌,她又抱著蘇澈痛哭流涕,淚流不止。

她的心思和想法并沒有蘇澈那么多,她并不清楚那些當權者到底是如何商議,最后停止了戰爭,她只知道,自己和自己的孩子,終于可以離開這地獄一般的邯單了,離開那些無數憎惡他們的人了。

蘇澈感受著母親趙姬復雜的情緒,并沒有說什么。

在趙王的安排之下,蘇澈和趙姬,乘著馬車,被送往了秦軍大營。

蘇澈揭開窗簾,看著巍峨高大的邯單城墻,看著不遠處正在慶祝的趙國士兵,又看到血跡斑斑的外城墻,看到那些眼神如同猛虎餓狼的秦軍士卒。

這些秦軍士卒,他們看向蘇澈的眼神很是不滿,因為他們知道,他們要撤軍了,就是因為眼前這個小公子而撤軍。

秦國上下,自從商鞅變法后,經過這么多年,已經成為了一臺戰爭機器,每個人都渴望軍功,渴望戰爭,渴望拿到對方的人頭,從而擺脫自身的階級。

而現在,這一切,因為蘇澈這個小公子停止了戰爭,他們自然心生不滿,很不情愿。

不過,哪怕再不情愿也沒用,還是得聽從命令。

當初長平之戰后,白起都要拿下幾乎不設防的邯單,要完成滅國之戰了,可在秦昭襄王一聲令下之后,還是得乖乖退軍,白起都是如此,更何況是這些士兵?

很快,蘇澈看到了大將軍王龁。

王龁俯下身子,捏了捏蘇澈的臉蛋,笑著說:“好你個小子,你可知道,秦國為了你,放棄了趙國這一個國家啊。”

蘇澈推掉王龁捏著他臉蛋的大手,抬頭看著王龁說:“您難道真認為秦軍能攻下邯單嗎?秦王真的是為了我才退軍的?”

“為何不能?”王龁眉毛倒豎,他可不會承認,這場戰爭是必然失敗的戰爭,那對他的名聲而言,可太不好聽了。

所以,他堅持的認為,這場戰爭,是因為小公子政而停止的一場戰爭,是為了換回他,從而退軍的!

絕對不是打不過!

蘇澈說:“如果趙國沒有援兵的話,或許再過個一年,邯單就會被攻破,但問題是,如果他國援軍支援的話,那可就不一定了。”

王龁不屑一顧的冷笑:“這天下還有不畏懼秦軍的國家嗎?如果真有支援,早就有了,你此前說的那些,不過是你自己的猜測而已,算不得數……”

“難不成老夫對于天下局勢的判斷,還不如你一個小娃娃嗎?”

“小家伙,你有超出常人的遠見可以,但有些時候,有些事情,是非常復雜的,這不是你輕易就能斷定的。”

“你哪怕有超出常人的智慧,可你這么自信,以后是會吃大虧的,這個世界有很多道理和經驗是你需要學習的!”

面對王龁這一番語重心長的教訓,蘇澈并沒有說什么,總而言之,多說無益,就讓時間來證明這一切吧。

畢竟,蘇澈就算說得太多,也是空口無憑的言語罷了。

接下來,在行軍回咸陽的路上,作為大將軍的王龁收到了一份情報。

魏國信陵君魏無忌,竊走了魏國的兵符,又殺大將軍晉鄙,帶著魏國的軍隊援趙了!!!

信陵君魏無忌是誰?

戰國四公子之首!

后世李白所寫之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這一首詩,故事的主角就是信陵君魏無忌竊符救趙。

這首膾炙人口的樂府詩不過只言片語,宛如最高明的畫家,將忠肝義膽的古代俠客形象便躍然紙上,一股豪情壯志油然而生。

然而。

因為蘇澈的出現,這一位大義當先,雖萬死而不辭的信陵君魏無忌,此刻帶兵入趙,即將抵達邯單,卻忽然聽到一個消息:趙割讓五座城池,歸還小公子政,以此作為條件,秦軍退兵了……

在聽到這個消息后,信陵君魏無忌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眼睛都要瞪出來了,隨即吐出一口老血!

“退軍了?!”

“秦軍竟然退兵了?”

“趙王為何甘心讓他們如此退兵,還要割讓五座城池?!”

“我和楚國的春申君,馬上就要支援過來了啊!!!”

秦軍退兵,對于秦趙兩國而言,都相對能接受,然而這個消息對于魏無忌來說,卻是如遭雷擊,當時便頭暈目眩,差點摔下了馬。

他為了自己的大義,為了趙國、為了魏國的未來,不惜竊虎符出兵,不惜殺死魏國將軍晉鄙,而現在,還沒到邯單呢,趙竟然和秦達成了和解!

這使他處于何地??

當真無地自容了!

當下,魏無忌想要拔劍自刎,卻被一旁的門客連忙阻止。

魏無忌痛心疾首:“我愧對于魏,愧對于晉鄙將軍,大軍已經出擊,已經來到趙國,卻要干涉一場已經結束的戰爭,這使我如何有何顏面再面對魏王,再面對魏人啊!!”

“我還不如一死了之!!”

信陵君魏無忌此刻的感受,真是比吃了屎還要難受。

“公子萬萬不可啊!”

“公子所行之事,皆以魏國為重,其忠心,日月可鑒啊!”

“此事絕非公子之錯!”

一眾門客紛紛寬慰。

可魏無忌還是無比的難受:“嗚呼痛哉!為何!為何啊!!!”


上一章  |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