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第五十七章 親自干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七章 親自干涉

第五十七章 親自干涉


更新時間:2023年04月05日  作者:天榜草莓  分類: 玄幻 | 東方玄幻 | 天榜草莓 |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 

(求推薦求收藏)

建安三神醫。

華佗,張仲景,還有據說已經成仙的董奉。

華佗是這三人里面名氣最高的。

這并非是他的醫術最高,恰恰相反,他在整個醫學發展史上的影響,遠遠不如張仲景。

名氣之所以高,是因為被史書所記載,外加提出的外科手術的理念十分超前,頗具傳奇色彩,所以一直被奉為神醫。

特別是話本小說里他要對曹操進行開顱手術,更是讓討論者甚多。

至于董奉,據《神仙傳》記載:“君異居山間,為人治病,不取錢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年,計得十萬余株,郁然成林……”

也就是根據董奉的傳說,人們用“杏林”稱頌醫生,古代醫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

此刻蘇澈所模擬的這位亂世醫者,不是華佗,也不是董奉,而是有著“醫圣”之稱的張仲景。

能在某個領域被稱之為圣人,那必然是登峰造極的存在。

不過在他活著的時候,張仲景的名聲并不高,在正史中甚至只字未提。

而他的開山之作《傷寒雜病論》更是鮮有人談,一直到唐宋時期,才逐漸流傳開來。

也正是這個時期,才被封為“醫圣”。

這是一個生前沒有太大名聲,死后多年才被封為圣人的存在。

最開始,蘇澈還不能確定這一位的真實身份,不過當那句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出現時,蘇澈便立刻確定了這位的身份。

“讓我模擬張仲景的一生……”

“如果將他原本的歷史復刻,多半無法獲得他的認可。”

“因為我已經有了一個英靈。”

“我要在當時就打出更大名聲嗎?還是……”

蘇澈皺起眉頭,認真思索著到底該如何破局,反正這一回,應該是不能繼續造反了……

此刻書中文字已經開始演化,蘇澈連忙回過神來,認真看著不斷出現的文字。

你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

你的父親曾在朝為官,由于出身優越,這讓你從小就有機會識文斷字,接觸到各種文學典籍。

你三歲識字,五歲學詩,十歲已有一身文采。

你在史書上看到扁鵲望診齊桓公的故事。

對于扁鵲望診之風采,你十分羨慕,并且銘記于心。

也便是從這開始,你的心中生出了從醫的念頭。

十歲那年,你對你父親坦白了你的志向,不在朝堂,而在蒼生之間。

你的父親嚴詞批判了你的想法,讓你好好讀書,以后不準再碰醫書。

面對父親的堅決,你的選擇是……

一,誓死不從。二,坦然接受。三,偷偷研究。四,親自干涉。

看著這幾個選擇,蘇澈思索了片刻,并沒有著急下決定。

因為這三個選擇,都有點不靠譜。

一,誓死不從,這是最符合原本歷史的發展,因為張仲景肯定是要走向學醫之路的,這是最接近的,但問題是,太過于偏激了,很容易引起父親的責罰,但也說不準……

至于二,坦然接受這是最不可能的選項。

第三,偷偷研究,這同樣不靠譜。

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如果一直偷偷研究的話,根本不可能迅速成長起來,以至于到達醫圣的高度。

問題來了。

要在這三個里面,選一個看起來比較靠譜的,還是選擇四,親自干涉呢?

如果自己來做的話,真的能做得更好嗎?

蘇澈有些猶豫,同時他也知道,優柔寡斷是大忌。

既然這三個選擇都無法讓他滿意,那就按照自己的方式來!

就算最后無法得到英靈張仲景的認可,但至少無愧于本心,不會后悔!

如果在這里猶猶豫豫,半天不敢選擇,那斷然不是他的風格!

這一念出,蘇澈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四,親自干涉!

再一睜開雙眼,一個穿著長衫的中年男人,手里拿著戒尺,死死盯著自己,臉上怒氣任在。

“我方才說的那些,你可明白了?”中年男人正是張仲景的父親,張宗漢。

當然,這個時候的張仲景還不叫這個,他叫張機,姓張名機,字仲景,此刻不過十歲,所以還沒有這字。

仲景一字,寓指潛在的能力、博學多才、如意吉祥、推崇備至、前程似錦之意。

這是張仲景的父親對他人生的期盼。

蘇澈抬頭看著父親,眨了眨雙眼:“還沒明白,能再說一遍嗎?”

這話一出,張宗漢頓時瞪大了眼,揚起手中的戒尺就要抽下來,要給蘇澈現場炒個小菜。

蘇澈連忙喊著:“孩兒明白了!”

張宗漢這才停下,他盯著蘇澈問道:“你明白什么了?”

蘇澈慢慢抬起頭,曾作為大漢帝國君主立憲制下的第一位首輔宰相,幾乎是實質上的皇帝,讓他了解了權利的本質,也明白了東漢王朝的政權缺陷,更明白了很多事情的潛規則,以及一些隱秘不宣的故事。

所以,蘇澈知道了該如何說服父親。

蘇澈開口說道:“我明白了父親的用意,但我也有我自己的想法。”

“哦?你的想法是什么?要當一個醫生?這成何體統?”張宗漢冷哼一聲說道。

在這時代,社會是有明顯的階層,士、農、工、商,醫生屬于工這一階層,作為父親的張宗漢自然不希望兒子誤入歧途,當一個身份低賤的醫生。

即便是同一時代的另一位神醫華佗,也曾這般感嘆:“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

即便以高明的醫術建立了自己的名聲,但仍舊常常因成為一名醫生感到后悔。

這就是以醫為業的現狀。

行業前景這么差,父親咋可能讓兒子朝著火坑里跳?

其實醫學的地位,一開始并非如此。

在先秦時期“巫”和“醫”結合,神秘色彩使醫學擁有崇高地位。

西漢前期,“巫”、“醫”分離,醫生地位略有下降但仍受人尊敬。

可從西漢中期開始,事情的一切發生了轉折,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讓儒家成正統,漸漸地,醫生由“士”變成了“工”。

到了東漢時期,醫術已被歸為方技,受到輕視。

即便是到了后來的唐朝,科舉制度的完善、文學風氣的開放和國力的強盛都讓唐朝被稱作中央集權王朝的盛世,可醫學仍舊被視為“賤業”。

一切歸根結底,還是“士大夫”的盤子就那么大,金字塔最上方的位置是有限的,將醫生從這里擠出去,自己就能占據醫生原本的社會地位,享用更多的社會資源。

蘇澈很清楚這些,但他并沒有改變自己的念頭,有的時候,明知道前面是刀山火海,卻依舊義無反顧的向前走,才能完成自己的理念,才能拯救更多無辜百姓。

蘇澈抬頭看著父親,認真說著:“父親息怒,且聽我一言。”


上一章  |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