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燈小說:、、、、、、、、、、、、
當京師勛貴們將目光聚集在地圖上的昭回靖恭坊靖國公府時,真實的靖國公府也到了迎接考驗的時刻。
京師的雪依舊紛紛揚揚,整個城市被一層銀白覆蓋,顯得格外寂靜。然而,在這寂靜之下,暗流涌動,緊張的氣氛彌漫在每一個角落。
騰驤四衛終于出動了。在李文進的指揮下,騰驤四衛在城中的九千兵馬中,已經有五千人迅速集結在靖國公府外,其余四千人分別封鎖了承天門到大明門御街東西兩旁的一眾衙門。
這其中包括東街的五部(刑部不在這兒,而在城西與都察院、大理寺在一塊,是為三司)、宗人府、翰林院、鴻臚寺等;西街的五軍都督府、錦衣衛衙門、太常寺、通政司等。
東街這邊比較簡單,各大衙門除了每個衙門幾十號城衛軍之外幾乎沒有武力,騰驤四衛說封鎖就封鎖了。
由于騰驤四衛是御馬監執掌的武力,五部及翰林院堂上官們的官威也嚇不到他們,任憑喝罵還是說理,他們都不理會,只說這是“奉圣諭行事”,便不再答話。
也有那膽大的部堂們意欲硬闖——比如兵部尚書宋應昌就是真在朝鮮帶兵打過仗的,便敢冷著臉硬闖騰驤四衛防線。可惜,也被這些丘八大爺皮笑肉不笑地強攔了下來,還陰惻惻地勸他“莫要抗旨”,真個是斯文掃地。
西街就稍微麻煩一些,無論是五軍都督府還是錦衣衛,人家可是手里真有兵的。雖說五軍都督府自從高務實軍改,禁衛軍被剝離了出去,現如今只有生產建設兵團在手。然而生產建設兵團怎么說也有二三十萬人之多,湊他一兩千人驢糞蛋子表面光的兵馬總不困難,因此在各都督府與騰驤四衛形成了對峙——里面的人倒也不往外闖,但外面的人也不敢闖進都督府內。
錦衣衛的情況也與之類似,甚至因為錦衣衛是大明兩百余年長期的“天子親軍”,心氣很高,竟然在錦衣衛衙門外劃下石灰線,表示“過線者視為謀逆,本衛將當場擊斃”。
騰驤四衛中有人不信,故意過線挑釁,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手扶腰間繡春刀,冷著臉下令:“膽敢沖擊北鎮撫司,給我斃了!”
話未落音,“嘭!”的一槍響起,那名騰驤四衛把總當場胸膛噴血,已經被錦衣衛新配發的萬歷三式步槍近距離打了個對穿,一命嗚呼。
這一劇變差點引發火并,騰驤四衛來的兵馬鼓噪起來,群情激奮之下就要強攻錦衣衛。駱思恭也下令防守,捍衛皇帝權威,捍衛錦衣衛尊嚴。
好在此時率軍督陣的武驤右衛指揮使顧從遠沒有腦抽,知道底下小兵無所謂錦衣衛,但他這樣的將官可開罪不起錦衣衛這幫大爺,今天折了人家的面子,將來總有一日人家是要連里子帶面子一并討回的。因此顧從遠不得不從陣后跑到陣前,強行叫停了攻擊。
顧從遠策馬到錦衣衛大門口,穩穩立于石灰線外,朝大門口臺階上的駱思恭拱手致歉道:“衛帥別來無恙,小弟這廂有禮了!”
駱思恭背負雙手,絲毫沒有回禮的意思,反而冷笑道:“哦?可當真是有禮得很呢,都敢帶兵強闖北鎮撫司了!顧從遠,你可知罪?”
錦衣衛,尤其是北鎮撫司的名頭到底駭人,顧從遠明知道當前局面己方占優,但還是被駱思恭這番話嚇得冷汗直冒,連忙翻身下馬,再次拱手道:“衛帥明鑒,小弟此番也是奉上峰調令,不得不來,絕無冒犯衛帥之意,還望衛帥體諒。”
駱思恭語氣稍緩,問道:“上峰調令?卻不知是你哪位上峰吃了熊心豹子膽,竟敢沖擊我錦衣衛?”
顧從遠干笑道:“此李護軍奉圣諭而令,衛帥若有疑義,可與護軍協調。”
駱思恭聽他話里話外都是撇清干系,心里倒也松了口氣,怕就怕這些人不知天高地厚,真個強沖錦衣衛衙門,那才事大了。
錦衣衛當然有精干人馬,但大多分布在外執行任務,總部衙門禮反而不多,這里真正“能打”的頂多兩百余人,而且擅長的也不是正面作戰,若是騰驤四衛真要強攻,今日錦衣衛非要丟個大臉不可。
現在顧從遠懾于錦衣衛威名,擔心時候被追責,那簡直再好不過,自己也不是不能賣他這個面子——只要事后上頭不追究,自己可以當作無事發生。當然,如果上頭要追究,那就對不住了。錦衣衛是爪牙,而爪牙不需要有思想——至少不能一眼就被人看出有思想。
“既如此,本衛記下了。”駱思恭面無表情地道:“本衛還是那句話,爾等執行軍令,本衛管不著,但如果有人膽敢未經許可跨入我錦衣衛衙門半步,本衛天涯海角必殺之!望爾等切勿自誤。”說罷,他便轉身,頭也不回的走了。
顧從遠臉色一陣青一陣白,最終還是不敢撂下什么大話,反而轉身喝道:“睜開爾等狗眼看好了,這里是錦衣衛!不想連累九族的,乖乖在白線之外封鎖即可,若有人膽敢趁機鬧事,我顧某人認得你,手中這刀可認不得你!”說罷一夾馬腹,又往后陣去了。
同一時刻,御馬監掌印李文進身著大紅蟒袍,騎在一匹高大的戰馬上,目光冷峻,手中握著黃綾“密旨”。他的身后,五千騰驤四衛士兵列陣以待,個個身披甲胄,手持冷熱兵器,挺胸凸肚,士氣高昂——出發前剛發了兩個月加俸,能不士氣高昂嗎?
這就是御馬監掌印的厲害之處了,因為掌握皇店、馬場等內帑在外的產業,御馬監隨時都能調動大量財力物力,就算臨時發賞,御馬監都不需要別處調撥,自己就能搞定。說起來這還要感謝高務實呢,他那京華除了遼南鹽場之外,還有不少與皇帝分賬的產業,而這些產業之中除了少數幾個被叫到劉平手里,其他大部分都要經由御馬監轉手,無形中還讓李文進多了許多雁過拔毛的機會。
當然,也多了今日可以調動的資金和物資。
“兒郎們,此番鋤奸關乎大明國運,務必盡心竭力,事后皇上必有重賞!”李文進高聲說道,試圖鼓舞士氣。
士兵們嘴上倒是齊聲應和,但不少人目光閃爍。他們都知道,靖國公府絕非易與之地,高務實的勢力遍布京師內外,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更別說……鋤奸?誰是奸啊?難道安南定北平西征東的當朝首輔靖國公爺居然是奸臣?那這朝廷還特么有忠臣嗎?大明藥丸啊……
“此番目標只有一個,攻入靖國公府,擒拿高務實,生要見人,死要見尸!”李文進繼續喊道,“各衛務必聽從指揮,令行禁止,不可擅自行動!”
騰驤四衛軍營與靖國公府只有兩里路遠,說到便到。李文進策馬來到隊伍前方,仔細觀察著靖國公府的地形——其實也不必細看,他來過很多次。靖國公府西鄰什剎海,東面是一條寬闊的街道,南北兩面則是小道。除了什剎海一邊,另外三面都有高墻,府門朝東,正對著正街。這正街另一側的建筑不高,視野相對開闊,適合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傳令下去,分三撥人馬,第一撥從正門進攻,第二撥從北側圍墻翻入,第三撥從南側圍墻翻入,務必在最短時間內控制府內局勢。”李文進下達了早已想好的命令。
按照他那約等于無的軍事指揮能力,大抵還覺得自己的想法已經考慮得很周全了。
“遵命!”三名將領齊聲應道,各自帶領自己的隊伍準備行動。至于李文進那說得不清不楚的“三撥人馬”,他們只當沒聽見,反正都得他們自己調撥——李護軍顯然不懂的。
第一隊將領胡罡帶領八百士兵,迅速向靖國公府正門逼近。他們手持火槍和長矛,步伐勉強還算整齊,只是大多數人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緊張。
第二隊將領汪強帶領五百士兵,迅速向靖國公府北側圍墻逼近。他們除了相應兵器之外,還手持繩索和鉤爪,準備翻越圍墻進入府內。
第三隊將領趙勇也帶領五百士兵,迅速向靖國公府南側圍墻繞行。他們的行動與第二隊相似,同樣準備翻越圍墻進入府內。
胡罡帶領的第一隊士兵來到靖國公府正門前,高聲喊道:“靖國公府上下聽真,騰驤四衛奉命鋤奸,識相的就趕緊開門投降,免得化為齏粉!”
府內一片寂靜,沒有任何回應。胡罡見狀,知道不能善了,下令道:“準備強攻!”
士兵們迅速散開,形成攻擊陣型。胡罡一聲令下,士兵們開始向府門發起進攻。這里就展現出李文進對軍事的毫不了解了,他竟然沒提前下令讓騰驤四衛準備破門的器械,到了此時只能拿人堆——十幾號人拿肩膀去撞靖國公府的大門。
結果自然是紋絲不動,畢竟府門背后早已落下建設時就準備好的千斤閘,豈是人力能夠撞開?
與此同時,汪強和趙勇分別帶領第二隊和第三隊士兵來到北側和南側圍墻下。他們迅速結起繩索和鉤爪,開始翻越圍墻。
然而,就在他們即將翻越圍墻的瞬間,高墻各處突然響起一陣密集的槍聲。高家的家丁們從圍墻上方的各種隱蔽垛口開始射擊,通過精心設計的交叉火力,將剛準備翻越圍墻的士兵一一點名擊斃擊傷。
毫無防備的騰驤四衛士兵們慘叫連連,倒地的倒地,挺尸的挺尸,更多人則是初次在戰場上見血,嚇得抱頭鼠竄。
南北兩側的汪強和趙勇面臨的情況幾無二致,見狀也都是心中一驚,立刻下令撤退……是的,就這么一下子,他們就撤退了。
這倒也不是說他們全是廢物點心,而是因為他們知道,府內的防御遠比他們想象的要嚴密得多,而且早有準備。再加上南北兩側都是小道,實在不夠寬敞,肯定在對方火力覆蓋之內,不撤純屬等死。
當然,就這么直接撤回去肯定不行,他們只是打算先撤出小道,在街角商議一下辦法再說。辦法也不是沒有,在撤退的同時他們就想到了:回營把偏廂車拉過來,在偏廂車掩護下與靖國公府的家丁對射,看看能不能壓制對方火力,再行翻墻強攻。
你說為什么不拿炮轟?當然是因為沒有炮……彈。火炮其實騰驤四衛是有的,但因為并非戰時,所以只有十門訓練用炮;火藥也是有的,雖然因為李文進不懂軍事,從王恭廠運來的都是銃用火藥,但考慮到只是臨時用一用,也能先湊合著來。
問題在于,他們沒有炮彈!由于騰驤四衛駐扎京師城內,火炮訓練不可能給他們用實彈,因此他們真正的炮訓都是去京北大營展開的,平時在營內只是教一教步驟、配合之類,根本不需要實彈。
李文進是個軍事外行,而且很可能根本沒料到還需要動用大炮,對此毫無準備。到了如今,騰驤四衛的軍官們就抓瞎了:就靖國公府這樣的防御水平,沒有火炮怎么破門?好像只能把偏廂車弄過來與高家家丁對射,等到對方打光了彈藥,再強行破門,或者等人家開門投降。
顯然,他們也沒料到高務實府上一貫存放著大量武器彈藥,還在指望對方儲備不足呢。
就在此時,正門處胡罡所部也在遭遇頑強的抵抗。與南北兩側一樣,高家的家丁們利用府門兩側的交叉火力點,對進攻的士兵進行猛烈的射擊。不止如此,長長的高墻上,墻面忽然被翻出至少上百個槍眼,火槍的擊發聲和騰驤四衛士兵的慘叫聲交織在一起,場面異常激烈。
“撞開大門沖進去,不然大伙都得死!”胡罡高聲喊道,試圖鼓舞士氣。但事與愿違,紋絲不動的大門反而讓站在正街上幾乎只能被動挨打的士兵們更加絕望,紛紛后退往另一側躲避——畢竟這年頭的建筑,正門口往往有幾根粗大的門柱或者石獅子。只是,光這點遮掩物完全不夠他們躲避的,反而導致很多士兵互相爭搶位置,發生了激烈的內斗。
另一些無處可躲的士兵們紛紛沖向府門,但很快便被高家的家丁們擊退。府門兩側的交叉火力點不斷射擊,士兵們無處可藏,紛紛中彈倒地。
“先撤!”胡罡見死傷者一個接一個快速增加,不由得心中一沉,只覺得自己就算站在人群當中也不保險,只能下令撤退。
士兵們迅速撤回街道兩側,尋找掩護。他們心中充滿了恐懼和不安,士氣開始低落。
李文進在后方觀察著整個戰局,心中充滿了憤怒。他沒想到高家的防御如此嚴密,自己的士兵在交叉火力下紛紛倒下,進攻完全受阻。
“該死的高務實,居然把府邸設計得如此堅固,必然是圖謀不軌,早有防備!”李文進憤怒地罵道。
可是光罵也沒用,他冷靜下來,下令道:“傳令下去,暫時停止進攻,重新集結后再做打算。”
其實這會兒已經無需他的命令了,三路“大軍”早已紛紛撤回街道兩側,重新集結。只是與不久之前的士氣高昂相比,此刻他們心中充滿了恐懼和不安,士氣一下子就低落了下去。
李文進策馬來到士兵們中間,試圖鼓舞士氣。“兒郎們,不要氣餒,高府的防御雖然嚴密,但我軍實力強大,還有的是機會。只要把偏廂車推過來,就可以無懼對方火力,一定能攻下靖國公府,立下鋤奸第一功!”
士兵們雖然心中不安,但還是齊聲應和。李文進心中稍感安慰,開始重新布置進攻任務。不過他實在不懂作戰,指令與先前毫無二致,單純只是聽從建議,給三路人馬都配備了大量偏廂車。
三名將領也沒什么好說,只能各自帶領自己的隊伍準備再次行動。然而他們沒有料到的是,這一波進攻比前一次更慘。在他們小心翼翼把偏廂車推到各自陣位,打算與靖國公府高墻各處的槍眼對射時,忽然發現高墻頂上扔過來密密麻麻的黑點……
“轟轟轟轟”的爆炸聲一時四起,掌心雷的巨響過后,炸爛的偏廂車四分五裂,殘肢斷臂的尸體瞬間多了數百具之多。剩下的四衛士兵再也顧不得上峰的軍令,沒頭蒼蠅一般四散逃竄,甚至有一些靠近什剎海的士兵,直接跳到冰面上連滾帶爬地開溜了。
靖國公府之內,日新樓上,高陌放下雙筒望遠鏡,朝身邊的孟古哲哲微微躬身,道:“孟古夫人,請代老奴稟告老爺,說小的們已經打退騰驤四衛攻勢。若無意外,對方應該不敢再攻,想來馬上就該轉為包圍封鎖了,還請老爺放心。”
孟古哲哲也放下望遠鏡,朝高陌感激一笑,道:“辛苦陌叔了。”
高陌的老臉上露出一絲笑容,道:“孟古夫人言重了,正門可是您家的家將費英東在指揮,算起來他才是頭功。”
孟古哲哲也笑了起來,費英東可不止是正門指揮,實際上今天的指揮定策都是他做出的安排,只不過最后由高務實聽完報告拍了個板罷了。按照高務實的習慣,他自己是從不與下屬爭功的,最后的首功肯定是費英東沒跑了。
自己的家將有如此表現,孟古哲哲自然開心。又和高陌客氣了兩句,便興沖沖下樓去找老爺報告喜訊去了。
高務實此刻情況并不算好,那日強撐病體,又是與高陌、孟古哲哲等人分析局勢,又是見客的,成功把病情加重了幾分,次日幾乎睡了一整天。到次日晚上才醒來,趕緊補發了一批命令,調整了某些安排。
到了今日,他的精神頭略有恢復,卻也被府中醫師警告不得操勞,因此不是最緊要的事,下面都不會來報告他。當然,方才又是槍聲又是爆炸的,他就算睡也睡不著了。等孟古哲哲一進門,高務實便笑著問道:“擊退騰驤四衛了?”
“老爺真是法眼如炬。”孟古哲哲也回了一個甜甜的笑容:“正如戰前所料,騰驤四衛準備不足,李文進更是毫不知兵,已被家丁們擊退。陌叔說,估計他們會轉進攻為封鎖……老爺,現在該做什么了?”
高務實輕笑一聲,道:“等。”
“就等?”孟古哲哲遲疑了一下,還是忍不住道:“費英東覺得,他可以率軍出擊,趁對方毫無預計,可以給騰驤四衛一個好看。”
“我知道他可以。”高務實呵呵一笑,但依舊堅決搖頭:“只是無此必要。”
孟古哲哲奇道:“這是為何?”
“所謂給他們一個好看,也只是再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讓他們再多幾百傷亡罷了,并不足以改變當前形勢。”高務實搖頭道:“死的還是我大明軍士,不是么?”
孟古哲哲一時語塞,想了想道:“那繼續等……又如何?”
“等到大勢明了,騰驤四衛自然會放下刀槍投降,何必多造殺孽?”高務實瞥眼看了看一遍的沙漏,淡淡地道:“此刻,該行動的人應該都已經在動了。最遲明日一早,就該云銷雨霽,天日重明,又何必著急。”
孟古哲哲有些泄氣,不過她到底也只是希望費英東能多立一些功勞,還不至于為此非要勸說高務實殺得更狠一些,只是下意識問道:“一切都如老爺所料吧?”
這句無心之言,卻讓高務實的笑容忽然僵了一僵,蹙眉道:“略有差池,希望不會出現太大的變故……”
PS:上一章字數少點,是個3K,這一章算是補回來了,而且還多一點。
感謝書友“gz2010”、“Apodes”、“梵澤”、“書友20170107012220447”、“宋宋1122”的月票支持,謝謝!
相關、、、、、、、、、
__軍史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