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輔第288章 經濟與黨爭(十二)掛路燈可不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元輔 >>大明元輔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8章 經濟與黨爭(十二)掛路燈可不行

第288章 經濟與黨爭(十二)掛路燈可不行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04日  作者:云無風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云無風 | 大明元輔 


鬼吹燈小說:、、、、、、、、、、、、

曹文臻的長姐是高拱的妾并不代表他本人年紀就很大,實際上曹文臻比高務實還大不了十歲。再加上這些年他執掌的京華紡織滾雪球似地瘋狂擴張,事業異常豐收之下,曹文臻保養極好、心態更佳,看起來不過是個面容清癯的中年文士。

站在高務實面前的曹文臻身穿青色道袍,手持一柄日本進口的檀木描金折扇,留著八字須和當胸長髯,著實是這個時代的帥大叔標配,半分“油膩”都不會有。

見到高務實,曹文臻立刻上前拱手躬身:“聞東家有召,文臻不敢怠慢,立刻前來拜見,只是路上連避了四位重臣儀仗,因此來得晚了些……這廂有禮了。”

高務實微笑著一擺手,道:“至道公不必多禮,請坐。”至道,是曹文臻的字,與“文臻”意涵類似。他畢竟是商人出身,并不敢輕易為自己取號,以免反而遭人嘲諷。

“多謝東家。”曹文臻再次躬身,這次是致謝。然后他在高務實手指的客座太師椅上落了半個屁股,身體依舊微微前傾,維持一個認真聽訓的模樣,等待高務實發話。

這是他養成的習慣。別看高務實對他似乎還挺尊重,但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大姐當年也不過是高文正公的妾室。妾室可不是“丈夫之敵體”,幾乎只相當于“丈夫之財產”,所以他曹文臻可不敢真自比為高文正公的小舅子。

既然如此,自己在高務實面前又算什么呢?人家是官宦世家出身的六首狀元,是當今朝廷首輔重臣,甚至都已經是與國同休的南寧侯爺了。作為在他手下混口飯吃的人,曹文臻對自己的身份拿捏得很有分寸——高務實會因為他自己的名聲考慮而善待自己,但前提是自己要頭腦清醒,切記不要逾越尊卑。

果然,看到曹文臻如此懂事,高務實并沒有一開口就直奔主題,而是先笑著道:“聽說至道公前不久得了開封府榮爵?真是可喜可賀,看來今后我也要稱至道公‘開封賢士’了呀!”

曹文臻雖然也面帶笑容,但卻連忙拱手“討饒”道:“東家切莫折煞文臻了。這開封賢士即便按規矩說,也只是五品以下見官不跪,在東家這與國同休的侯爺面前卻算得了什么?”

榮爵,這是高務實不到一年前才提議推出的一項新制,是對地方良紳的一種褒賞,主要是榮譽性的,當然也有一定的實惠。根據高務實的提議,這項制度大致如下:

第一等,賜以榮譽爵位,稱之為爵士,許越級服色、越級門楣、越級車駕,并準自建牌坊一處,三品以下見官不拜,而如有訴訟等務,則衙門必須立刻受理。該榮爵并非朝廷正爵,不設品級,亦不可世襲、轉贈、買賣等,身死即除;

第二等,賜以某府賢士之名,如“開封賢士”曹文臻,準其五品及以下見官不拜,而如有訴訟等務,則衙門必須立刻受理。此榮爵十年有效,不可轉贈、買賣等,身死即除;

第三等,賜以某縣良紳之名,如錢塘良紳某某,準其七品及以下見官不拜,而如有訴訟等務,則衙門必須立刻受理。此榮爵五年有效,不可轉贈、買賣等,身死即除。

換言之,曹文臻這個“開封賢士”的稱號還是個限時稱號,取得稱號后十年之內若無“特殊貢獻”,這榮爵是會“過期無效”的。

當然,高務實當初搞這套把戲就不怕大家會讓它“過期”。雖然第一次拿這個稱號確實要做出不少“特殊貢獻”,然后獲取方式也比較麻煩——由當地官府推薦、巡按御史查驗之后提交內閣,內閣再票擬呈送皇帝,通過皇帝批準者才會被賜“榮爵”。

但是,只要你拿到第一次了,然后在稱號有效期內沒有嚴重違法行為,那么“延長限時稱號”就簡單很多。這其中有很多種辦法,但最為簡單的辦法就是……捐錢。

是的,高務實給出了很長一串可以延長榮爵的辦法,包括但不限于為當地修路搭橋、興修水利、出資出力協助剿滅匪患、興建和翻修學校和考試場館等等,但其實這些你實在嫌麻煩也沒關系,直接捐錢就能搞定。

捐錢當然也是有標準的,而且說起來其實并不高:在本級榮爵獲取地,捐資超過本地去年“中央稅”的“百五”——也就是百分之五——直接獲得榮爵延長,期限與前次一致。

比方說,曹文臻是“開封賢士”,那他就不能按照“密縣良紳”的檔次捐資,而是必須按照“開封府去年上繳的中央稅百分之五”這個標準來。

這里有個新概念,即“中央稅”。“中央稅”自然是對比“地方稅”的,這個“分稅制改革”毫無疑問也是高務實干的,連名字都是他直接照搬了穿越前的紅朝,畢竟他作為鄉鎮干部,對這個模式很熟悉。

當然,抄歸抄,兩個時代畢竟相差了幾百年,生產力、組織能力、基礎建設等差距都不可以道里計,因此現在大明的“分稅制改革”并不完全雷同后世,不過這個過于復雜,此處就不詳述了。

但是不管怎么說,“中央稅”和“地方稅”被分成了兩個不同的稅種,對于理順中央與地方的分配關系,調動中央、地方兩個積極性,加強稅收征管,保證財政收入和增強宏觀調控能力,都發揮了積極作用……咳,總之就是這么個意思。

按照當前大明的稅收而言,經過實學派三十年改革,全國去年中央稅與地方稅合計已經高達約3400萬兩,遠超改革之前。這其中河南省占比為9.21,即313.14萬兩。再具體到開封府,開封府由于是高家重點投資區域(新鄭也在開封府管轄內),又占據了全省約37的繳稅占比,故開封府去年總稅額為115.86萬兩。

眼下中央稅與地方稅的比例大致在7:3,故開封府去年的中央稅實際繳納為81.1萬兩。如此也就是說,曹文臻如果是今年來靠捐錢延長十年榮爵,那么他要繳納4.05萬兩白銀。

這個比例高不高?其實有點高,但高務實對此有自己的看法:你去修橋鋪路什么的,確實不需要花4萬兩,但是其中的麻煩和風險呢?

打個比方,你修橋的時候出現了意外,死了修橋的工匠,那么就會有朝廷派來的人進行調查,看看你是不是沒有做好安全防護,甚至故意坑害人家——比如那人曾幾何時頂撞過你,現在你故意安排他去做危險工作,圖的就是讓他送死——等等等等,諸如此類,就會有很多的麻煩。

你是為了“開封賢士”這樣一個高大上偉光正的榮爵才做這些事的,結果反而有可能黃泥巴掉褲襠,不是屎也是屎了,那豈不是晦氣?

所以,捐錢雖然可能要花費更多,但是它更方便省事,而且絕無副作用,高務實認為這個法子將來應該才是更多爵士、賢士和良紳會選擇的。而選擇捐錢延長榮爵,也正是高務實希望他們做的。

哦,最后說一句,從“榮爵”這一塊“業務”上獲得的收益,同樣也是按照中央與地方“分稅制”的7:3比例來分配,朝廷拿7,地方拿3。朝廷不必多說,搞“榮爵”本身就是利用有錢人的虛榮心撈錢,而地方能拿三成則是為了確保地方官員也樂意配合,否則你朝廷“賣榮爵”賣得不亦樂乎,我地方上陪著笑免費打白工?怎么著,你當本官是舔狗啊?

啊,當然,如果高元輔能因此對本官青眼有加,那這舔狗也不是不能當。問題是,大明有將近兩百個府[注:原歷史上為163個府,本書中因為擴張增加了幾十個],人家高元輔青眼得過來嗎?

所以,合理的分成比例還是很重要的。

高務實并不關心曹文臻十年后要交四萬兩還是五萬兩“延長榮爵銀”,反正他肯定交得起。畢竟他這些年拿到的分紅相當不少,現在平均每年應該都有七萬兩以上,十年下來即便京華紡織只是維持現有利潤規模,那也得是七十多萬兩了。

把氣氛熱絡一下,高務實轉入正題:“至道公,你之前報告說江南那邊打起了價格戰,現在情況如何了?”

曹文臻眉角一揚,暗道“果然是為了此事”,然后胸有成竹地道:“東家盡管放心,在下和一眾同事已經對相關家族進行了認真調查研究,對他們的產業規模、家資積累乃至人脈可能帶來的資金助力都有了比較詳細的了解。

總的來說,一到兩年之內,京華紡織的利潤總額將會出現兩到三成左右的下降,U看書t但這種下降不足為懼,因為最遲兩年之后京華紡織就能逼得他們資金盡出,無法繼續維持,從而只能變賣家產,或者倒閉退出。

東家,只要您能給在下兩年時間,在下敢拿項上人頭作保,京華紡織將橫掃江南,拿下九成的市場,成為江南布料市場唯一的霸主!”

九成?那何止是霸主,那完全就是壟斷了……畢竟民間也有賣布的,自家織布拿出去賣,換點銀子補貼家用。你要是真做到九成市場,估計不光是江南財閥中涉及紡織業的家族被你一個個全部打死,恐怕民間都要怨聲載道了。很多普通人家織了布再也賣不出去,只能自家織布自家用……這哪行啊?還好我干涉得及時。

此時高務實忍不住想:資本主義這個玩意兒還真是特喵的冷血無情,為了獨霸市場根本不會在意普通人的死活,至于競爭對手,那就更是不共戴天了。不行,我看這情況絕不會只有京華紡織如此,京華很多產業恐怕都有這樣的傾向,我特么再不管管,遲早要出大事。

不知道為何,高務實想到這里,腦子里忽然就有一桿明亮高聳的路燈亮了起來……次奧,老子的理想是不讓中國落后,可不是為了改革改到把自己掛了路燈。

“那么至道公,如果我讓你和江南財閥和解呢?”高務實盯著曹文臻,認真地道:“你有什么辦法做到這一點?”

感謝書友“”的14張月票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云覆月雨”的月票支持,謝謝!

相關、、、、、、、、、

__軍史小說


上一章  |  大明元輔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