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輔第287章 輔弼(卅二)四大掌柜報輿情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元輔 >>大明元輔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7章 輔弼(卅二)四大掌柜報輿情

第287章 輔弼(卅二)四大掌柜報輿情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云無風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云無風 | 大明元輔 


鬼吹燈小說:、、、、、、、、、、、、

四位掌柜對視一眼,最后由《京華周報》大掌柜陶庭彥開口回答道:“回東家的話,京師士林之中各種各樣的聲音不一而足,不過主要集中在聲討現有制度之上,對于新的科舉考試制度應該如何改革,當前的議論似乎并不充分,尚未形成主流意見。”

這哥回答倒是還在高務實的預料之中。畢竟罵舊制度容易,但提出合理可行的新制度卻是難如登天,而想要用自己的觀點說服同樣都是讀書人的其他人,那顯然就更難,哪里那么容易形成“主流意見”?

高務實微微頷首,問道:“那么諸位可以談一談,目前士林對現有科舉制度的抨擊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這次依舊是陶庭彥第一個開口回答:“東家,《京華周報》這邊獲悉,目前被抨擊得最兇的就是科舉試卷評議時,容易對最好的幾篇文章爭論不出個上下。

雖然考官都是朝廷大臣,而朝廷大臣本身都是飽學之士,甚至還是士林前輩,但麻煩也出在這兒……有時候考官們也會爭執,最后雖然總會給出結果、分個上下高低,但大臣們爭論的很多內幕消息事后總會流出,這就給了很多人機會來抨擊。

文章好壞本就眾說紛紜,又不是每科取士都能出現東家中試時的情況,一文既出,滿座皆寂。如今多數時年里,總會有幾篇甚至十幾篇好文章,好是好,但大家好得差不多,難分高下。

最終朝廷雖然排了榜單,但士林之中總要爭論許久,最后也只是因為時間流逝而暫時無人再提及,可一旦有人提到,免不了又要爭論。

總之,如今士林之中最恨的就是文章評閱難以公允,大家都希望能有個什么辦法,可以解決幾篇文章難分上下的問題。”

高務實點點頭表示了解,然后又問其他三人:“你們呢?”

《半月時論》大掌柜佟正身拱手道:“回東家話,從《半月時論》這邊得到的反饋來看,除了方才陶掌柜提到的問題外,還有就是弊案,尤其是涉及到朝廷高官的弊案。

據《半月時論》的問卷調查結果來看,買賣科舉題目居然都只是排在次要,士林首要關注的問題是朝廷高官相互勾結,取士對方子侄、門生等后輩,此種積弊最受抨擊。”

高務實微微蹙眉,沉吟片刻卻未予置評,只是吐出一口濁氣,沉重地點了點頭。稍稍沉默,又把目光對準最后兩位掌柜。

這次不等他發問,《燕京周報》大掌柜賀榮拱手道:“東家,陶、佟二位所述之外,《燕京周報》這邊的讀者還關注一件事,認為如今各地的公家學堂多有荒廢,許多學子因為家境貧寒而無法獲得應有的求學環境。

這些學子為求上進,不得不一邊操持謀生之業,一邊在空閑之余才去私塾就學。然而家資殷實者也有許多人需要皓首窮經才能有望金榜題名,這些學子耽誤了許多時間精力在求財之道,又哪里比得過無需在意生計者?因此,《燕京周報》不少讀者都認為朝廷如要改革科舉,當從各地學堂著手,不能讓天下學子盡出于高門大戶……”

賀掌柜說到這里實在不敢再說下去了,聲音越來越小——沒辦法,他面前這位東家好像就是“高門大戶”中的高門大戶,自己這番說法怎么聽都像是在吃飯砸鍋。

高務實發現了他的尷尬,大度地笑了笑,擺手道:“無妨,這番話說得甚好,我亦常常憂心于此。”

似乎是擔心這樣說還不夠真誠,高務實收了笑容,認真地補充道:“爾等莫要以為我這般說只是惺惺作態,我是真的很關注此事。

我知道,很多世家大族恨不能包攬進士金榜,希望天下士人都不要與他們和他們的后輩子孫競爭,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樣便能壟斷權力,維系家族永不沒落。可若真是如此,這社稷江山的氣數……也就要盡了。

我才從朝鮮戰場回來不久,對于朝鮮兩班把持朝政,尤其是把持做官資格一事感觸最深。一個朝廷,若是不能做到唯才是舉,而是任由一批門閥家族長期掌權,腐化墮落自是題中應有之義。這樣的朝廷百藥難醫,所以倭寇一到,那所謂的三千里江山便只能頃刻陷落。

我中華有幸,隋唐之時便已創立科舉制度,并以此逐漸打破門閥壟斷權柄之舊制。然而,天下制度未有數百年不可變者。時移世易,制度豈能不隨之更易?即便不是全盤推倒重來,也總要除枝剪葉、修邊正骨一番,如此才能使這套制度歷久而彌新。

至于你說到不少士人關注各地學堂荒廢一事,并且為此擔憂寒門再難出貴子……我以為此言極是!科舉之要義,一在唯才是舉,二在階層流動。

要我說,沒有哪家高門大族是老天爺欽點永遠不可沒落的!任何家族,如果后人只知道躺在前人的功勞簿上混吃等死,那它就活該沒落。唯有前人努力,后人也不負祖宗,才配安享門第之榮。

至于這件事本身,其相關問題雖然頗為復雜,但歸根結底還是朝廷此前財政拮據,而各地官員又有許多只會幾句圣人文章,根本不知如何理政,于是只好因循舊例,最終諸事漸廢。

不過,眼下朝廷歲入大增,自然也要為天下學子真真切切做些事來。而官員不知庶務這一舊弊,也要漸漸有所糾正……這都要看此番科舉改革啊。

諸位,雖然此事與諸位個人應該是沒有多大關系了,但我想你們也有子孫后輩,也希望子孫后輩能夠在更好的環境下求學,直到金榜題名,光耀門楣,對嗎?所以,希望你們不要將此事只看做我這個東家交代的差事,而是應該當做事關自家的大事來辦,明白么?”

這一次,四人都感受到了高務實的真誠,齊齊起身拱手行禮,肅然應諾。他們四人都不是“高”姓,可見都是外雇的掌柜。實際上,這四位都是有功名在身的人——其中陶掌柜乃是舉人身份,后三位也都是秀才。

秀才還好說,很多落第秀才窮困潦倒混不下去,投入京華門下謀個差事并不奇怪,奇怪的陶掌柜。

理論上來說,在大明拿到了舉人功名之后一般是不可能生活無著的,因為舉人就已經有了一定的特權,可以在一定額度之內減免貢賦徭役。即便不搞那些人盡皆知的偷稅漏稅手段,只要從大流的接受幾個富戶掛靠,也能輕松愜意的過完這一生。

但是陶掌柜偏偏以舉人身份接受了京華的招攬,干起了“掌柜”來,這就很令人詫異了——舉人雖然不一定能當到官,但畢竟是“候補官員”,萬一運氣來了呢?沒見人家海瑞海青天也不過是個舉人出身嗎?

[注:所以海瑞這輩子做的第一個官就只是福建南平教諭,相當于縣教育局局長(明制,南平縣是延平府的府治所在。呃,就是延平郡王那個延平)。他要是進士出身,哪怕是三甲最后一名外放地方,那怎么著也得是個縣令老爺,斷然不會只混個縣級教諭的。]

陶掌柜之所以如此折節,那也是實屬無法。他家本是浙江商人,家庭條件本來挺不錯的,至少算是個中等富商之家。但當他考中舉人沒幾年,正準備再努努力,爭取金榜題名之時,悲劇發生了:他老父親忽然走背運虧到破產——家里的兩艘海船在南洋遇到颶風,船貨皆沒。

船是自家的船,就算沉了也不過是遭受重創,家里多少還有些家當,有機會東山再起。然而,他家那次不光自己跑船,兩艘船上還有超過一半的運力都載了別人家的貨,并且很貴——多半是絲綢,還有一部分特制瓷器。

[注:明清時期的中國真有接受特制瓷器的,比如美國白宮就有一件來自中國的藏品瓷器,是個盤子。這盤子的邊緣是典型的青花,中間則是一副畫作,畫著一個飛在半空的西方天使,手里拿著……呃,我一時忘了是拿著什么,但天使的樣子我印象很深刻。這個盤子的主人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正是華盛頓。]

這下好了,自家傾家蕩產不說,甚至還欠了一屁股債。商人畢竟是商人,債主雖然不至于對一位舉人過于苛責,但浙江本就商業氣息濃厚,而舉人又畢竟不是進士。人家左催沒錢還,右催還是沒錢還,態度自然就晴轉多云了。

陶掌柜一邊是氣不過,一邊也知道這事自家理虧在先,恰好聽友人說京華招攬報刊管事,本身薪酬豐厚不說(再豐厚也不夠還債),關鍵是辦得好了會有重獎激勵,因此心一橫就入了京華。

也正因為如此,他在辦報過程中最是兢兢業業,終于在當初高務實“養蠱”式的瘋狂內卷下把他負責的《京華周報》辦到了京華最佳。

高務實在接見他的時候知道了他家里的事,大手一揮就把他家欠下的七萬多兩巨額債務還清了——當然,并不是高務實直接出了七萬多兩銀子的賞錢,而是代為還清欠債,剩下的款項在減去賞金之后改換了債主,現在是他欠著東家高元輔幾萬兩。

要說好處,那就是高元輔當時就說了,不催賬、不計息,什么時候還錢,全憑他陶庭彥自己。

現在,三位掌柜都已經說了自家掌握的情況,最后一位《經濟旬議》的大掌柜石陽不等高務實發問,只是感受到東家的目光朝自己投來便主動開了口。

“東家,《經濟旬議》的讀者之間已經開始討論,認為新的科舉制度應該考一點關于如何在當地發展商貿的學問。不過,這種學問他們也說不清楚應該是個什么樣的學問……”

高務實陡然眼前一亮,差點激動得站起身來!

感謝書友“doni”、“初次登錄”、“云覆月雨”的月票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書友20170107012220447”的6張月票支持,謝謝!

相關、、、、、、、、、

__軍史小說


上一章  |  大明元輔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