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輔第285章 小侯爺(廿九)我們有盟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元輔 >>大明元輔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5章 小侯爺(廿九)我們有盟友

第285章 小侯爺(廿九)我們有盟友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云無風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云無風 | 大明元輔 


鬼吹燈小說:、、、、、、、、、、、、

黃應聘道:“總司令,末將以為還是參謀長之考慮更為周全。”此言一出,就輪到高淵猶豫了。

此前說過,黃應聘在南疆的官方身份是“安南越中宣撫兼義安鎮守使”。也就是說,他有兩個職務,擺在前頭的職務更高,是“安南越中宣撫”,后面那個要小一些,但卻是其真正的“本職”,即“義安鎮守使”。

義安,即義安府。在安南未曾南拓之時,此處是安南中部,治所一般在演州。不過,義安府中有一處地方,是高務實收復安南之前就心心念念惦記著的:河靜。

如今京華在河靜可謂是廣有產業,稱之為越中工業區,蓋因為河靜有一座高品位的富礦:河靜鐵礦。

在后世,河靜鐵礦并非越南人自己發現的,而是前蘇聯勘探出來的,不僅品位高,而且儲量也大,“至少6億噸”。但是,當時有幾個原因導致這個大富礦一直沒有得到良好的開發。除了一些政治因素之外,比較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這礦雖好,但位置離海岸線太近,開發起來在環保層面是個巨大的挑戰。

不過高務實不在乎這個,或者說在這個年代,他也在乎不了。因此京華大力開發河靜鐵礦,并因此建立了安南中部最大的工業區,甚至可能是整個安南最大的工業區。

河靜位于義安,而黃應雷被圈禁之后,高務實為了安撫黃家,就將原本封地在安南“西京”清化的黃家主宗改封到了義安。清化既然是安南“西京”,自然是開發程度較高的地區,高務實將之轉封,為何還要說是一種安撫呢?因為義安鎮守使是可以收取河靜的地方稅的。

坐擁如此一個巨大工業區的地方稅,義安鎮守使的財力那還用說嗎?所以這樣的轉封當然是對黃家的一種安撫。同時,義安鎮守使如此財雄勢大,做個“越中宣撫”那還不是理所當然?

在安南,宣撫是僅次于都統使的職務,如果放到南疆其他王國,大抵就是親王級別。“越中宣撫”除了義安府之外,還管轄順化、廣南二府。因此,黃應聘的地位其實是很高的。

不過之前也說過,黃應聘身份很特殊,他和同來的二岑、二黃都不同——他沒有在警備軍任職,他家的狼兵甚至不在“警備軍暫編”體系之內,而是自成一派的。這可以理解為高務實給了他特許狀,準許他——也就是黃家主宗有獨立武備,盡管編制規模有限制。

所以理論上來講,京華內部的陸海之爭,他黃應聘本來是沒有必要插手的。如果他不說話,誰也不能指責他什么。但他插手了,而且非常干脆的站在了陸軍派一邊,這就讓天平一下子往陸軍一邊大大的傾斜了。

果然,黃應聘一開口,岑云漢等人便紛紛表態,都是表示支持高璉的看法,認為此刻不應該分兵奇襲達卡。

事到如今,高淵為難了。若是陸海之爭勢均力敵,他作為南寧候應襲、西征軍總司令,是可以想辦法端水的。然而現在陸軍派明顯占優,這個端水的活就不好做了。

如果他的決斷是站在陸軍派一邊,則陸軍派實力立刻碾壓海軍派,海軍派則勢必不滿,認為自己遭到了小侯爺的輕視。如此,之后再想安撫乃至拉攏海軍派,那可就難度大大提高了。

但如果站在海軍派一邊呢?其實也不太好辦。最淺層的矛盾就是:我陸軍派如此眾志成城,甚至得到了“國舅爺”及整個廣西土司派的支持,你小侯爺居然胳膊肘往外拐?你不僅是輕視我們陸軍,甚至連舅家基本盤都不要了,你會不會算賬啊?

而更深一層的麻煩則在于:明明我們支持者更眾,你小侯爺怎么就這么不聽勸,這可不是“明君像”哦!

所以,現在高淵的麻煩在于,陸軍派已經爭得了勢頭,自己只能順勢而為,但同時又要安撫住海軍派,讓他們不至于因此怨恨于自己。

這碗水是一定要盡力端平的,再難也要想辦法。高淵第一個想到的解題思路是:陸軍的根本述求雖然是不許海軍搶功,但這一點是不能明言的,因此明面上的理由只有一個:分兵并不穩妥。

既然如此,那么我能不能在兵力問題上想點折中之法呢?比如說,不需要陸軍分兵,單讓海軍去執行奇襲達卡的任務呢?

“參謀長所言的確有理。”高淵盡可能保持語調平靜,道:“孫子云:‘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今我西征軍戰前部署十分詳盡,一應后勤保障等安排也都是圍繞這一預定計劃來實施的,倘使貿然變動,便可能使我‘不可勝在己’之態勢發生變化,實為不可取。”

他這么一說,陸軍派包括黃應聘等人都在暗中松了一口氣。高淵這段時間表現出了強烈的主見,他們都擔心這位小侯爺求功心切,一聽海軍派方面又有奇襲奪取達卡這樣一樁可能做成的大功,頓時把什么戰前計劃全拋到九霄云外去了,那可就不好辦嘍。

畢竟高淵的身份擺在這兒,有老爺給的全權,只要劉秘書長不在,他說的話就等于老爺的話,自己這些人可違逆不得。而一旦這種事發生,海軍方面得了小侯爺支持,今后不得騎到咱們陸軍頭上拉屎?這還了得!好在現在看來,小侯爺還是知道分寸的……

然而他們才剛剛松了口氣,誰料高淵又繼續道:“不過海軍方面的意見卻也并非完全不可取。從此次奇襲吉大港的勝利來看,在敵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海上奇襲確實能發揮意想不到的效用,為將帥者豈能熟視無睹?”

海軍方面剛才都已經涼了半截腰,誰知道居然還有峰回路轉的機會,頓時一個個來了精神,瞪大眼睛等著小侯爺的高論。而陸軍方面的將領則目瞪口呆,心說這是個什么意思?

高淵深吸一口氣,道:“陸軍方面不愿分兵,乃是持重之舉,不過……若不需要陸軍分兵,便能湊夠足用的兵力呢?”

高璉眉頭大皺,出言道:“總司令莫非是說,讓艦隊僅依靠自身所載陸戰隊去完成這一任務?恕末將直言,且不說陸戰隊的兵力頗為有限,很難奪取堂堂孟加拉總督區之治所達卡城。

即便退一萬步說,真讓陸戰隊把達卡奪了下來,那也還是如方才末將說過的一樣:面對莫臥兒在孟加拉的各路大軍快速反撲,這達卡城也必然守不住。

恰恰相反,這樣做只會打草驚蛇,反而讓莫臥兒帝國警醒,加速調集兵力東進孟加拉,于是加大我西征軍后續奪取整個孟加拉的難度。”

關于高璉提到的“打草驚蛇”這一點,即便是海軍方面也很難有力反駁,因為根據目前的情況來推斷,這就是最有可能出現的狀況。

然而,高淵卻胸有成竹地笑了笑,道:“陸戰隊昔日甚有戰功,按理說要以一場奇襲奪取達卡,我看也不是不可能。不過,我看此次倒也不至于窘迫到只有陸戰隊可用。”

高淵此言一出,無論陸軍還是海軍,兩派將領都有些發愣,相互對視了一下,仍舊不明所以,各自盤算起來:莫非還有什么我不知道的?

不過,高淵卻沒有打啞謎,微笑道:“諸位是不是忘了,我們在西邊也是有盟友的。”

眾人一愣,高璉問道:“總司令是說莫臥兒大皇子薩利姆?此人的確和我們達成了約定,但根據我們之間的約定,是要我們奪取了孟加拉之后,他才會起兵造反,宣布自立為帝,與阿克巴兵戎相見吧?

可陸軍如今分不得兵,陸戰隊則兵力有限,奇襲行動就算再如何順利,頂多也只能奪取一座達卡城……這如何夠呢?”

此時高璟卻突然“嘶”地倒抽了一口涼氣,試探著問道:“啊,末將知道了……總司令,您所言之盟友,莫不是指孟加拉那位反抗莫臥兒帝國的當地人首領伊薩·汗?”

高淵撫掌笑道:“正是此人!”然后頓了頓,又補充道:“而且不只是他,諸位莫要忘了,那個勐頓順罕,可也是心心念念要回歸王化的。”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是了,還有這么一茬,這個勐頓順罕。

勐頓順罕,其實就是阿薩姆王國——沒錯,后世那個叫做“阿薩姆奶茶”的阿薩姆就取自這里。

數百年前,大概在宋朝的時候,生活在伊洛瓦底江流域、怒江流域的傣族因為人口增長而資源有限,開始向周邊尋求宜居的土地移民。此時,南面的緬人已經興起,東面也有大理強權,因此他們只能向西面尋找新的領土。

忽必烈出生的那一年,勐雅、勐卡(后世云南保山昌寧)一帶的傣族頭人蘇卡法,帶著象征傣族王權的‘梭陀’和大概9000名男男女女,以及兩頭大象、三百多匹馬,經勐卯(后世云南瑞麗)、戶拱(后世緬甸北部)等地,花了十三年時間從胡貢河谷越過帕凱山脈,進入到布拉馬普特拉河谷地區。

南宋紹定元年、金正大五年,蘇卡法在布拉馬普特拉河谷地區的迪潘建立城邦,開墾稻田,修建水利,與布拉馬普特拉河谷的原住民摩蘭人、那加人、勃拉人交好,并鼓勵傣族與當地民族通婚,擴充人口,逐漸壯大起來。

又過了二十三年,蘇卡法將他的勐遷至雅魯藏布江北岸的查萊碉,建立‘勐頓順罕’——這個名字在后世也譯作‘阿洪王國’或‘阿薩姆王國’。

至于高淵說阿薩姆王國“心心念念要回歸王化”,則又不得不提到一個在大明頗為有名的名字:麓川。

在元末之時,勐頓順罕東部的‘勐卯弄’——也就是大明所說的麓川興起。當時麓川野心甚大,企圖建立統一的傣族帝國,吞并周邊各國,因此起兵西征勐頓順罕。

元延祐三年,麓川集結大軍號稱九十萬,以‘國王’胞弟混三弄為總兵,刀思云、刀帕洛、刀思漢蓋等為大將,率兵西征勐頓順罕,勐頓順罕不敵,只好舉國歸附。混三弄大軍大部分留在勐頓順罕,而勐頓順罕則派混干、波勐等組成使團,隨部分麓川軍隊攜金銀貢品到麓川‘王都’允姐蘭稱臣納貢。

勐頓順罕臣服麓川后,年年到允姐蘭朝貢,與麓川所屬各‘勐’的傣族交往漸增,雅魯藏布江上游地區不少傣族開始移民到土地肥沃的勐頓順罕,增強了勐頓順罕的實力。

洪武三十年,深受印度婆羅門教思想影響的蘇黨法王繼承勐頓順罕王位,婆羅門教在勐頓順罕的地位得到提高。蘇黨法當政期間,逐漸疏遠麓川而向印度靠攏,而麓川也忙于應付大明,無暇顧及遙遠的西方,勐頓順罕開始加速印度化。

此后,勐頓順罕的國王開始用印度教的頭銜來作為自己的稱號,詔法、陶勐等傣語稱謂逐漸被布拉哥·哈因、巴爾哥·哈因、巴帕特拉·哥哈因以及拉吉科·瓦斯、巴魯阿、哈扎利卡、塞基亞、博拉等帶有印度色彩的頭銜所取代。

由此,當地傣語里也融入了大量的外來詞匯,勐頓順罕從此也慢慢被稱作阿薩姆。至于它和麓川之間的關系,也就這么慢慢斷了。

然而,當莫臥兒帝國崛起,尤其是成功征服孟加拉蘇丹國之后,阿薩姆王國就感到了巨大的威脅。莫臥兒帝國當然是他們對付不了的,于是就找到南疆,提議“重歸王化”——畢竟在他們看來,反正漢人王朝對他們只做羈縻,好像并沒有直轄的傳統,那么“兩害相權取其輕”,總比被莫臥兒人直接征服要好。

事實上別說大明根本不會在意這種蠻荒僻壤里的“無名小族”,即便在南疆,大家也沒把他們當回事。這就是剛才高淵提到在西邊還有盟友的時候,大家都有些發愣的原因,就算認真想,也只想到一個薩利姆。

但高淵把話一說開,大家就頓時來了興致,認認真真琢磨了一番。沒想到的時候是沒想到,這一想到就發現:好像確實可以利用利用,說不定這主意還真就行得通了呢!——

感謝書友“書友20170107012220447”的12張月票支持,謝謝!感謝書友“doni”的月票支持,謝謝!

相關、、、、、、、、、

__軍史小說


上一章  |  大明元輔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