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輔第285章 小侯爺(十七)影響力(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元輔 >>大明元輔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5章 小侯爺(十七)影響力(下)

第285章 小侯爺(十七)影響力(下)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云無風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云無風 | 大明元輔 


鬼吹燈小說:、、、、、、、、、、、、

三房說完,該說五房了——不是漏了四房,是因為這房的伯父高操離世太早,不僅沒有留下子嗣,甚至都不曾婚娶,因此也就沒有子侄輩過繼到這一房。

高務實的五房伯父叫高才,字德卿,號梅庵。他二十五歲時考中舉人,但自問沒有會試高中的能力,因此也就不圖文官仕途了,主動去補了個都督府的缺,從此在都督府做事。

這位五伯官運一般,只做到都督府經歷,誥封奉政大夫。他的官場經歷無甚好說,辭官回鄉倒算是比較早的。不過,他回到新鄭之后倒是做了一件惠及鄉梓的大好事。

新鄭這地方被稱為六省孔道,但周邊驛遞遙遠,新鄭當地人出行十分不便。于是高才出面,拉著一大幫跟高家有關系的官員一同上疏,最后說動皇帝重新啟用了郭店驛站。

這個驛站老早就存在,但后來朝廷窮困,就把這驛站給裁撤掉了。現在因為高才領頭具奏而終于恢復,不僅新鄭當地人,就是臨縣臨府的人都很感謝他。

這就看出“世宦之家”的人脈有多厲害了。他高才自己在官場混得可不怎么樣,如果全靠他自己的面子,哪有那許多官員一同造勢,根本掀不起半點水花?可是他高才雖然混得一般,但“新鄭高氏”的名頭卻是完全足夠的。

論他的祖、父輩,其祖高魁做到過工部郎中,乃是新鄭高氏的起點,雖然這個起點不算很高,但已經是正經的京官了,讓他的后代有了“文臣之后”的身份……這就不是普通百姓出身啦。

到了父親高尚賢這一輩,高家正式起飛。高尚賢正德五年拿了河南解元,正德十二年拿了殿試二甲第十四名,館選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庶吉士散館后,初授工部主事,改禮部儀制司主事、精膳司員外郎。

嘉靖年間,他歷任山東按察司僉事、陜西按察司僉事、光祿寺少卿等官,無論地方官還是京官都做過。高家人脈之廣,由此而起。

當然,高才能號召這么多人恢復一個早已被裁撤的驛站除了祖、父余蔭,更關鍵的還是當時高拱已經是裕王的老師,而裕王是有機會成為天子的,眾官就算不看高才乃至他祖、父的面子,至少也得給高拱一點面子,這事自然也就成了。

官場嘛,錦上添花的事大家都是最樂意做不過了,甚至志向遠大一點的連雪中送炭的事都做得樂此不疲——沒準哪天對方時來運轉,你這冷灶不就燒對路了嗎?

什么叫官官相護,為什么官官會相護?因為現實需要啊!大明朝的文官雖然通常很難丟命,但被擼掉卻也不奇怪,然而擼掉之后某天又被起復的,那也司空見慣。所以,大家都要根據這種官場環境鍛煉出一些手段來,但凡沒什么深仇大恨的,能拉人家一把就拉一把,沒準若干年后就輪到他或者他的后人來拉你一把了呢!

話說回來,五房這位伯父本人沒有多大的官場建樹,兒輩也是單傳——就一個高務本,官也只做到錦衣衛鎮撫司這一級。但是高務本是個老實人,認認真真幫高務實守著錦衣衛多年,后來高務實又因為皇帝的暗示而讓高務本辭官不做,高務本也立刻照辦。這樣一來,高務實就覺得虧欠這位堂兄甚多,因此對高務本的兒子們很是關照。

重點來了,高才只有高務本一個兒子,但高務本居然生了十個!但是很可惜,最終活到長大成人的居然只有兩個:次子高杞和十子高樟。這導致高務實前期給他們這一房幾個侄兒的培養都白費了心——比如長得稍大一點的老三高杓、老五高椿等。

活到長大的兩兄弟,高杞不必介紹了,其字禹服,是秘書處現任的情報秘書,而且近來隨著高陌的年老體衰,高務實已經在著意培養他,準備讓他一年內接手內務部,乃是重要親信。

高樟作為第十子,小了自己的二哥足足七歲。其字伴楓,生員出身,但不算愛讀書,反而喜歡生意上的事,遂絕了功名心,也跑來南疆。高務實找高杞了解過后,任命他為龍牙港(馬六甲港)主事,負責這個南洋最重要商港的日常管理,以為階段性培養。

這么看起來,五房的勢力應該不大,畢竟混得最好的高杞是個聰明人,知道自己情報秘書的位置非常特殊,不太可能傻乎乎地插手軍政人事。但如果只是這樣想,那就太忽略高務本和高樟這對父子了。

高務本的確是個老實人,從錦衣衛辭官之后甚至不肯到京華就職,就這么成了一個住在京師近郊養老的閑云野鶴。但是對于一位在錦衣衛幫高務實“看場子”多年的人,如果他真的如此簡單,那反而太不正常了。

那么,他究竟是什么樣的一個人呢?他辭官之后為什么沒回新鄭卻在京師“養老”——話說他才四十來歲,養的哪門子老?

首先看看他“養老”的地點:三慎園。

沒錯,就是高務實此生獲得的第一處基業所在的那個三慎園。在京華成立之后,在三慎園周邊建立起了香皂廠,后來壟斷北方香皂貿易的京華香皂總廠就位于三慎園附近,而管理方面則一直由三慎園方面負責。

然而,高務本辭官之后,高務實就把三慎園送給了這位堂兄,香皂總廠的總部也搬去了廠區內。

其次要看看高務本為何留在京師。他在錦衣衛干了二十來年,由于之前詳細說過的錦衣衛人員變化——指勛貴、文官、武將子弟大量恩蔭入衛——錦衣衛成了各派力量摻雜的一個部門。所以,高務本的人脈網絡本身也很強大。

與高務實的人脈網絡更多在朝廷高層,表現得很是明顯不同,高務本的人脈網絡更加隱蔽,這就意味著一些高務實本人不方便直接聯系的人都可以由高務本代為聯系。換句話說,高務本雖然人已經不在錦衣衛了,但他的消息來源依舊“門路很廣”,甚至可以說是高務實不可或缺的。

如此特殊的功能性又意味著高務本肯定會和京華內務部有“眾多業務往來”,因此你看,高務本之子高杞出任情報秘書,是不是特別合理?

另外,剛才說了,錦衣衛之中的勛貴子弟也非常多,這就意味著高務本與靖難系勛貴各家聯系廣泛。那么,三房高務觀插手了北洋艦隊從而在東北亞海貿中維持影響力,他高務本難道不能插手陸上的生意?當然能了,勛貴們雖然搞海貿,可又沒有放棄陸上的貿易。

回想一下,京華在北方的陸上貿易,除了馬匹、鐵器、棉布、柞絲、香皂等,其他剩下的買賣可沒有去壟斷,這都是特意留給勛貴們和實學派文官家族們的生意啊。

高務實如今地位越來越高了,很多事也沒工夫一一與人細談,那就肯定需要重要親信居中代表。這種代表又分兩個層面,一個明面上的,一個暗地里的。明面上的代表自然是商務秘書,暗地里的代表那就不必提了,舍高務本其誰?

所以,五房在京華的影響力并不小,只是力量大頭不在南疆,而是在大明北方,在京華最初的基本盤里。

不過五房在南疆也還是有一點點影響力的,只是布局比較晚,那就是高樟。這是沒辦法的事,誰叫高樟是高務本的第十個兒子呢?年齡擺在這兒,想早也早不了。

高樟目前是龍牙港主事。這個位置可不是高務實隨便亂給的,其中有很強的培養意義。龍牙港作為南洋第一大商港,位于控扼兩洋(印度洋、太平洋)要道的最顯著位置,天然就是做海上買賣的好去處,也就自然成為了各方勢力云集之地。

在這種地方負責管理,高樟必然會見多識廣,并且培養出難得的待人處事能力,同時與多方勢力建立“友誼”。

由這個安排也能看出高務實的目的:五房在南疆不必有太多“硬實力”,但可以有強大的“軟實力”。

為什么這樣安排呢?因為在南疆擁有“硬實力”的派系已經夠多了,需要一些擁有“軟實力”的派系來制衡。而由于五房的影響力進入南疆太晚,因此早已成名的將領是拉攏不到的,原先也沒有派過來多少。如此一來,五房能想辦法拉攏的人就只有從基層一步步干過來、通過一路立功升遷起來的那些人。這里頭,目前地位最高的就是高木三。

在南疆搞出這么多派系,高務實的目的是什么?這里還有兩層考慮。

第一層,南疆是他出給高淵的考卷,南疆的派系越復雜,這考題也就越難。高淵如果能抽絲剝繭地把南疆的派系一一降服,高務實對他將來的控制能力就越放心。

第二層,南疆的派系越多,就越不容易產生一派獨大的可能,這樣高務實就不必擔心高淵會玩脫,相當于是給了這張考卷一個保底。即就算高淵解題失敗,高務實出手挽回局面也很容易,不會導致嚴重的內耗,影響了南疆的根基穩固。

各房派系分析完,現在回頭看看高淵那句話就會發現,他雖然還沒把這些情況完全理清,但那句話實際上就是在逼著別房派與六房派發生分歧。

發生分歧看起來不是好事,但作為上位者,如果手下的人鐵板一塊……那反而是更大的麻煩。

PS:今天3K,看看能不能慢慢提高更新量,往上半年正常水平恢復。

相關、、、、、、、、、

__軍史小說


上一章  |  大明元輔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