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輔第285章 小侯爺(十三)西征軍出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元輔 >>大明元輔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5章 小侯爺(十三)西征軍出動!

第285章 小侯爺(十三)西征軍出動!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云無風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云無風 | 大明元輔 


鬼吹燈小說:、、、、、、、、、、、、

樓船數重,巨帆鼓蕩;橫行海上,劈波斬浪。京華西征艦隊排開行軍隊列,自定南啟航,向南航行,駛往龍牙海峽方向。

按照軍令部緊急軍令,龍牙鎮守使木薩利此刻應該已經從龍牙城(馬六甲城)趕往虎州軍港(新加坡),準備迎接西征艦隊臨時駐泊、補充飲水和其他必要物資,安排全艦隊在港休息一夜。

時光荏苒,此刻的南洋艦隊規模已經愈發膨脹。相比于規模幾乎已經固定下來并且沒有增加必要的北洋艦隊,南洋艦隊因為持續擴張,現役軍艦合計總噸位已經高達12萬零800噸,載有各類各級火炮5240門,編制正式水兵34816人。

以上都是指正規軍艦之上的編制,而平時不做統計,被列為海上決戰之預備役的武裝運輸艦隊,總噸位更是高達22萬4000噸,擁有各類各級火炮7640門、水手50400人。

可以說,在眼下這個還只是即將進入十七世紀的時代,南洋艦隊的實力就算放到歐洲去,那也是能夠在大西洋、地中海、波羅的海橫著走的存在。

支撐如此一支龐大的艦隊當然需要各種必要條件,無論是人員、火炮、船只,還是更加瑣碎的其他物資,歸根結底都需要大把的銀子。唯有如京華這般,徹底壟斷了東亞、東南亞的貿易,甚至還掌握著絕大多數出口產品的來源,方能做到。

對于歐洲、西亞(泛指,包括昂撒表述中的中東)等相對比較有購買力的經濟體而言,東亞、東南亞最具競爭力的產品如瓷器、絲綢、茶葉、香料、寶石、藥材以及最近十幾年興起的花布,幾乎都只能從京華手中獲得。

因此,京華毫無疑問地獲得了巨大的收益,成為全球白銀黑洞,甚至現在還有成為黃金黑洞的趨勢。也正因為有了如此巨大的收益,南洋艦隊的規模才會日趨膨脹至此。

這一次的西征艦隊,大致上囊括了整個南洋艦隊一半的實力,漫說只是打阿拉干、莫臥兒,就算把整個印度半島地區各國海軍加總在一塊,也未必能戰勝這支西征艦隊。畢竟,他們的海上實力也就那么回事,船只或許不少,但大多是小型商船,武裝力量不值一提。

至于當前的敵人阿拉干與莫臥兒,說來好笑,前者的海軍實力沒準比后者還要更強一些。畢竟阿拉干是個擁有吉大港的國家,海上貿易對他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莫臥兒么……

一群從阿富汗穿過興都庫什山口跑來征服印度次大陸不過數十年、剛剛在印度北方站穩腳跟的波斯化蒙古后裔,你指望他們能有多重視海軍建設,那不是胡扯是什么?

尤其是莫臥兒如今東西兩面臨海,西面因為有去往麥加朝圣的需求,多多少少還有點海上力量,可在東面的孟加拉……莫臥兒壓根沒有意識到建設海上力量的必要性。他們只保留了一些火力不堪一提的近海小船,用以威懾一下早就被京華打得崩潰分裂但卻始終不肯全滅的小型海盜團伙也就夠了。

現在,京華的西征艦隊來了,除了阿拉干在吉大港的一些海上力量,西征艦隊面前幾乎沒有對手。至于阿拉干海軍……理論上他們也不叫海軍,因為他們平時也是商船,當王國需要他們作戰時,才會臨時將他們征募和編組起來。王國本身沒有正經的海軍,戰時編組的核心也不過是國王的私人商船隊罷了。

既然對手的海軍不值一提,那為何西征艦隊還要如此龐大?

兩個原因:第一,負責運送的陸軍部隊兵力龐大,其兵員和作戰裝備、糧食物資都很多,需要用到多一些船只,確保即便遇到海上損耗也不會影響戰局;第二,防備西葡帝國乃至其他剛剛有跡象進入印度地區的歐洲勢力插手干預,同時對他們乃至印度南部各國形成威懾,建立“京華不可戰勝”的形象。

在西征艦隊的旗艦“東吁城”號之上,此刻將星云集,正在開會。

海軍方面,有南洋艦隊司令兼西征艦隊司令高璟、西征艦隊副司令兼機動艦隊司令阮福澤、南洋艦隊副總參謀長兼西征艦隊參謀長高木三,“東吁城”號艦長胡海潮。

陸軍方面就多了,有南疆軍令部副參謀長高璉、定南警備軍第二鎮統制高思綱、金邊警備軍第三鎮統制高思峣、安南越中宣撫兼義安鎮守使黃應聘、北蘇鎮守使兼暫編舊港警備軍第三鎮統制岑云漢、南掌華潘府鎮守使兼萬象警備軍第二鎮第一協協統岑懋仁;柬埔寨隆發府鎮守使兼金邊警備軍第三鎮第二協協統黃從轍;安南海東府錦普州守備兼海東府第二鎮第一協協統黃南錦。

這其中,高璉、高思綱、高思峣、黃應聘和岑云漢是統制及以上軍職,有資格參與會議不足為奇。主要是后面這三位,岑懋仁、黃從轍和黃南錦,乃是受高淵指名要求參會的,顯然有刻意拔高他們身份地位的目的。

如果從西征編制而言,尚未在此出現的主要將領就只剩下兩位:勃固警備軍副司令兼第二鎮統制阮松、勃固王世子夏忠明。

現在,是時候說明一下西征軍尤其是其陸軍編制和作戰方面的安排了。

如此前所言,西征軍陸軍方面兵分南北兩路。其中北路由勃固警備軍副司令兼第二鎮統制阮松出任北路軍司令,由勃固王世子夏忠明出任北路軍副司令。

北路軍下轄勃固警備軍第二鎮12700人、勃固王宮禁衛軍南軍5000人,合計約一萬八千人,號稱五萬大軍——京華不喜歡“號稱”,但這一次北路軍的任務是誘敵,因此一改前風。

北路軍的作戰計劃并不復雜:經卑繆西出,翻越若開山脈進攻阿拉干中部,做出將阿拉干王國攔腰切斷之勢,逼阿拉干陸軍主力前去抵擋。如阿拉干軍隊中計前往,則死死拖住敵軍,直到南路軍奪取吉大港再做定論。

如當前阿拉干軍隊立刻撤兵回援,北路軍則尾隨其后,伺機而動,如果機會好可以單獨進攻,機會不好則準備配合東進的南路軍前后包抄阿拉干軍。總而言之,要一舉殲滅阿拉干陸軍主力。

南路軍方面作為此戰主力,部隊兵力就比北路軍強大不少了,而且此時都已經完成登船。這一路軍由高淵親任司令,副司令為劉馨(暫時遙領,很快會趕來),參謀長為高璉。

本軍作戰力量編制為:定南警備軍第二鎮高思綱部12700人,金邊警備軍第三鎮高思峣部12700人,義安府黃應聘部狼兵一協4500余(本編4038人,但臨時從其姐黃芷汀派駐定南城的王宮近衛軍加強了一營馬隊、一營炮隊),暫編舊港警備軍第三鎮岑云漢部第一協約4500人(有高珗臨時給予的加強),萬象警備軍第二鎮第一協岑懋仁部約4000人,金邊警備軍第三鎮第二協黃從轍部約4000人,海東府黃氏狼兵第二鎮第一協黃南錦部約4000人。另外還有高淵南下時高務實派給他的千余精銳武裝家丁。

如此一來,南路軍合計約47000余人,號稱五萬——這一路比較“京華”,幾乎沒有虛報。他們的初期作戰任務上面已經說過,就不重復了。

初期任務結束之后,也就是阿拉干陸軍主力被摧毀之后,北路軍會留守阿拉干并清剿殘余勢力,南路軍的任務則艱巨起來,要伺機西進孟加拉。

軍事會議正在召開,最新的情報已經被匯總在此。高淵作為此戰主帥,雖然年輕甚輕,但或許是因為常年伴隨在高務實面前,見過的名臣大將不計其數,因此并不怯場,侃侃而談。

“正如諸位所知,西征作戰即將全面展開。北路軍方面,司令阮松已經在做出征前的最后整編,只等副司令夏忠明快馬趕到,一萬八千長于在緬甸山區作戰的北路大軍便將北上卑繆。

若無意外,我緬甸方面之‘異動’也已經由我方細作在阿拉干國內廣為散布,想來阿拉干王國不會對此熟視無睹,很快也將會調集軍隊東面迎敵。諸位對于北路軍之動向可還有什么異議?”

北路軍主打牽制,這個計劃早已定下,諸將哪還有什么異議,自然個個面色平靜,無人發言。

“很好,那現在討論吉大港攻略事宜。吉大港既是海港,也是河口港,不僅是阿拉干第一大港,甚至也是整個孟加拉灣的重要港口,因此阿拉干人在此布置了重兵,足有五千人左右。不過好在吉大港因為多年未遭大戰,我們的幾路細作均表示其防守士卒頗為懈怠,此乃我軍可以利用之處。

按照計劃,我大艦隊將一分為三:機動艦隊在港外靠北海域巡曳,阻截可能出現的莫臥兒帝國孟加拉總督區之海上援軍;大艦隊本部分為海港、河道兩部,艦船編組為海港二、河道一,海港封鎖與進攻以軍艦為主,河道封鎖與進攻以武裝運輸艦為主。

海港方面之進攻由高思綱、高思峣兩部負責,你二人需率所部作為主力攻取吉大港本城,二位可有困難?”

高思綱與高思峣微微昂首,大聲道:“沒有!”

“很好。”高淵學著父親平時的模樣淡淡點頭,然后繼續道:“此一路由參謀長高璉負責指揮與協調,參謀長可有問題?”

高璉略作沉吟,道:“我處并無問題,但請問大……呃,請問司令您屆時身在何處?”

“屆時我在河上督戰。”高淵盡量讓自己與父親發號施令時一般沉靜,淡淡地道:“你督海港,以攻取吉大港為要;我督河道,以沿河兩側布陣堵住城中潰兵東逃,或阻斷西南方向可能存在的阿拉干援軍支援吉大港為要。”

實際上,高淵這么做是把功勞大、危險低的任務交給了高璉,而他自己反而領了一個功勞小、危險大的任務。

道理很簡單,海港之進攻顯然是此戰得勝的關鍵,但剛才已經說過,除了機動艦隊之外,留在海港外進攻吉大港的都是主力軍艦,而那些相對戰斗力較弱的武裝運輸艦則去河中封鎖河道。

再加上機動艦隊北上阻援,這就意味著海港外的京華西征艦隊主力根本不可能遭遇什么危險,高璉作為此方面的指揮,絕對安全無虞。

反觀河道方面,一要擔心吉大港中守軍發現敵軍勢大、不可力敵,繼而棄城朝阿拉干中部——也就是西南方向逃竄。但是,往西南方向逃竄就要過河,這就是高淵說他要“沿河兩側設防”的一方。

所謂窮寇莫追,因為逃難的人往往只有兩種心境:一種是逃著逃著發現面臨困境,心理防線徹底崩潰,直接投降或等死;一種則是求生欲爆發,戰斗力猛然暴漲,如同破釜沉舟的楚軍一般所向無敵。

可見,在河道西岸設防本身就是一件危險性很高的任務。然而危險并未只有西岸,事實上東岸的壓力可能也不輕。

東岸的古杜布迪亞島上原本就被那支歐洲海盜雇傭兵占據,阿拉干國王因為多少還有些防備心思,因此在離島不遠的大陸上一處叫做本斯克哈力的城中安排了三千守軍。這地方離吉大港也不遠,只有約六十里路,如果強行軍一路飛奔,一天時間也差不多能到。

即便西征艦隊一路順利,不曾被古杜布迪亞島上的海盜雇傭兵發現繼而通知阿拉干陸上守軍,那么阿拉干援軍救援吉大港的時間窗口最快就只有一天時間。

如果一天之內攻取吉大港成功,那也就罷了,倘若一天之內未曾攻下吉大港,沿河兩側阻擊吉大港逃兵和本斯克哈力援軍的高淵就要面臨沿河東西兩側雙面圍攻的壓力。

高璉對此顯然是很擔心的。雖然直到目前為止,大少爺的表現都堪稱優秀,沉著穩定、思維清晰,但眼下到底只是戰前,并沒有面臨什么困難,更別說危險了。人在這種時候能夠穩定發揮并不奇怪。

然而一旦真到了戰場上,槍炮齊鳴且左右皆敵之時,大少爺還能不能如現在這般鎮定,那誰知道呢?萬一有個萬一,別說大少爺受傷之類確實不太可能發生的情況了,就算大少爺只是受了驚嚇,恐怕他高璉這位西征軍參謀長也要吃不了兜著走啊!

“司令,恕卑職反對這項安排。卑職認為司令作為全軍主帥,應該督陣海港進攻,此為此戰之要務,必須司令親臨以激勵士卒奮勇當先。至于河道阻敵,此不過協戰而已,何勞司令大駕,由卑職前去即可!”

感謝書友“o尚書令”、“書友20230301585608”的月票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玩石”的8張月票支持,謝謝!

PS:昨晚被堵在路上了,回到家已經凌晨,所以只好把昨天的2K挪到今天,合并起來一起發。

(本章完)

相關、、、、、、、、、

__軍史小說


上一章  |  大明元輔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