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輔第284章 總百揆(卅八)交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元輔 >>大明元輔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4章 總百揆(卅八)交底

第284章 總百揆(卅八)交底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云無風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云無風 | 大明元輔 


鬼吹燈小說:、、、、、、、、、、、、

王庭撰與熊廷弼趕到之時,高務實正在他的值房當中。兩人一進來便看見高元輔微微抬著頭,面對懸掛在墻上的一張大幅地圖凝神深思。

二人對望一眼,熊廷弼先開口道:“元輔,廷尉到了。”

高務實這才依依不舍地轉過頭來,沖王庭撰頷首道:“蓮塘來了,請坐。”又吩咐熊廷弼道:“飛白,勞你去催一下茶。”

熊廷弼也不清楚高務實是真就只是讓他去催一催下人趕緊泡茶,還是先要和王庭撰說一些自己不便與聞的話,但無論如何,既然元輔吩咐了,他自然只能應聲而去,只留王庭撰在值房當中與高務實四目相對。

“日新叫我來,可是有何吩咐?”王庭撰到底是高務實核心圈子里的人,不等高務實開口便主動發問。

高務實對他也不像對其他官員一般拿腔拿調,直接了當地道:“蓮塘,給你兩天時間收拾安排一下府上諸事,然后便啟程去甘州接任甘肅巡撫吧。”

“甘肅的情況,方才飛白為我大致講解了一番,但說得可能不算詳細,不知日新有沒有更多的消息示下?”

王庭撰的用詞很有意思。他一邊只是簡單的稱呼高務實的號,既不帶“兄”,更不帶“公”,但另一邊又用上“示下”這樣明顯是以下對上的詞。這是既顯示自己與高務實關系不一般,又明確展現自己隨時聽從高務實命令的態度。

人際關系這種事,經常比時文還考驗一個人的水平,而王庭撰顯然正是個中翹楚。不過,高務實現在沒空關注這些——盡管他平時很喜歡從細節表現來判斷一個人當時的心態。

“有兩件事,我想飛白不太可能知道,也就不可能告訴你。”高務實微微一笑,道:“其一,劉綎收復肅州時臨時征調的所謂威虜堡民兵,其實是我早就安排在威虜堡的一批家丁。此前,威虜堡面對突然殺到城下的蒙軍,能夠做到臨戰不亂,固守孤堡數月之久,也是緣出于此。”

“難怪,我當時看到邸報上說肅州外圍的威虜堡打退了布日哈圖進攻,還以為是徐理齋為自己找補,挑了一處沒被韃子攻擊的塢堡糊弄朝廷,想不到竟然真有此事,只是……呵,和他徐理齋卻沒什么關系。”

頓了一頓,王庭撰又微微蹙眉,盯著高務實問道:“我料日新不會只是和我說這么一件事……難道日新在甘肅除了威虜堡之外,還有其他預先安排好的布置?”

“這正是我要單獨和蓮塘說的。”高務實從袖口里抽出一張條陳遞給王庭撰,道:“此上記有京華在甘肅……及周邊一些地區的產業布置,你看一看。”

王庭撰當然知道京華的厲害,但他此前的“知道”到底比較模糊,此刻接過高務實的條陳一看才真是大吃一驚。

僅僅甘肅及“周邊一些地區”,高務實這條陳上就記著十五處礦場、六個棱堡級大型倉庫、兩個馬場、一大兩小共三個兵工廠等等。

在這張條陳上還明確記有各產業的規模和生產能力,比如十五處礦場之中就有“肅州威虜堡銅礦,年產銅二十三萬斤,駐護礦隊約三千人”;“肅州鏡鐵山鐵礦,年產鐵七十四萬斤,駐護礦隊約兩千六百人”。

王庭撰簡單計算了一下,光是這條陳上的產業,京華家丁軍就駐扎了兩萬七千人左右!即便他們名義上都是些什么“護礦隊”、“護廠隊”之類,聽起來就和當地塢堡中的所謂民兵一般,但只看威虜堡的戰績就知道,這些人恐怕比大多數官軍的戰斗力更強。

一時間,王庭撰都看得一顆心砰砰直跳,也終于明白高務實為了要把熊廷弼都先打發走——這太驚人了!

這股力量平時看著無所謂,但假設,只是假設——高務實發了失心瘋,就憑這將近三萬精兵,他陡然發動偷襲的話,恐怕整個甘肅反掌之間就要易主!

三萬人就能拿下九邊之一的甘肅?布日哈圖恐怕不同意這個說法。但問題是,布日哈圖不能不代表高務實也不能,因為他們二人的身份不同,要“拿下”甘肅的手法當然也完全不同。

布日哈圖來打甘肅,那是由外向內打;高務實如果要拿甘肅,那是內部爆破啊!只要搞定幾個關鍵節點,然后宣傳一波假情報,運氣好的話許多地方沒準真能做到傳檄而定。

再說了,雖然朝廷開口閉口“九邊”,可這“九邊”的實力根本不相同甚至談不上接近。粗陋一點說,薊遼宣大是一檔,剩下幾鎮是另一檔。

大明九邊,由東往西依次為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也稱太原鎮)、延綏鎮、固原鎮,寧夏鎮,甘肅鎮。

九邊重鎮的總兵力在大明各時期變化較大,其中永樂年間約為68萬人,后來兵力人數一直在40萬到90萬之間。在原歷史上,大概到萬歷四十八年的時候兵力人數達到巔峰,到了88.5萬人。此后經過各時期的變化,明末崇禎時期,兵力為59萬人。

遼東鎮東起鳳凰城(后世鳳城市),西至山海關,全長將近兩千里。城防體系分為鎮城、路城、衛城、所城和堡城五級。鎮城有兩座,分別是遼陽城和廣寧城,也就如本書前文所說的,遼東其實一分而二:遼河以西、遼河以東。

鎮城下設東、南、西、北、中五路屯兵城,就是路城。各路城分管二十五衛,每衛理論滿額編制是5600人,但實際上有多有少,有一些重要衛所的兵力長期超編,也有一些長期缺員。

有些衛單獨建立了防御性的衛城,如著名的寧遠衛城。遼東各衛下計有127所,所依托的城為所城,其規模較小。而最低一級的是堡城,也稱臺堡,有107座。

九邊重鎮的城防體系大體類似,所以其他軍鎮的城防情況參照遼東鎮即可,不必重復介紹。以下具體說一說九邊的兵力。

在永樂時期,遼東鎮駐軍兵力為23萬人。大明中期的時候駐軍兵力在7萬至9萬之間。原歷史上的萬歷四十八年,遼東鎮兵力達到了歷史最高的26萬。不過人數雖多,但戰斗力很差,而且很多士兵都是吃空餉,真正遇上戰事的時候卻經常遇到無兵可用的尷尬境地。

至于到了明末崇禎時期,由于遼東已經丟得七七八八,兵力遂裁減至8萬余人。由于遼東鎮最近一些年連番大戰,如今朝鮮之戰雖然已經結束,但因為朝鮮新附,還需要遼東保持一定的軍事震懾,所以遼東鎮暫未考慮縮編,目前兵力仍有18萬左右。

薊州鎮其實是九邊設計中最大的軍鎮,東起山海關,西至慕田峪,全長一千七百余里。永樂時期駐軍兵力定為8.5萬人,到了崇禎時期駐軍兵力近13萬人。

不過眼下的薊鎮兵力反而超過原歷史上的崇禎朝,因為高拱改革之后,西懷東制的中間節點就是薊鎮,所以薊鎮實際上有一個“功能”,西邊有事要支援西邊,東邊有事要支援東邊,那么兵力當然要比較充足才行。

雖然時間過去了將近二十年,但薊鎮的這一特殊性仍未發生變化,因此薊鎮實際兵力經常性高達1718萬左右,多年不變。

宣府鎮東起慕田峪,西至西陽河,全長千里。永樂時期駐軍兵力約12.6萬人,崇禎時期駐軍兵力8萬余人。

但眼下宣府的兵力遠超以上這兩個時間節點——由于實學派在朝中持續強勢之故,所以宣府這個高務實嫡系的邊鎮幾乎總是第一時間得到加強,不僅包括新式火器,也包括兵力。總而言之,宣府鎮現有兵力超過13萬。

大同鎮東起鎮口臺,西至鴉角山,全長約六百五十里。永樂時期駐軍兵力13.5萬人,崇禎時期駐軍兵力7.6萬余人。同樣因為高務實的關系,大同現有兵力雖然比永樂朝略低,卻也有12萬左右。

宣府、大同二鎮毗鄰,而且面積相對都不大,看起來并不需要如此龐大的兵力——兩鎮合計二十五萬。然而問題沒那么簡單,“山西三鎮”北臨土默特、西有鄂爾多斯,若無雄兵在鎮,如何確保這兩家老老實實?

切莫忘了高務實的原則,一邊要經濟控制,一邊要軍事震懾。只有軍事,那雙方就可能陷入長期拉鋸戰,大家一起虧;只有經濟,你怎么知道蒙古人不會覺得“做生意太麻煩,不如直接搶”?

既然說了“山西三鎮”,那就繼續說除了宣大之外的山西鎮吧。山西鎮也叫太原鎮,東起真保鎮長城,西至黃河邊的偏頭關。由于山西鎮位于大同、宣府兩鎮長城的內側(南邊),故又稱為內長城。主要作用是防止外長城防線被突破后敵軍長驅直入。

作為第二道防線,山西鎮的兵力相對較少,崇禎時期駐軍兵力5.3萬人,現在也沒高出多少,大概6.5萬7萬左右。

然后是延綏鎮,其東起黃甫川堡,西至花馬池,全長一千七百余里。永樂時期駐軍兵力2.5萬人,崇禎時期駐軍約4.5萬人。當前的兵力也介于這兩個時期之間,約莫3.7萬人,不到4萬。

固原鎮東起延綏鎮饒陽水堡西界,西達蘭州、臨洮,全長約一千里。這一鎮要單說一句,大明初期,西北地區只設了延綏、寧夏、甘肅三鎮,但由于戰線太長,距離較遠,一旦遭遇戰事,三鎮之間無法做到遙相呼應,因此在弘治年間又新增了固原鎮。

該鎮兵力在崇禎時期是近6萬人,現在也差不多是這個數。之前布日哈圖襲擊甘肅之初,朝廷思來想去也沒派坐鎮固原的三邊總督李汶出兵支援,有一方面原因便是固原兵力并不算多,而且他們作戰相對較少,高務實有點懷疑固原鎮的戰斗力。

寧夏鎮東起花馬池,西至寧夏中衛喜鵲溝黃河北岸,全長約兩千里。永樂時期駐軍兵力約7萬人,崇禎時期駐軍兵力約2.5萬人,目前的兵力是約3萬余——因為高務實平定西北之亂以后,這片地區和鄂爾多斯部都受到極大震懾,所以現在駐軍兵力不必太多。

最后就是本場主角甘肅鎮了。甘肅鎮東南起自后世蘭州的黃河北岸,西北至嘉峪關討賴河一帶,全長約一千六百里。永樂時期駐軍兵力約9.6萬人,崇禎時期駐軍兵力約4萬人,而目前兵力約6萬余,不到7萬。

之前說過,甘州作為甘肅巡撫駐地,乃是甘肅兵力最為聚集之處,但也只是堪堪達到三萬人兵力。那么,長達一千六百里“城市帶”上的其他地方各自還能有多少兵?除了“肅州嘉峪關”之外,其余各城沒有一個是常駐兵力達到“萬”這個規模的。

王庭撰飛快看完,仔細記下,然后深吸一口氣,試探著問道:“日新告訴我這些,是希望我確保這些地方的安全?”

“嗯?不,自然不是。”高務實大搖其頭,道:“說來你可能不信,我對自己有多少錢早就不怎么在意了,否則我也不會時不時搞出一些幾乎只有京華夠得著資格要繳的稅。

我告訴你這些,是想說以上地方屯駐的家丁都是你到了甘肅之后可以調用的。這話我也和劉綎說過,但他是前線指揮,即便要調動也只會調動離他最近的一些,就好比這次的威虜堡。他是因為奇襲需要經過威虜堡,這才順便調用這批人。

我如今授權給你,則是希望你不要把這些人當做我的私兵,該用便用。此次西征意義重大,目標也比你如今知道的要大得多,但朝廷因為后勤制度問題,能夠調動的經制之軍卻很有限,所以我給你的這些兵力你要充分利用。

這些人久駐甘肅,已經適應當地環境,各場礦、倉庫、馬場等處本身也有充足的糧食和軍械火藥庫存,你用他們的時候,后勤壓力會遠比朝廷經制之軍要小得多……蓮塘,聽明白我的意思了嗎?”

“庭撰明白。”王庭撰拱手正色道:“舍家為國,天下無第二人也。”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SeamChe”、“doni”的月票支持,謝謝!

(本章完)

相關、、、、、、、、、

__軍史小說


上一章  |  大明元輔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