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輔第161章 南察風波(十三)恭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元輔 >>大明元輔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1章 南察風波(十三)恭順

第161章 南察風波(十三)恭順


更新時間:2023年03月24日  作者:云無風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云無風 | 大明元輔 


鬼吹燈小說:、、、、、、、、、、、、

曹簠最終從開原出兵的時候,恰好一個壞消息傳來:葉赫東、西雙子城日前丟了西城,現在只剩下東城還在苦苦支撐。

不過,西城貝勒、清佳砮之子布寨這次表現得異常決絕。在突圍之前,他先將東城之中所有帶不走的儲備物資一把火燒了個精光。這其中甚至還包括不少豆餅、干草之類,并且喊出口號:“葉赫縱死也不給圖們留下一根馬草!”

由于葉赫本身是女真之中蓄養騎兵最多的部落,布寨雖然打不過圖們,卻也強行沖出了包圍圈,又和東城貝勒納林布祿里應外合,暫時打破西城包圍,順利進入東城固守。

插一句,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竟然安卓蘋果手機都支持!

只是,人員損失雖然不大,葉赫在東城中一清點,兵力損失只有四百多人,但是西城丟失時,不少葉赫西城的部眾被阻隔,不能隨之突圍,現在幾乎都被圖們控制了。

女真一貫人口不足,哪怕葉赫部在萬汗末年收攏了不少從哈達投奔的女真人,但具體到西城方面,也只有兩萬多人,肯定不到三萬。這其中,雖然很多都并非住在城寨里,但即便如此,這次布寨恐怕也丟了至少萬余人口。

若此時的圖們還如兩百多年前的蒙古人那樣,攻打的城池只要敢反抗,他們勝利之后就直接屠城,那葉赫這一次只怕就離一蹶不振沒多遠了。

好在,現在的蒙古到底不是當年的蒙古了,征服一切的氣勢早已消失殆盡,現在的蒙古人出兵也好、退兵也罷,考慮的都是劃算與否。

殺了西城的女真人,對圖們而言并沒有多少好處可言,而留著他們,圖們也沒有更多的損失——不要指望圖們會把他們當做一般的俘虜那樣供吃供喝,圖們大汗可沒有那樣的仁慈,即便有也不會是對他們。

布寨貝勒就算把西城的儲備燒完,也只能燒屬于他自己的,也或者說是屬于他這個首領的那部分,民間的物資他可不敢燒。

這樣一來,保留這些人口,圖們不僅可以獲得一定的補充,還可以讓他們每戶派一人出去找食物或者做些其他的活,總之都是無本生意。至于在這過程中會不會損失掉一部分圖們大汗顯然是不會考慮的。

不管怎么說圖們至少得到了一座城寨,取得了一場勝利,為此前幾年屢戰不勝的霉運劃上了一個休止符足以提升士氣也為接下來繼續攻破東城打好了基礎。

明軍的兩萬大軍雄赳赳氣昂昂地從鎮北關出發,不沿昔日奴兒干都司驛路而是選擇沿寇河直上光禿子山,葉赫東西二城都在此山附近。

寇河從水系上而言與遼河或者說渾河不能直連,因此京華的炮船肯定是不能幫忙的。實際上眼下的遼東已然提前入冬,就算相連也不方便出動誰知道哪天就結冰了呢?最近這些年可是越來越冷連冰期都不那么準確了。所以這一次,明軍只能溯河而上,卻不能指望水上的幫助。

本來高務實的命令是要他們不必急于行軍,穩扎穩打就好,但由于葉赫已經岌岌可危報警求救的使者一波接一波來到軍中,曹簠也有些擔心葉赫真的全面崩潰會導致南北關貿易徹底完蛋,想來想去,只好召集將領臨時開個會。

召集將領其實不是曹簠的主要目的,他的本意是把場面撐起來,然后請高逸民來做這個判斷——大軍到底能不能走快點。

曹簠當然已經是高務實的嫡系將領了,此番出戰的麻承勛、張萬邦等更不必說,那是早就跟著高家混了的。但曹簠可不比孟格布祿,高逸民在他看來就好比皇上派到軍中的監軍,只不過這次派他來的人不是皇上罷了。

臨時會議召開,讓曹簠意想不到的是,他還沒來得及問匆匆趕到的高逸民,高逸民反倒先拿出一封信來,對曹簠道:“曹總戎,努爾哈赤的信。”

曹簠精神一振,一邊接過信,一邊問道:“他怎么說?”

高逸民微微挺胸:“不出老爺所料,努爾哈赤完全接受調停,并且還表示愿意派小酋——其弟舒爾哈齊率軍來援,目前援軍已經到了約莫五十里外,正在疾馳。”

曹簠可能是長安堡一敗之后患上了遇伏恐懼癥,聞言先是一驚:“本帥還沒答應,他就連兵馬都派來了?有多少人馬?”

高逸民搖頭道:“人馬不多,就五百人。”

一聽只有五百,曹簠才放下心來,松了口氣道:“虜酋畢竟粗鄙,這樣的大事豈能未得令而輕行,幸虧只有五百,否則……哼。”

意外的是,除了曹簠以外,其余眾將對努爾哈赤的觀感居然都還不錯,紛紛表示建州還算恭順,能派自己唯一的親弟弟前來更是難得。

曹簠不擔心自己遇伏之后,思維也清晰了起來,想了想,他倒也承認努爾哈赤的恭順。

恭順這種東西,關鍵是看對誰。哈達部的萬汗在大明看來很是恭順,但不代表女真其他各部覺得萬汗是個好人。

努爾哈赤也是一樣,他雖然打起尼堪外蘭來絲毫也不手軟,此次也敢趁火打劫,但在大明將領們眼里卻不算什么:這和我大明有什么關系?

在他們看來,努爾哈赤的恭順在于高司徒一封信過去,他就連忙頭也不回的從撫順關外撤了回去,連尼堪外蘭這個殺父殺祖的仇人都不顧了。

這就叫恭順啊!至于你是天生恭順,還是因為畏懼而恭順,有什么關系?沒有關系。

在大明將領們眼中,畏懼也是一種很好的心態,何況我大明天朝實力是他百倍,他永遠都只能保持這種畏懼,保持這種恭順。既然如此,管他的恭順來自何處作甚。

前次說原歷史上萬歷十六年努爾哈赤搶先表忠心,其實他這種表忠心的時間很長,比如萬歷十七年,努爾哈赤又斬侵邊的克五十,既而又送入被擄人口,成遜、栗在廷等人遂為努爾哈赤請得都督一職。

“開原參政成遜、遼海參政栗在廷合詞上制府,稱建州都指揮使某某,領敕二十道,其祖、父導剿王杲,并死事。今某某屢還漢人口,斬克五十有功。宜升都督,制東方。九月,總督侍郎張國彥以聞,報可。”——在當時顧養謙奏疏中便有此事始末。

除此之外還有:“猛骨孛羅(即孟格布祿)舊年不學好,要革你龍虎將軍。近日悔過,容汝朝貢。今逆賊克五十潛逃各處,未否果在建州。你若能緝拿綁送,益見忠順。照舊龍虎將軍,仍加厚待。若奴兒哈赤擒獲解來,便見奴酋有為。即題請奴酋升授都督,仍加龍虎將軍。”

此時,克五十已逃往建州,而遼東方面早已經知道。孟格布祿只能擒拿到冬哥、歹都、跨兒答三名,又差部夷那刻等前去向奴兒哈赤討要。

面對如此立功機會,努爾哈赤當然不會讓與孟格布祿。遂自稱克五十已被殺死,而遼東派遣驗尸官又恰恰為通事董國云。內借通事佟惟動之口,敘述努爾哈赤祖、父之功。

“據通事官佟惟動等查得:奴兒哈赤乃叫場之孫、塔失之子。先年叫場塔失皆忠順,為中國出力,引王臺擒送王杲。”外又有馬三非赍漢字稟帖一紙,前來乞賞。董國云、佟惟動和馬三非,這些通事相互勾連。自然也就能理解后來董國云和佟惟動投附后金的行為。

實際上,這些通事和遼東邊將成遜、栗在廷只是前臺吹手,李成梁、顧養謙等人才是幕后策劃,這也說明了大明的態度。

“先年汝祖汝父俱系忠順屬夷,近年汝亦學好,撫鎮二堂,所以許汝貢市領賞。”這里的撫鎮二堂,撫即巡撫顧養謙,鎮為總兵李成梁。最后,顧李二人為努爾哈赤謀得都督職銜,扶持其為女真共主。“伏乞敕下兵部,查例酌議將奴兒哈赤加升都督職銜,改給敕命,使制東夷,為我藩籬,此東陲之要領也。”

萬歷二十三年,大明已經在朝鮮和日本開戰,根本沒有多少心思去搭理努爾哈赤,于是實力增長的努爾哈赤進一步“得加龍虎將軍,秩視王臺時矣。又明年附貢夷奏,益盛,稱總五十三酋。”

換句話說,這段時間里努爾哈赤的所作所為,無不是在模仿萬汗,其也的確獲得了成功,最終受封為龍虎將軍,替代萬汗節制女真各部。

當時人瞿九思就評價努爾哈赤,認為其有萬汗遺風。“奴兒哈赤叛臺,余不論,獨論其獻逆杲及被虜人畜,有臺(王臺,即萬汗)風。卒之與歹商通婚媾,羽翼已成,海西得不絕如發。毋乃天假此以報臺乎,宜拜大都督而稱忠順也。”

至此,明朝對建州女真的政策發生大轉變,從防范轉為扶持,努爾哈赤遂借機坐大,吞并女真其他諸部。

“始海西兩關互仇構越四十年。自為刀俎以歸于盡。努爾哈赤方袖手收漁人之利,而女直諸部落盡并建州。”

由此可見,膽肥的人也未必是生來就膽肥,該裝孫子的時候就得裝孫子,努爾哈赤前幾十年都裝得很到位。甚至算起來,他還是生生等到李成梁死了,才敢跳出來胡咧咧什么“七大恨”,可見這廝的膽子在大明有人的時候,也不是真的海了天了。

大明現在肯定是“有人”的,努爾哈赤明顯畏高務實如虎,這位南征北戰攻無不克的天下第一文帥在努爾哈赤眼里肯定是高山仰止一般的存在,所以作為高務實的嫡系將領們,對努爾哈赤的“恭順”當然非常滿意,也不會產生什么其他想法。

至于努爾哈赤甚至派了親弟弟過來援助……大伙兒都覺得雖然沒什么鳥用,倒也不差這五百人一口飯吃,來了也就來了吧,無所謂。

曹簠也懶得在意這點小意外了,當下便說起這次臨時軍議的主題,問高逸民對眼下葉赫的局面如何看。

高逸民今年只有二十六歲,比高務實略大一點,不過看起來有些黝黑,據說是在海邊特訓的時候曬的。

他的個子很高大,原本是山東難民,那年黃河泛濫造成大災,他和一些流民流落到了衛輝。眼瞅著快要餓死的時候,被高務實那“三十萬兩”賑濟給救了,從此成為高家家丁,通過四年的努力才從煤礦轉調護衛隊,然后又因為表現優異,選拔進了護商進修班,繼而進入特訓班。

在這些過程中,他參與過十七次剿匪,其中山匪九處,馬賊五處,小股海盜巢穴三處,次次立功,其中又有四次都是以他為首親自指揮的。

面對曹簠的問題,高逸民知道這是宛轉的問自己能不能讓大軍提速。眼下局面明擺著,葉赫看起來隨時可能完蛋,一旦葉赫完全崩潰,南北關體系也就成了大問題。

然而,朝廷方面到底怎么看,南北關貿易究竟是否有預備隊,這些都不是他們這些武將了解的。對于他們而言,自己能做的就是力保不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相關、、、、、、、、、

__軍史小說


上一章  |  大明元輔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