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輔第215章 明緬開戰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元輔 >>大明元輔最新章節列表 >> 第215章 明緬開戰了!

第215章 明緬開戰了!


更新時間:2023年03月24日  作者:云無風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云無風 | 大明元輔 
萬歷十年的大明是戰爭的一年,主要戰事發生在北疆,由土默特打到遼東;萬歷十一年的大明,看起來仍然沒有走出戰爭運,只是戰事由東北轉至西南。

正月初,緬軍趁云南官民還沉浸于春節的歡樂氣氛,突然出兵,焚掠施甸,進攻順寧、盞達,所到之處“殺掠無算”。

緬甸軍隊在云南境內攻城掠地,殺人放火,而且居然深入到順寧府境,窺視騰越、永昌、大理、蒙化、景東等地,云南官場、民間皆大為震驚。

據悉,此戰緬軍號稱出兵二十萬,目標是云南全境,一時之間,云南風聲鶴唳,連廣西等地都為之震動。

鎮守云南總兵官、黔國公沐昌祚連夜率軍,從昆明移駐至洱海防范局勢進一步惡化,此舉既是為了構筑西面防線,同時也是為了監控云南西北地區土司動向。

而巡撫云南兼建昌畢節等處地方贊理軍務兼督川貴糧餉的云南巡撫劉世曾,也在得知消息數日后移駐楚雄,積極調動云南各處軍隊,命令參政趙睿駐蒙化、副使胡心得駐騰沖、楊際熙駐永昌、陸通霄駐趙州,與監軍副使付寵江、忻督參將胡大賓等分道出兵,控扼要害,構筑防線。

同時,云南巡撫劉世曾、巡按董裕一道上疏朝廷,請求以劉綎、鄧子龍二人為此戰機動兵力,趕赴前線,全力反擊。

云南方面的動作和反應其實倒也不慢,只是這年代云南實在太遠,而且交通又十分不便,再加上戰爭爆發、局勢緊張,云南各地都有因為逃難等事而引起的消息阻隔或者滯后,導致這樣重大的消息,朝廷等了將近兩個月才清楚得知。

至于高務實,他只比朝廷慢了三四天,就得知云南那邊開打了——或者說被打了。

他的消息當然不是占卜得來,而是來自于安南海路。不過此時由于季風問題,加上遼東與安南沒有直達商道,而是要經過天津港中轉(黃芷汀來就是商議這件事,因為這需要兩地之間有直接貿易才行,不然就沒必要。),因此高務實這次收到的消息比平時要慢。

早在高務實離開安南和廣西之前,他就已經考慮過明緬戰爭的問題,當時他甚至有一個最激進的想法,就是說動朝廷主動從云南出擊,同時安南方面也出兵配合,兩路大軍直搗緬甸,打一個后世所謂的“預防性戰爭”。

但他最終還是遺憾的放棄了這個計劃,因為當時的條件確實不允許。

朝廷的思路他很清楚,絕對不會有興趣在云南這個西南邊陲去打一場主動進攻的戰爭,何況還是一場規模挺大的進攻戰。

兩個原因明擺著:一是費力而不討好,緬甸在大明朝廷眼里的印象不過“小、窮、強”,當然這個小和強都是相對的,其在土司中還是大的,但大明看他的所謂“強”,卻也只是土司之中的強,唯有窮是肯定的——西南邊陲嘛,咱們云南都窮,他緬甸還能不窮?不窮他老騷擾云南做什么?

但強大的土司,又窮得很,而且天高皇帝遠,這就一貫不是大明愿意去打的了,正常思路都是招撫。

第二個原因跟高務實的計劃有點關系,高務實本來是打算安南方面也配合出兵的,但他覺得安南有能力配合出兵,不代表朝廷也認可這種觀點。

在朝廷看來,安南這個地方可不是什么老實人聚集地,現在好不容易把安南給收復了,正應該抓緊時間平定內部,爭取做到長治久安,少給朝廷添亂。你這個時候從安南出兵,安南自己怎么辦?

安南的漢軍和土司,不管現在這個隸屬情況多么奇葩,在朝廷眼里總歸是可靠的,是要拿來震懾安南人的,所以肯定不能隨意抽調,以免安南人生出什么不切實際的想法,又鬧出大亂子來。

安南自己的軍隊呢,也不好隨便調動去遠征緬甸——鬼知道這批人心里怎么想的?可別到時候關鍵時刻來個臨陣嘩變,甚至干脆調轉槍口,搞出當年唐朝怛羅斯之戰時葛邏祿人的那出戲來,樂子就大了。

所以,高務實判斷朝廷不會同意,他當時也找不出辦法來說服朝廷,只得放棄。

不過他只是當時放棄,并不代表他不打算對付緬甸了,因此針對緬甸的各種提前布置并沒有停下。上次在后世的金蘭灣外海跟葡萄牙人打了一場中等規模的海上遭遇戰,就是基于京華南洋艦隊安南分艦隊方面一直在探索、熟悉相關海路的基礎上。

安南分艦隊方面得到的任務是熟悉從安南外海直到暹羅灣的這一大片海域,而后續可能要執行的任務,則主要有兩個。

一是保證己方能夠擊敗可能出現的屬于緬甸的葡萄牙雇傭海軍,這個可能性不算太大,但因為上次葡萄牙人已經打過一次緬甸人的旗幟,所以也不能忽視。畢竟葡萄牙人有可能并非完全看在緬甸人給錢的面子上來試探進攻,他們本身就是殖民者,這種舉動根本就是正常反應,如果還有緬甸人肯給一部分錢,那自然是更好。

分艦隊的第二個可能要進行的任務,則是由海路支援暹羅反抗緬甸,甚至包括直接從安南調兵,走海路運去暹羅作戰。

暹羅那位“黑王子”跟老撾的刀家姐弟來來回回已經商議了多次了,雙方都在抓緊時間積攢實力、等待機會,就等大明一動手,或者緬甸對大明一動手,他們可能就會要求高務實“履行承諾”,支援他們作戰反抗“白象王”。

高務實還是很重視自己的聲譽的,所以拒不履行自己的承諾是不可能的,而履行承諾,則必須要以海路為主。

這個問題在前文中只是提了一句,現在要多幾句話來解釋一下地形:

從安南到暹羅,通常有南北兩條陸路可以走,但北路是深山老林,而且還是熱帶地區,蚊蟲毒物全是要命的玩意兒,就算調岑黃兩家的狼兵過去,也未必能全身而退。因為毒物這種東西,一地是一地的特點,在廣西沒問題,不代表在中南半島也能橫行無忌。再說,就算人沒事,通過這種深山老林去遠征,物資補給也是徹頭徹尾的災難,所以北路顯然不是高務實這種習慣于“正戰”的人樂于考慮的。

南路相對來說會好很多,因為南邊是湄公河三角洲,雖然水網密布,但畢竟是平原區,走起來還算得上便捷。然而問題在于那里是柬埔寨的地盤(現在明人已經稱真臘為柬埔寨了)。

雖然柬埔寨也三不五時的向大明朝貢一下,看起來也算是大明的屬國,但名義畢竟只是名義,他們肯定不會允許大明的大軍過境的,何況這支過境的“天兵”在成色上還有問題,搞不好里面的安南人更多一些。

安南人在“天南之地”一貫自詡小天朝,動不動就跟周邊的國家打仗,說是天子征四方,搞得名聲很糟,真臘人跟安南的關系也沒好到哪去,怎么肯讓安南大軍經過自家國土?假道伐虢的故事,真臘就沒有幾個讀天朝書的人知道嗎?

所以南路不是不好走,而是走不成——總不能為了過境,還先費一番工夫把柬埔寨給打下來吧?等拿下柬埔寨,怕是黃花菜都涼透了,黑王子搞不好都成了黑骷髏。

因此,由安南而攻緬甸,最好走的路線就是海路,仗著黑王子這個內應,直接在暹羅登陸才是最快捷、最穩妥的。

得到緬甸入侵云南的消息,高務實直接便去了后院的客院去找黃芷汀。

黃芷汀此時正在召見幾名屬下開會,商議的是安南和遼東的直接貿易問題,安南屬于熱帶,比較需要的遼東商品肯定不是貂皮,甚至對東珠的興趣也不大,畢竟安南自己也靠海,而北部灣現在連地名都叫“珠池”。

安南需要的,除了蓋州的海鹽之外,主要是人參、鹿茸之類的遼東特產。人參不必多說了,鹿茸這個倒是要說一句,雖然大明有不少地區都有鹿,甚至安南也有,但藥用價值最高的鹿茸卻是梅花鹿的鹿茸,而梅花鹿的主要分布區就是遼東和女真諸部(主要在后世遼寧和吉林),因此真正的上等鹿茸,通常只有遼東的才是“正品”。

而安南用于和遼東貿易的商品就有些匱乏了,如果只是拿糧食來交易,在運輸上比較不劃算(糧食占的容量遠大于人參、鹿茸之類的名貴藥材),這個問題困擾了黃芷汀很長一段時間,今天開會才剛剛商議出來一個解決辦法。

黃芷汀的辦法是,安南方面先和廣西交易,用糧食換各種糖類,然后把糖賣到遼東來,糖和人參、鹿茸的體量,在價格相同的情況下雖然還是有差異,但總比糧食和它們之間的差異小了至少大幾十倍。

高務實一來,她就興沖沖地告訴他自己這個辦法,不過高務實聽了卻道:“辦法是好辦法,不過頭兩年的貿易,安南還是要送不少糧食來遼東的。”

黃芷汀抿嘴一笑:“我知道,遼東現在缺糧嘛,我會在你那玉米大計成功之后再視情況降低糧食的輸出,你就放心好了。

說起來,你還不如擔心一下安南,安南自從搞了你那些新舉措,今年大豐收,糧食產量把莫茂洽都驚呆了,我懷疑明后兩年乃至將來更久的時間里,糧食可能都會有多。如果遼東將來不要的話,這些余糧怎么處理倒是成了麻煩——你知道的,安南濕熱,稻米可不像在遼東這樣可以放上許久,很容易生蟲變質。”

高務實點了點頭,道:“這一點你可以放心,接下去很多年,安南的糧食都不愁買主的,我有足夠的地方可以轉銷。”

“你是說大明那些缺糧的受災區?”黃芷汀黛眉一挑:“總不能一條商路年年變吧?”

高務實道:“不管怎么變,那都是京華的運作問題了,反正卸貨地點總歸是幾個港口,至于后續的轉運,京華去和戶部以及各個地方衙門商議就行了。

再說,安南的糧食還有一個地方可以去,就是魍港(臺灣),我已經決定開發魍港,規模暫時雖然還不大,但可能會逐年提升……得了,這些事以后再慢慢商議不遲,我今日前來,是有要事相商。”

聽說是有要事,黃芷汀自然會意,吩咐屬下都先下去,等花廳之中沒有第三人在場了,才問道:“好了,現在沒別人了,什么要事?”

高務實道:“緬甸出兵二十萬,大舉入侵云南——南邊又要打仗了。”

黃芷汀稍微一怔便恍然清醒過來,略一思索,道:“二十萬肯定不是實數,不過據我在安南時的了解,緬甸人出兵大明的話,十萬左右的兵力還是完全有可能的……看來云南方面怕是不太好受。”

這是肯定的,雖然云南的在冊兵馬倒是不少,有十余萬之多,但這里面的虛額比遼東或者說比九邊各鎮都要大,雖然高務實不是云南巡撫,但估計云南的總兵力不會超過八萬,至于真正能打的……誰都不知道。

高務實唯一能肯定的,是劉綎手里大概有幾千兵馬戰斗力比較可觀,而其他人,包括鄧子龍部情況,高務實都不敢確信,因為鄧子龍跟他的聯系遠不如劉綎來得多。

“云南方面……”高務實頓了一頓,道:“我只有劉綎和鄧子龍二將可以信賴,但他們兩部加起來才一萬左右的兵力,我實在覺得有些不妥,好在劉中丞倒也是個有識人之明的,上疏朝廷,請求以他們二人為主力來應對。

但現在鄧子龍雖然已經是參將,劉綎卻還只是個游擊(但他這個游擊管的地盤挺大),我想上疏提議,給劉綎也升個參將,好讓他手里的兵馬更充裕一些,這樣加上我這幾年給他加強的武備,云南方面至少應該能守得住。”

黃芷汀眨了眨眼,道:“這些事應該不是你來找我的原因吧?讓我想想……你是不是要趕我走了?”

高務實哭笑不得地道:“芷汀,你這是存在要氣我呀,安南那邊的情況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自己不在安南之后,雖然各項事務在我的安排之下還能正常有序的進行,但那是在不出現大事的情況下,一旦出現需要協調各個方面的大事,就會有一個麻煩出現:沒有人可以掌總。”

高務實伸手握住黃芷汀的柔夷,誠懇地道:“我覺得,在現在的局面下,能夠代表我掌總的人,只有你。”

黃芷汀沒有抽回手,但卻低下頭,小聲道:“三爺不是在安南嗎?”

三爺,說的是高務勤——呃,這跟年紀沒有關系。

高務實大搖其頭:“他除了是我弟弟之外,還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或許將來有一天能把他培養出來,但現在肯定不行,要經驗沒經驗,要威望沒威望,就算在我的命令下,京華內部不敢對他不敬,但安南都統司呢?安南人會服他嗎?甚至說得不客氣些,我要是岑凌,我都不會服他。”

黃芷汀噗嗤一笑:“好端端的,你提岑凌作甚?說起來我倒是覺得,這位岑七公子恐怕不僅不會服三爺,就算我代你掌總,他也未必心服呢……你是不知道,現在安南人最怕的,除了你之外,大概就數岑七了。”

這倒是情理之中,高務實完全能夠理解,因為在他離任之后,奉命負責清剿安南內部反抗勢力的就是岑凌,現在這家伙在安南殺了幾萬人,完全就是岑閻王,其在安南的名聲已經到了能夠“止小兒夜啼”的那種水平。

在這種情況下,高務實如果回安南那當然不用說,否則換了誰去,都未必能讓岑凌心服口服。

不過,高務實認為黃芷汀應該是個特例。

因為岑凌首先是個聰明人,他肯定能看出黃芷汀的身份不同于其他人。

其次,他還是個……嗯,怎么說呢,從他大哥的那件事上來看,他還是挺有良心的一個人。

良心這種東西,未必永遠靠得住,但在其他方面的影響下,作用肯定還是會有的。

“其他方面”當然是存在的,比如高務實一旦下令,讓升龍警備軍和金港警備軍甚至連同南洋艦隊安南分艦隊在內,全都聽從黃芷汀調遣的話,岑凌就一定不會有什么二心,這一點絕無疑問。


上一章  |  大明元輔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