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聽劍吟第六百四十八章-雁北黑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武俠>> 且聽劍吟 >>且聽劍吟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四十八章-雁北黑袍

第六百四十八章-雁北黑袍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01日  作者:知是荔枝來  分類: 武俠 | 仙俠 | 熱血 | 古典仙俠 | 江湖 | 知是荔枝來 | 且聽劍吟 
第六百四十八章雁北黑袍

第六百四十八章雁北黑袍

知是荔枝來:

一生不負溪山債,百藥難治書史淫。

已入春,西隆山的雪已消,冰已融,一切漸呈春日復蘇之象,即便此前西隆山的陣陣搖晃,引得才將安定的雁北城中軍民略感驚慌,以為大戰才止,又迎來天怒,不過當得春日暖風終是吹散了雁北城中之寒,再不覺地動之相,終令得雁北軍民安下心來。

其實安定人心的,并非春意,而是新的北境統將高登,這位百姓眼中,曾經的紈绔子弟,好色的胖子,卻在這短短一月之中,令人刮目相看。

不僅是百姓們,即便雁北軍中,上至將領,下至伍長、士卒,皆對高登展現出的統兵之能暗自欽佩,即便此前一直瞧不上高登的福氏兄弟,在高登夜下登門拜訪,以一人之力飲下三壇美酒,將兄弟二人灌醉后,暢言心事,終是解開嫌隙,令得兩將拜服。

卻說單斌等雁北守軍,自也歸于高登麾下,至此雁北城中諸事已畢,整亂局,安民心,有條不紊,不消月余,已是將雁北城中一切整如戰前,更有皇子齊韜坐鎮雁北,令得雁北軍民心思更安。

可雁北安定之下,卻有一將,與城中安然之象格格不入,此刻正于家中獨坐,手拎酒壇,滿面蕭瑟...不時仰首,引下壇中美酒,輕聲而嘆,撫著身旁一木箱,不知心中何想。

“咚...咚咚...”木拐拄地之聲漸起,傳入屋中,終是令屋內人緩緩抬首。

兒...是軍中無事了嗎?”于母眼盲,摸索著行入屋內,向著兒子開口。

暗室之中,正獨自飲酒的,正是被唐九與江凝雪帶離慕容谷的于烈,這耿直忠義的漢子,怎愿舍了木兄弟獨自離開,可當自己昏厥醒來之時,卻已身處雁北城外,而那姑娘與那斗笠客,已不見了蹤影,想起木兄弟傷勢之重,如今生死不知,便陷入深深自責之中。

尤是想起雁北城中初識,木兄弟見得自己家貧,將單將軍賞得金銀慷慨相贈,想起當日在雁北城外,木兄弟為保全雁北軍,孤身斷后,與北晉鐵騎廝殺之景,而自己卻是在他最需要幫手之時逃命而去...

聽得母親發問,只得強定心神道:“非...非是軍中事忙...而是...是單將軍允了假...”

“我兒莫要欺瞞,你是從我肚里爬出的...雖說母親眼盲,可母子連心...門前的守衛,哪似平日,倒不如說是看守更為妥帖,到底是什么事,讓我那一向勇猛的兒,成了如今這等模樣。”于母向來教子嚴苛,但覺察到兒子的不尋常,也顯出母親慈愛一面。

母親之聲,終令這位面對千軍萬馬,生死不懼的雁北將軍,顫聲將一切說于母親。

聽得兒子所言,于母亦陷沉默,待得良久,終是柔聲開口:“兒啊...想來那木小哥也不愿見你如此,他于亂局之中挺身而出,為的不就是咱這雁北

城中百姓嗎...你只需牢記他所愿,好好辦差,守好這雁北邊境,便已全了他的心,更何況,人在做天在看,他救下了這么多人的性命,老天爺也絕不會讓這樣的好人枉死不是...”

于母之言,如醍醐灌頂,讓于烈登時起身:“母親所言不錯,孩兒也相信蒼天有眼,定不會讓木兄弟這等俠義之人,命喪荒野!兒這便去見寧王殿下!”

言罷,將手中酒壇棄于一旁,扶起母親與廳中端坐,隨即叩首,起身便要離開。

“兒既已被懷疑,又遣看守,此去要如何說服。”于母聽得孩兒振作,自是欣慰,又擔心他魯莽行事,忙開口詢問。

于烈此刻心中早有主意,聽出了母親擔憂,忙言道:“雖不知為何要擒木兄弟,但他助我雁北軍破了晉賊奸計,孩兒自當闡述事實,再向寧王殿下請得令來,自引一軍,再去那凹谷之地,搜尋木兄弟下落。”

聽得兒子所言,于母蹙眉道:“若是如此,恐怕我兒不僅求不得兵馬去尋木小哥兒,只怕還會令自己身陷囹圄...”

“母親此言何解?”于烈似不明自己闡述事實,為何反會引來牢獄之災。

“依你此前所述種種,恐怕這位寧王殿下要擒木小哥兒并不是他本意,說不定...所以,即便木小哥兒立下大功,也無濟于事,你若直言請命,即便那位殿下有意相護,眾將皆在場,也只會將你下獄。”

眼盲之人,往往比常人看得更清,于母雖常年居于家中,但卻從于烈陳述之事中,瞬間洞悉要害所在。

“那依母親之見,我當如何才能請來兵馬,去尋木兄弟下落。”于烈聞言,頓時恍然。

于母稍忖片刻,似有了主意,當即開口:“不如順勢而為,或許還有機會尋得木小哥兒下落,助他脫困。”

拜別母親,于烈一刻不停,當即出門,院外看守見狀,立時上前相阻,卻聞于烈直言想起了重要軍情,看守聽聞,不敢怠慢,當即領路在前,向將軍府趕去...

此時雁北城已恢復生機,即便破碎,生活總要繼續,街面上,商販們已紛紛開始了營生,見有軍卒行來,紛紛為他們讓開道。

可有一身著黑袍之人,迎著人流,緩緩前行,順著人流,正同于烈錯身而過。

于烈正忙著趕去請令調兵,更何況此時雁北城中殘寇早已肅清,哪曾注意到此人,反是此人,在同于烈錯身過時,微微側首,定定瞧著于烈等人身著的甲胄,直至于烈行至街角,亦不曾移開半分。

正欲轉出街尾的于烈,此時方后知后覺,總覺哪里不對,駐足稍忖,終是想起到了適才閃過眼前的黑袍,尋常百姓,哪會穿成那般...警惕之心一生,猛然回首,可當目光望去,卻只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哪里還有適才那黑袍身影。

“難不成是我看花了眼...”于烈自顧呢喃,卻

仍未放松警惕,目光依舊掃向人群,可仍未尋到那黑袍之人身影。

片刻后,終是收回目光,輕聲自嘲道:“自于那淳于復一戰,怎的如此疑神疑鬼了,北晉軍早已退卻,城中殘寇早已肅清,哪還有會有晉賊在城中...眼下還是先去請命調兵,尋一尋木兄弟下落才是。”

定下心思,再不多待,沖將軍府快步行去...

當得于烈身形消失于街面之時,才有一人,與一旁營生店面之中緩緩現身,黑袍兜帽將面容盡遮,唯有雙目露在外,隱隱散出陣陣凌厲,令周遭雁北百姓心生畏懼,紛紛避讓開來。

而此人卻不在意旁人異樣眼神,只將目光望向于烈漸漸消失的背影,隨即動身,沒入人群之中。

將軍府內,齊韜正坐于大堂主位之上,下方高登與福家兄弟分領雁北諸將于左右,只見這位齊云皇子,面上并未因肅清殘寇,退了北晉十萬鐵騎壓境而顯輕松,只是揉著額角聽著座下兩方面紅耳赤...

“兩位福將軍,非是在下阻撓,只是這晉賊雖是暫退,可眼下雁北場外的局勢仍不明朗,萬一是那淳于復誘敵之計,我軍豈不自投羅網?”

福康性子火爆,聽得畏縮之言,立時按捺不住胸中怒火,拍案而起道:“怕個甚,他若還敢滯留我境,正好可報亂咱雁北之仇。”

福瑞見兄長火氣,擔心他在二皇子面前失禮,忙起身圓道:“我家兄長,

實則是在擔心那少年,他對我雁北軍,亦算得上恩人,若不是他,恐怕雁北早亂,而諸位將軍也早已死在雁北城中,如今他生死不明,咱們若是不救,若是傳出,豈不有損...”

有些話,不必說盡,也已夠了,在場眾將皆從福瑞話中聽出弦外之音,他之意,無非是少年不僅識破了晉賊奸計,更是救下了在場諸將,甚至是眼下坐于堂下的二皇子,也受得少年恩情,如若真是不救,那折損的恐怕就不止是雁北軍之顏面了。

江霖城中,太子命喪‘鬼魅夜行’,而眼前的二皇子,便會是將來齊云的天,今日之事他日若傳,豈不成了他人口中笑柄。

福瑞此計甚秒,此言一出,果然再無人反對,皆是將目光轉向坐上的高登與皇子齊韜。

許是被福瑞之言所激,亦或是一直想要招得那青衫少年于麾下的心思不曾改變,即便不知父皇為何要擒下那少年,不過齊韜有信心,只要尋到了他,保住了他的性命,便可將他收為己用。

不過眼下卻還不是表態之時,只因那胖如球的高登,一直瞇著雙眼,不曾開口,此言能裝傻充愣多年,可見心機之深,如是此時就急于開口,同意出兵找尋少年下落,誰知從這高登口中稟奏父皇之時,會不會令父皇誤解,自己有結黨之嫌。

如今皇兄已逝,而父皇的皇子也只剩自己,只要自己能維持現狀,那九五之位,

遲早是自己的。

定下心思,齊韜稍稍側首,轉向一旁高登,儼然一副問計之姿:“高將軍何想?”

高登始終不曾開口,瞇著那雙小眼,也在不停觀望著二皇子面上神情,此前城中時他就已看出了二皇子袒護少年之意,不必多想,也知這位皇子心中是何盤算。

深諳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的道理,高登面上擠出笑容,沖著齊韜恭敬道:“末將以為,他在城中助我齊云破了晉賊奸計,又完成了子陽谷中所立下的軍令狀,不妨先命人率一支軍馬,再試著找一找,如是尋到,殿下要如何處置,到時再稟明圣上決斷不遲...”

高登此言,倒是深得齊韜之心,贊許一眼,隨即起身,正欲開口,卻聞將軍府外,傳來響動,便暫止下令,輕聲喚道:“青川!”

隨身而出,嚴青川捧尚方寶劍,現身殿外,高聲回道:“稟殿下,是雁北城守軍部將于烈求見,說是想起了重要軍情。”

眾將聞言,紛紛將目光轉向單斌,皆知當日少年助巡守軍脫出重圍,此將曾率軍回援,而后卻是與那少年齊齊失蹤,而后再出現時,已是昏迷出現在雁北城外。

一番問詢自是少不了,但此將也只是說自己當日昏迷城外,眾將豈能信他,好在齊韜不欲為難,且單斌一力相保,這才免去了下獄審問,著人看守家中。

“傳他進來。”寧王眸中喜怒不顯,但目光卻是無意間

掃過一旁單斌,令得這位雁北城守將,心頭微驚,只能在心中期盼著自己手下愛將,可莫要莽撞行事。

不多時,嚴青川已攜于烈入內,齊韜問道:“你想起了何等重要軍情,不妨如實稟來。”

“回殿下,末將此來正是想起了殿下要尋那少年之軍情。”于烈依母親吩咐,與其為少年求情,不妨順勢而為,爭取引軍同去,若真能尋到少年,正可趁機護其離開。

本就想要下令去尋找少年所在,可雁北之地廣闊,此前搜尋亦無果,此番如是于烈能說出少年失蹤前的大致方位,那便尋之有望了,寧王顯出喜色,忙問道:“哦?你想起了什么。”

“此前傷重,頭腦昏沉,于家中靜養之時,我卻想起了與那少年脫出重圍之地。”于烈如實稟來。

“在哪!”齊韜難掩心中喜色,立時開口。

“約莫是在西隆、東徑二山方向,至于到底何處,卻記不太清了。”于烈佯裝傷勢未愈,勉力回想之狀,喃喃而答。

得此方位,齊韜已不愿再等,當即點將道:“福康、福瑞!”

“末將在!”福氏兄弟聞令而出。

“你二人引一千輕騎,帶上于烈,去往西隆、東徑山尋人,十日為限,無論尋不尋得到人,皆遣斥候來報!”

高登依舊瞇著雙眼,靜靜聽著寧王點將下令,心中已然猜出了殿下心思,此前福氏兄弟言語中皆是直言少年功勞,已有袒護之意,如今令

這二人領兵,即便是尋到了少年,恐怕也會暗中將其護下。

正當暗自思忖之時,卻聞捧尚方寶劍的嚴青川一聲厲喝,直震得大堂嗡嗡作響。

“什么人!”

「大家猜猜黑袍是誰,有一人得令,望雁北趕來。」


上一章  |  且聽劍吟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