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聽劍吟第二百一十七章-九勝之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武俠>> 且聽劍吟 >>且聽劍吟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七章-九勝之策

第二百一十七章-九勝之策


更新時間:2023年03月12日  作者:知是荔枝來  分類: 武俠 | 仙俠 | 熱血 | 古典仙俠 | 江湖 | 知是荔枝來 | 且聽劍吟 
第二百一十七章九勝之策

飛速中文.中文域名一鍵直達

霖京城內的南市、北市、西市,依然享受著節日氛圍,熱鬧非凡,可整個東市卻寂靜異常,不僅商戶們都不曾開門做生意、平日里擺攤的商販不見一人,就連街上流浪的貓兒狗兒亦不見一只,整個東市儼然已成了一座死城。

青磚鋪成的東市長街只有薄雪被冬風拂起,可不多時,風消雪落,又再度歸于平靜。

卻在此時,地面的靜止的薄雪似被外力引動,不住顫抖,可明明冬風暫消,又是哪兒的外力將這些薄雪震顫。

循著青磚薄雪的震顫望去,只望見齊云衛重甲金戟,踏步而來,東市長街青磚的震動正是由這些齊云衛齊齊踏步而引動的,隨著齊云衛踏步而過,便是旌旗招展,云羅傘蓋,金輦后齊云文臣武將皆步履隨行,唯有兩人騎馬隨行,望江霖北門而去。

守門的齊云衛哪里見過這等陣勢,哪怕守門將官早已提前告知于他,可還是被嚇得腿腳發軟,手中兵刃都快拿不穩了...

不消片刻,金輦已至,輦旁緩緩行出身形佝僂的老太監,向著金輦行禮抬首,見輦中人微微抬首,這才躬身而退,行至一側,一抖手中拂塵,開口喚道。

“圣上有旨,左相蕭艈申,功在社稷,今日回京,百官跪迎。”

老太監看似身形佝僂,可這尖銳之聲卻響徹天際,百官聽旨皆跪,就連適才得圣上恩寵騎馬隨行的兩人,亦是下馬,面東而跪。

場中一片寂靜,偏偏是這時候,一聲金器墜地的刺耳之聲傳入。

“保護圣上。”

護衛在金輦旁的齊云衛霎時已至,將金輦牢牢護住,可那領頭護衛人卻不是御前司統領嚴青川。

這等變故,文武百官也好、隨行齊云衛也罷,皆是神色慌張,唯有四人并未被這聲響所動。

金輦一側,伏地而跪的右相范謀,身形連動都未動,只是以額觸地,沒人瞧得清他的神情,另一側,虎目鷹鼻,長須及胸的嚴若海更是淡然,眼神不移,只是單膝跪在金輦旁,一言不發。適才高呼“跪”字的老太監,佝僂著身子,似是被左臂上的浮塵壓彎了腰,立在金輦旁等待金輦中人。

而剩下的那位,自然便是這今輦之上的齊云之主,侍衛們已查明是這守城齊云衛膽寒之下,手中兵刃滑落發出聲響,既已查明,驚擾圣駕,將瑟瑟發抖的守門齊云衛并將官押至金輦外,等待發落。

這二人似也知道犯下了不赦之罪,早已癱軟了身子,垂首等待著處決自己的命令,片刻后,只見掛著玉持的帝王手掌伸出金輦,一眾侍衛見狀暫止,紛紛單膝跪下聽令。

齊劭緩步而下,伺候在金輦之外的老太監忙伸出手去,將齊劭扶下,行至早已癱軟的守門將官并齊云衛身旁,竟在百官矚目之下,將二人緩緩扶起。

“豈能其因這等小事,便要了我齊云將士性命,他們皆是我齊云好男兒,就算要死,也是死在戍衛國家百姓之疆場才是。”

寥寥數言,不僅讓已癱軟在地的守門將官并那齊云衛淚流滿面,更讓眾多執戟侍衛們熱血沸騰,有此明主,夫復何求。

“齊云威武。”

不知是哪個侍衛喊出了一句,緊接著眾將士齊聲高呼,響徹云霄...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跪在道旁百官亦隨聲高呼,皇帝目光微移,瞥向金輦旁跪地二人,向老太監低言數語...

“百官、諸將聽旨,皆在原地跪迎,無有旨意,不得擅行,著右相范謀,護軍宗師嚴若海隨行,欽此...”尖銳之聲再起,跪于金輦旁的范謀與嚴若海起身垂首,快步上前。

萬歲之聲猶未停止,皇帝伴隨聲聲高呼負手而行,老太監領著齊云左相與嚴若海緊隨。

穿過厚且深的城門甬道,齊劭抬首望向東北,那是山海關方向,亦是王恬并八萬不遵皇命的齊云精銳所在的方向...

收回目光,皇帝并未回首,只嘆息開口道:“老范、老嚴...可還記得當年神州初亂之時,朕向父皇請命...本是朕北上抗晉,皇兄南下御唐...想當年,齊云麾下,人才濟濟,文有蕭、范,武有顧、嚴,齊云七子各有所長,皆可獨當一面,更有王、周兩位統帥之將...齊云一片欣欣向榮吶。不過短短二十載,人心離散,繁華不在,齊云也只能守土,再無力開疆了。”

忠齊的身子彎的更深了,嚴若海更是眉頭緊蹙,似隨著陛下之言,回到那令人向往的年月,父慈子孝,兄親弟愛,麾下各將,皆兄弟相稱,卻沒想到如今已成了這等境地,嚴若海猶在回憶當年,身旁的范謀卻開了口,將嚴若海從回憶中拉了回來。

“圣上,當年始祖、武帝先后被害,若非圣上擎天,怕是齊云早已被趙熾昏君盡害...全賴圣上日夜操勞國事,如今齊云已是國泰民安,征南伐北只在圣上一念之間,只是陛下恤兵愛民,不愿動兵戈而已...”

嚴若海瞥了眼身旁躬身開口的范謀,心中暗罵:“這老小子,馬屁拍的倒是快。”

雖然心中如此想,嚴若海開口卻道:“范相所言甚是,還望圣上保重龍體,若要討伐晉唐,若海愿做一馬前卒,為圣上沖陣,萬死不辭。”

聽到身旁二人如此說來,齊劭手中捻動的玉持略停,御口輕言,不過語氣卻與適才截然不同:“老范呀,這么多年了,還是常常說這些無用的話。老嚴就務實的多了...不過,你二人還在朕身旁,朕心甚慰...眼下之事,并非南征亦非北伐,而是朕的這位老師...他手上,可是有八萬齊云精銳吶。”

皇帝雖是背對著范、嚴二人,可語氣已是陡然變寒,猶如這江霖城外的皚皚之地一般。

范謀聞言,狹長目中透出一絲狡詐,忙棲身上前,向著皇帝背影開口道:“微臣斗膽一問,還請圣上明示。”

“說。”

“是,蕭相回京,圣上是想留下蕭相,還是留下...蕭相手中的八萬精銳。”右相撩起官袍,近身輕言道。

雖是低頭不見圣上神情,可聽到這位齊云之主開口輕笑,范謀就已知曉自己所言已中圣上心意,吹角不由微微揚起。

“朕都想留下。”圣上思索片刻說道。

言畢,還未等范謀開口,圣上接下來的話卻讓齊云右相瞬間冷汗浹背。

“你呀,總是能懂朕的心思...對了,武兒呢,自萬雪軒昏厥后,便一病不起,就連元日節都未進宮...”

范謀瞬間懂了圣上前半句話的言下之意,冷汗浹背還在想著如何圓過,就聽圣上已是岔開了話題,倒先替自己找了個臺階,忙開口回道:“回圣上,太子殿下所受風寒,仍未痊愈,只得臥床靜養。”

“太醫院的人怎么說。”圣上又問。

“無礙,靜養即可。”范謀恭敬答道。

“朕還想著,這孩子若能拜蕭相為師,不求他能學的七分,若能從蕭相身上學到三分本領,亦是齊云之幸...”圣上輕輕搖頭,怒其不爭。

范謀似是從這位既是天子亦是父親的語氣中聽出了他的無奈,狹長細目微轉,開口道:“圣上放心,太子殿下聰慧過人,亦有擔當,痊愈之后,定能遵圣上心意...”

話未說完,就被圣上抬手止住,圣上側首向著一旁垂手立身的嚴若海問道:“老嚴,韜兒與川兒出發了嗎?”

嚴若海自詡一介武夫,見范謀上前拍馬,附和一句已是他的極限,此刻早已神游四海,不知在想些什么,忽的聽圣上問起自己,忙開口應道:“回稟圣上,今晨,驍騎營統領嚴青川已隨欽差大人北上,隨行還有驍騎營十騎,皆是臣精挑細選的好手。”

聽到嚴若海的回答,圣上捋須笑道:“老嚴,咱們這沒外人,你瞧瞧你,什么欽差大人,韜兒與川兒皆是我齊云出類拔萃的人才,朕也想通過此次北上之事,讓他二人好好歷練一番,你莫要擔心,出不了什么岔子。”

“是,圣上對嚴家隆恩,嚴家必...”

“唉唉唉,這些場面話就莫要說了,朕不愛聽。”

“是。”

正說話間,江霖城外東北方向,皚皚之地中,浮現出幾許黑點,不細看,全然無法發現,可圣上手中的玉持卻飛速捻動起來,隨后笑道:“來了。”

此話一次,嚴若海與那佝僂著身形的老太監同時抬首,并非瞧向瞧向那逐漸行近的江霖的黑點,而是定定望著身著黃袍的天子背影,不知在想些什么。

圣上凝目,定定望著漸行漸近的黑點,停下手中玉持,向著身后的嚴若海吩咐道:“你攜朕口諭前去,就言...朕速知先生不愛宮廷紛擾,已在城外設宴為先生接風。”

嚴若海領命而去,只一瞬,身形已然消失當場。

圣上只微側首,老太監已是明白圣上心意,輕拍手掌,已有小太監快步跑上前來,領命前去準備接風酒宴。

圣上閉目,眼前浮現當年神州之亂初始,齊云文臣武將,有苦勸老云王莫要去管已然舉兵反趙的南唐北晉,更有甚者勸老云王對已襲擾而來的匈奴亦置之不理,只待這大亂之后,方是平定這天下亂局之法。

老云王衷心衛趙,更為黎民百姓,欲出兵,怎奈齊云文武人心不齊,若是如此出兵,必敗無疑,就在老云王一籌莫展之際,他一席長衫喝住眾人,直言云王出齊,定得全勝。

有不服者怒斥其心可誅,若能說出齊云必勝之法,則不再阻攔,只見這位長衫謀士昂首而出,毫不怯場,向著云王一禮,而后聲振寰宇。

“北晉南唐,鐵騎重甲,雖難當,卻過不了涼州贏江天塹,此勝一也。”

“三路來犯之敵,皆無統帥之將,反觀我齊云,文臣武將,俱是人杰,此勝二也。”

“南北之敵,皆無義也,我主順義天下,此勝三也。”

“北晉宗兗,用人而疑,常以殘酷手段考驗人心,我主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勝四也。”

“匈奴勇而無謀,我主麾下,智者無數,此勝五也。”

“南唐李氏,目光短淺,偏安一隅尚可,行軍布陣,不及我主,此勝六也。”

“北晉之地,地廣天寒,糧少人稀,只御敵拖延,耗其糧草,無需一年,必敗矣,此勝七也。

“南唐之兵,擅長水戰,陸戰卻乏,引其登陸,騎兵襲擾,必敗之,此勝八也。”

“匈奴擅騎,只在塞外,關內之地,即便地勢開闊,亦是山林叢生,皆可伏兵,只需誘敵深入,以伏兵攻敵,必敗之,此勝九也。”

言及此處,長衫止住語勢,抬首環顧眾人,而后緩緩開口道:“我等入朝為官,從軍入伍,到底是為了天下黎民還是光宗耀祖,諸位捫心自問,如忍看到百姓受兵禍之亂...這第十勝,不說也罷。”


上一章  |  且聽劍吟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