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類縮小第189章 補完的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全球人類縮小 >>全球人類縮小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9章 補完的夢

第189章 補完的夢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3日  作者:火中物  分類: 科幻 | 進化變異 | 火中物 | 全球人類縮小 

另外八只洲級鼠王的猜測是正確的。

它們的確差點找到通往勝利之門的鑰匙。

只是可惜,當它們已經一腳踏上門檻時,卻被人截胡了。

或許另外八個鼠王等待的并不是周游的分身,而是另一只真正的鼠王。

但可惜的是,鼠王中出了一個叛徒。

就算現在真正的第九鼠王也成長起來,也未必有用了。

因為它們的數據庫已經被污染。

在周游將完整的九段信息完整輸送給人腦分身后,這九段信息在人腦算力的支持下,已經開始像三維立體拼圖一樣自行嵌合拼裝了起來。

這九段信息在進入人腦分身后,先是各不相干地待在九個不同的大腦中樞角落中。

最早成為洲級鼠王的非洲鼠王提供的信息進入了軀體運動中樞。

在周游之前統領了南亞鼠國的亞洲第一鼠王提供的信息進入了軀體感覺中樞。

排行第三的歐洲鼠王提供的信息進入了視覺中樞。

北美鼠王的信息進入了聽覺中樞。

南美鼠王的信息進入了嗅覺中樞。

大洋洲鼠王的信息進入了味覺中樞。

南美第二鼠王的信息進入了控制內臟活動的皮質中樞。

歐洲第二鼠王提供的信息進入了第二軀體運動與感覺混合中樞。

總排行第九,也是亞洲第二鼠王的周游的鼠王分身提供的信息,則進入了最復雜,內部分塊也最多的語言中樞。

語言中樞內部又分為運動性語言區、書寫區、聽覺性語言區、視覺性語言區這四大核心板塊。

某種意義上,大腦內部擁有足夠發達,功能分塊足夠明確的語言中樞,才是動物從野獸進化成文明物種的標志。

過去的老鼠并沒有如此復雜的語言中樞。

但現在,經過科學家的解剖分析與周游本人的觀察,可以得出結論,進化后的老鼠已經擁有了與人類在功能分塊上高度相似的語言中樞。

只不過絕大部分老鼠的語言中樞所占的大腦質量與體積比依然略小于人類,功能區分尚且不夠明確,便導致這部分老鼠雖有智慧,但總體智商卻又略顯低下,所以未能成為鼠王。

鼠王的語言中樞占比,則與人類一樣,甚至更高。

老鼠脫離普通老鼠的階層,成為鼠王的標志,便是這語言中樞進一步發展,達到或者超越普通人類的水準。

這就是質變。

另外,周游還發現老鼠相互間使用生物電磁波進行通訊,以及向別的普通老鼠下達命令時,使用的也是這語言中樞。

人類對語言中樞的開發與利用其實并不完整。

人類所謂的第六感,也就是直覺感應,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既需要大腦的直覺本能,同時也需要語言中樞對外部生物電磁波的感應。

舉個例子,如果有人在背后注視著另一人,倘若被注視的人比較敏感,便會下意識回頭看。

表面看來,這人是對身后的目光做出反應。

但其實這是錯誤的,這人真正感知到的并不是別人的目光,而是別人將注意力聚焦在他身上時釋放出來的生物電磁波。

早在數百年前,年輕的赫茲發現電磁波的過程便是利用一個開口的圓形導線與兩個銅球來近距離感應電磁波。

足夠敏銳的人同樣會感應到來自身后的別人的注意力生成的大腦生物電磁波,并做出反應。

老鼠同樣可以,并且做得比人類更好。

但現在,周游通過自己的發現得出結論,人類其實也可以。

總之,當九段信息分別進入不同中樞并被分別貯存下來后。

這部分額外的記憶信息開始刺激人腦分身里的各個中樞,并讓人腦細胞自行分泌信息素。

這些信息素在大腦中快速游走,并互相混雜在一起。

這九段信息立刻感知到了另外八個“同伴”的存在,然后便各自開始了自行演化,從一段無意義的混亂信息變成了一個人腦分身中可以想象并內視的超復雜三維結構。

這九個三維結構在成型后,同時出現在人腦分身的意識海洋中,并相互靠近,開始嘗試嵌合在一起。

這些三維結構的內部充斥著各種各樣形如魯班鎖的嵌合部,并不能直接扣接到一起,而是需要持續不斷的旋轉微調。

每次旋轉時,都需要九個結構協調同步進行細微旋轉。

每一次旋轉的角度也極有講究,必須精密到嚴絲合縫,才能一點點地往里扣接成功。

周游只從人腦分身的旁觀者角度粗略一看,便覺得這九個三維結構的復雜程度要遠超人類迄今為止設計出來,甚至是能想象得出來的最復雜的機械。

其每一次旋轉扣接,都需要大量的計算。

拼接這些結構的過程,倒是與過去人類通過電腦的窮舉算法來破解保險箱的旋鈕密碼相似,只不過這九個結構要復雜得多,每一次旋轉的聯動也更復雜。

周游只稍微將意識轉移過去,便差點讓思維全被吸收沉迷進去,嚇得他趕緊將意識抽離出來。

另一邊,他身旁的培養缸監控程序也開始滴滴連響,這是過熱報警。

在這極短的時間內,人腦分身的溫度便已經高燒到超過四十度,并且對營養的需求正在呈指數級提升。

周游趕緊操作,注入常溫營養液,將水環境中的水溫快速拉低,又等了兩三分鐘,靠著這水冷降溫,過熱報警才消停。

這下他知道了厲害,也不敢再輕易將思維輸送過去,改為安心等待結果。

隨后周游又將孫樹與華音等人全部請來,全力保障人腦分身的運轉。

隨著時間推移,這九個三維結構在人腦分身中的嵌合也越來越緊密,每次旋轉調整需要牽扯到的計算量也越大,人腦分身的發熱量也越來越高,對營養物資的需求同樣在持續拔升,以至于原本足夠人腦分身使用一周的備貨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就被消耗殆盡。

國家科學院分院已經停下所有別的工作,正在全力加班加點趕制營養液,倒是能堪堪應對得了這需求。

在此期間,人腦分身還曾多次出現過熱宕機,癥狀比人高燒給燒迷糊了還要嚴重得多。

有時候人腦分身內部的積熱甚至已經超過了五十攝氏度。

幸好當初華音和孫樹這些科學家都留了下來,尚且能想到辦法隨機應變,周游的分身如今也有極強的自愈能力,倒是勉強扛了下來。

約莫二十余小時后,那極其強烈的大腦運轉可算消停。

隨后,尚且不等周游主動溝通,他立刻察覺到一段極其龐大的信息量從人腦分身那邊不受控制地轟然砸進了自己腦袋。

他又做了一場夢。

這場夢與他得到超限三階能力時的漫長夢境有著極深的關聯。

之前那場夢被補完了。

在當初那場夢中,周游從旁觀者的角度看完了整個地球生物史。

這解答了他內心的不少疑惑。

但最大的懸念依然在困擾著他。

那就是地球上的第一個復雜度足夠高,并且具備自我復制能力的有機大分子,也就是二酰胺磷酸鹽究竟是怎么出現的。

當初那夢境中一切變化的開端,就是從二酰胺磷酸鹽開始。

在看見二酰胺磷酸鹽之前,周游那個夢境是靜止的。

這大分子仿佛就是一場電影的開幕。

他對前面的事情一無所知。

過去,人類科學家曾經對地球生命的起源有過多種猜測。

之前公認的猜測是這第一個二酰胺磷酸鹽是由極其偶然的電化學反應生成,然后又恰好處在合適的環境中,便有了接下來的一系列復雜演變,從一個大分子開始,最終成為地球生物圈。

但現在,周游知道了這大分子怎么來的了。

周游的“靈魂”正飄浮在空中,低頭俯視著下方。

這里是海洋與陸地的邊界。

他看見了一個佝僂著身軀,仿佛是人形的生物,正站在海灘之上。

此時這生物面前有一個石臺。

在石臺上,有幾個金屬小盒子。

周游的目光一轉,落到其中一個小盒子上。

雖然看不真切,但他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時間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幾個小盒子自行飛起,將里面的液體倒騰來倒騰去。

終于,這人形生物突然往回走去。

他身后的小盒子自行漂浮起來,跟在這人的背后。

再然后,周游便看見盒子自行飛到海岸邊的一汪水潭上方,再翻轉過來。

液體被倒進了水潭。

隨后這人便沒再管這水潭,而是一直向著海面走去,讓海水將自己淹沒,并一步步走進了深海。

這人似乎并不需要呼吸。

周游看著此人走過海床,然后落進了海溝深處,并以極快的速度一直往下沉,再狠狠砸進了海底泥土里。

然后,這人竟是直接睡著了。

周游并不知道接下來的時間流速,但他卻能看到,有一股朦朦朧朧的霧氣正從這人的身上往外涌出,再順著海流一直上升到海面,并彌漫到了空氣里。

在此過程中,周游也看到那灘被倒入了液體的水潭已經變得渾濁了許多。

周游立刻明悟。

真相往往殘酷。

正如許多人不愿接受的猜想那般,地球上最早的可自我復制的生物大分子二酰胺磷酸鹽的誕生的確不是偶然。

二酰胺磷酸鹽生成后的接下來一系列反應的過程,也不是偶然。

那些甘油與脂肪酸,還有催化劑咪唑,也的確是被人工投放而來。

地球上第一個磷脂質形成的氣泡將RNA鏈圈在內部的過程,根本就是這來歷不明的人形生物利用儀器,像是搭建積木一般完成。

至于恰巧也在氣泡中的四個核苷以及別的基礎氨基酸,同樣來自這人形生物的操縱。

再到接下來的DNA鏈與完整的生物結構出現的過程,同樣都發生在人形生物的小盒子儀器里。

此時這小盒子里的液體,的確就是這生物自我復制所需的最佳環境,一切都完美得仿佛“天注定”。

再然后,這地球上的第一個生物在小盒子里大量復制出更多的蛋白質結構,然后又制造出更多的二酰胺磷酸鹽大分子。

此后,這外星生物便將盒子里的液體連帶著已經初步繁殖成型的初始生物群落投放進了水潭。

這水潭中的液體,同樣也是依照著這初始生物的生理需求而制作的營養液,足以滿足其快速繁殖。

此時這水潭的渾濁,正是因為初始生物的大量繁殖。

在一次因月亮潮汐而引發的大漲潮后,水潭中的渾濁的水進入了大海。

此時大海中已經在長達數億年的地質運動、火山噴發、高溫熔巖侵蝕與雷電反應中積累了大量的基礎有機物。

現在的海水,同樣也是這種在水潭中經過數次變異后再度進化的迭代初始生物最適宜的環境。

接下來,便是周游曾經看過一次的地球生物史了。

但與過去不同的是,周游的視角里又增加了新的認知。

他看到了一些上次夢境中沒能看到的“真相”。

正是那個人形生物身上彌漫出來的霧氣。

這霧氣籠罩著地球,無處不在,卻又無法感知,與地球上的一切生化反應都產生了強烈的關聯。

這種霧氣就仿佛是一個精妙的程序,在暗中操控著一切。

它是自然的規律,是生物進化的法則,就像是萬有引力一樣,不可捉摸,又永恒存在。

周游頓時明白了一個對人類或許有些過于殘酷的事實。

人類并沒有自己想象與期望的那么特別。

在整個地球生物史中,物種的進化、退化,甚至是莫名其妙地因為缺乏食物來源而滅絕,這種種事件的背后,都脫不開那個人形生物釋放出來的“霧氣”的暗中引導。

就連數次因著地質運動、太陽氦閃、隕石撞擊引發生物大滅絕后的物種恢復過程,同樣也有著這“霧氣”的影響。

再到哺乳動物,甚至是人類的智慧覺醒,以及鼠類的蟄伏與悄然進化,并與人類共生的過程,也有著這霧氣的影響。

鼠類的超強繁殖能力與生存能力,還有偶發性的極高智商,同樣來自這霧氣的操控。

老一輩都有一個堪稱迷信的說法。

那就是如果一家人覺得自己家里的老鼠成患,想要投放鼠藥、老鼠夾子又或是粘鼠板之類的東西對付老鼠,千萬不能在家里大聲商量,否則老鼠會聽到,那這些招式便不奏效了。

不少年輕人都覺得這是迷信,是老一輩在危言聳聽自欺欺人,會因此與老一輩爭論,甚至會嘲笑長輩愚昧無知。

但現在周游知道了,的確是有老鼠能聽懂人類的語言。

雖然并非每一個老鼠都能做到,但從古至今,在與人類長期共存時,老鼠中的確會時不時出現能聽懂人言的特殊個體。

如今看來,這種能聽懂人言的老鼠,就是鼠王的前身。

這種語言能力,是一直都被刻在老鼠的遺傳信息里的。

只不過其顯性表達不夠穩定,即便是能聽懂人言的舊時代鼠王的后代,也基本無法遺傳繼承這種顯性表達。

所以,老鼠才未能提前形成文明形態,從野獸進階為智慧生物。

現在看來,這是締造了整個地球生物圈的那人形生物在保護老鼠。

是為了防止老鼠過早展現出智慧生物的潛力,然后被保持著原體型的人類不遺余力不惜代價的滅絕。


上一章  |  全球人類縮小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