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第461章 康熙背水一戰,中山不動如山!(求訂閱,求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最新章節列表 >> 第461章 康熙背水一戰,中山不動如山!(求訂閱,求月票)

第461章 康熙背水一戰,中山不動如山!(求訂閱,求月票)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大羅羅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大羅羅 | 康熙 | 你的大清亡了 


萬歲一喊,正在罵皇上的大清炮灰兵們都知道康麻子上來了,全都慫了。畢竟麻子帝不是一個人來的,他可是帶著幾千鑲黃旗的精銳騎兵和千余侍衛親軍的白甲兵(其實就是防御良好的板甲騎兵)上來的,這些騎兵可都是跟著康熙征過西域的精銳。人人都有好甲好馬,還配備了火槍、長矛,武藝的騎兵戰法都非常出眾,不是杰書手下的炮灰能相比的所以這幫兵油子立馬改口,一起跟著喊“皇上萬歲”——他們都是好清兵,剛才罵皇上的可不是他們,都是別人罵的!

杰書也知道皇上來了,只好硬著頭皮去給康熙請安是請安,不是請罪。

這個罪,他可不敢請。

他手底下的兵當著皇上的面兒罵皇上,這事兒在大清朝也是獨一份了吧?不過他也不能為這事兒向康熙請罪。罵皇上在大清可是死罪啊!當年大清朝興文字獄的時候,稍微一個不恭敬都能上綱上線。現在當著皇上的面大罵,這罪過太大還不得當場造反?

康熙看見杰書在一群穿戴了胸甲,挎著腰刀,背著燧發槍的親兵護衛下望自己這邊過來,其實也有點心虛一怕杰書狗急跳墻要弒君!二怕杰書向自己請罪!

罵皇上的罪.暫時還是當成沒聽見吧,以后有的是機會算賬!

“臣康親王杰書恭請圣安!”

聽見康親王杰書嗓門洪亮的向自己請安,康熙也是大舒了口氣兒,不過隨即他又不滿意了.縱容手下罵皇上,這么大的罪過你都不當回事兒?你個奸王!

不過康熙心里頭雖然火大,但是也不敢發作,還得好言安撫:“康王辛苦了,現在大兵已經布陣完畢,快讓你的兄弟退下來吧!朕看他們打得挺勇敢的,回頭給他們一人放一兩銀子的賞。”

“謝皇上恩典!”

康親王杰書大聲謝恩,好一副主恩臣忠的模樣。

他這剛剛謝完,身后就傳來幾聲轟鳴,原來是明軍的大炮在發射炮彈轟擊被堵在北沙河北岸的雜牌滿洲炮灰兵。炮彈一落下來,那些炮灰兵就是一陣哭喊呼救,仿佛真的被炮彈打中了似的。

康熙心里雖然恨極,但還是好言對杰書道:“康王,快讓伱的人撤下去吧!”

“嗻!”康親王道,“皇上,這里危險,您趕緊回去吧!”

康熙點點頭:“朕這就回.咱們把明軍放過來打!”

“皇上圣明!”康親王杰書趕緊送上句恭維話,然后又目送康熙康麻子在一群八旗嫡系的護衛下離開,這才回過頭對還在努力阻擋潰兵的親兵們吼了一嗓子:“都他媽給老子撤!”

隨著康親王杰書的人從北沙河北岸撤離,之前被他們堵在北沙河北岸的幾千明軍終于可以過河建立橋頭堡了。

李中山從今天凌晨天蒙蒙亮的時候,就登上了一座位于荊溝河北岸的橋頭堡內的指揮塔上,看著自己麾下的萬余先登之軍先奪村莊,再渡北沙河,順便還打了一萬多清軍一個半渡而擊。同時他也看見大隊的胸甲騎兵和鑲黃旗的騎兵護著個疑似康熙的男人到了北沙河邊上,然后就瞧見頂在北沙河北岸的清軍開始后撤。

“康熙這是要跑?還是要在北沙河和界河之間同咱們決戰?”李中山放下望遠鏡,喃喃地說。

他本來以為康熙會依托北沙河布防,所以才讓人在荊溝河邊搭了個指揮塔。可沒想到康熙居然放著北沙河險要不守,而是退到界河南岸去列陣了。

“大將軍,康熙是在打背水一戰的主意!”

康熙那點小心思,怎么可能瞞過李中山的大軍師周培公?

“背水一戰?”李中山瞇著眼睛想了一會兒,“有點意思.他還打算學項羽和韓信啊!”

周昌笑道:“他可學不了項、韓,他最多也就學個竇建德,大老遠的把自己送到咱們的槍口上來!”

李中山哈哈大笑:“我可學不了李世民,李世民用幾千人就能擊敗竇建德的主力.而現在,我是用二十萬人打康熙十萬,優勢在我!”他頓了頓,“傳令一、五軍團過北沙河列陣!”

“是!”

李中山下令全軍渡過北沙河去列陣的時候,在荊溝河和北沙河之間的曠野上,明軍八個師的主力組成的八股高度組織的人潮,正在各自軍旗的引導下向著北沙河方向推進。得到新的命令之后,明軍大隊也不必改變方向,只需要繼續向前,從那幾處已經被明軍的先頭部隊搶下來的淺灘開過河去,就能背靠北沙河展開了。

而為了確保各部隊渡河時不會遭到清軍的半渡而擊,原本布署在那四個前沿村莊中的明軍步兵營、炮兵隊和八個師屬騎兵營的主力,則先于主力大軍進行了涉渡。

同時,明軍一、五軍團所屬的八個師的師長,以及第一軍團長王全,也都跟著師屬騎兵一起過了河。在王全和底下的八個師長的指揮下,已經過了北沙河的八個步兵營、八個騎兵營和八個炮兵隊,總共一萬六七千人外加48門6斤加農炮,在最短的時間就完成了展開!

而在清軍那邊,康熙的大軍則從界河北岸的宿營地通過浮橋進入界河南岸戰場。這一次康熙帶來鄒縣的軍隊一共是七旗新軍七萬余人,侍衛親軍三千余人,康親王杰書的藩軍一萬幾千,總兵力大約九萬。

不過這九萬大軍也不能都跨過界河,后面的鄒縣還有白馬河沿線也須留兵防守。所以康熙就把瓜爾佳.朗坦指揮的鑲白旗兵馬留在了界河北岸,因此跟著他過界河的兵馬總共就八萬上下,人數比起明軍還略少一點兒。

除了人少之一點之外,康熙的后路也不大穩。因為原本用于進攻濟寧和滋陽的十萬明軍中的一部分甚至全部,現在很可能正向白馬河一線推進.他們要過來了,那康熙可就腹背受敵,再怎么背水一戰都不好使了。

十月初七上午,八萬清軍首先到達界河南岸的陣線位置,界河南岸的原野,全都被紅、黃、藍、白等顏色所覆蓋,陣線上滿是披著棉甲或套著胸甲、板甲的戰士,一個個整齊的橫陣、縱陣,都在號鼓聲中展布開來,各旗各軍的旗號,在曠野上獵獵飄揚。

清軍的戰線拉得很長,呈現出東北——西南走向,東北從界河鎮開始,西南止于獨山湖附近。由界河鎮向西南數,分別是正紅、鑲紅、鑲黃、鑲藍、正藍和康王府藩軍。

而康熙本人,則在三千侍衛親軍白甲兵的護衛下位于大軍的最后。

所有的旗、軍都是兩線布署,皆以步兵橫陣、縱陣在前,騎兵馬隊在后。其中步兵橫陣、縱陣又分成前后兩列。而組成單個橫陣、縱陣的部隊都是營一級(八旗新軍翼以下,康府藩軍旅以下都是營),各營陣列之間,前后間隔約五十步,左右間隔約二十步,互相可以以火力互相支援,也方便第二線的馬隊進出。

步陣之前則是火炮!

現在清軍已經淘汰了子母炮,而且也不再用臼炮(威遠將軍炮)打野戰了,野戰炮兵清一色都是“長管炮”(加農炮),總共就兩個型號,分別是6斤長炮和12斤長炮,每個旗、軍都有一個炮營,每個炮營都配備18門6斤長炮和4門12斤長炮,滿編的情況下,清軍在界河南岸的部隊應該有126門6斤炮和28門12斤炮,總共154門大炮,不過今天實際到位的火炮,只有134門,其中6斤炮110門,12斤炮24門。

另外,除了杰書的藩軍步兵采取了燧發槍和火繩槍混編之外,其余的旗軍步兵一律配備燧發槍,而且還都有套筒刺刀和定裝空腔彈(并不是全部定裝空腔彈,而是每人發5發定裝空腔彈)!

這八萬大軍一展開,那可真是軍陣如墻,刺刀如林,騎兵如海,火炮成行,太陽光底下,刺刀的寒光,炮筒子的金光(都是銅的),胸甲的白光,交織在一起,那叫一個耀眼奪目。

歷史上那個鴉片戰爭中的英吉利龍蝦兵要在戰場上瞧見這種成色的清兵,高低得改打“大英禁煙隊”的旗號而讓清軍取得如此巨大進步的最大功臣不是別人,正是李中山,也就是這支堪稱當今天下第三強大陸軍的大清新軍的頭號死敵!

一個高水平的敵人,有時候就是最好的老師!

當然了,康熙也的確是個好學生,而這一屆的八旗兵,無論含滿量如何,都比后來那些見賊才逃的上勇強太多了,無論是學習能力和實干精神,都不是后者能比的。

要不然,老師再好,學生自己拉胯,那再怎么教也不會啊!

在康熙的軍隊完成布陣的同時,天下第一或是第二(大明和法蘭西誰強誰弱不好說)強大的陸軍,大明陸軍北伐軍的第一、第五兩個軍團,也完成了展開。

和清軍相比,他們的行軍布陣水平還是要強出一截的,清軍是到達前沿之后再慢慢展開布陣,而明軍現在已經到了可以執行大縱隊行軍和在行軍途中快速完成展開的水準了!

如果清軍和明軍今兒是同時抵達界河南岸戰場,恐怕不等清軍布陣完畢,明軍就要發起沖擊了!

不過由于清軍采取了后退交戰的戰術,所以他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完成布陣,而晚到的明軍,就只能發揮他們快速布陣的能力,在先頭部隊的掩護下,快速布陣了一個步兵在中、左,騎兵在右翼的大陣(左翼的獨山湖)。

這個大陣的走向也是東北——西南,大體上背靠北沙河布置,因為北沙河水淺,有多處淺灘可以涉渡,所以算不上背水。

而北沙河和界河之間的地形非常平坦,只有幾處低矮的小土丘,而兩河之間的距離也就是五到八里地,正好用來排兵布陣,差不多就是個天然的決斗場!

現在的康熙也算是身經百戰了,只是一看便知道明軍還是比自己苦心經營出來的八旗新軍要強至于原因嘛,他其實也知道!

雙方的訓練其實差不多,裝備也各有長短——明軍的槍械更好,清軍的騎兵更強,雙方的火炮則差不多少。另外,明軍有講武堂,而清軍也開辦了八旗軍學堂,兩邊用的教材都差不多。

但是有一樣,康熙卻沒辦法和大明學習.大明是個共和國!而大清則是八旗權貴、漢人軍閥、蒙古王公一起合辦的諸侯合眾國。

一邊是國人為國而戰,一邊是旗兵、藩兵為皇上和諸侯而戰那能一樣嗎?

康熙壓下心頭的那種不安的感覺,經過多年征戰的磨練,康熙的意志已經堅定了許多,他看了看周圍的侍衛親軍白甲兵,大聲喊道:“阿喇尼、噶爾瑪、阿南達!”

“臣在!”

被康熙點到名的都是他這兩年從西征軍中提拔的少壯,都是內大臣、御前大臣和侍衛親軍統領。其中阿喇尼是滿洲鑲藍旗人,而噶爾瑪和啊南達都是蒙古人,噶爾瑪是科爾沁蒙古出身,孛爾只斤氏,是布木布泰的親族。阿南達是蒙古正黃旗的奴才,祖父是察哈爾部投靠過來的蒙古貴族,他本人則得到鰲拜的賞識,當了一等侍衛。鰲拜壞事后他也跟著倒霉,苦了幾年后康熙總算醒悟過來,開始國難思鰲拜了,所以就愛屋及烏,看著有點像鰲拜的都得了寵。

“放火!燒浮橋!”康熙咬咬牙,大聲下令。

“嗻!”

三個侍衛親軍統領答應了一聲,馬上帶上一隊白甲兵,拿上早就準備好的引火之物去燒毀界河上的幾座浮橋了。

康熙接著又對小桂子道:“小桂子,讓人去給各旗各軍傳旨.朕決心效法西楚霸王,燒橋沉舟,背水一戰,與暴明決生死!”

“嗻!”

小桂子早就挑選好了一群大嗓門的白甲兵,當下就一揮胳膊,這些人立即飛馬而去,向各旗各軍傳達康熙的最新最高旨意了——麻子要拼了!

“大將軍,康熙燒橋了!”

周昌遠遠看見清軍背后黑煙滾滾,馬上就明白怎么回事兒了,不過卻一點不當回事兒,一臉笑嘻嘻的。

李中山則舉著望遠鏡在觀察清軍的陣形,一邊看一邊點頭——康熙這一屆滿洲人的學習能力還是強的!

這才十多年的戰爭,他們就進步到這個水平了這樣的軍隊擺到歐洲大概也能算個列強了!

這比起“一鴉”挨揍到“二鴉”時還是老樣子的咸豐可強了不知道多少可惜,他們遇到的對手更強大!

想到這里,李中山就放下望遠鏡,問周昌道:“培公,有何破敵之計?”

周昌道:“康熙連橋都燒了,這是打定破釜沉舟的主意了,那咱們就不能死打硬沖了.屬下建議,咱們可以來個不動如山!”

“不動如山?”李中山笑道,“培公,你的意思是讓康熙來進攻咱們?”

“對,咱們也是背水一戰.”周昌笑道,“而且咱們不著急,咱們有20萬大軍,現在只到了10萬,還有10萬大軍早晚會到的。我就不信康熙能沉住氣!”

李中山笑道:“好,就這么干.傳令,前沿各營,挖掘戰壕,準備防御!”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