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第371章 那拉氏,恭親王,八大臣和天可汗西征!(求月票,求訂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最新章節列表 >> 第371章 那拉氏,恭親王,八大臣和天可汗西征!(求月票,求訂閱)

第371章 那拉氏,恭親王,八大臣和天可汗西征!(求月票,求訂閱)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大羅羅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大羅羅 | 康熙 | 你的大清亡了 


天高高,野茫茫,風吹草低見康熙。

又到了塞北漠南草原最肥美的夏季了,大清國的康熙帝又一次搖身一變,成了大蒙古的康熙汗,帶領著他的百官和后宮,在最精銳的八旗馬隊的護衛下,行進在茫茫無邊的壩上草原之上。一望無際的馬隊、駝隊和馬車,在綠色的草原上排出幾個齊頭并進的四色長隊,猶如四條張牙舞爪的游龍,在宛如綠色大海一般的草原上游動著前進。

康熙汗本人則穿著藍色的行褂,騎著一匹不算高大,但是非常健壯的蒙古馬,行進在一隊相當龐大的車馬后頭。一輛輛馬拉大車,上面的貨物捆得滿滿當當的。插著正黃、鑲黃、正白三色的三角小旗,旗上都有個“內”字。每輛大車上面,除了車夫,還有一個精壯的火槍兵,一桿內務府造辦處出品的燧發槍背在肩膀上,挺胸凸肚地四下打量。車隊兩側,則是背著火槍,挎著腰刀,一人雙馬,副馬上馱著大包行禮和長矛的八旗火槍騎兵,看起來相當精悍,是足以對抗羅剎哥薩克騎兵的存在!

實際上,在康熙帝親政掌權之前,滿清朝廷的火器制造業就很有實力!和后世人們以為的大清天兵就是拿著大刀長矛送死的形象完全不一樣,清初的清軍就裝備了大量的火器,其中的綠營兵里頭大約有三成四成的士兵裝備了火繩槍。而“弓馬取天下”的八旗兵則有半數配備了火槍!考慮到八旗兵當中的騎兵比例,這個五成火槍率實在不亞于任何一個歐洲列強了。

而且清朝的常備軍規模也不是任何一個同時期的歐洲列強可以相比的,大清朝有幾十萬常備軍,按照四成的火槍裝備比例,那就是三十多萬條槍.都是手搓的!

當然了,清初時候清軍的火槍主要是火繩槍,燧發槍的數量很少,線膛槍極少了——也不是沒有!后世的軍事博物館里就有康熙朝火繩線膛槍的實物。

不過這也不是因為清朝的統治者歧視燧發槍,也不是清朝的工匠不會制造燧發槍,而是因為清朝崛起的時候,全世界都還在用火繩槍。燧發槍在歐洲的完全普及,得等到18世紀初。而且任何一種先進武器,都是在戰爭環境下才得以大量裝備的。如果沒有已經發生或很有可能會發生的戰爭來推動,誰會一門心思把海量的財力、物力投在殺人工具上?把錢用在驕奢淫逸上多好?

雖然歷史上的三藩起義鬧得也挺歡快,但是由于吳三桂的主力止步于長江南岸,所以并沒有真正讓大清國面臨生死考驗,而且吳三桂的武器還不如大清先進。所以對改進火槍、火炮相當熱心的康熙,也就沒有用力去點“燧發槍”這個科技樹。

另外,康熙在火炮科技樹上貌似還點錯了,沒有大力發展常規的野戰加農炮,而是重點發展了攻城重炮、沖天炮和野戰用的子母炮——根據留存到后世的實物,這些火炮的制作工藝都顯得精湛,和道光年間拿來轟英吉利人的大炮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只不過發展路線實在有點歪.

但現在,時代變了!

康熙帝不拼命努力升級火器技術不行了,而且還有了現成的作業可以抄。所以康熙馬上就抄了燧發槍、青銅野炮和“半圓空腔彈”。

其中又以“半圓空腔彈”對清軍火力的提升最為明顯!所謂的半圓空腔彈,就是那種類似于米尼彈,可以有效提高滑膛槍氣密性的子彈,歷史上隨著米尼彈出現后也很快出現,由比利時人發明,被稱為奈斯勒彈。而在李中山那邊,這種子彈則是由負責軍工生產的戴梓和佛山生產定裝木塞彈(米尼彈)的工匠們鼓搗出來的“偷工減料版”。因為生產簡便,又能將滑膛槍的有效射程提升一倍,所以很快得到普及。

而吳周軍和清軍(主要是江西的杰書部)在同明軍的作戰時,也繳獲了不少定裝半圓空腔彈,試用之后很快就發現了這種子彈的神奇。

于是吳周軍和清軍,現在也都開始照葫蘆畫瓢了!

當然了,這種子彈可以帶給他們的軍事優勢也是非常短暫的。畢竟太容易抄了,屬于看一眼就會的玩意兒。而且大明那邊已經把這種子彈搞成制式彈藥了,所以西方人應該會很快得到并且仿制。到時候羅剎國也有可能會大量裝備.所以康熙才會急于推動西征。

他必須在羅剎國換裝之前,利用“半圓空腔彈”帶來的火力優勢,完成一輪向西拓展.這樣,將來即便中原失守,他也能立刻遼闊的蒙兀兒地區和大明繼續周旋!

正想著要怎么往西邊攻打的時候,他心愛的楊皇后的聲音忽然在耳畔響了起來:“皇上.那,那是上都城嗎?城外還有好多蒙古包啊!”

康熙抬頭向東望去,只看見一座巍峨的城池,赫然出現在巍巍群山之下,茫茫草原之間!

他點點頭:“那就是上都上都開平府,我大清和大蒙古的草原之都!”他有點兒慨嘆地說:“此城最初是元世祖忽必烈所筑,乃是為其北控草原,南侵中土的根本之城。他的大元朝也興于此地!后來上都為紅巾軍所破,先屠后焚,再不復昔日繁華,而大元也在數年后北遁草原。現在朕已經重筑上都開平,今后我大清也將會和忽必烈開創的大元一樣.北有草原,南越長城,進退自如!”

他又轉眼看著那些蒙古包,笑著道:“朕的噶爾丹安答和漠北、漠南草原上的各部王公看來都到齊了.這次朕要和他們商議西征之事,如果一切順利,今年秋天,朕就要率兵西進到準噶爾草原,明年就將推進到欽察草原了。”

楊小彌一蹙秀眉:“皇上,您要跑那么遠?那么大清怎么辦?北京由誰來守?”

康熙笑道:“北京就由你保著大阿哥、二阿哥留守朕還會讓恭親王留下輔佐你,還會從八旗當中挑選八位輔政大臣。”他的語氣突然變得沉重了起來,“朕如果有什么萬一,他們八個就是顧命大臣!”

有那拉氏,有恭親王,有顧命八大臣,還有幼主臨朝.真是讓人放心啊!

楊小彌卻是一臉憂心忡忡的,“皇上,瀛臺的那兩位”

“他們.”康熙平靜地說,“他們會和朕一起西征!小彌你就放心吧!”

“哦,那妾身就放心了!”楊小彌極力掩飾著自己的.“不放心”,又望著那些草原上的蒙古包,“皇上,您也要小心那個噶爾丹!妾身聽說噶爾丹是草原英雄,有一統蒙古之志!”

“朕知道!”康熙道,“他的確是草原英雄,但是蒙古已經不是那個蒙古了.吳世琮在西域使了一成功力,就把他的準噶爾大軍打得落荒而逃,要不是那次吳家志在東南,這位英雄已經作古了。而西北方的羅剎,更是蒙古人的克星!如果沒有朕,準噶爾根本蹦跶不了幾日。”

他正說話的時候,前頭的蒙古人的營區上空就是一陣煙塵擾動,接著就看見無數穿著華麗的蒙古袍子的騎士打著各種各樣的旗號,亂紛紛的迎了出來。

康熙提高嗓門,大聲命令:“火槍騎兵.嚴陣以待!”

夏日的生趣也漸漸在長安城內濃郁了起來。原來一向干燥的天氣,現在也漸漸變得略微有點濕潤溫暖。在去年剛剛經歷了噩夢般失敗的吳周的官員和府兵,現在有點緩過來了。長安的街頭上,也開始出現大隊背著燧發槍,昂首挺胸來去的軍人。

另外,在長安的大街上,還出現了久違的來自西域的胡商,牽著他們的駱駝,成群結隊進入這座傳說中的“天可汗”居城。

由于這些胡商,還有從湖廣一帶撤退過來的吳周府兵的到來,這個夏天,長安的活力還比去年、前年時更足實一些兒。街頭巷尾,人們議論的話題,也從原來的“新三國”變成了“天可汗西征”。

“新三國”看起來還是能維持一些日子的,畢竟在“新三國”當中占有“曹魏”地位的是大明這個東南政權,歷來起于東南的王朝要掃蕩東北、西北,總不是那么方便。就算現在的大明已經可以肩線膛之槍,攆青銅之炮。但是馬兒總得慢慢養起來吧?

所以吳周這個“蜀漢”還是有機會的.如果可以通過西征壯大自己的實力,成為天可汗之邦,還怕不能三國歸周?

況且,現在吳周的情況,比歷史上的“蜀漢”那可強了不少。現在貌似是一個關云長拿下襄陽、南陽之后,再被東吳偷了家,然后諸葛孔明一出祁山還成功了的“大蜀漢”,有了雍、涼、益三州,再加上河南尹和荊州的南陽郡,還有部分南郡地盤。哦,還有西域都護府的地盤。

這也是讓當年的諸葛孔明有了這樣的“大蜀漢”,《出師表》都得笑著寫了。

而更讓“大蜀漢”吳周的府兵和百姓們感到形勢正在好轉的,則是和這些胡商們一起來到“天可汗”居城的察合臺汗國的汗.司馬依汗!

司馬依.司馬懿,來投“大蜀漢”了!

“大蜀漢”要不興旺發達,那還有天理嗎?

“司馬依汗.這個汗怎么復姓司馬?難道是東晉司馬家的后裔?”

“許是司馬懿的子孫吧?大概是當年五胡亂天下的時候跑路去西域的。”

“可是我怎么聽說這個司馬依汗他是蒙古察合臺汗國的汗,是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臺的后裔?”

“那就是孛爾只斤.司馬依?這個名兒也是個吉兆啊!司馬懿以禮來投,蜀漢焉能不興?”

“對,對,是挺吉利的看來這一次天可汗西征一定可以旗開得勝,馬到成功了!”

“就不知道現在的西域富不富了?”

“富不富的不知道,反正那西域的胡姬好像挺漂亮”

看來吳周的基礎現在還是有“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意思在的,哪怕在湖南、江西兵敗,現在還是對西征充滿期待的。這大概就是“虛君共和”和分田府兵給這個政權注入的活力吧?

上上下下都知道是為誰而戰了,也知道打贏了以后他們能得到多少好處,更知道他們的“天可汗”吳世璠是不可能把好處都給瞇了的。

底層活力滿滿,上層的將帥們也同樣對于西征成功后的利益充滿期待!

此刻就在吳世璠的皇宮當中,一個長得中西合璧的蒙古人,已經換上了一身大周親王的蟒袍,坐在一個繡墩上,眉飛色舞地用一口生硬的漢話,向“天可汗”和吳丞相敘述著河中的遼闊、印度的富庶。

“.印度是世界上最富有,最繁華和人口最多的地區,沒有之一!現在統治印度的埃米爾奧朗則布號稱世界的征服者,他擁有數不盡的財富,每年從印度各地收取得貢賦多達三萬萬銀盧比大概相當于一萬萬兩白銀,真是太富有啦!如果天可汗可以迫使他繳納貢賦,只要那么一點兒,您和我的女兒迪麗就能過上天堂般的生活!”

“一萬萬兩.”吳世璠倒吸一口涼氣兒,“真有那么多?”

的確是多!

世界第一!

現在大明、大清、大周三國的財政收入加一起,也就在五六千萬上下,差不多只有印度的一半。

“當然,當然了!”司馬依汗也是一臉的貪婪表情,“印度有一億六千萬,甚至可能有兩億人口!一個人交納不到兩個盧比,一年就能有三萬萬盧比了!而且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印度的耕地非常非常多.印度河和恒河沿岸有著非常遼闊的平原。印度東部的孟加拉尤其富庶,那是一塊水土極為豐富的大平原啊!而且氣候非常適合種地,一年可以收獲三次!”

“哦,那不是和江南差不多?”吳丞相眼睛都紅了,“那印度的兵力呢?強大嗎?那個世界征服者聽上去很厲害啊!”

司馬依汗聳聳肩,“丞相,我不知道這位世界的征服者到底有多么強大,但我知道他的祖先,偉大的巴布爾大帝在蒙兀兒地區曾經吃過多少敗仗.我的祖先賽依德汗,曾經和他一同在蒙兀兒地區奮斗,想要恢復察合臺汗國和帖木兒汗國的榮光。可惜他們打仗的本事太差,完全不是烏茲別克人的對手,也打不過波斯人,實際上他們誰都打不過要不然我的祖先也不會只留給我那么一片貧瘠的土地了。可是當巴布爾大帝進入印度之后,他就從一個到處打敗仗的流亡君主,一躍變成了大帝!

哦,對了,那位世界征服者奧朗則布年輕時,也曾經率領印度的遠征軍進入蒙兀兒地區,去挑戰早就衰弱不堪的布哈拉汗國,但還是遭遇了慘敗。雖然他的軍隊裝備華麗,人數眾多,但完全不是布哈拉人招募來的沙漠騎兵的對手。我想,如果我們察合臺汗國的軍隊可以進入印度,應該也能打下不少地盤的。”

“皇叔,您看”天可汗吳世璠心動了,他覺得自己也可以學一下巴布爾,也去印度混個大帝!

吳應麒點點頭,“皇上,臣覺得咱們可以先拿那個什么布哈拉汗國試試手.先讓世琮和準噶爾、和碩特、察哈爾三部的精兵十五萬去打一打。如果一打就打下來了,那說明印度的那個世界征服者不大行,咱們再一起去征討印度。如果那布哈拉挺不好打的,那就再看看。”

“還是皇叔周到,”吳世璠笑道,“那世琮大哥什么時候出兵?”

“今年秋天,”吳應麒道,“今年秋天就可以開始西征了!康熙那邊,好像也是秋天發兵!”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