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第338章 都共和了,還不能自封為王嗎?(求訂閱,求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8章 都共和了,還不能自封為王嗎?(求訂閱,求月票)

第338章 都共和了,還不能自封為王嗎?(求訂閱,求月票)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大羅羅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大羅羅 | 康熙 | 你的大清亡了 


寧波府,鎮海,大靖東興三年三月十八日。

這座位于大浹江畔的新興的海上貿易城市,在春日的陽光下,卻顯出一片灰蒙蒙的氣派。城市街道上少有人影,連大浹江岸邊往日最熱鬧的商市,現在都是冷冷清清,所有的鋪子,全都是門板深鎖。城頭上面,只有一面青色的耿字大旗在有氣無力的飄揚。

茶山之戰后,耿精忠好不容易拼湊出來的五萬野戰主力崩潰。耿精忠坐著一輛騾車,在一群耿王莊出身親兵保護下倉惶逃離,幸虧當時明軍的騎兵不多,只有一個營,根本來不及追殺幾萬瘋狂逃亡的潰軍。而從茶山往南的官道也不寬闊,還有一大段山路,幾萬人馬一起擠進來難免發生擁堵,這就便宜了“搶跑”的耿靖忠和跟著他一起逃亡的好幾千人。他們一行人只用了大半天就跑到了杭州城。然后少許休整了一下,收攏了一些殘兵,又捎上了杭州府庫內的金銀,還向杭州商會勒索了一批綢緞和車馬,又繼續逃亡。又跑了兩天半,總算逃到了寧波府衙和大靖東洋通商大臣衙門的駐地鎮海縣。這個時候還忠心耿耿地跟著耿精忠的就只剩下不到五千人了,其中半數是福州耿王莊出身,剩下的要么是糊里糊涂跟著跑的,要么就是原屬于岳樂的滿洲兵。這五千人再加上黎道人手下還有小兩千招安來充當水軍的海盜,攏共還剩下不到七千。

耿精忠之前帶著五萬野戰精銳都被李中山、陳永華用一萬多人打得慘敗,現在靠這區區七千人當然保不住寧波。

既然保不住寧波,那也就沒什么好講的了。這七千人馬上就開始在鎮海縣城和鎮海商市這邊胡作非為,強占民房,勒索錢財,虜掠婦女,搞了一個不亦樂乎。耿精忠這個亡國之君也不約束手下,反而下旨命他們去搶,還主動參與到搶劫行動當中,將泊在大浹江內的各國商船全都搶了下來!

這番虜掠雖然大失民心,但是卻能幫著已經窮途末路的耿精忠稍微凝聚一下軍心——現在還跟著他的,當然不是什么善類,要么是作惡多端,沒地兒可去的,要么就是還幻想著能跟著耿精忠最后再樂呵一下。

這回耿精忠帶著他們在鎮海大掠了一番,算是一塊兒干了壞事兒,也把福建海商,浙江士紳打包給得罪了。前者后臺是“鄭精”,后者大多已經花錢捐了國人、國士,都是大明的小股東。而且維新派國士的骨干成員有一半是浙江人!得罪這兩伙人,就別想投降大明了,跟著耿精忠一條道走到黑就是了。

而在耿精忠指揮手下禍害完了鎮海縣和鎮海商鎮之后,“報應”馬上就來了!陸陸續續的有一些從茶山戰場上走脫的耿家死黨和從建德縣跑出來的一些耿家軍將的家眷到了寧波,并且給耿精忠等人帶去了兩個噩耗。

一個是建德降了,大靖朝的百官和文武官員的家眷,大多成了明軍的俘虜!

二是在明軍圍城前沒有來得及離開的尚淑英,在被耿聚忠和瑪祜交給李中山后,被凌遲處死了.

“什么?真的凌遲了?”

“為什么呀?李中山和淑英沒那么大的仇吧?雖然尚家的人被李家殺了不少,但李家人卻沒被尚家殺過。而且淑英畢竟是前任的北王妃.凌遲也太慘了吧?”

“消息靠譜嗎?”

耿精忠和他的心腹喻仁英、黎道人、塞楞額(岳樂之子)、徐文煥他們幾個聽見建德投降還沒怎么樣,但是一聽說尚淑英被剮,全都給嚇著了。

尚淑英當然是有罪的,她是反賊嘛!還帶兵攻打莫愁湖王府,罪過不小,剮了她也不算冤枉。但問題是耿精忠、喻仁英、黎道人、塞愣額、徐文煥他們幾個的罪過比尚淑英只大不小!

尚淑英都那么慘了,他們還能好的了?

“錯不了,這是七星閣大學士瑪祜說的,”一個上了年紀的耿家老人說,“尚格格是被他押去李中山大營的,當時老朽也在場,拿繩捆她的時候她還和三爺(耿聚忠)有說有笑,說她到了李中山那里只要乖一點,最多挨頓打,要不了性命的,還讓三爺別擔心。沒想到瑪祜回來報告說格格被留在李中山軍營.給剮了!”

另外幾個跟著這老爺子一起跑來的耿王莊家臣的家眷也都給他打證明。

“尚格格是給剮了,老慘了.我們在建德城內都聽見慘叫了!”

“叫喚了大半天.”

“千真萬確!”

完了!

耿精忠心都涼了,只得揮揮手讓這幾個人先退下去休息,等他們走后,又看了看左右。

“皇上.出海吧!”喻仁英道,“出海向東南一千數百里就是尚氏琉球,咱們現在手里還有幾十條海船,擠一擠可以把鎮海這邊的兄弟都帶上!”

黎道人補充道:“皇上,據臣所知,這個琉球尚氏之國本是大明藩屬,但是在幾十年前卻被日本的薩摩藩派兵占領,現在的琉球國是一藩二主,既是大明的藩屬,又是日本國的外藩。不過琉球之民都心向天朝,不愿意當日本國的外藩.如果咱們宣稱是大明天兵,那么琉球百姓一定會擁護咱們,反對薩摩藩兵。”

“這個薩什么魔的有多少兵?”耿精忠問。

“大概有萬把人吧?”黎道人說,“不過老薩家的兵大多都在日本國的九州島上,在琉球沒幾個人,最多有五百吧?”

“五百倒是不多,但他們厲害嗎?”耿精忠吃夠了輕敵的苦頭,現在膽子變小了,“我可聽說這些倭寇挺能打的。”

“再能打,也比不了咱們啊!”喻仁英說,“咱們這都打了多少年了?他們日本國上一回打仗還是六十年前的事兒呢!”

“六十年”耿精忠嘆了口氣,“沒想到日本國的倭人已經享受了六十年的太平盛世了!”

耿精忠的親兵頭子徐文煥瞇著眼睛提醒說:“皇上,日本國這六十年還閉關鎖國,打仗的辦法多半和六十年前差不多。搞不好日本國的薩家兵都沒見過燧發槍呢!”

喻仁英點點頭道:“徐總兵說得對,咱們這幾年雖然總打敗仗,但是眼界還是開了不少!早幾年,咱們連火繩槍都用不好,現在咱們已經知道這個燧發槍應該怎么用了!”

耿精忠無奈地點點頭,心說:合著我這幾年就在跟李大頭學打仗啊!只是這個學費真的有點貴!

剛剛死了阿瑪的塞愣額哭喪著臉道:“可咱們手里也沒多少支燧發槍啊!”

黎道人插話說:“小王爺,咱手里還是有一些燧發槍的.從今年開始佛山和漳州、泉州那邊都不造火繩槍了,全是燧發槍!而且洋鬼子販賣過來的洋槍,也都是燧發槍。所以今年以來,下官替朝廷買到的火槍都是燧發槍,光是在鎮海通商大臣衙門的庫房里面就有三百支全新的燧發槍!”

李中山還真是個好老師,不僅自己進步,而且還帶著大家一起進步!甚至把廣東、福建等地的軍工產業給升級了,現在軍閥們想去那里買火繩槍都沒了!

“三百支”耿精忠問,“咱軍中還有一些吧?”

“有!”徐文煥說,“雖然大部分人都跑得兩手空空了,但二三百支燧發槍還是湊得出來的。”

耿精忠想了想,說:“那就先湊五百燧發槍兵,都配上刺刀,按照茶山明軍的辦法組隊”

“行!”徐文煥站起身就給耿精忠行了一個揖拜禮,“皇上放心,臣抓緊一點,爭取半個月內就把燧發槍兵練出來。”

耿精忠擺擺手:“文煥,別再叫我皇上了.我的大靖國已經亡了,我就是個亡國之君!”

說著話,他的眼里都滴下來了。

耿精忠跟前的幾個人心腹你看看我,我瞧瞧你,也沒人勸他繼續當皇上.他的這皇上當得太虧了!要是不貪圖這個皇上的虛名,他還好好的當大明東王呢!

“那主公,”塞楞額問,“您不當皇上當什么?咱們以后怎么稱呼您?”

耿精忠被這個問題問得一愣。

他不當皇上當什么?

“主公,”黎道人建議道,“琉球人心向明.要不您還是當大明東王,征東將軍吧!”

“我當大明東王?”耿精忠苦笑不得,“我怎么當?難道我要上表請罪求封?我倒是可以上個表,可是李中山能免了我的罪再封我當東王?”

喻仁英笑道:“主公,您干嘛向李中山求封?他又不是皇上。”

“那我向共和皇帝求封?”耿精忠搖搖頭,“他也不可能封我啊!”

“您可以自封!”喻仁英認真地說。

“自封?”耿精忠一愣。

喻仁英點點頭:“對!現在不是共和了嗎?”

“共和了就能自封為王了?”耿精忠問。

“當然能了!”喻仁英一本正經地說,“這個《原君》、《原臣》里面不是說了?這個皇上和臣子應該是師友,他們是一塊兒治理天下的,這個皇上之所以要任用臣子,是因為天下太大,一個皇上管不過來,需要臣子幫忙.那這個琉球是不是天下的一部分?琉球的率土之濱,是不是王臣?”

“當然了!”耿精忠已經有點明白喻仁英的意思了,一雙老鼠眼都有點兒放光了。

喻仁英接著就解釋道:“琉球向來是大明藩屬,琉球之君向來是大明之臣可是現在琉球王國不向大明朝貢,卻向日本朝貢,已然從天子之臣變成了日本國的臣子,已經不是王臣了!

而大明共和皇上為什么不出兵去驅逐日本國的老薩家,把琉球國重新變成大明的王臣?這說明大明天子忙不過來.而且他手下的王臣也沒空。

而主公您現在出兵琉球,驅逐日本薩家,重新把琉球變成王臣之土.就是幫了共和天子一個大忙!您當然就是王臣了,就是率琉球之土的王臣。所以您恢復東王之位,并且以東王之名行王臣之事,出兵琉球,恢復王土,那是名正言順的!”

耿精忠點點頭,嘟噥道:“說得有道理我這是去給共和天子幫忙的!可是我自封為王,好像還是有點不妥吧?”

“不,不,不是自封!”喻仁英說,“是大明天子封您當東王,征東將軍,并且命您出兵琉球,恢復王土!”

“大明天子來封?”耿精忠問,“是不是我幫共和天子封我當東王,鎮東將軍?”

喻仁英站起身,向耿精忠一揖到底,“大王,臣懇請大王接受共和天子之旨!再當大明東王!”

黎道人、塞楞額、徐文煥看見喻仁英勸進了,也跟著一起勸說道:“大王,臣等懇請大王奉詔復位東王!”

耿精忠也厚著臉皮點頭道:“也罷,既然共和天子都下詔了那孤就勉為其難繼續當東王了!”

這個耿靖忠矯詔自封東王這檔子事兒到底符合不符合《原君》、《原臣》之道的另說,但是耿精忠的大靖國肯定是壽終正寢了。

而隨著大靖國的滅亡,共和南京的民氣一下子就高漲了起來。原本還有人擔心他們的“投資”會因為共和大明的敗亡而血本無歸,但是到了共和三年的四月初,隨著大將軍李中山押著在建德俘獲的靖國百官、宗室以及他們的家眷凱旋回到南京,在儀鳳門內大街上舉行了盛大的凱旋獻俘典禮,便再也沒有人對共和大明的前途抱有任何懷疑了。

隨后,以《國士評》為首的一批鼓吹共和的報紙刊物,又開始長篇累牘報道茶山之戰中大明的共和模范軍是怎么以一敵五吊打耿精忠的赫赫戰功。再加上浙江省下面的各府各縣一個個被收復的消息不斷傳來,沒過多久,還傳來了耿精忠遁入海島和寧波府全境也被收復的好消息。

而在南京的街頭巷尾,南京的百姓們都開始議論起大明什么時候能打敗吳三桂,收復江西、湖廣,什么時候能掃平大周、大清,進而一統海內了!

雖然現在的大明僅僅擁有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廣東這五個完整的省,再加上廣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各一部,但是對共和充滿信心的人們,都已經覺得他們所處的國家是一個生機勃勃、萬物競發的國家,和之前那個死氣沉沉的大明,還有那個讓人始終處于恐懼當中的大清,完全不是一回事兒。

而這么一個充滿生機的新興之國,如何是吳三桂和康熙之流能抵抗的?

將來一統天下的,必然是共和大明啊!

生逢其時,還不趕緊加倉?

市井民間如此,共和大明的文臣武將們的興致當然就更高,干勁兒也更足了.都是股東,都是替自己打工!能不積極一點嗎?要是錯過了這一波建功立業的“大行情”,那不得后悔一輩子?

所以回到南京城的李中山,每天都要接見一大群請戰的文臣武將.大家都不怎么把吳三桂當回事兒了,何況是康熙?

不過李中山自己倒是挺謹慎的,回到南京之后,幾乎每天都要去儀鳳門內獅子山上的望江臺觀看長江水師的訓練——現在大明陸軍不愁了,無非就是擴建模范軍,一個鎮不夠,擴建到兩個鎮三個鎮,那怎么都夠了。

但是大明的長江水師卻是一個弱項!

李中山這些年主要發展陸軍,水軍基本是外包給翼王鄭家的,連廣東水師都是鄭家的大將朱天貴和一票曾經依附鄭家的潮州人(邱輝一黨)辦起來的。

而鄭家辦起來的水師似乎有個很大的問題他們是海軍,不是內河水師!所以現在出現在獅子山下的長江水面上的戰船都特別大!其中許多戰船都沒有槳,只要遇上風向不對或者沒有文,它們就動彈不了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不過這辦法怎么看都有點可笑!

“世凱哥哥,我沒看錯吧?那些大船正被小船拖著走?”說話的是吳小艽,今兒她和剛剛生了“秀忠”的楊小環,以及還在李中山這里做客的尚淑英一起,陪著李中山瞪獅子山,一起觀看水師訓練。

聽見吳小艽的問題,李中山就轉過頭,笑吟吟看著尚淑英,“淑英格格,你可看清楚了?知道見了吳三桂該怎么說嗎?”

尚淑英已經不是第一天跟著李中山登獅子山了,每次她都能看見小船拖大船的訓練項目——這顯然不是在玩假,李中山真的打算把這幾十條大海船開進鄱陽湖

想到這里,尚淑英就半開玩笑地問:“大將軍,您要奴家照實了去和大周皇帝說嗎?這算不算是泄露伱的軍情?將來會不會罪加一等?”

李中山笑道:“淑英格格,你怕罪加一等?照實去和吳三桂說吧.在陸地上,吳三桂已經沒有機會了,不過在長江上,在鄱陽湖上,他的水師還是可以和我大明的水師掰掰腕子的,不過他得小心變成陳友諒第二!”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