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第335章 看那細細的紅線!(求訂閱,求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5章 看那細細的紅線!(求訂閱,求月票)

第335章 看那細細的紅線!(求訂閱,求月票)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大羅羅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大羅羅 | 康熙 | 你的大清亡了 


當陳永華指揮兩營八隊的紅巾火槍兵抵達耿精忠左翼的曾養性部方陣前方,開始進行步兵進攻前的炮火準備的時候,李中山又下達了全軍壓上的命令。

茶山戰場上的大明陸軍模范鎮是一個步、炮、輜、騎、工混成的鎮,不過現在出現在耿精忠軍眼前的只有步兵和炮兵。

其中的步兵一共有三旅十二營四十八個隊,每個隊都有滿編二百人的大編制,光是這四十八個隊都湊齊了就有九千多名燧發槍兵。

另外,每個火槍隊下面都有二十名配備了線膛槍的散兵,他們平時都散在各排充當射擊教習,交戰的時候既可以分散打冷槍,也可以集中起來和線列步兵一樣打排隊槍斃。

而出現在戰場上的炮兵則是一個由六個炮隊,一個輜重隊和一個工兵隊組成的炮團,配備的全是六斤野戰炮,總共就是三十六門。之前李中山撥給了陳永華十二門,還剩下二十四門則和其余十個營的步兵,一起緩緩向前平推。

至于模范鎮下轄的騎兵團,現在正由李中正領著,在茶山背后的一片林子里待命

隨著一陣陣不急不許的軍鼓聲,在一面面鮮紅的軍旗引領下,開始緩緩向靖軍其余的幾個大方陣逼近。

如果能從高處向下俯瞰,就會發現現在的明軍陣型出現了右翼兩營大幅突前,已經逼到了距離靖軍左翼前沿只有一里多遠的地方,而其余各營,則組成了大致是兩條粗紅線的陣列,正緩慢前移,但是想要填補上前突的右翼兩營的左側,還得再有一會兒。

至于明軍右翼二營的右側,則正好有一條小溪流淌而過當然是江南標準的小溪,現在又是春季多雨的豐水季節,是不可能涉渡的。

也就是說,靖軍的騎兵如果想要沖擊明軍右翼的兩個營可得抓緊一些了,要不然明軍的十個營一壓上,留給騎兵沖擊的空間就小了。

站在望桿車的望斗中的耿精忠看得分明,他也有點急了,連著聲給底下的親兵下令:“快,快去安王那里催一催.再不發起騎兵沖擊就來不及了!”

“是!”

底下的親兵得了他的旨意,便翻身上馬,尋著岳樂的認旗找了過去。找到岳樂的時候,這位大靖國丈安親王,大清安親王,大周候補安國公(太牛了,三朝元老啊!)正在和耿精忠麾下的大將白顯忠磨嘴皮子呢!

原來那個白顯忠不愿意把手里的二百騎兵交給岳樂——處在江南的明軍缺馬,沒有多少騎兵,同樣縮在江南的靖軍當然也缺馬。而且,大靖國的馬政還搞沒了,原本耿精忠的藩莊在福建還管著一些馬場,多多少少可以給耿精忠提供一些戰馬。但是大靖在撤出福州的時候,福州城外的馬場卻沒有跟著一起走,連人帶馬外加“場”,全都姓了鄭.

所以現在大靖朝的戰馬大多都是“三朝老馬”,而且還都是閹割了的“三朝太監馬”,沒辦法替耿精忠下小馬駒,也就死一匹少一匹,可稀罕了。

而耿精忠底下的那些預備當四臣的軍頭們,也都知道騎兵的價值,怎么肯輕易交給岳樂?

所以岳樂只好又哄又騙,還替耿精忠許了不少好處出去,才好不容易湊出七八百騎.其中還有他自己的二百騎呢!

“白總戎,皇上都急了你要再不把騎兵交給我,貽誤了戰機,皇上那邊不好交代,西邊的將來要問起來,怕是也不好說話!”

岳樂也真是夠可以的,還在給耿精忠當王爺,卻已經拿“西邊的”來唬人了。

“西邊的”當然是指吳三桂了!

白顯忠可以不在乎“東邊的”耿精忠,但卻不能不管“西邊的”吳三桂這“東邊的”怎么看都不長久了,而“西邊的”才能給他一份世代相傳的富貴!

不過他依舊不愿意把全部的騎兵都交給岳樂,只是摳摳巴巴給了岳樂一百三十騎,自己還留了七八十騎保命。

有了白顯忠給的一百三十騎,岳樂總算湊上了九百余騎,隨后他又緊急將這九百余騎編成了九隊,每隊都是百余騎,然后才開始向陳永華的左翼前進。

而在岳樂組織騎兵準備發起沖鋒的時候,陳永華那邊已經打完了炮,開始借著雙方炮擊打出的煙霧掩護,開始步兵沖擊了。

他的第一波沖鋒就拿出了一營四隊,差不多八百名火槍兵,組成了四個單薄的橫隊,頂著前方胡亂打來的鉛彈向前推進。

軍鼓的節奏越來越快,紅巾火槍兵們也越走越快,陳永華面前的視野中,全都是涌動起伏的頭色頭巾,那些紅頭巾下面其實是包著一頂半圓形的鐵皮頭盔的。只是這頂頭盔沒有什么夸張的造型,還裹著紅布,看上去就跟光頭纏塊步差不多。不過甲是真的沒有,就是一件染成紅色的棉布長袍。

對面的曾養性部也停止了炮擊,轉而使用鳥槍和弓箭胡亂射擊了。倒不是這些靖軍的訓練太差,而是有少量的明軍散兵走在那八百名火槍兵之前,抵近到了距離曾軍不過幾十步開外的位子上,半蹲在草叢當中,用手里的燧發槍線膛槍給曾家軍的火槍兵、炮兵、軍官一一點名!

敵人還沒靠近,自己這邊已經死傷連連,擱誰都受不了!所以曾養性只好讓底下的鳥槍兵開始射擊,好歹壯一壯大家的膽子。

同時,他也知道明軍大量裝備的燧發槍在排槍對射時的威力很大,他底下的鳥槍兵根本不是對手,弓箭手也不大行——好的弓箭手倒是可以對抗燧發槍兵,但是好的弓箭手太難練了,他手下也沒多少。大部分弓箭手,二十步開外就沒準頭,五十步外就是“軟弓之末”了。

所以,他干脆就調集了七八百選鋒,都是披雙層甲,持樸刀,蹲在己方的火槍手、弓箭手后面,等著明軍火槍手靠近,就發起逆襲!

這時候,四隊明軍火槍兵已經進入了曾家軍的鳥槍、弓箭可以發揮威力的距離了,開始出現零星傷亡。而負責指揮的兩個明軍營長并沒有玩“二十步內排槍齊射”的想法——那可是搏命!大明國人的命還是挺寶貴的,不能這么打。

而且大明陸軍有科技狠活——手搓木塞彈,就是米尼彈了!

這種米尼彈并不一定非要塞進線膛槍才能發揮威力,裝進滑膛槍一樣好用!不說別的,就是那木塞收到壓力后頂開鉛彈的“菊花”這一項,就能將滑膛槍的氣密性提升幾個檔次。

所以一名訓練有素的火槍兵,在使用米尼彈的情況下,也能在幾十步開外的距離上,取得良好的射擊精度。這也是模范鎮的步兵全部都不披甲的原因。

隨著一陣急促而且刺耳的嗩吶聲,四隊組成了橫隊的明軍火槍兵全都停止了前進,然后又整了下隊,將三列橫隊整成了兩列橫隊,緊接著就開始了火槍齊射!

在一陣雷鳴般的轟響發出的同時,七八百枚鉛彈,就如同雨點一樣潑灑向了密集的人群,在頭兩輪齊射后,靖軍的前排便齊刷刷倒下一片!

但是在兩輪齊射之后,這些明軍火槍手前方就是一片硝煙彌漫,因為能見度下降,之后的火槍就打得沒那么準了。

而被兩輪準得有點過分的火槍齊射嚇得心驚膽戰的曾養性等的也就是這一刻!

“選鋒隊,給老子沖!”

他的一聲大吼之后,激昂的鼓聲就猛地在他的軍陣中響了起來。那數百選鋒都是刀口上舔血多年的老兵,再加上曾養性放了重賞,還給一個紅巾兵的頭顱開出了五十兩銀子的格賞,把他們血液中的兇悍全都激發了出來。瘋狂的喊殺聲突然響徹大地,披著雙層鎧甲的靖軍死士從他們的方陣中一躍而出。也不整隊結陣,只是蒙著頭以最快的速度向前,仿佛只要和對手展開肉搏,他們就能勝券在握!

而靖軍的火槍手為了防止誤傷,全部都停止了射擊,只剩下弓箭手還瘋了一樣的在拋射羽箭!

明軍的那兩個營長也發現了靖軍死士開始沖擊了,他們也立即下達了停止射擊,保持鎮靜的命令!

在兩聲悠長的嗩吶聲后,所有的火槍兵都停止了射擊,在裝填完彈藥后,就肅立不動了。

戰場上一時間沒有了槍炮轟鳴,只剩下戰士們用足氣力發出的吶喊!

“殺”

硝煙散去了大半,踩著馬蹬站起身的陳永華,也張著個嘴,呆呆地看著眼前讓人頭皮發麻的一幕:明軍的戰線是那么的細長,仿佛一根細細的紅線!在他們前方的數十步,一群群披堅執銳的靖軍步兵,正嗷嗷叫著發起了沖鋒!

這.頂得住嗎?

他剛想到這里,前方指揮作戰的兩個營長又一次下達了命令。他們的命令化作了嗩吶刺耳的聲音,原本肅立不動的明軍火槍兵,全都舉起了火槍,上了刺刀的槍口,指著前方奔涌而來的靖軍。每個人都屏住了呼吸,等等著嗩吶再一次吹響!

這些模范鎮的火槍兵可不是訓練了半個月就上戰場的炮灰,他們都是淮西國人,在李中山平定淮西的戰爭中就上過戰陣,隨后一直在南京的講武堂大營中接受訓練.而且重點就練隊列,練槍法,練遵從號令和排隊槍斃!

吶喊著沖鋒的敵人已經距離他們越來越近了!三十步,二十步,十五步十步!

當雙方最近的距離已經低于十步的時候,一次刺耳的嗩吶長鳴,才突然響徹在明軍火槍兵們的耳畔!

就是現在!

八百支火槍同時打響!雖然是火槍,但卻打出了猶如炮擊一樣的轟鳴聲,而且殺傷力也不亞于十門十二門同時噴射霰彈的六斤野炮!

而靖軍的死士,這回真是死不瞑目了!眼看著就要沖到敵人跟前了.他們當中距離敵人的火槍兵最近的人,都已經沖到七步之內的距離上了!

都說七步之外槍快,七步之內刀快!可現在怎么變成了七步之內的槍打得又快又準了呢?

沖在最前面的靖軍死士,幾乎就沒人能躲過這“七步之槍”的一擊,明軍的“細紅線”前,全都是已經被擊斃或即將死去的靖軍死士。

就算有幾個漏網的,也都給嚇尿了,只是呆立在那里,不知道該下跪投降還是沖上前拼命?

而那些沖得比較慢的靖軍死士看見前面的三四百人一下都撲倒了,也都給嚇懵了!

這他媽的也太狠了吧?

而就在他們被嚇得不敢向前的時候,對面的明軍火槍手已經非常熟練的掏出定裝好的米尼彈,手腳麻利地完成了又一次裝填——米尼彈的裝填本就比一般的鉛彈容易,而這些明軍又是“熟練兵”,一次裝彈按照西洋人的時間來說,就是二三十秒。那邊的人還沒反應過來,這邊已經舉槍又要槍斃了。

“跑啊!”

不知道哪個“天才”這個時候突然吼了一聲,已經被恐懼所籠罩的靖軍“怕死士”們全都轉身就逃。可是他們都披著兩層甲胄,剛才沖鋒的時候又消耗了大量的體力,這個時候拼了命跑又能多快?跑不過子彈啊!

“轟”

隨著一聲刺耳的嗩吶,戰場上再次響起了燧發槍齊射的轟鳴聲!

岳樂的左右涌動著的都是跟隨他多年的滿清騎兵,騎手的小辮在腦后的空中左右擺動,還不時發出尖聲怪叫,幾聲火炮轟鳴(其實是燧發槍齊射)并沒有嚇著這些久經戰陣的滿洲勇士.他們早就不是在北京城養尊處優過好日子的八旗紈绔了,而是被多年的殘酷戰爭,鍛煉成了真正的勇士!

毫不夸張地說,他們的本領和他們的惡人阿瑪相比,都不相上下了!

所以他們的沖鋒,不是兩條細細的紅線可以阻擋的!

沒錯,在陳永華的左側,這個時候也出現了兩條細紅線和一條隱約的散兵線!

面對滿洲騎兵的沖鋒,明軍的營長采取的居然不是空心方陣,而是細紅線加散兵線的應對之法。

在岳樂這樣打了快一輩子(一輩子很快的,馬上就要到點了)仗的老行伍看來,這個陳永華根本不會打仗,完全是胡亂指揮,這一仗贏定了!

其實他也沒完全猜錯,陳永華真不會打仗,因為所有的命令都是跟在陳永華身邊的王安替他下達的!

實際上,陳永華剛才的全部注意力,都在曾養性派出的那些“怕死士”身上,壓根沒發現靖軍的騎兵已經沖到他的左翼了!

而當他把注意力從正前方收回的時候,才發現他身邊的參謀們都不知道去哪兒了?左右找了找,才發現這伙人已經改變了方向,全都向左轉了,他趕緊抬頭往左看去,一下就呆住了。

戰場上,一群一群的騎兵,正依次向著幾條明軍步兵組成的細長紅線猛沖而來不是應該用空心方陣嗎?怎么用這些“細線”一樣的步陣對付敵人的騎兵?

這是誰的命令?這不是在瞎指揮嗎?

他剛想發問,才發現大將軍府的左參軍王安正老神在在地坐在馬背上,一點都不慌。

既然王安不慌,陳永華當然也不慌了他是“總舵主”,怎么能慌呢?于是他也一副氣定神閑的模樣,拎了把韁繩,策馬到了王安跟前,看著前方奔騰而來的靖軍騎兵,點點頭道:“唔,靖軍的騎兵很猛啊!兄弟們能頂住嗎?”

王安笑道:“他們在送死!靖軍騎兵不到千騎,一股腦沖上來也許還能沖破咱們的防線,可是他們卻是百余騎一隊.這怎么沖得過來?”

你這么說我就放心了!

陳永華滿意點點頭,還掏出把折扇,輕輕扇動了起來,這模樣.和他的老主公,總喜歡打扮得和諸葛亮一樣的鄭經都有的一拼了。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