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第333章 活呂布有槍!陳近南來了!(求訂閱,求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3章 活呂布有槍!陳近南來了!(求訂閱,求月票)

第333章 活呂布有槍!陳近南來了!(求訂閱,求月票)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大羅羅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大羅羅 | 康熙 | 你的大清亡了 


“爺爺,好像是活呂布!竟然領著兩千騎兵出城了.”

贛江之上,一條特別高大的樓船上,大周皇太孫吳世璠放下手里頭的千里鏡,指著七八里開外的南昌北門德勝門外一片開闊地上正在展開的約莫兩千人的槍騎兵,大聲對正坐在船艙內的吳三桂喊了一聲。

吳三桂這個時候正坐在船艙內戴著副老花眼鏡捧著一本奏折,仔細地看著,一邊看,一邊還露出了相當得意的笑容——這本奏折是孫吉慶從廣西發來的奏折!

這個孫吉慶原本打算一到廣西馬上起兵造反的,不過卻被隨后趕到的孔四貞給壓了下去。但孫吉慶還是驅逐了李吉貞派去桂海軍地盤上的官員,還封鎖通往梧州(屬廣西,但卻是南王藩地)的道路,并且開始招兵買馬,全面備戰。

但是孔四貞也沒有因此廢掉兒子的桂海軍節度使,更沒有將兒子囚禁,只是苦口婆心勸兒子回心轉意,重新認李輔臣當爸爸。同時,她還給坐鎮肇慶的李吉貞,坐鎮廣州的吳小菟寫信,保證“李吉慶”只是因為養父被李中山所殺而憤恨,并不會真的造反。

李吉貞、吳小菟似乎是被孔四貞給“騙”了,就沒發兵桂林去討伐已經公開實行武裝割據的孫吉慶

而當吳三桂發兵百萬伐明,還一路勢如破竹,攻下來漢陽、武昌,安陸、德安等府(其實只占領了一部分)的消息傳到兩廣后,原本還在觀望的桂海軍將領(主要是定藩舊部),一下全都倒向支持孫吉慶起兵造反了——這幫人也是倒霉催的,他們在南王府的體系中本來就是另類,既不是維新派,也不是講武系,更不是李輔臣的元從子侄,完完全全是外人,只是因為孔四貞的原因才成了李輔臣的部下。

如果沒有李吉慶變孫吉慶這檔子事兒,他們倒是能安安穩穩混一個大明復國功臣,可是現在孫吉慶怎么一鬧,他們全都得跟著倒霉。可是又不能綁了孔四貞和孫吉慶去獻給李吉貞.畢竟大將軍李中山和南王李輔臣都沒下令討伐孫吉慶、孔四貞,顯然還是想爭取一下的。

結果吳三桂看著很行啊!

于是這伙人心一橫,腳一跺,干脆跟孫吉慶造反吧!

孫吉慶得到了他們的支持,馬上就給吳三桂上了這本奏章.這下吳三桂又贏了李中山一子!這些日子吳三桂那可是一直贏一直贏,都快贏麻了!

現在聽見吳世璠的喊話,吳三桂放下手里的奏折,站起身大布走到了船艙外的平臺上,一手扶著欄桿,一手接過千里鏡,順著孫子手指方向望了過去。

千里鏡當中,兩支軍隊正在對峙。

吳周軍這邊是剛剛歸順的莽依圖率領的五千步騎,他們的任務是掩護吳周軍的陸師大隊盡可能抵近南昌城下寨。

吳三桂的計劃是“圍爹打援”,通過圍困李輔臣,引出李中山,在贛江和鄱陽湖布陣,將遠道而來的李中山一網打盡。

這個方略其實就是當年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朱元璋時的陳漢一方策略的翻版!

雖然陳友諒使用這個策略沒能打贏朱元璋,但是在吳三桂看來,陳友諒的失敗不在于圍南昌打援的策略不對,而在于打援沒打動,還被援給打死了歸根結底,就是陳友諒的軍隊戰斗力差,打不過朱元璋的軍隊。

打不過,什么計策都白給啊!

所以他今兒把新歸順的莽依圖押在前面,就是想親眼看看李家軍的斤兩

而莽依圖和大明有血海深仇,他手底下的兵士又有相當部分是江寧旗軍和綠營出身,家眷都被明軍屠了,一個個都恨極了大明。

在跟著岳樂、杰書同明軍作戰時,他們這一部向來是最頑強的,而且在岳樂、杰書的關照下,他們的裝備也是最好的,雖然騎兵不多,但是全數披甲,半數的士兵配屬了鳥槍,余下的半數則大多同時配備長槍和弓箭。

另外,莽依圖麾下還有一支小小的炮兵,配備了八門輕型的可以發射三斤彈丸的青銅火炮。

看見李輔臣帶著兩千騎兵出了南昌城,莽依圖的眼睛一下就紅了——仇人見面啊!

“八旗子弟們都看好了,那個騎大馬的高個子是王輔臣!”

莽依圖一聲發喊,周圍馬上就有人應聲了。

“騎大馬者是王輔臣!”

“高個頭的是王輔臣!”

聽著這些發喊聲,莽依圖就知道底下人的士氣起來了!

這可是為他們自己報仇啊!

現在莽依圖有點理解廣東人為啥那么恨尚可喜他們一家子了.

莽依圖的這五千人早就已經布好一個非常傳統的中式方陣了,就是那種外圈是正方形、長方形,里面大致是空心的,可以塞進輜重、中軍、騎兵、火炮和預備隊的方陣。

而莽依圖本人,則騎著戰馬,佇立在大陣中心,自己的將旗之下,用充血的雙目,惡狠狠看著三四百步開外,已經展開了兩列密集橫隊的李家鐵騎。

這些鐵騎看著就很“鐵”!

馬背上的騎兵都穿著黑漆漆的鐵甲——是用整塊的鐵片千錘白打出來的胸甲加上環臂甲和鐵笠盔還有裙甲組成的套裝,整個一刀槍難入啊!

而這些鐵騎兵胯下的戰馬,還都披上了具裝馬鎧!

人披甲,馬具裝,還排出千騎并列的密集橫陣,每一名騎兵還手持著細長的竹槍,顯然是準備發起沖陣的。

看見這些騎兵緩緩向自己這邊推進,所有的人,包括遠在樓船上的吳三桂都感覺到有點透不過氣來了。

吳三桂輕輕點頭,自言自語道:“活呂布還是有點能耐的可惜他現在人在江南,湊不齊大騎兵,若是有兩萬這樣的鐵騎,便是老夫都沒把握拿下他了!”

“爺爺,您覺得李輔臣的騎兵比起咱家的關寧夷丁突騎如何?”

一旁的吳世璠笑著跟吳三桂打聽了起來。

吳三桂認真地想了想:“應該是李輔臣的騎兵更強當年的滿洲人的白甲兵也不過如此了!”

“白甲兵?”

“真有那么強?”

吳世璠、吳世玨這兩個從小聽著白甲天兵如何牛逼的神話長大的小子聽了吳三桂的話都是一臉的震驚。

吳三桂笑了笑說:“橫豎就是兩千.呵呵,殘明那邊估摸也就這兩千精騎,都在南昌也好,省得耿精忠和孫吉慶遇上他們。”

“爺爺,”吳世玨笑著問,“您覺得莽依圖能擋得住嗎?”

“能!”吳三桂笑道,“莽依圖的五千步騎也是難得的精銳,而且和李家還有深仇大恨,愿意效死力!”

“爺爺,李輔臣的騎兵停下來了。”吳世璠又喊了一聲。

“停下來了?距離多少?”

“兩百步開外!”吳世璠說,“后排的騎兵都下馬了!”

“兩百步開外?后排下馬?這是要”吳三桂的臉色突然一變,低吼一聲:“不好!”

吳三桂知道“不好”的時候,莽依圖還傻傻地在那里發呆呢!

這具裝鐵騎在敵陣前二百多步下馬是什么意思?蓄馬力?這也太近了吧?就不怕對手的騎兵沖出去?好像也不行.后排下馬,前排還在馬背上坐著呢!

就在莽依圖琢磨著是不是要把那幾門小炮里面的鐵砂彈都打空了,再換上實心彈轟擊對方騎兵的時候,他突然看見敵陣前排的千余鐵騎隊的間隙中鉆出了八九百名扛著燧發槍的下馬騎兵!

“這是火槍騎兵?”莽依圖不可思議地看著這些下馬火槍騎兵在距離自己的方陣二百余步開外迅速整隊,然后舉槍瞄準這個時候他也知道不對了!

他也聽說過有一種可以在二三百步開外要人命的線膛槍!

不過這種槍很難打造,而且容易損壞,所以他也沒怎么見過據說只有李中山的山字營親兵才裝備了不少。現在李輔臣的那些下馬騎兵難道都裝備了線膛槍?這也太多了吧?

“呯呯呯”

莽依圖還沒想好該怎么辦,對面的八九百支線膛槍已經打響了!

八九百發“米尼彈”如同旋風一樣從莽依圖的陣前掃過,站在前排舉著火繩槍不知所措的“莽軍”鳥槍兵頓時就跟稻草一樣,被割倒了一大片。而那些沒有被打倒的“莽軍”鳥槍兵也顧不得和敵人的距離有多遠,紛紛舉起手里的火繩槍就朝敵人反擊。幾乎在同時,莽依圖軍的八門三斤炮中的五門也轟隆隆打響了,噴出了一大堆濃煙和鐵砂,不過卻完全夠不著二百多步開外的敵人。

而“米尼彈”的優勢不僅是打得準打得遠,裝填還比較快,所以當莽依圖的炮兵、鳥槍兵還在手忙腳亂裝彈的時候,又是八九百發“米尼彈”呼嘯而來!

這八九百鐵甲騎兵可都是李輔臣訓練了好久才練出來的神槍手,平時他們都能打三百步的靶,現在換成二百步開外打成片的目標,那還不跟屠殺似的?

等他們幾波齊射打完,莽依圖的方陣已經亂套了,不僅前排的鳥槍兵被打死了二三百,就連后面站著的長槍兵也死傷超過二百,至于那八門被推上前沿的三斤炮的旁邊,全都是橫七豎八的尸體和奄奄一息的傷員,幾乎都沒有能動彈的炮手了!

莽依圖已經知道不行了,正大聲命令手下徐徐而撤的時候,忽然又聽見一陣急促的鼙鼓,然后就他就聽見充滿驚恐的呼喊聲:“騎兵.槍騎兵沖鋒了!”

莽依圖趕緊抬頭向前,透過彌漫的硝煙,并沒有發現前方有奔騰而來的騎兵,但是隆隆的馬蹄聲卻已經傳到了耳邊

“這,這這李輔臣的騎兵竟然這么強啊!”

樓船之上,居高臨下觀戰的吳三桂倒是看得分明,李輔臣的騎兵當然不能隱形,他們只是借助雙方槍戰時發出的煙霧掩護,悄悄集中到了那些下馬火槍騎兵的兩側,然后以數十騎為一群,發起了“車輪突擊”——就是一群接著一群沖向被線膛槍打得陣型大亂的莽依圖所部!

莽依圖部主要是步兵,結陣自然可以對抗騎兵沖擊,但是結陣的步軍卻抵擋不住線膛槍的密集火力打擊——八九百支射速很快的線膛槍的威力不亞于幾門發射霰彈的紅衣大炮!

哪有步兵能站著挨紅衣大炮的霰彈打擊?所以打幾輪必然會崩潰,他們一崩,李輔臣的騎兵就能來收人頭這套戰術簡單有效,唯一的缺點就是花錢太多!

線膛槍和鐵甲騎兵都很貴,李輔臣還把這“兩貴合成一貴”,那還不得超貴?

這簡直是用銀子砸人啊!

這是欺負吳三桂是“貧困帝”嗎?

“敗了,敗了”

吳三桂這個當皇上的剛想到自己太窮的時候,一陣喧囂嘈雜的呼喊,已經從贛江東岸的戰場傳過來了。

莽依圖的軍隊已經被打崩了!

只是幾輪線膛槍齊射加一波具裝甲騎沖鋒,莽依圖列陣而戰的五千精銳就只能丟盔卸甲而逃。戰場上到處都是逃竄的“莽軍”,亂紛紛向著正在匆忙列隊的后軍人馬沖去,結果又挨了一頓子彈和箭簇,這才轉向戰場兩側而退。

這樣的攻擊力,可比當年的白甲兵強太多了!

不過一擊得手的李輔臣也沒戀戰,畢竟敵眾我寡,吳三桂那邊看著仿佛有“百萬大軍”.而且就在莽依圖所部身后,一隊剛剛下船的吳家馬甲騎兵已經在戰場上展開了。

李輔臣的那套打法,用來對付敵人的炮兵和步兵是很好的,如果對上敵人的騎兵,就沒太多優勢了。

所以李輔臣也就見好就收,牽著繳獲的戰馬,拖著幾門搶來的火炮,押著還能動彈的俘虜,歡呼著撤回了南昌城。

目睹了莽依圖兵敗和李輔臣的火槍騎兵有多強悍的吳三桂眉頭緊鎖,一言不發地站在那里,眼珠子看著得勝的李輔臣率軍返回,這才吐了口氣道:“傳朕口諭,令各部步軍立即打造盾車,列陣時用盾車遮護前方”

“是!”

左右大聲應答。

吳三桂頓了頓,又低聲道:“準備筆墨紙硯,朕要給孫吉慶回信!”他接著又喃喃自語道:“還好有這枚棋子,只要廣東到了朕手里,朕也會有許多線膛槍的.看來要打天下,必須得有線膛槍啊!”

浙江,安吉縣。

“靖”字旗號,在縣城的城頭獵獵舞動!

這座縣城原本是劉進忠的地盤,但是現在姓了耿,還是耿精忠不戰而取的!

劉進忠果然沒有要和耿精忠死磕的意思,聽說耿精忠的“十萬大軍”到了湖州附近,就縮進了湖州府的府城,閉門死守。雖然沒有言明投降那家,但行動上就是一副兩不相幫的模樣。而且還讓出了由杭州通往廣德、南京的要道口安吉。

現在進駐安吉的耿精忠面前已經擺出了兩條道路,往西北可以先取廣德州掩護側翼,而往北則可以直撲南京!

南京啊.他又有機會可以入南京了!

安吉縣城內,正和岳樂一塊兒看著地圖,商量著下一步應該怎么打的時候,忽然就有親兵來報:“報稟皇上,安吉縣城以北的茶山附近出現了萬余明軍,打著應天團練和尚書左丞陳近南的旗號。”

“陳近南?尚書左丞.”耿精忠一愣,“那是陳永華?”

“應該是吧,”岳樂道,“也許他起了號叫近南吧?”

耿精忠琢磨了一下:“他怎么來了?難道南京城沒人了?”

岳樂笑道:“可不是沒人了?劉進忠在湖州,李輔臣在南昌,李中山前幾天已經率軍登船,也往江西去了現在南京城內可以擔任一方統帥的,只有陳永華和盧三好了。”

“哈哈,”耿精忠拍拍手道,“這可太好了!陳永華、盧三好我可不怕.來人呢,擂鼓,聚將,朕這次要御駕親征,去拿下陳永華這個白面書生!”

“是!”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