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第291章 變天了,李氏幕府?(求訂閱,求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最新章節列表 >> 第291章 變天了,李氏幕府?(求訂閱,求月票)

第291章 變天了,李氏幕府?(求訂閱,求月票)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大羅羅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大羅羅 | 康熙 | 你的大清亡了 


尚淑英還是跑掉了,但她的兩個哥哥尚之節和尚之瑛都沒了!

昨晚上她看見的那場夜戰,就是她倆好哥哥對戰父子活呂布,那可真是打仗親兄弟對上上陣父子“布”,結果當然那對親兄弟壯烈犧牲了,讓活呂布父子的手下從躲藏的林子里搜出來,當場就活活割了腦袋!看那兩個死人頭臉上痛苦的表情,就知道割頭是個挺疼的事兒。

朱三太子看了看放在個挺漂亮的托盤里端到自己跟前的人頭,只是輕輕一嘆,心想:如果不是遇到了王大頭、陳永華、常明月這樣的忠良,我的頭大概也會被人擺在個盤子里的

想到這里,三太子就揮揮手,吩咐左右去找兩個漂亮點的盒子,把尚之節、尚之瑛的頭裝進去,然后和尚之信的尸首一起埋到南京外城外頭。

看見兩顆血淋淋的人頭被兩個錦衣衛帶走了,朱三太子就對已經自己動手找了椅子落座的活呂布父子道:“南王,英王,二位來得正好,寡人正在和幾位先生共商國是呢!”

“商量得怎么樣了?”李輔臣笑著問,“誰當皇上的事兒商量好了嗎?”

什么?這事兒還能商量?朱三太子給李輔臣的話嚇得一哆嗦。

“父王,這事兒不用商量,皇帝肯定是三太子當。”李中山趕緊給朱三太子送上一顆定心丸,“不過這個國要怎么治,還是得好好商量一番的。”

“對,對,”朱三太子說,“剛才梨洲先生正建議說要搞個共和行政之國,寡人也覺得不錯共和好,有福共享,有難同當,和和美美。”

“不是有福共享,”李中山笑著糾正三太子道,“是有權共享所謂與之共天下,就是這個意思。而共和的和,則和睦、和諧,以和為貴。加一塊兒,則是君王與國人、國士共天下,君臣和睦,四民團結,國有大事,則君臣與國人共商之。監國,父王,你們覺得這個共和好不好?”

“好,好,這樣很好,深合寡人之意。”朱三太子哪兒敢說不好?

這可讓是三中堂四先生的一致意見,他一個小小的候補原始皇帝怎么敢反對?

“這個.”李輔臣則眉頭大皺,這個共和好像不是太好啊!國有大事,藩王和朝臣商量一下就好了,為什么要捎上國人、國士?

不過這事兒既然是他的二兒子力推的,那他也不好和二兒子唱反調.他現在姓李了,他的二兒子就是李二了!得哄著點才是!

想到這里,李輔臣就點點頭:“這個.也不錯。不過再怎么共商共和,朝中總有個帶頭的吧?帶頭的是不是稱為大將軍錄尚書事?還有,這個地方上怎么治理?是不是要廣設方鎮?梨洲先生昔日在廣東辦維新學堂時就主張宰相理政、方鎮御邊的。舜水先生則一直主張由大將軍幕府理政,由方鎮統御九邊及沿海之地。我看都挺好的!”

李輔臣當然是想“主天下”的,不過他沒有耿精忠那樣的執念,而是抱著能當皇上就當皇上,當不得皇上就當大將軍,如果大將軍都沒得當,那回兩廣去當方鎮之主也可以的態度。

而且耿精忠這個東王剛剛因為想當皇上而兵敗逃亡了,所以老李對于當皇上的興趣就不大了,開設幕府當大將軍就成了首選。

當然了,他也不是要自己當大將軍,而是想讓李中山當將軍,自己回兩廣當個大藩之主就行。

朱三太子哪里不明白李輔臣的意思?不過這事兒他說了不算,他是候補原始皇帝沒有實權的!

“英王,你覺得這個執掌中樞的官稱什么為好?”朱三太子又把皮球踢給了李中山。

李中山道:“中樞之權應該分為議政和理政,凡軍國大事,先交會議,再由相府或大將軍府辦理。至于中樞理政之臣叫什么?臣的意思是當今是亂世,亂世必須先軍尚武,首輔之臣應該稱大將軍,并加都督中外諸軍事的名義。等將來天下平定,四海歸一,再改大將軍為丞相。”

“這樣挺好,”李輔臣笑道,“不過這個大將軍誰來合適?”

他一邊說,一邊則看著自己的兒子李中山——雖然他總是和李中山拌嘴,而且還處處流露出對李吉慶的鐘愛。但是在他的心目當中,李中山其實是排第一位的,然后才是長子李吉貞,幼子李吉永,李吉慶只能位列諸庶子之首。至于李吉慶的方鎮之位,其實是他母親孔四貞讓給他的。

“誰當大將軍還是應該由復明大會推舉,”李中山沒等黃宗羲、顧炎武等人一起推舉自己,就先發話定調了,“另外.方鎮和將軍不可兼領!將軍坐鎮中樞,掌天下兵馬,都督中外諸軍,沒有道理再兼領一鎮。”

“老二,”李輔臣趕緊提醒道,“你可是粵海鎮節度使啊!”

“父王,”李中山道,“兒臣會在監國登基后辭任粵海軍節帥。”

他的意思很明白了,他要當大將軍,并且不再擔任粵海軍節度使了。

“那粵海軍給誰?”李輔臣問,“是不是給秀清?”

“秀清一個小孩子怎么當節度使?”李中山笑道,“父王,兒子會在監國即位后,提出撤除粵海藩鎮,將廣府、韶州交給廣東巡撫衙門管轄!”

“什么?”李輔臣一愣,“老二,你真的不要廣府了?那可是廣府啊!”

李中山笑道:“天下方鎮都是國家之地,兒不過是替國家代管而已。況且廣府是廣東腹心之地,如果設立方鎮于廣府,那不等于大將軍府既管不了廣東之事,也得不到廣東之財?如果推而廣之,應天府外到處都是方鎮,那朝廷管什么?將軍又管什么?”

李中山既然瞄準了將軍之位,當然要加強中央的權力、財力了!

而且他也不認為國人政治能容忍軍閥割據與其將來被歷史淘汰,還不如現在主動轉型,將粵海軍、淮西軍、應天軍、揚淮軍、長江水師等部合并成大將軍府的直轄軍隊。

相應的,廣府、韶州、淮西、淮東和應天府,還有即將收復的江南州府,都會變成大明朝廷的直轄地盤!

“老二,這事兒你和北王商量過沒有?”李輔臣并沒有提出反對意見,畢竟在他看來,以后將軍幕府也姓李!但是這個路數對于北王劉進忠的打擊就有點大了!

北王也是平亂有功之臣,而且還大義離婚,搭進去一老婆,現在搞不好既當不上大將軍,又沒法擴張地盤,是不是虧大了?

“還沒有,”李中山問,“北王在哪里?”

“回稟英王,”錦衣衛鎮撫劉碩川忙回答道,“北王率部往東追擊耿精忠而去,現在應該到了鎮江府。”

李中山點點頭,道:“讓他先追著等他這波追完了,再請他回來共商國是吧!”

說完這事兒,李中山就沖著朱三太子拱拱手道:“大王,臣父子連夜追敵,有些疲憊了,想先回府休息,明日再來監國府上商議大事吧!”

朱三太子笑著點點頭道:“好好,南王、英王,你們都勞苦功高,一定要好好休息。”

“謝大王。”

李輔臣、李中山、李吉慶父子三人一塊兒起身,言了聲謝,就急急忙忙離開了監國府,回自己的莫愁湖王府去了。

李中山回到莫愁湖王府,剛剛洗漱更衣完畢,還沒來得及瞇上一會兒,楊小環就推門來報:“王爺,盧中堂、陳中堂求見。”

“呵呵,”李中山笑了笑,“他們倆個消息到挺靈通的真是半刻也不得閑啊!請他們到勝棋樓等候,我去父王那里一趟。”

盧三好和陳永華也是通宵未眠,不過卻是一點困意都沒有昨兒凌晨到現在,南京城,不,是整個大明,甚至天都變了!

真正的變天!

“明天”、“清天”、“周天”都要被“原天”取代了!

他們倆又是“變天”的核心人物,怎么可能睡得著?事兒可多著呢!

看見李輔臣、李中山父子倆一起來了,盧三好、陳永華趕緊起身行禮。李中山則擺擺手道:“不必多禮了時間緊急,咱們也不用寒暄客套,有話直接說吧!”

時間緊急?

盧三好、陳永華馬上就明白了!

現在耿精忠已經敗逃,能夠威脅應天府的,當然就只有劉進忠了!

雖然劉進忠是忠大明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他會聽三大中堂的話。

“二位王爺,”盧三好道,“現在南京內城和西外城都已經在咱們的控制當中了.其中最關鍵的皇城,由常總鎮率領淮東團練鎮守,西外城由羅總兵帥淮西紅巾鎮守,內城則由下官的應天團練鎮守。另外還有至少六萬應天國人軍沒有解散,分別由常總鎮、羅總鎮和下官統領,分守各處緊要。水師江總兵則控制著應天附近的長江江面,隨時接應江北的援兵渡江。”

陳永華則道:“二位王爺,劉北王這一次功勞頗大,一定要妥善安撫。如果不能讓北王染指中樞,那么地盤上一定不能讓他吃虧。”

說著話,他的眉頭已經有點擰巴起來了。

這個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

地盤怎么分?安徽的江北部分是淮西紅巾的來源地,必須得由朝廷直轄,要不然淮西紅巾不成藩軍了?而江蘇的揚州、淮安、通州等州府,又是陳永華依靠的淮揚團練的老家,也不可能分給劉進忠。而應天府又是應天團練的根本,同時也是大明的京師,當然不能讓劉進忠染指。

至于鎮江、常州、蘇州、松江、太倉等州府,又是蘇南魚米之鄉.那是絕對不可能分給劉進忠的!

這樣劉進忠就只有徐州、海州兩個州府,他不是虧大了?

“等北王回來以后,再好好商量吧,”李中山思索著說,“如果劉北王愿意進兵浙江,我們可以暫時把浙江分給他當藩地。”

現在耿精忠還沒徹底完蛋,李中山估計他會往浙江跑,而劉進忠的這一波追擊,追到蘇州、松江也差不多了,不大可能一路追擊到浙江,更不可能把浙江全部都拿下。

所以大明的形勢雖然不錯,但依舊沒有一統江南,紙面上的地盤甚至比南京之戰前還小一點。

之前一直沒說話的李輔臣這時候也皺起眉頭道:“要打的地盤的確還有許多安慶還差一口氣兒才能拿下,現在太平、池州、徽州、寧國、廣德這五個州府大概又要變成賊境,浙江全省再加上福建的東部大概也得丟過完年可有的好打了!如果劉北王再鬧起來.”

如果劉進忠對于李中山的安排不滿,那這樂子就大了!大明朝真的就“一夜回到龍鳳年”了——如果不算被隔斷的兩廣和部分福建,差不多就是朱元璋當韓宋江南行省平章政事時候的地盤。

“不能讓他鬧起來!”李中山斟酌著道,“回頭我派個使者去劉進忠軍中和他好好說說。”

李輔臣道:“派周培公或姚啟圣吧,他倆都有一張巧嘴。”

周培公和姚啟圣現在都在安慶城外,其中周培公是李中山的軍師,姚啟圣是李輔臣的軍師,他倆回南京前都把前線的軍隊交給了這倆軍師指揮,繼續圍困安慶。

“他倆不能動,”李中山搖搖頭,“安慶守將莽依圖挺難對付的,得讓周培公、姚啟圣好好看著!而且他倆也很難說服劉進忠。要穩住劉進忠,只有請舜水先生出馬。”

“朱舜水?”陳永華一愣,“這位老先生也不是特別能說啊,而且他也不見得愿意替你當說客。”

他和朱舜水挺熟的,因為朱舜水這些年都在日本流亡,是鄭經派人去請回來的,所以他屬于陳永華、鄭經一派的學者,主張和“四先生”是有所不同的。

四先生雖然都贊成設立方鎮,但他們同時也主張維持中央集權,而且他們都不是很“封建”,而是傾向于國人政治.這可是很進步的,進步的都有點不知道怎么搞?

而朱舜水在日本考察了政治,覺得日本國的藩幕封建有一定可取之處,可以做到不換皇上而易天下之主。這個挺適合現在的大明的,皇上還姓朱,但是不掌權,幕府將軍可以姓李——現在的大明朝中李家勢大,光是王爺就有仨,南王李輔臣,英王李中山,忠王李來順!這個李輔臣可是和李自成聯宗的,所以這仨“李王”都是一門眾啊!

所以在朱舜水心目中能當幕府將軍的只有李氏三王當中的一人。

另外,現在東西二王叛國了,能夠約束三個李王,就只剩下翼王鄭經和北王劉進忠所以這兩個王裂土地方,領袖群藩,才是平衡李氏,保衛大明的上策!

如果他們要和李氏爭中樞,那后果一定是被滅!

由于朱舜水是真心相信這一套藩幕體系的,所以由他出面,是最有說服力的。

而且朱舜水的名聲比周培公、姚啟圣好多了,朱舜水是公認的賢者君子,周培公、姚啟圣那是“毒士”,劉進忠能信他們才有鬼。他也什么都不信,別說周培公、姚啟圣了,就是諸葛孔明復生也沒用啊!萬一他再一沖動,把周培公和姚啟圣宰了,那李家父子可就虧大發了。

想到這里,李中山就笑著對陳永華道:“復甫,你和翼王、舜水先生是一體的,你也寫封親筆信給舜水先生一起帶給劉北王,告訴他,我們李家爭定中樞大權了也不會給他在兩江地面上增加土地,他去浙江發展是最好的!翼王在福建,北王在浙江,互為犄角,一起制約李氏幕府!”

陳永華已經明白李中山的意思了,點點頭道:“如果是這樣那舜水先生倒是一定愿意出面走這一遭的。”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