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第272章 這個東王他想當萬歲嗎?(求訂閱,求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2章 這個東王他想當萬歲嗎?(求訂閱,求月票)

第272章 這個東王他想當萬歲嗎?(求訂閱,求月票)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大羅羅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大羅羅 | 康熙 | 你的大清亡了 


“盡快出兵打破江南、江東大營?”耿精忠一聽尚之信的建議,就忍不住眉頭大皺了,“這事兒恐怕是欲速則不達吧?”

他和岳樂指揮的江南、江東、江西三個大營的兵在南京城內城外斗了好幾月,壓根沒占著什么便宜.他在南京城內嫡系一萬多人則一直縮在南京皇城里面養精蓄銳。

而他擺在南京外圍的嫡系曾養性部比他要積極,跟江南大營的李之芳還有從福建開過來的范承謨打了幾場,但很不幸,都打敗了。

所以說在這場南京保衛戰中,耿精忠這個東王的表現的確有點差,別說建立威望后取而代之當天子了,就算要挾天子、令諸侯都差了點兒意思。

可是現在出城去和岳樂打一場決戰.勝了還好,萬一敗了咋整?

到時候他還怎么阻止王大頭回南京主持大局?

尚之信似乎知道耿精忠的心思,于是笑著道:“東王,岳樂當然不好打,但是現在他的江東大營精銳都丟在徐州、宿州了。而且徐州這個南北交通的咽喉又被王大頭攻占,他的后路不穩,軍心恐怕也動搖得厲害,搞不好都已經萌生退意了。也許大王一出兵,岳樂自己就退走了。”

耿精忠搖搖頭,道:“窮寇莫追,歸師勿掩岳樂畢竟用兵多年,就怕他來個狗急跳墻。不如緩一緩,等他把主力都調去江北用于反攻徐州了,咱們再出兵也不遲。”

耿東王顯得有點保守,這大概是和他抵達南京之后用兵都不大順利有關。而且他手底下的那些靖藩舊部對于和滿清打生打死的勁頭也不大這些人覺得自己干得夠多了,早年間跟著老耿從東北一路打到廣東后來又轉到福建,現在又從福建打到南京。東征西討的,都快把整個天下來回打穿兩回了,所以不想再努力了。

而且這幫人的家眷大多還在福建,就算要打也只想打通南京和福州之間的聯絡,其他就再說。

而尚之信和他的手下對于打仗和搶權、搶地盤的勁頭可足多了.不打不搶,他們什么都沒有啊!

“東王,遲了!”尚之信握著拳頭道,“您當然可以避免和岳樂硬碰硬,甚至可以禮送岳樂出境。但這個兵一定要盡快出,不能拖!因為您只有出了兵,才能拿到江南督師、尚方寶劍和便宜行事之權!”

“江南督師?”耿精忠吸了口氣兒,“可是當了江南督師,我是不是也要和王大頭一樣出城督師呢?”

原來耿精忠自己也不愿意離開南京他害怕自己帶兵離開后,南京就被盧三好、陳永華給控制了。

“大王差矣,這個南京不也在江南嗎?大王完全可以在南京城內督師!您要是不走,定王還能派人把您押出南京不成?”

“對啊!我怎么就沒想到呢?”

尚之信笑著又道:“而且大王一旦就任江南督師,就能便宜行事之權招降滿清那邊的地方守臣和武將。

還能在王府屬官之外,再征辟一批督署屬吏.您可以利用這個權力把江南名士都征入大王的幕府!有了他們的支持,東王您才能再進一步啊!”

“好主意啊!”耿精忠眼前就是一亮,“俺答公,你可真是我的諸葛孔明啊!”

南京城的監國府內,一座照著紫禁城中文華殿前的那道文華門修建的大門外,今兒可是熱鬧得跟菜市場有一比了。

一大清早,天還沒大亮,就已經有一大群頭戴烏紗,身穿各色官服的大明忠臣喜氣洋洋聚居在文華門外頭了。他們當中有些人是懂規矩的,也知道今兒來干什么,所以都謹守著朝臣氣度,只是捧著笏板,依著品級大小站在該站的位子,也不和人交頭接耳。

而有些個才當上大明臣子不久,之前也沒研究過這個明朝官兒是怎么當的主兒,這會兒可就沒那么守規矩了,一個個嘻嘻哈哈的聊上了。

“這大門好氣派啊!門頭上還有匾.文華門?這文華門是什么意思?”

“這個我知道,文華門就是文華殿的大門!”

“文華殿?文華殿不是在紫禁城里面嗎?怎么搬到監國府來了?難道這門里面還有一個文華殿?”

“不是吧這門里面應該是監國府的后花園哦,現在是監國定王的后宮吧?”

“后宮?大王一大清早把我們叫到他的后宮門口做什么?”

“做什么?上朝啊!昨兒到你那兒傳話的錦衣衛沒和你說嗎?”

“沒說啊就是讓今兒一大早穿上官服,戴上帽子,拿上板子到監國府大門外候著。”

“你不會問一個?我告訴你吧.咱們今天是來上早朝的!”

“早朝?怪不得那么早!”

“這個在京城當官都是要上早朝的!以前之所以不上早朝,就是因為上早朝的地方被東王占了.定王沒辦法,只好在監國府,也就是原本的兩江總督衙門里面再修一個文華門,這樣就能搞個御門聽政,也就是上早朝了。”

“為什么修個文華門?”

“因為依著大明的舊例,文華殿是皇太子觀政、攝政的地方。定王是先帝唯一在世的兒子,就相當于太子,現在又在監國攝政,所以攝政的地方就該是紫禁城里面的文華殿。可是現在.”

“嗯咳!嗯咳慎言,慎言!”

既然有人說“慎言”了,那大家伙兒就不說東王占皇城的事兒了,改說剛剛傳回南京的江北捷報和未來天下三分的大好形勢了.現在李中堂和北王已經把徐州城都拿下了,而且還在睢水和符離集大破清軍,斬首兩萬級啊!

這兩萬是斬首數啊!

一個個數出來的,那肯定錯不的!

而且圍攻南京的清軍這幾日明顯徐徐而退,南京西邊的清軍已經放棄了大勝關和長江北岸的和州城,撤到當涂和采石磯去了。南京東邊、南邊的清軍則在逐步放棄南京外城的各個城門,開始向棲霞山大營和溧水縣城退卻。

這擺明了就是要撤兵了!撤兵之后回防鎮江、蘇州都算是形勢尚可,如果再嚴峻一下,沒準就要從江南滾蛋了。

看來這場南京保衛之戰是打贏了,而南京小朝廷的字號也算是立起來了,那大家伙剛剛到手的官位,可就是保住了.以后大家可就都是大明復國功臣了。

那怕這個新大明不如那個舊大明景氣,有個三分天下和五十二年家國(從孫權稱帝到三分歸晉正好五十二年),大家伙兒也夠吃兩三代了。

另外,現在的這個新大明和過去的舊大明他不一樣,舊大明是朱家占大股,大小功臣占小股的天下,而眼下這個新大明的監國定王可不比朱洪武.他是個連皇城被耿精忠占了都不敢要回來的弱主,其實就是個拿了朱三太子的金字招牌入了一股的傀儡皇上。

所以卸磨殺驢屠功臣的事兒,是不大可能發生在新大明的,以后大家一定可以安享榮華!

種種樁樁的好事兒加在一塊兒,能不讓這些拿了新大明股份的小功臣們嗓門兒越來越大么?

大家伙正說得起勁兒的時候,忽然有人喊了一聲:“東王殿下、盧中堂、陳中堂他們到了!”

現在的南京朝廷已經形成了“五大佬”共保三太子的局面,這五大佬當然就是二王三中堂了——東王、北王、李中堂、盧中堂、陳中堂。現在北王和李中堂在江北帶兵,南京朝廷這里就是東王耿精忠和盧三好、陳永華這倆中堂唱對臺了。

而且誰都知道這兩王是一黨,三中堂是一伙。這次李中堂督師江北和北王劉進忠共取淮西時,就因為不信任北王劉進忠,把劉進忠的老婆尚淑英要去當了人質。

現在眼看著江東小明朝的前途穩了,這二王三中堂該不會來一場火并吧?真要打起來,大家應該支持誰才比較穩?

一想到這事兒,文華門外頭的這些人全都老實了規規矩矩往兩邊一站,一個個都是忠臣孝子好爸爸的模樣兒。

耿精忠和盧三好、陳永華倒是有說有笑的,看來這兩伙人暫時還不會火并!

“監國駕到!”

隨著一個穿著錦衣衛衣服的壯漢吼出這么一嗓子,新開張的“小明王朝”的大小股東們全都行了揖拜之禮。然后就聽見腳步聲響和朱三太子遮掩不住笑意的聲音:“平身,平身!”

大家直起身,笑呵呵往那個文華門看去。就看見朱三太子一身朝服,坐在御座上面兒,臉上的笑容也多得沒地方堆了,看見群臣都和自己一樣高興,于是笑道:“都知道了吧?我們打贏啦!哈哈哈,李中堂果然是國家柱石,大明有他,這三分天下是穩穩的。”

“監國殿下!”在文華門外有一把交椅可坐的耿精忠這時候笑著插話道,“臣建議重賞李中山。”

朱慈炯點點頭:“賞他什么好呢?”

“給他封王吧!”耿精忠建議道,“臣建議封李中山為英王.英者,英雄也!李中山擊破滿清江東大營精銳數萬人與淮泗之間,斬首兩萬封他個英雄之王才不算虧待他。”

他沒有再拿“英國在淮南”說事兒,而是在手下的軍師喻仁英、黎道人的建議下,改了個吹捧李中山的說法。

“封英王”朱慈炯想了想,“可他家已經有個南王了。”

朱慈炯曾經當個李中山的師爺,跟著他一起在廣東創業,當然知道廣東那攤子事業李中山是占大頭的!所以他才能把廣東最肥的廣州府變成自己的領地。

而李輔臣心中意屬的王位繼承人也是李中山!

你現在給李中山直接封個英王.這個南王、英王都是一字王,一邊大啊,不存在英王繼承南王的可能吧?

“南王李輔臣的兒子那么多,有這么會嫌家里的王位太多?”耿精忠笑道,“況且淮西那邊也的確需要一個王爺才能鎮得住!現在滿清的江西大營總管是康親王杰書,武昌那邊還有忠王李來順,襄陽那邊有西王吳三桂.朝廷派到淮西的督師如果僅僅是個兵部尚書,是不是太小了?”

好像有點道理不對啊!李中山怎么就要出鎮淮西了?

“東王,你的意思是李中山要常駐淮西?”

“這是必須的,”耿精忠道,“現在淮西的廬江、安慶、六安、潁州等四個府的地盤大多還在滿清江西大營的控制下。現在滿清的江西大營實力猶在,杰書可以以九江、安慶為根本,西據李闖,南抗廣東,顯然也是知兵善戰的。如今朝中除了李中山,還有誰能確保拿下廬江、安慶、六安、潁州等四個府?”

“說的也是.”朱三太子想了想,又看了看那兩位大中堂。

“大王,臣也覺得應該給李中堂封王!”陳永華起身對朱三太子道,“此外,臣建議命劉北王進駐徐州,并出任山東、河南兩省督師。同樣授予便宜行事之權和尚方寶劍。”

盧三好笑著附和道:“大王,臣附議。”

這兩個中堂顯然也不是很想讓李中山返回南京不過他們也不愿意“白白失去”李中山,想要“搭”上一個劉進忠。

耿精忠笑著點點頭:“大王,臣也覺得應該讓劉北王負責經略山東、河南。”

你們說好了是吧?

朱三太子馬上就明白了!

耿精忠、盧三好、陳永華這是聯手把李中山和劉進忠都“請”出了南京!

不過他就算什么都明白,現在也只能老老實實按照這三位權臣的意見去辦。

“既然三位都是這個意思.”朱三太子說,“那么就再征求一下李中山和劉進忠的意見,如果他們沒有異議,朝廷就正式頒布大詔。”

這事兒就先只能這樣了。

李中山、劉進忠可是“議政”,是能否決朱三太子旨意的大佬!

“大王,”尚之信這時候出班上奏道,“現在淮北剛剛大捷,徐州兵要之地又被朝廷收復,正是虜賊人心惶惶的時候,朝廷應該趁此良機,清剿江南的虜賊,至少也要打破虜賊的江東、江南兩座大營。所以臣建議應該立即任命江南督師,全權負責消滅江東、江南兩大營,并使之和江北督師、河南山東督師擁有相同的職權。”

“不知誰可以當江南督師?”朱三太子問。

“大王,臣愿意督師平江南!”自告奮勇提出要當督師的當然是耿精忠了。

“東王?”朱三太子心頭就是一樂.這個東王要出城督師,那是不是可以把南京紫禁城還回來?

不過他也不敢一口答應下耿精忠的請求獻帝嘛!得有當傀儡的覺悟。

“盧三好,陳永華,你們怎么看?”

“大王,臣贊成東王督師江南。”

“臣也覺得要督師江南,非東王不可!”

朱三太子笑著點了點頭,“好,既然你們兩位沒有異議.那東王督師江南的事兒就這么定了。”

耿精忠督師江南因為不涉及到李中山、劉進忠的“包干區”,所以不必征求他們的意見。

耿精忠笑了笑,似乎奸計得逞了一半,站起身揖拜一禮:“臣令旨。”

朱三太子又道:“東王,本王也給你尚方寶劍和便宜行事之權在虜賊未曾退出浙江、福建兩省和江蘇的江南之前,南京之外,長江以南,江西以東,東王都可以專權行事!”

“謝定王!”耿精忠又是一拱手。

“東王,那你準備什么時候領兵出城去?”朱三太子笑道,“到時候孤家要擺宴為你踐行。”

“出城?”耿精忠笑著反問,“大王,臣為什么要出城?”

“什么?東王,你不是要出兵攻打江南大營、江東大營,還要督師江南嗎?你不出南京城,又怎么打江南江東大營,怎么督師收復江南?”

“大王,”耿精忠一笑,“臣自會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何須出城剿虜?臣坐鎮南京,調度東南兵馬,就可以不負大王之望了。”

不出城.還有拿尚方寶劍和便宜行事之權?你想干什么?對,你一定是想挾天子、令諸侯,將來當個萬歲爺吧?

朱三太子這下是徹底沒想到,不過他還是不愿意答應耿精忠——這個耿精忠看上去是不想讓他安安生生當傀儡啊!他這個一邊掌握江南兵馬,一邊還要在南京掌握更大的權力,他恐怕是要當個耿孟德,來篡大明的皇位?

想到這里,他趕緊扭頭看著盧三好、陳永華可是他看到的,卻是兩張沒有一點喜怒的面孔。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