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第192章 自由忠臣,熊霸中原!(求訂閱,求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2章 自由忠臣,熊霸中原!(求訂閱,求月票)

第192章 自由忠臣,熊霸中原!(求訂閱,求月票)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大羅羅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大羅羅 | 康熙 | 你的大清亡了 


“爺爺,這是四爺爺托我帶給您的尚可喜、尚之信的勸進表!”

漢中西王府的大殿之上,遠道而來的吳世璠給吳三桂行禮問安過后,就拿出了吳三畏交給他的尚可喜、尚之信寫得那封《勸西王進位為天子表》。

“什么?”吳三桂愣了下,一邊接過“勸進表”一邊問,“你的四爺爺?”

“就是新會侯長廉公,”吳世璠解釋說,“孫兒正準備跟隨祖家表姥爺離開高州府的時候,他也恰好率部前往廉州,途徑高州的吳川縣限門寨。孫兒就跟著祖表姥爺一起去了趟限門寨,見著了四爺爺,然后四爺爺就給了孫兒這勸進表,讓孫兒帶給爺爺。”

“他長什么樣?”吳三桂一邊翻看著勸進表,一邊發問。

吳三桂對自己素未謀面的小弟弟還是很感興趣的.他當然也懷疑過這個吳三畏的身份,但這個吳三畏也不是個無名小卒,好歹是武狀元出身,還是副將銜的守城營參將,不說位高權重吧,那也是有頭有臉有來路的,怎么可能亂認親爹呢?

而且這個吳三畏的確是直隸人士,老家離北京很近。算算日子,他出生的時候,吳三桂他爹吳襄也正好在北京當富家翁.當年的北京那可是花花世界,吳三桂不就在那里得了個“圓圓”?

后來吳三桂可聽人說了,當年給他送妹子的可多了,不止陳圓圓一個,還有好幾個美人,不過沒送到他手里——他不忙于軍務嘛,所以都由他爹吳襄代收了!可收著收著人就沒了時隔多年,吳三桂又得一老弟弟,也就沒什么奇怪的。

“他長得黑黑的,一臉大胡子,非常威武,跟《三國演義》里的張飛張翼德差不多。”

“黑黑的?”吳三桂一愣,他爹吳襄可是個老白臉,他哥吳三鳳,弟弟吳三輔都是白白的,怎么這個吳三畏就是個黑皮?難道當年有人送了自己一個黑美人?

吳三桂想了想,還是不大明白,不過他也不多想了,而是換了個話題,問吳世璠道:“你剛才說你四爺爺率部去廉州府?那他不在新安呆了?”

“不呆了,”吳世璠搖搖頭,“也呆不下去了.王世凱在伶仃洋西岸的局面越來越好,孫兒離開廣東的時候他已經牢牢控制了香山、新會、新寧三縣,還控制了順德全縣和南海縣最富庶的佛山鎮!”

“不就是四縣一鎮嘛!”吳三桂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樣。

四縣一鎮算什么嘛吳三桂現在已經有了四川、云南、貴州三個省,還拿著廣西一部、湖南一部、湖北一部、陜西一部、甘肅一部。

吳世璠卻是一臉羨慕地說:“爺爺,您可別小看香山、新會、新寧、順德四縣和佛山一鎮.那四縣一鎮的地盤可好了,真正的魚米之鄉,到處都是一年兩熟三熟的水田,佛山又是天下第一的冶鐵手工重鎮,澳門則是天下第一海港!

而且這四縣一鎮人口很多啊!一個佛山就有幾十萬人,四縣一鎮的人口總數怕是有一百萬了!”

“一百萬,倒是不少了.”吳三桂已經看完了尚可喜、尚之信聯名的勸進表,合上了文書,沒有做出任何評論。

然后,吳三桂又摸著胡子自語道,“等老夫收了陜西、湖廣,就不缺人口了。”

吳世璠道:“陜西、湖廣大概也找不到那么好的地盤了,北京都不如啊.這四縣一鎮可真是要人口有人口,要糧食有糧食,要工商貿易有工商貿易,實在是一塊寶地啊!

四爺爺占有新會那邊就差遠了,本來也是好地方,可惜讓尚可喜折騰得太慘,人口大多遷走了,只剩下大片的荒地,養不活多少兵馬了。所以四爺爺就留鰲太師守香島,自己帶領一部分人去廉州駐扎了。”

“鰲拜.”吳三桂忙問,“世璠,你見過鰲拜了?”

“沒有,”吳世璠說,“四爺爺說鰲拜喝了生水,有些拉肚子,所以就留在香島養病順便看家。不過等四爺爺在廉州站穩了,鰲太師還是要率部去匯合的。否則世凱哥哥一旦發兵去取新會,縱使鰲太師也保全不了。”

鰲拜的歷史使命,已經接近完成了.

不過吳三桂并不知道這一點,他還覺得現在的鰲拜還很會打仗呢!

只聽吳三桂搖搖頭,道:“鰲拜可是難得的大將啊,王輔臣、王忠孝比他還差一些呢!”

吳世璠完全不贊成爺爺的分析,他現在已經是王忠孝的小迷弟了,他笑著道:“爺爺,王制軍當然不如鰲拜。但是世凱哥哥用兵打仗的能耐卻是要超過鰲拜的.他只用短短的幾個月,就將香山、新會、新寧三縣的數十個鄉都都牢牢掌握住了。不僅均了田,而且還建了一批專出鄉兵的鄉兵都,以區區三縣之地就撐起了兩萬鄉兵!還依靠這些新組建的鄉兵打敗了尚之孝、李爛指揮的一萬多旗兵和綠營兵!

鰲拜用兵,也不過如此吧?”

“三縣之地就拉出兩萬兵,還能打一打.”吳三桂眉頭深皺,“倒是不容易啊!他這么做到的?世璠,你知道嗎?”

吳世璠點點頭道:“知道,知道,世凱哥哥先通過辦維新學堂和精武學堂教導出了數百可以充任地方小吏和師爺的文士,以及數百可以充任一隊一排之長的武士又將其中的骨干之士都吸收進天地會,并大為倚重。

有了可以擔當地方鄉都和科房之任的文士,世凱哥哥就能推行三縣均田并編成所謂的鄉兵都、均田都和自管都使得世凱哥哥在三縣之治,可以深入部分鄉都,掌握至少兩萬均田鄉兵之戶。

而在用兵治軍方面,世凱哥哥又為所部鄉兵專搞了一套易于訓練、易于指揮、易于掌握的戰法!”

“還有這樣的戰法?”吳三桂來了興趣,“世璠,你知道嗎?”

“知道,”吳世璠道,“世凱哥哥也讓我進了精武學堂他為部下鄉兵安排的這一套戰法,簡而言之,就是‘結硬壘、布密陣、重火力、打呆仗’!

世凱哥哥說了,他建軍的法子用得是寓兵于民的古法,兵務多,而不務精。既然兵多不精,就只能多筑壘,習密陣,再大量裝備易于掌握,且火力強勁的燧發之槍,遇敵也多以正合,少用奇謀,靠著兵多槍多,并構筑戰壘,活活磨死對手。”

“燧發之槍?”吳三桂問,“就是那種令火石觸機撞擊發藥而得石火自燃的火槍?”

“對對,就是這種火槍,”吳世璠說,“這種火槍不大懼怕風雨,也不易誤發,因此可以大大提升隊列密度。這樣就能許多人列成密隊一起開火,槍彈如雨,就算槍法不好,蒙都蒙得著!

另外,世凱哥哥還讓人打造了一種套筒銃刀,套上槍口之后,也不影響擊發,可以一槍兩用!

而且這種燧發槍還比較容易訓練,裝填起來比火繩槍容易多了,一個農夫練上一個月就能在隊長、排長、棚長的指揮下列隊開火了。”

實際上排隊槍斃戰術真正的精髓,就是可以把放下鋤頭的農夫隨便訓練一下,就拉上戰場去當線列步兵,隨便打打也能打死不少人。

至于什么龍蝦天兵、悍不畏死、三十碼開火之類的呃,本來就是拼數量的戰術,根本不必訓練到這種程度,數量多才是勝利的關鍵!

人數多個一兩倍比啥都強!

而漢人最大的優勢,不就是人多嗎?

“一個月就上戰場了?”吳應熊馬上就來興趣了.吳三桂雖然“給”了他六個衛,但那都不是他的嫡系,他想要在短期內培養出自己的精銳嫡系根本不可能。

沒有足夠的精兵,又怎么能熊霸天下?

如果隨便抓點壯丁訓練一個月就能上陣打靶,那等他拿下荊州、襄陽可就厲害了!

到時候訓練個十萬,不,三十萬燧發槍兵去槍斃康熙!

正在他想著“槍斃康熙,熊霸天下”的時候,吳三桂突然又問了一句:“這個王世凱的確是個人才咱們應該怎么對待他?”

“當然是封他當節度使啊!”吳應熊馬上接過了問題。

“封他當節度使?”吳三桂一愣,“他可.”

他這話沒往下說。

王忠孝對于吳應熊而言,可是有殺子奪女之恨的!

雖然這事兒的錯并不在他,但是吳應熊將來大概率是要當太子當皇上的!

“爹,”吳應熊笑道,“康熙那邊不是準備要畫餅封藩嗎?不是準備先在廣東、廣西封八個藩嗎?他能封,我們也能封!他能派人去招撫,我們也能,他也不算外人小菟、小艽還是咱們家的兩個小郡主呢!爹,她們是郡主吧?”

“是,是郡主!”吳三桂道,“打下關隴湖廣,就讓她們當公主!”

接著他又用鼓勵的眼神望了一眼吳應熊:“老大,你要多多努力!”

“爹爹放心,孩兒一定全力以赴!”

吳三桂滿意地點點頭,又看了一眼俊俏得好像一個女孩子的吳世璠這孩子長得雖然俏了些,但現在看起來也不比吳世琮差。

老吳家后繼有人啊!至于將來他倆誰能當皇上,就得看他們的爹了!

這事兒還得拼爹!

想到這里,吳三桂又笑著對吳應熊道:“老大,你怎么看澧州的那個李自成?是真,是假?”

吳應熊斬釘截鐵地說:“他是假的!一定是假的!必須是假的!”

“必須是假的?為什么?”吳三桂問。

吳應熊道:“父王,您這不是明知故問嗎?他如果不是假的,那我們還打什么康熙?打李自成都來不及了.可是您就算再把李自成打死十次,也當不上皇帝!而康熙,只要打死一次,您就能當皇帝了!”

“可是那個李自成在澧州、常德、荊州一帶發展得很好!”吳三桂皺著眉頭,“這老家伙好像這些年好像也在精進,居然學會經營地盤了,還搞得有聲有色,還走了均田府兵的路子,一旦要搞成了,沒準大順就回來了!”

“不怕,”吳應熊一揮手,“先讓他做大一點,他做大了康熙就不得不把湖北的兵都調去湖南剿他,到時候我的機會可就來了!”

“好!”吳三桂聞言大喜,“有器量,果然是孤家的好兒子!”

湖南,澧州,夾山。

自打天氣再一次轉涼,李自成就又回到了他隱居了二十多年的夾山寺——這座固若金湯的寺廟,現在已經成了李闖王練兵的夾山大營的所在了。

李自成現在實行田制、兵制,乍一看和王忠孝很有點相似,都搞了均田,而且都寓兵于田。

所不同的是,王忠孝的均田更“均”一些,戶均(五人戶)的田土為三十畝,然后又加了一個禁止轉讓和持田上限。

均田制從來都不是簡單搞一下平均,實行它的目的是為了讓國家可以掌握人口、土地,并且抑制兼并。

但是私有制下總歸會存在階級的,總有人會擁有比別人更多的生產資料……王忠孝現在可以做的就是平均一下,限制一下,從而讓財富集中的速度慢一點,過程拉長一點。

而李自成的均田制則均得比較集中……沒錯,就是集中!

李自成實行的均田,更多的和兵役掛鉤,實際上也可以看成是軍役田。

雖然他也給許多澧州、荊州府、常德府的貧民分了一些口分田。但那只能讓貧民勉強糊口,想要日子過得稍微寬裕一點,還得去租大戶的田。

而在李自成的轄區實行均田之后,能夠有多余土地出租的大戶人家,毫無疑問,就是府兵軍戶了!

李自成的府兵軍戶和王忠孝的鄉兵戶是不大一樣的,數量沒有后者那么多——李自成的轄區內可沒有一個佛山鎮能源源不斷提供燧發槍、火藥和火炮。

所以他就算知道“結硬壘、布密陣、重火力、打呆仗”的戰術,也不可能建立起一支龐大的“扛燧發槍”的軍隊。

另外,李自成也不可能可以多達幾萬人的軍隊發放足額的軍餉,提供足夠的伙食。

生產力實在不允許啊!

而李自成可以在短期內拉扯起來的,還是一支比較傳統的以冷兵器為主,裝備少量火炮和鳥槍(火繩槍)的軍隊。

這樣的軍隊需要裝備更多種類的武器,需要一定的披甲率,需要更多的馬匹,當然也需要更精銳的戰士。

一言蔽之,這種軍隊雖然對手工業的要求比較低,但是單兵的成本更高,訓練的難度也更大。

這自然就需要授予更多的土地,以確保他們可以承擔裝備和訓練的費用。

根據李自成的授田規則,口分田,一般是一戶授田十畝。

而兵役田的起始價則是一兵百畝,是在口分田外,再給一百畝。

如果當個什么小軍官,這很容易就能得到數百畝甚至上千的田莊——那些跟隨李自成在夾山寺躲了很多年,又或者跟著劉一虎出生入死躲官兵多年的老兄弟,現在都得到了應有的回報,也成長為了李自成這個集團的骨干。

另外,投靠了李自成的那些地方官和師爺,也都得到了相應的授田,你沖抵俸祿。

而李自成自己,也被授予夾山寺所擁有的三千畝水田,成了如今澧州最大的地主了……

經過了幾個月的清田均田,李自成統治下的澧州,荊州南部,常德北部等地,在秋收過后就已經完成了均田,攏共均出了15000名戰士!

除了其中一些分守各地的“新大順戰士”,其他的大部分人現在都集中到了澧州的夾山大營。

就在李自成的親自監督下,日日操練,習練武藝、隊形、軍陣。

現在終于有點精兵的模樣啊!

今又是李自成大閱三軍的日子,立在高處,看著底下將近12000士氣飽滿,甲械齊備的精兵。

大起大落過的李自成,現在也難免激動的熱淚盈眶了……

大順的新征程,馬上就要開始了!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