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因為你會使元家劍法,才留活口。可惜你已經恩將仇報了。”
“嘖……”元子燭雙臂環抱,笑了聲。“那種情況,我有多放水你還瞧不出來嗎?你一個半殘的小姑娘,真以為能跟我打個平手?”
元無憂聞言,余光白了他一眼。
“你做這事后諸葛不覺得可笑嗎?今天來攔住我,就是想打架吧?比什么?”
“舅舅不是來跟你打架的,是來接你回去的。”
“呵,接我回去?還是勸降招安啊?你自己膝蓋軟,沒長硬骨頭,別來煽動我也跪下。”
元子燭驟然目光陰寒,語氣一沉。
“你對我的誤解太深了。”
“難道不是嗎?你安居一隅,有奶便是娘,這是我所見到的。”
“你要知道,之所以我是你親娘舅,就是除你親娘外最像你親娘的人。在這世上舅舅是唯一不會搶你皇位,卻能幫你打天下的人。”
元無憂暗自冷哼,心想這倒是,這姐弟倆都奉行狼性教育,散養孩子。
“我憑什么信你?”
“你可以不信我,我也信不過一個…為了男人拋棄故國的昏君。”
“既然互不相信,還說什么?打吧!”
說罷,元無憂豁然后撤一步,做好備戰姿勢。
元子燭瞧她跟刺猬似的,說不上幾句話就要喊打喊殺,著實好笑。他眉眼微垂,在眉心朱砂痣的襯托下,顯得眼神格外悲憫。
“你少一條胳膊,又是女兒身,和你動武太缺德了。”
“少廢話!用不著你在這憐憫我!貓哭耗子假慈悲,裝什么好人?”
舅甥倆人多年不見,一見面就打了好幾架。
還是折返回來的衛國公宇文直跑來,給倆人分開的,還讓元子燭拽著元無憂,強行給人拖出了博望城西門。
元無憂正不忿地跟元子燭撕扯,就聽見身后遠遠傳來呼喊,細聽是“汝南女君”。
她便知道尉相愿他們來了,卻一回頭,就被個厚實的麻袋兜頭罩住!
眼前一片漆黑的下一刻,她剛要亮出腕刀劃破麻袋,就被人反制住雙手,給捆了起來!
便因此失了方向。
所幸她知道,自己不至于喪命。
經過一路顛簸過后。
結果元無憂再見到亮光時,已經到了西鄂城外的,周國府兵營地的中軍帳里。
一聽身旁人說,她已經離博望城那么遠,深入敵營腹地,元無憂心都涼了。
隨著兜頭的麻袋被掀開,只見帳內,端坐在上位尊椅的周國天子戴玉面,頂金冠。身穿酥黃色縫黑邊的衣衫,腰纏皮帶,端莊貴氣。
他瞧著從麻袋里露出真容的姑娘,她那張嬌艷的俊臉因憤怒和顛簸而漲紅,彼時鬢發凌亂,眼神不屈。
男子瞧著心上人,心頭一緊,起了漣漪。
鮮卑天子遂一拍扶手起身,朝她走來,將她捆手的麻繩解開。
元無憂也沒推柜,乖乖任他解著。
望著矮他一頭的姑娘回到面前,罕見的乖順,宇文懷璧心頭得意,便翹唇哼道:
“知道朕為何,敢把軍事機密告訴你么?”
“不知。”
“朕也許不能算準你的心,但能算準齊國人對你的戒備。即便你說的毫無保留,他們也會對你藏心眼兒。”
“人之常情。”
“正好,朕也如此想。”
緊接著,宇文懷璧便自顧自道。
“朕從前無法阻止你為誰而戰,但現在你確實損害了大周的利益,只能逼不得已留住你了。”
說著,宇文懷璧便吩咐人帶她下去洗漱,整理衣冠,說一會兒要帶她見人。
少頃,換下黑衣勁裝,穿上風陵王朝服衣冠的元無憂,又回到了宇文懷璧的中軍帳。
結果撩開門簾一看,已經圍坐了一幫宇文家的人。聽見通稟“風陵王到”后,就齊刷刷扭頭看著她,壓迫感十足。
元無憂心里便有數了。
儼然成了對風陵王的討伐、批評大會。
因為此次齊國人對博望城的先登奪旗,是風陵王帶頭,這種叛國之舉,擱誰都忍不了。
所以今日就逼風陵王表態,要是再跟齊國一伙,胳膊肘往外拐,那宿星府和元家都將與她無關了。
不僅如此,宇文直還再次提起風陵王的身世,說她是前朝余孽,擔任宿星府君肯定會養虎為患,還質疑她風陵王爵位的合法性。
還找來一位舉足輕重的人,試圖加以佐證他的謬論——元寶月。
當聽見元寶月更推崇隴西李氏,那個私生兒子做風陵王,就因他是男的時,元無憂都被氣笑了。
她有一瞬間挺可憐元寶月的。
他這人吧,活著就是個慘案。首先是做元寶炬時,愛慕勤王保駕、大權獨攬的堂妹,卻跟乙弗氏結發為夫妻,養育好幾個兒女。
他靠著一手遮天的堂妹,做了西魏開國之君,也逃不過傀儡皇帝一無是處的命運,還得舍身聯姻柔然,為討好勢強的柔然皇后,不止帶病侍寢,還被逼殺了發妻和兒女。
即便退位讓賢給堂妹,自己借亡弟的名字做了她的皇后,也是妻主不疼,親族不愛。
最后西魏大勢已去,跟著妻主回了華胥,他終于報復了妻子,即便妻主死了,他也恨不得把天下攪亂,巴不得逼死繼女……
如今更可笑了,他這個從未享受過真正尊重的男人,因為狹隘變態的“男尊女卑”欲,竟然愿意扶植妻主的外室子,幫一個跟他毫無血緣關系,什么沒見過幾面的男孩子襲爵。
元無憂只好亮出了丹書鐵券和遺詔,再次強調那是她母皇留下的。遺詔上明明白白寫著是獨苗“女”兒,有他們爹宇文泰的簽字畫押。
還直接呈給宇文懷璧,問他認不認。
一瞧見丹書鐵券,眾人傻眼了。懂的人已經開始替皇家捏把汗了。
而不懂的宇文直嚷道:“你拿前朝的——嗚嗚嗚!”
他話說半截,就被宇文孝伯捂住了嘴,生怕他道破天機,惹來難以收場的麻煩。
畢竟丹書鐵券的作用本朝皇帝可能不認,但前朝的丹書鐵券當朝一般都會認。
就像北周自稱受禪于西魏末代皇帝,繼承了西魏正統,元無憂拿的是西魏女帝給儲君的丹書鐵券,正統中的正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