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們求著我登基三百二十三章 不要小看女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大臣們求著我登基 >>大臣們求著我登基最新章節列表 >> 三百二十三章 不要小看女人

三百二十三章 不要小看女人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周梁梁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周梁梁 | 大臣們求著我登基 


賀蓮芳送來的兩個嶺南人,是地地道道的嶺南本地人,并不是流放到嶺南的罪犯之后。他們是上嶺隱山部落的人。

嶺南分為上嶺、中嶺、下嶺,這是根據地勢劃分的。在嶺南,當地人幾乎不說自己是某某城的人,他們只會說“我是上嶺某部落的人”,或者“我是下嶺某某部落的人”。

雖說是按照地勢來劃分的,但是上領要比中嶺富裕強大,下嶺自然是嶺南最貧窮的。

來自隱山部落的兩個人之所以會說大周的官話,是因為他們整個部落的人都與中原人來往,也就是被流放到嶺南的罪犯。

隱山部落的土司是一個非常有智謀的人,并且非常開明通達。她不像其他部落的土司,古板、固執、迂腐,對中原人有很大的敵意。

她對中原的文化、生意、禮儀都非常感興趣,并且欣賞。所以,她一直鼓勵自己部落的人多與中原人來往,學習中原人好的東西。

顯而易見,她與中原人交往的政策是對的。這些年,在她的管理下,隱山部落從一個落后貧窮的小部落,變成上嶺最大的部落。

對于隱山部落的土司與中原人來往一事,其他部落的人是非常瞧不起的,他們一致認為隱山部落這么做非常丟人。實際上呢,他們一邊看不起隱山部落,一邊又羨慕隱山部落日益強大。

隱山部落的土司對于其他部落輕蔑他們一事完全不在意。在她看來,人是活的,規矩是死的,沒有什么事情比填飽肚子重要。在她心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讓部落里的人能吃飽穿暖。如果為了面子而死守著一層不變的死板規矩,而不顧百姓的死活,那么她這個土司就做的非常失敗。

在她的管理下,隱山部落的人基本上都會說中原話。不僅如此,大多數人還會識字,當然識的是中原的字。他們中還有不少人學過《論語》和《孟子》等書。

嶺南當地的各個部落都有自己的語言,但是卻沒有自己的文字。他們記載東西,是靠畫,而不是文字。

隱山部落的人跟流放到嶺南的中原人學文識字,用中原的文字記錄一切事情。自從學了中原文字后,整個隱山部落的人對中原文化越來越癡迷。

隱山部落的土司了解中原的一些事情后,自然變得越發向往中原,她想要親自去中原看一看,可惜嶺南人沒有通關文書是出不了嶺南的。

想要申請出嶺南的通關文書非常艱難,因為這不是嶺南的衙門發放的,而是由京城發放的。也就是說你想出嶺南去中原,必須經過京城的衙門同意。

即使你申請了出嶺南的通關文書,京城的衙門基本上不會同意。也就是說嶺南人只能一生一世地待在嶺南,哪里都去不了。如果有嶺南人偷偷地跑出嶺南,然后被發現,那么不僅這個人會受到嚴厲的懲罰,當地的官員也會受到嚴懲。事情嚴重的話,這個偷跑出嶺南的人會被斬首。

嶺南人不能離開當地,這條律法不是大周制定的,而是前朝規定的。前朝朝廷之所以不讓嶺南人離開本地,是因為嶺南人曾經造反,并且成功攻下嶺南附近的幾個城池,殺害了不少人。當時的前朝皇帝雷霆震怒,派大軍剿滅嶺南叛軍。

因為這件事情,再加上前朝朝廷派去嶺南的官員經常被殺,前朝朝廷覺得嶺南人野蠻粗魯,不受教化。于是,前朝皇帝便下旨不允許嶺南人出嶺南。

大周雖然改了不少前朝的律法,但是對于嶺南的律法,大周完全照搬前朝的,沒有修改一條。

不管是前朝,還是大周,又或者更早的王朝都嶺南人為頑固不化的野蠻人。在他們眼里,嶺南人跟野獸沒有什么區別,沒必要花心思去教化他們。即使花了心思去教導他們,他們也學不好。

既如此,那就索性“困住”他們,讓他們永遠待在嶺南,繼續做野獸。

這兩個隱山部落的人能出嶺南,自然是經過皇帝的同意,不然他們是出不了嶺南的。還有,他們兩個并不是賀蓮芳的人隨便抓來的,而是經過一番考察后,才選定他們二人。

他們二人離開嶺南一事,不僅隱山部落的土司不知道,就連他們的兄弟家人也不知曉。他們忽然失蹤,所有人都認為他們出門辦事出了意外。

賀蓮芳的人先把他們兩人送到京城,賀蓮芳親自見了他們。一開始,面對賀蓮芳的詢問,他們兩個有所隱瞞,還說了謊。之后,他們被用了刑,這才乖乖地把他們所知的事情全部說了出來。

現在面對趙曜的問詢,他們不敢再欺瞞,因為他們中了毒。如果不乖乖聽話,便不會有解藥,屆時就會毒發身亡。

他們二人在隱山部落有些身份地位,不但熟知自己部落的事情,對其他部落的事情也有些了解。

聽完隱山部落的兩個人的話后,趙曜對嶺南部落的情況有了大致的了解。果然情況很是復雜,但是也沒有想象中那么難辦。

在他看來,嶺南的部落基本上處于愚昧落后的狀態。當地的百姓只信土司的話,他們把土司視為皇帝,把土司的話視為圣旨。更甚者,他們把土司視為神明。只要控制并除掉土司,就能順利收復各個部落的百姓。

嶺南的各個部落的土司和百姓都信奉神明。即使各個部落的語言和文化習慣有所不同,但是他們卻相信一個神——龍。

在嶺南各個村里都能看到龍王廟。不管村子有多窮,有多破,但是村子里的龍王廟一定是最豪華最好的。可見他們對龍的虔誠。

除了每個村都有自己的龍王廟,每個部落也都有自己的龍神廟。

嶺南人之所以這么信奉龍,是因為經常發洪水的緣故。再加上,嶺南靠近海邊,不少百姓靠出海為生。

按理說,嶺南人這么信奉龍,那他們應該相信皇帝,因為皇帝是真龍天子。不過,嶺南人對皇帝是真龍天子一事并不相信。他們有自己的信奉方式,只有通過他們的信奉方式,他們才相信。再者,他們一直都認為中原人信奉的龍,跟他們信仰的龍不是一種龍。

趙曜聽到這里的時候,在心里嘀咕著,龍本來就是虛構出來的東西,世上根本就沒有龍,怎么中原的龍跟嶺南的龍還不一樣呢?

明明嶺南人信仰的龍跟中原人信奉的龍長得一模一樣,怎么嶺南人覺得他們的龍要比中原的龍高貴厲害?

最好笑的是嶺南各個部落的土司也自稱是“龍的傳人”,他們覺得自己比中原皇帝厲害。他們還覺得自己才是真正的“龍的傳人”,而中原皇帝并不是。他們認定中原皇帝謊稱“真龍天子”。

遭點太多,趙曜都吐槽不過來了。

隱山部落的兩個人并不知道趙曜在心里笑話他們,他們繼續說著嶺南各個部落的事情。

趙曜聽后,心里有了個譜。現在看來,隱山部落的土司最容易收服。或許現在就可以收買她。

這個隱山部落的土司心里清楚,他們要想生活的好,就不能世世輩輩都困在嶺南,必須走出嶺南。她也一直想要帶著部落里的百姓走出嶺南,去中原看看。可惜,沒有中原朝廷的同意,他們永遠無法離開嶺南。

趙曜覺得他可以給隱山部落的土司一個機會,讓隱山部落的人走出嶺南,來京城看看。他相信只要來過中原,隱山部落的百姓就會深刻體會到中原的繁華。

只要見識過別處的繁榮,就會意識到自己的落后,屆時心中的向往和野心也會不覺變大,變得不再滿足原先的生活。

事實就是如此。隱山部落的兩個人被帶到中原后,就深深地被中原的一切震撼。在他們看來,中原的一切猶如仙境,是他們不敢想的。

他們現在就已經不想再回到隱山部落,他們想要一輩子留在中原。

趙曜又問了些事情,這才讓同喜帶隱山部落的兩個人下去。

鄭溪林走進來,開口好奇地問道:“有什么收獲?”

趙曜朝鄭溪林燦爛一笑:“收獲豐厚。”

聽趙曜這么說,鄭溪林心里越發好奇,問道:“收獲到什么?”

趙曜把方才隱山部落兩個人說的事情,大概第跟鄭溪林說了說。

鄭溪林聽后,表情非常詫異意外。他對嶺南的情況并不是很了解,他的了解只限于以前看過的一些內容。

“你打算怎么做?”

“先派人去正式地出使隱山部落,讓隱山部落的土司派些人跟著我們的人來中原。”趙曜聽完隱山部落的兩個人的話后,心里便有了些安排。“隱山部落的土司不能隨意離開本部落,更不能輕易離開嶺南,但是可以讓她派她的心腹來中原。等她的心腹來中原后,告訴她真實的中原情況,我想她本人會更加愿意來中原。”

“隱山部落并不是嶺南最大的部落,也不是勢力最強的部落。”鄭溪林聽完趙曜的話,便理清了嶺南各個部落的情況。“因為隱山部落的土司與嶺南的中原人來往,她和隱山部落都被其他部落排擠,并被視為叛徒。你想通過她,收復其他部落很難。”

趙曜笑嘻嘻地說道:“那就幫隱山部落成為嶺南最大最強的部落,讓她成為土司王,讓所有部落和土司都視她為尊。”

鄭溪林微微挑眉,表情質疑:“就算你有能力幫她,但是她一個女人能讓所有部落的人臣服?”

聽著鄭溪林這副小看女人的語氣,趙曜很失禮地送給他一個白眼。

“三叔,你怎么能小看女人呢?你要知道很多女人比男人還要有手段、有本事,不說別人,就提前朝的范皇后,如果沒有她,前朝傳到第三代的時候就毀了……”

前朝的范皇后是個非常厲害的女人。當年,她的丈夫病逝后,她的兒子是個年幼無知的稚子。這還不是最糟的情況,當時有幾個親王,他們各個年輕力壯,并且擁有強大的勢力。還有朝中不少大臣被他們收買。可以說,她兒子繼位時,危機四伏。

她面對如此危險的情況,憑借她出色的智謀和手段,一步步化險為夷,最終成功的除去威脅最大的幾位親王與他們的勢力,讓她兒子穩穩的坐在皇位上。

解除皇位的危機后,她又開始實施一些惠民政策,讓百姓生活的越來越好。對于朝中的大臣,她恩威并施,并且充分給有才能得大臣發揮的機會,這才前朝變得越來越好。

“隱山部落的女土司是一個聰明有野心的人,只要給她機會,她一定能做出一番不得了的成就來。”或許是收到梁嬪的影響,又或者收到夢中趙耀的影響,趙曜從來不認為女人就該比男人矮一等,更不覺得女人做不出什么事情來。相反,他覺得女人很厲害,只要給她們機會,她們就一定能做出一番事業來。“或許一開始她會比較青澀,但是我相信她很快就會成長,然后給我一個滿意的交代。”

鄭溪林沒想到趙曜這么信任隱山部落的女土司,有些驚愕道:“你還沒有見這個女土司,就這么看好她啊。”

“就憑她與中原人來往。”趙曜再次說道,“三叔,千萬不要小看女人。”

鄭溪林笑了笑說:“那我期待著。”

“其實,嶺南是一個非常好的地方,但是不管是父皇,還是其他王朝的皇帝都沒有發現,白白浪費了嶺南出色的地理位置。”夢中趙耀那個世界的嶺南可是非常了不得的。

“你說出色的地理位置是靠海?”鄭溪林道,“東吳很多地方也靠海,最重要的是這些地方沒有瘴氣,而嶺南彌漫著濃濃的瘴氣。”

“東吳是有很多地方靠海,但是論與安南和柔佛等外邦國家的距離,嶺南最近,這就是它比東吳很多地方有優勢的地方。”趙曜一臉認真地說道,“瘴氣的確是個問題,但是并不是完全不能解決的。我派去的大夫,對瘴氣有了一定的研究,日后想要清楚瘴氣并不是不可能。再說,靠海的地方并沒有瘴氣,瘴氣基本上都是存在山林間的。”

“看來,你是鐵了心要把嶺南建設成一個碼頭。”鄭溪林提醒趙曜道,“并不是所有部落的人像隱山部落的人,他們大多數都非常野蠻。”

趙曜明白鄭溪林的意思,“嶺南人之所以不受教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只信服土司,只要解決了土司,再以強硬的手段強迫他們學習中原文化,他們自然受教。如果還不行,那就打到他們聽話為止。到了最后還是不行,那就殺了吧。”

聽到趙曜云淡風輕地說“殺了吧”,鄭溪林心中微微震愕,旋即笑著說:“我等著你日后去嶺南大展拳腳。”

趙曜忽然變得垂頭喪氣:“唉,我還有三四年才能去嶺南大展雄威。”

正說話間,同喜在門外敲了幾下門,接著聽他說:“殿下,孟老先生醒了,請您過去。”

“這就去。”

趙曜跟著鄭溪林前往孟老先生的房間。他老人家靠坐在床上,氣色和精神好了不少。

他找趙曜是為了說科舉考試一事。他老人家擔心世家們會強逼貧困學子不得參加科舉考試,到時候整個金陵會沒有一個人參加科舉考試。

關于這件事情,鄭溪林之前跟趙曜說過了。趙曜便把之前對鄭溪林說的那番話,又跟孟老先生說了一遍。

孟老先生聽后,心中的擔憂并沒有減少。

“蘇州的情況,我不太了解,但是想來跟金陵差不多。”孟老先生臉色沉重地說道,“雖然這幾十年我一直躲在山里,看起來我不過問世間俗事,但是我對金陵的情況還是比較了解的。”

“您的意思?”

“金陵的世家們與漕幫和鹽幫是一條線上的蚱蜢,科舉考試不僅事關世家們,也事關漕幫與鹽幫的利益,他們決不允許金陵的官場上的官員是他人。”孟老先生緊皺著眉頭,語氣有些凝重地說道,“金陵的漕幫與鹽幫的人之所以這么囂張跋扈,就是因為有官員們的維護和偏袒。”

“我知道。”孟老先生方才說的,趙曜早就猜到。

“皇上想要整頓金陵的世家和官場沒有那么容易,揚州的成功經驗并不能在金陵復制。再者,金陵的這些人也決不允許他們重蹈揚州的覆轍。”孟老先生言道,“還有一件事情,我曾經聽說揚州的漕幫與鹽幫,還有世家都聽一個人的話,是他把這三個緊密聯系在一起。”

趙曜急忙問道:“誰?”

孟老先生搖了搖頭說:“具體是誰,我不清楚。”

“您的意思是這個人才是金陵幕后真正的王?”

孟老先生輕點了下頭,旋即接著說:“聽聞這人神機妙算、料事如神、手段通天,尤其是對朝廷的事情了如指掌。”

“金陵背后最大靠山的不是太子和鎮國公嗎,這人對朝廷的事情了如指掌,并不奇怪。”

鄭溪林幫孟老先生補充一句道:“孟老的意思是這人能算到你父皇的心思。”

趙曜聞言,心中大吃一驚,大驚失色道:“什么?”

請不要把文中的嶺南帶入現實的兩廣啊。

文中的嶺南,我自己設定了很多,不僅跟現實中,還跟歷史上的嶺南都不一樣。

信仰龍這一點,也是我胡編亂造的啊,當不得真啊。

最后還是卑微的求月票!求打賞!求留言!!!


上一章  |  大臣們求著我登基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