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們求著我登基九十九章 修史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大臣們求著我登基 >>大臣們求著我登基最新章節列表 >> 九十九章 修史

九十九章 修史


更新時間:2023年03月15日  作者:周梁梁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周梁梁 | 大臣們求著我登基 
»


卯時,周武帝準時醒來。他剛起身,孫奎就帶著孫豆豆弓著腰走了進來。

孫奎和孫豆豆先向周武帝行了個禮,旋即關心地詢問:“皇上,您昨晚睡得好嗎?”

周武帝站在龍床邊,張開雙手讓孫奎為他更衣。這時,孫豆豆端起一杯茶喂到周武帝的嘴邊。周武帝低頭喝了幾口茶,漱了漱嘴。

“睡得不錯。”

孫奎給周武帝更換上衣,孫豆豆跪在地上給周武帝更換褲子。

“皇上,您每次去昆德殿都會睡得很好,哪怕不是睡在昆德殿里。”孫奎說道,“您昨晚的胃口也變好了不少,還是昭儀娘娘有本事。”

周武帝溫聲道:“她做的菜很合朕的胃口。”

“皇上,您在昆德殿吃的好、睡的好,為什么不多去昆德殿?”孫奎身為周武帝貼身太監,自然希望周武帝每天都能吃的好、睡的好。

周武帝也想天天去,但是他不能。

“朕有那么閑嗎?”

聽到周武帝的語氣變了,孫奎心里一抖,旋即抬手打了自己一巴掌:“奴婢多嘴,皇上恕罪。”

“行了,朕沒怪你。”周武帝已換好龍袍,遂前往隔壁偏殿梳洗。

等周武帝梳洗好,膳廳里已擺好早膳。

周武帝的早膳很簡單,粥、燒餅、饅頭等非常常見的吃食。

用完早膳,差不多快要到辰時,周武帝這才不緊不慢地前往承廣殿。

周武帝邊走,邊懶腰道:“辰時上早朝還是有些早了,應該在推遲一點,辰時四刻正好。”

走在周武帝身后的孫奎說道:“皇上,您要真的把早朝推遲到辰時四刻,大臣們又要說您了。”

周武帝嗤了一聲道:“朕怕他們說嗎?朕被他們說的還少嗎?”在周武帝還是太子時,大臣們沒少參他。等他當了皇帝,大臣們還是沒少說他。他就跟個死豬不怕開水燙一樣,任由大臣們說。“朕把早朝推遲到辰時四刻,也是造福他們,讓他們平日里能多睡一會兒,朕可是為他們著想。”

孫奎在心里默默說道:皇上您就是想多睡一會兒懶覺。

“皇上,您真的要把早朝時辰改到辰時四刻啊?”如果真的改到辰時四刻,他們做奴婢的也能多睡一會兒,不過皇上批閱奏折的時間也要推遲了。“皇上,那您晚上豈不是要到子時后才能睡?”

“唉,那還是算了。”周武帝幽幽地嘆了口氣,“如果大哥還活著就好了。”大哥還活著,他就不用當這個勞什子的皇帝,每天起早貪黑的忙。

孫奎一聽這話,就知道周武帝又在嫌棄自己當皇帝。

唉,太子和代王爭著搶著要……結果皇上自己不愿意當皇帝。

皇上真是世上第一個不愿意當皇帝的人。

“皇上,義勇太子不在了,您還是不要想了。”

周武帝抬腳踹了下孫奎的屁股,罵道:“朕就想,你管得著嗎?”

孫奎賠笑道:“奴婢哪敢管您啊。”

周武帝沒有再說什么,雙手插在袖子里,像個老大爺一樣慢悠悠的走進承廣殿里。

大殿里,文武大臣已經排列站好。

當周武帝坐在龍椅上,大臣們立馬跪下來行禮:“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周武帝很隨意的抬了抬手,遂打了個哈欠說道:“都起來吧。”

大臣們對周武帝這副吊兒郎當的模樣已經習慣了,要是哪天周武帝正經起來,大臣們反而覺得奇怪了。

“有什么事情,說吧。“周武帝剛坐下來沒一會兒,整個身子就歪在龍椅上。

有事的大臣們一個接著一個出列說事。每天上朝,大事小事都有。不過,機密的事情是不會在早朝上說的。

等大臣們說完事情,周武帝坐直身子,目光關心地望著何相:“何相,聽聞你昨天昏了過去,你的身子沒事吧?”

一想到昨日發生的事情,何相的臉色頓時黑了下來。他咬牙切齒地說道:“謝皇上關心,臣很好!”何相始終覺得昨日十殿下去蘭淵閣偷他的銀邊大貢是周武帝指使的。

“你都昏過去了,怎么沒事?“周武帝假模假樣地關心道,“何相,你可要愛惜保重自己的身子,你要是有事,朕可怎么辦啊?”

何相面無表情地說道:“皇上放心,臣很好!”只要皇上不氣他,他便能活的好好的。

“你這么說,那朕便放心了。”周武帝說著,站起身走到前面,看向下面的大臣們問道,“各位愛卿喜歡看史書嗎?”

這個沒頭沒尾的問題問的滿朝文武大臣都愣了下,旋即都說喜歡看。

“史官。”

突然被周武帝叫,史官怔了下,遂忙出列:“臣在。”

史官在朝中一向都沒有什么存在感,今天突然被叫,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他,這讓史官不覺得緊張了起來,身子也變得僵硬起來。

“關于前朝和鄭朝的史書有多少?”

這個問題問的在場所有大臣都一愣,都在心里疑惑皇上問這個做什么。

史官恭敬地答道:“回皇上的話,前朝的史書留下來有五千三百十九卷,鄭朝的史書留下來的只有一百二十三卷。”

周武帝又問道:“前朝的史書留下的齊全嗎?”

史官答道:“并不齊全。夏靈帝時,有宮中曾經發生一場大火,燒毀了不少史書。還有,當初叛軍闖入皇宮時,也燒毀了不少史書。”

周武帝點點頭道:“陳朝有多少史書留下來?”

史官答道:“不到一百卷。”

“陳朝之前的史書呢?”

史官道:“寥寥無幾。”

“寥寥無幾?”周武帝痛心道,“真是可悲啊。”

史官和周武帝一樣悲痛。身為史官,他最在意的就是史料。

“各位愛卿剛才說都愛看史書,那么你們聽到史官剛才的話有何感想?”

“可惜。”

“可悲。”

“痛心。”

“各位愛卿應該清楚史書的重要性?”周武帝說道,“從陳朝開始,史書留下來的卻越來越少,各位愛卿覺得是和緣故?”

“回皇上,是因為戰亂的緣故。”

“陳朝后期戰亂不止,不少史書和書籍都毀在戰亂中。”

“鄭朝亦是如此。”

這四五百年內,戰亂時常發生。陳朝和鄭朝的戰亂尤其多。前朝還好一些,只是在夏靈帝時期,戰亂不斷。好在沒有人毀史書。

“戰亂是一個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沒人把這些史料編撰成書,讓史書傳承下去。”

聽到周武帝這么說,何相和劉太師瞬間明白他的意思。

“朕有一個想法,讓人整理史料,把史料編撰成書,這樣能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歷史就不會斷層。”周武帝看向眾大臣道,“各位愛卿覺得如何?”

史官非常激動地說道:“皇上英明!”

接著何相和劉太師走出列,支持道:“皇上圣明!”

見何相他們都同意了,其他大臣自然不會反對。大臣們都知道修史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而且是永垂青史的好事。

“既然各位愛卿都同意修史,那么你們覺得誰主持比較合適?”

支持四皇子的大臣立馬說李家最為合適。先帝時期,李家主持修整禮樂規矩。在這方面,李家非常有經驗,讓李家修史最為合適。

擁護代王的大臣當然推薦孔太常負責主持修史。

孔太常父子覺得他們的機會來了。父子二人看了一眼彼此,旋即兩人朝對方點了下頭。

沒有任何遲疑,孔太常走出列,毛遂自薦主持修史。接著,孔遠出列,說愿意幫助孔太常一起修史。

太常丞和少府丞也出列,表示愿意修史。

不管是誰主持修史,他的名字將會名垂千史。

周武帝看了一眼孔太常他們,又看了看太常丞他們。旋即又看向站在最前面的劉太師。

“劉太師。”

“臣在。”

“修史這件事情,你總負責。至于修史的其他人,你看著辦。”

劉太師:“……”他就知道皇上又把“爛攤子”扔給了他。

修史雖然是名留青史的大好事情,但是也是一件麻煩的事。劉太師這個人從來不在乎自己的名聲,更不在意自己會不會名垂千史。

“臣遵旨。”

不管是太子的人,還是代王的人,又或者其他皇子的人都想安排自己的人參與修史。

接下來,劉太師沒有清凈日子過了。

周武帝見大臣沒有事了,就讓孫奎宣布退朝。

下了朝,何相、劉太師和史官去了御書房。

修史是一件大事,得先討論好怎么修,要從哪里修,修到哪里。

周武帝的意思是先從最近的幾個朝代修、修好了,然后再往前修。

何相他們自然贊成。

討論怎么修史后,何相好奇地問道:“皇上,您怎么會突然想到修史這件事情?”

“小十說的,他喜歡看史書,見鄭朝沒有留下來多少史書,就問為什么沒有整理史料,然后編撰成史書。”周武帝笑道,“朕覺得他說的對,便想起修史一事來。”

沒想到修史這件事情是十殿下提起來的,這真是讓何相他們意外。

正在文德殿讀書的趙耀,一連打了好幾個噴嚏。

周武帝:誰愿意當皇帝,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

趙曜:雙手雙腳贊成。


上一章  |  大臣們求著我登基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