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還以為你不會哭呢。”
有男人的聲音傳過來,喜寶立時收起信,轉過身去抹干了淚水回過頭來,才發現說話的是邁克.李。
喜寶對此人印象不好,沒有理會他,就從他身邊繞了過去。
邁克.李卻跟了過來,依舊微笑著與喜寶說話。
“你為虎疫災民做的事情非常成功,你如今是很有影響力的人物了。”
喜寶以為他又要舊事重提,忽的停住腳步,警告道:“李先生,如果您是來悼念唐姨的,那我感激您,但希望您明白我并不想跟您有更多瓜葛,更不想與您說話。”
喜寶說完就加快了腳步向下走,邁克.李卻笑得更燦爛,他緊跟著喜寶下來繼續道:“你何必這么拒我于千里之外,其實拋開各自立場,我還是個不錯的成婚對象,不是嗎?”
邁克.李個子很高大,足足比喜寶高出一頭半去,這會兒宋家一樓的大廳里還有很多人在,喜寶不想與他起爭執,只好停下腳步,小聲警告他道:“拋開立場?如何拋開?是我不做中國人,還是你不當美利堅的走狗?”
邁克.李但挑起眉頭,很顯然他不喜歡喜寶的用詞。
“你是個很完美的中國女人,如果你說話能更文明一些就會更完美。”
“呵,我想我的完美與否并不需要你來定義,而且我何必要追求完美,我又不是要去修仙。”
喜寶說著又繞過邁克.李離開。
這一次邁克.李沒有跟上來,他在后面看了喜寶一會兒,雙手插進褲兜當眾道:“不管你怎么想,以后如果遇到麻煩,隨時找我,我這條美利堅的走狗還是可以給你提供庇護的。你知道在哪兒能找到我。”
喜寶快要被他逼瘋,連忙回頭看向眾人,果然所有人都在看著她和邁克.李,猜測著兩個人的關系。
喜寶覺得這個人可能比宇文良還要瘋,趕緊落荒而逃。
好在邁克.李并沒有追出來,喜寶才總算松了口氣,站在宋家門前拍胸口。
文中君等在那里,見她出來,忙上來詢問。
“沒事兒,遇見條瘋狗而已。”喜寶坐上車。
文中君詫異看向宋府,感慨道:“真是人走茶涼,宋夫人最怕狗,這她才走幾天,宋府竟然就養起狗來了。”
唐曼茹的遺言對喜寶觸動很大。
加上滬上最近有很多學生運動,喜寶每每經過,也受到不少鼓舞,她忽然做了一個很大膽的決定。
“你要演時裝戲?”
文中君眼睛睜老大。
時裝戲是與古裝戲作區分的一種戲曲形式,是指演員通過當代的衣著打扮,演繹現實題材。
比起古裝戲,時裝戲因為涉及到當代事例,往往會有一些敏感內容出現,但是相比于古裝戲來講,因為更貼切戲迷的生活,所以更容易引起共鳴。
時裝戲這種形式,出現好幾年了,但在坤伶中還未有人嘗試。
只因坤伶身份才剛合法沒兩年,地位尤未穩固,時裝戲一不小心就要觸紅線,坤伶不敢嘗試。
如今喜寶說要演時裝戲,文中君自會有此擔憂。
“你要不再好好想想?宋夫人都過世了,如今你在滬上可是今非昔比了。”
喜寶才不管這些,她反正逃不過被人惦記的命運,就算什么都不做,老老實實地唱戲,也還是不得安穩,不如趁自己還有些能力,隨心所欲地做些事情,就當是替唐曼茹繼續她未完成的事業也好。
“想什么?人要是想太多,會老得很快,我只管把要做的事做好。”
文中君見勸不動喜寶,便想著用迂回戰術。
“可你唱什么?咱們又沒有合適的劇本,總不好去偷戲吧。”
“自然不能,”喜寶瞧一眼手中握著的唐曼茹的遺書,擰著眉頭道:“那些也沒有合適的。”
“那不就結了?這個是事兒你辦不成,還是老老實實唱古裝戲吧。”
本以為喜寶已經知難而退,文中君也便沒想那么多,不想一日報紙上一則重大殺人案的新聞吸引了喜寶的目光。
此案發生在天津的一個村莊,原告是死者的妹妹楊三姐,被告是死者的丈夫高占英。
高家是當地有名的暴發戶,楊家人雖也在外頭做些小生意,但比不上高家財力雄厚。
而且高占英因為在新式學堂念過書,所以很有些看不起楊二姐的身世,尤其在楊二姐生的女兒夭折之后,時常虐待她。
一日楊家人得到消息,說楊二姐突然暴斃身亡,讓他們去悼念,可妹妹楊三姐見到楊二姐的遺體,卻發現她嘴角有血跡,手指也被紗布包著,懷疑楊二姐是被殺害而非病死。
但高家死不承認,并不讓楊三姐繼續查看尸體,還將楊二姐草草下葬,楊三姐百般無奈,一怒之下告到縣衙。
結果縣衙收受高家賄銀,不肯受審。
楊三姐性子剛烈,當庭拿出剪刀來抵住自己的脖子,指責縣長收了黑錢,表明若不受審,就血濺當場,換句話說就是做鬼也不會放過他們。
縣長被楊三姐嚇到,只好受理,卻只做表面文章,告訴楊家人審案需要時間,叫他們回家去等著。
結果卻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高家甚至還上門求和,說愿以錢財牲口作為補償。
楊三姐為二姐鳴不平,拒不接受和解,表示堅決告到底,務必將惡人繩之以法。
可縣衙收了高家的賄銀,并不認真審案,只說證據不足,不存在殺人嫌疑,就把高占英給放了。
楊三姐不肯接受這個結果,找回在外做生意的哥哥,一家人傾家蕩產,村里姓楊的親眷也都捐了錢,幫著他們請了律師,將楊二姐的冤情寫成訴狀,去天津找了監察廳下屬的徐律師,表示要將官司打到底。
律師為了擴大聲勢,還將此事登報,這才叫喜寶瞧見。
喜寶反復看了這條報道很久,沉寂一段時間的心思又動了起來。
是它,就是它了。
若能把這個故事作為時裝戲搬上戲臺,大概可以幫到楊氏姐妹,甚至還可以幫助到更多在封建教化中茍延殘喘,活得膽戰心驚的女性吧……
文中楊氏姐妹的故事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發生于民國六年。
這個故事后來被戲曲名家成兆才改編成評劇演出,很是受歡迎。除此之外,也曾改編過影視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