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歡迎光臨泡書吧!
主題模式:
恢復默認
作者:匆匆夫人
更新時間:23022513:11
“還我河山!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是岳飛《滿江紅》的后半段,亦在《滿江紅》這出京戲中出現過兩次。
第一次是在第一場岳飛出場過半時,興起吟出。
第二次則是在戲的最后,由臺上眾將士一齊吟出。
喜寶在第一場唱出這段詞時,臺下的觀眾多半都在閑談敘舊,并未引起多大的觸動,可后來情節漸入佳境,戲迷們漸漸被劇情吸引,開始為岳飛抱不平,又被他身上展示出來的英雄氣概所傾倒。
名舉人易文順也在賓客行列之中,看到喜寶應工岳飛,吃了大驚,連叫數十聲娘。
“這世上還有什么行當是喜娘不會演的?我就問還有誰?”
岳飛沒有掉鏈子,艾靈芝演的趙構和李湘君演的王夫人也可圈可點。
高雅恩的秦檜入木三分,真是叫人恨得牙癢癢。
蘇雅望的周三畏竟然也很不錯。
喜寶她們這次當真貢獻了一出好戲。
唐曼茹雖沒有邀請其他的男伶來唱這場堂會,但松江府卻有不少名角兒趁此機會來給宋大人賀壽。
張老板和小麒麟就在其中。
聽到這里,也是胸潮澎湃,戲詞兒幾乎就在嗓子眼,一觸即發了。
“這個劉喜寶可真是不得了!再叫她這樣發展下去,咱們這些男伶,怕是要沒飯吃了!”
小麒麟一陣感慨。
張老板看看他,沒說話。
從前女伶唱戲就算也有市場,但終歸只在旦行的范圍,大多數的戲她們唱不了,而男伶主攻老生戲,市場龐大,門檻也高,所以他們有恃無恐。
如今喜寶竟連老生戲也唱得這樣好,足見小麒麟說的沒錯,他們這些人是要緊張起來的。
臺下的戲迷看了一出好戲,心情自然不錯。
可上座的達官貴人們,臉色卻不怎么好看了。
尤其今日在上桌的,竟然同時有羅剎國的領事艾列夫和外省商會的會長周長波,與此同時,就連陪同在宋興民身邊的杜、林、李三人都尷尬得很,互相交流眼神。
一個問:“宋大人在今天安排這場戲來聽,是什么意思?”
一個答:“這你還看不出來?都把艾列夫和周長波兩個人安排在一桌了!”
一個嘿嘿笑:“別管別管,看他們唱戲。”
艾列夫看不懂京戲,倒是聽得挺熱鬧,別人叫好,他也跟著叫好。
周長波則時不時露出嘲諷的笑容,也不講話,只在心里笑艾列夫是個大傻子,人家戲上唱“驅除韃虜,收復失地”,他竟還喊好。
這時,臺下不知是誰忽然站了起來,揮舞著拳頭喊了一句:“還我山河!”
眾人看過去,竟然是在女眷那一桌,剛留洋回來不久的宋家小姐,把她身邊的太太小姐們嚇得夠嗆,紛紛要把她給拉回來。
可宋家小姐話音未落,又陸續有幾桌的青年同時跟著站起來,舉著拳頭跟著喊道:“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還我山河!!!”
“沒錯,還我山河!”
“還我山河!”
孩子們的情緒陸續傳遞開來,一些進步記者也跟著呼喊,有些則拿起相機來拍照。
大伙兒的情緒越發高漲起來,有人忽然轉身看向場內的洋人,朝著他們揮拳抗議。
洋人們被這氣勢嚇到,驚慌躲閃。
艾列夫不滿地向宋興民抗議。
“宋大人!我們是帶著善意來給你賀壽的,不應該受到這種待遇,你們中國人太沒有禮貌了!”
宋興民則泰然自若,仰頭看向艾列夫笑道:“先生,中國人確實講究禮尚往來,但中國還有個成語叫做以牙還牙。
眼下你看到的,就是我們中國人的決心,如果那個殺人的水手不能受到應有的懲罰,我想你還會看到更惡劣的報復。
而我作為他們的父母官,不能無視民意,必然要與我的百姓站在一起。”
宋興民說著,做出了一個請的動作,氣得艾列夫胡子一歪,扭頭就走了。
之后宋興民接受了記者采訪,發表陳詞。
“大家放心,我宋興民鎮守邊關十余年,從未叫敵人進犯一寸土地,如今我作為松江的府臺,向大家保證,這件事情我必力爭到底,務必給大家一個滿意的交代!”
喜寶說的沒錯,《滿江紅》這出戲,確實又叫艾靈芝和李湘君上了一回頭版頭條,雖然只是一筆帶過,但也確實足夠留名青史。
新聞標題是這樣寫的:“明女伶劉喜寶挑戰《滿江紅》,引發全場大喊‘還我河山’!”
文章中印了整篇《滿江紅》,并附上了喜寶的單人生活照片。
只有在文章的最下方,才配上了其他髦兒戲演員的名字。
然而對于宋興民的那段慷慨陳詞,卻是只字未提。
“這照片好熟悉,你什么時候拍的?”
譚小福拿著報紙,走到喜寶身前問道。
喜寶則看向梅子瀾,笑而不語。
梅子瀾則接過報紙仔細看了一眼,道:“是上回在南方報拍獨家那日拍的吧?”
譚小福一驚,拿回來又看了一遍。
“還真是。這些個報社真是偷懶,哪怕給你單獨再拍一張呢?”
喜寶笑道:“不怪他們,是我不喜歡拍照。”
才不過一張照片,就叫唐曼茹找上門來,蔣家故人又何止唐曼茹一個?
宇文世科還未除,到時候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她的身份,這不是什么好事兒。
她得給南方報發個聲明,以后這張照片,不準再用。
“你也想到了么?”梅子瀾問。
喜寶不明所以,“嗯?”
梅子瀾便知她與自己想得不同,于是說出想法。
“那日宋大人那般風光,如何報紙上卻只字未提?獨把你一人推上風口浪尖?”
喜寶倒當真想過這個問題,只輕笑一聲道:“是要把我當把槍使吧。他始終在背后使勁兒,事情成了,朝廷自會記他的功勞,事情不成,便是我擅自煽動民族情緒的罪過,到時候把我推出去懲治,也算能給洋人一個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