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娘娘,奴婢把靜靈縣主帶來了。”
宋寶靈跟著宮女走進屋里,豈料還沒開口說話,一個瓷碗就砸到了腳邊。
“出去!”
“娘娘,真的不能再耽擱了,就讓縣主幫您看看吧。”
宮女跪在地上乞求,皇后見狀不僅沒有消氣,反而怒火中燒大罵:“本宮沒讓你去找她,你為何擅作主張?!”
“真以為本宮平日里疼愛你,就不會處置你嗎?”
宋寶靈看出其中有端倪,于是向皇后走近,“恕小女無禮,她也是擔心皇后娘娘的身體,但既然來了,還是讓小女看看。”
皇后倏地往后退了一步,厲聲呵斥:“放肆!本宮讓你出去,你沒聽到嗎?”
“娘娘是不想要命了嗎?”宋寶靈冷著臉反問她,見皇后似是被自己驚到,又道:“若是娘娘不愛惜自身,又怎能期望別人愛惜。”
“娘娘大可放心,無論何事,小女都會以娘娘的性命為主,不會對外胡言亂語。”
皇后有些怔愣的看著宋寶靈,沉默了半晌后,無奈的嘆息:“那就有勞了。”
宮女有眼色的退了出去,并將門關上守在門口,看到這一幕,宋寶靈心中暗暗有了猜測。
“娘娘,小女先給您把脈。”
宋寶靈定了定心神,然后專心給皇后診脈,可當她診出脈象時,整個人都不淡定了。
“娘娘您……有身孕了。”
當她說出這句話時,皇后面上居然一點都不驚訝,仿佛是早就知曉此事一般。
宋寶靈頓時覺得事有蹊蹺,宮中的妃嬪們若是有了身孕,個個都高興得想鑼鼓喧天讓人知道,而皇后的反應明顯知道自己有孕,卻絲毫不想讓人知曉。
“恕小女唐突,娘娘可是有顧慮?”
皇后神色十分凝重,語氣帶著幾分沉重,“此事不能讓人知曉,包括圣上。”
“其實圣上并不想讓本宮懷上子嗣,此次全是因為你換了熏香的香料,本宮才能得償所愿,但圣上并不知道換香料一事。”
“若是讓圣上知曉本宮有了身孕,本宮真的不知道會面臨什么。”
宋寶靈聽完后明白了她心中的顧慮,皇后想要留下孩子,可在這深宮之中,早晚都會被君夜闌知道的。
知曉自己有身孕后,皇后便一直憂心忡忡,她很想保住這個來之不易的孩子,可是她又如何瞞得了這滿宮的人。
“娘娘若是信得過小女,小女愿意幫娘娘度過此難關。”
宋寶靈的話讓皇后心中燃起了希望,興許是之前她幫過皇后的緣由,再加上皇后如今已是走投無路,于是當即請求她的幫助。
“要想保住這個孩子,娘娘唯一的出路便是遠離皇宮,娘娘放心,我會幫您的。”
走出宮門時,天色已經開始暗了,宋寶靈算了算時辰,發現自己今日有一大半時間都是在宮里度過的。
眼下,她又攬上了一件大事,接下來一刻都不能松懈。
——翌日深夜里,都城外巡邏的士兵出現原來平坦的地面上,忽然出現了一個大坑,碩大的土坑里還有一個石頭。
到了第二天,坊間便起了傳言,在滿城百姓間廣為流傳,全都是跟莫名出現的大坑有關。
“你們都聽說了吧,天降災禍啦!”
“什么災禍?莫非跟那大坑里的石頭上所寫之事有關?”
“可不是嘛,我聽說那石頭上寫著不吉利的話,似乎……跟皇家有關。”
“這可不能亂說啊,小心被天子知道了,治你一個妖言惑眾之罪。”
百姓間議論紛紛,很快,皇室即將有災禍的童謠便在民間傳得沸沸揚揚。
君夜闌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也為此爭辯不休。
“啟稟圣上,民間傳聞本來斷不可相信,但臣今早剛剛得到消息,下面的人稟報皇陵有異動。”
此話一出,大殿之上眾人的目光全都投向君庭笙,“世子所言可是真的?”
“若是皇陵出現異動,再加上那石頭上的預言,豈不是……”
“張大人莫要輕信謠言,有天子庇佑我朝,怎么可能會發生不吉之事。”
“本官可沒有胡言亂語,不然那都城外的大坑如何解釋?”
聽著朝臣們議論紛紛,君夜闌心里更是七上八下,一開始他還不信民間的傳聞,可當君庭笙說皇陵有異動時,他竟被影響到了。
“稟圣上,雖說謠言止于智者,但眼下百姓們已被謠言弄得人心惶惶,臣提議不如提前祭祀先祖,借此緩解百姓恐慌。”
在有大臣提出解決之法后,君庭笙立馬抱拳行禮:“臣附議,此法確實可以緩解當下局勢。”
“不可!”
君天麟神色冷峻的出面否決,并說道:“隨意改變祭祀的日子,只怕反而會導致后果嚴重,還是另想他法吧。”
“王爺,眼下形勢不容樂觀,若是不及時解決,只怕后果難以預料。”
“祭祀先祖是大事,怎能隨意變動。”
“難道要任由事態發展下去嗎?”
文武百官吵得不可開交,到最后還是沒能商議出解決之法,君夜闌被他們吵得心煩意亂,下朝后便前往皇后宮中。
“臣妾怎么看圣上憂心忡忡的,可是出了什么事?”
君夜闌接過皇后遞的茶水,剛想喝卻突然想起今日早朝的事,氣得將茶杯重重放在桌上。
“還不是那些個沒用的東西,一點小事都解決不了,朕要他們還有何用!”
皇后見他心情已經差到了極點,于是便繞到身后幫他按摩肩頸,小心試探道:“今日大殿上的事,臣妾也略有所耳聞。”
“作為一國之后,臣妾理應為圣上分憂,所以臣妾思慮再三后決定去守皇陵,為國祈福,還望圣上能恩準。”
君夜闌猛然睜開了眼睛,轉頭看向身后的人,滿臉寫著不可思議。
“守皇陵?你怎么會有這種想法?”
“臣妾聽底下的人議論,說民間傳聞皇室即將有災禍,若是一國之后出面為國祈福,定能撫平百姓的不安。”
見她如此為國著想,君夜闌心中很是感動,更加不忍心讓她受苦,畢竟只有犯了錯的人才會被趕去守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