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不要死,你不能死……”
耳邊忽然傳來聲音,君庭笙低頭看向懷里的人,只見宋寶靈緊緊皺著眉,嘴里不停的囈語著。
“靈兒?靈兒?”
君庭笙以為她做噩夢,便小心的呼喚著,誰知宋寶靈卻猛地抓住他的衣裳,“不要死,君庭笙,你不要死……”
聽到宋寶靈喊出自己的名字,君庭笙整個人先是一怔,隨后心中頓時欣喜若狂。
他以為宋寶靈忘記了六年前的事,對他便不再像以前那樣在意了,沒想到她雖然嘴上不說,心里卻還是這般在意自己。
君庭笙試了試她的額頭,發現已經沒有那么燙了,只是大病了一場,想必身子虛弱才會做夢說胡話。
不,這不能算是胡話,這應該是她一直藏在心里的話。
“我不會死的,還沒有看到靈兒長大,我怎么會死呢……”
在君庭笙溫柔的安撫下,夢中的宋寶靈逐漸平靜下來,再一次睡了過去。
翌日天剛微微亮起,宋寶靈從睡夢中醒來沒有看到君庭笙,只看到放在桌上的藥材,還有他留下的紙條。
——好好照顧自己,你要的東西都在桌上了。
宋寶靈把藥材打開檢查了一遍,然后把老嬤嬤叫來告知她如何熬制,還有照顧祺貴妃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老奴替祺貴妃謝過小姐,小姐的大恩大德,老奴來世定做牛做馬償還。”
說著,老嬤嬤跪在地上磕頭,宋寶靈連忙將她扶起:“您快起來,若非您昨夜收留我在此治傷,恐怕我都沒命活到今日。”
“要真說起來,您還救了我一命呢,所以該說謝謝的人是我才對。”
老嬤嬤聽她一番話,心中更是感動不已,“小姐心地善良,將來定會有福報的。”
“借您吉言,若我將來有能力,一定會救您出去的。”
從冷宮出來后,宋寶靈便直接回了寶華宮,碰巧遇到剛梳妝出來的宋寶釵。
“娘娘吉祥。”
宋寶釵當場愣在原地,驚訝的看著宋寶靈:“你昨日才剛受了傷,怎么看起來還……安然無恙?”
聞言,宋寶靈沖她笑了一下,“興許是上天看我可憐吧,看到我受傷無人照料,便從閻王殿把我拉了回來。”
只見宋寶釵心虛的避開視線,她昨日確實有想過讓宋寶靈自生自滅,到時候便可以推脫說她傷重身亡,甚至可以將她的死怪罪到皇后身上,簡直是一舉兩得。
但沒想到宋寶靈命這么大,這樣都還不死,她又得再另外想法子。
“圣上到!”
君夜闌的到來打斷了兩人,宋寶釵幾乎是瞬間變得容光煥發,她已經有好幾日沒有見過君夜闌了,沒想到他今日會親自來寶華宮。
“臣妾見過圣上。”
“靈兒見過圣上。”
君夜闌面無表情的看著兩人,淡淡道:“起來吧。”
“謝圣上。”
宋寶釵直起身后目光緊盯著君夜闌,“圣上好幾日不曾過來,今日怎的忽然來看臣妾了?”
“朕前幾日忙于政務,今日剛歇下來,所以過來看看你。”
君夜闌簡單做了解釋,隨即便轉移目光看向宋寶靈:“朕聽說昨日皇后罰了你,如何,傷可有大礙?”
聞言,宋寶靈十分恭敬的行禮,“回圣上,小女的傷已經上過藥,休養幾日就沒事了。”
“是嗎?皇后向來不輕易罰人,想必是你惹她太生氣了才會如此,你可別怨恨皇后啊。”
“圣上言重了,昨日本就是小女沖撞了皇后娘娘,受罰也是應該的,又怎會因此而心生怨恨。”
君夜闌十分滿意她的回答,于是笑著安撫:“朕已經交代過了,你可以去太醫院拿傷藥。”
“小女謝圣上。”
看見君夜闌一直跟宋寶靈說話,全然不顧還懷有身孕的自己,宋寶釵心中頓生妒忌。
“圣上放心,昨日臣妾已經給靈兒妹妹上過藥了,還命人好生照料著,相信她很快便會痊愈的。”
說話間,宋寶釵還滿臉笑容的看著宋寶靈,而宋寶靈也沒有拆穿她的謊言。
以君夜闌的心計,恐怕皇宮之中沒有什么事是他不知道的,所以她根本不用做這個壞人。
“有你在,朕就放心了。”
君夜闌笑著拍了拍她的手,隨即對宋寶靈說道:“既然傷勢不重,你就隨朕走一趟御書房,朕有事要與你商議。”
看來,君夜闌此番前來是為了找她。
宋寶靈自然是滿口答應下來,然后在宋寶釵嫉妒的目光中,乖順的走到君夜闌身邊。
看著漸行漸遠的一行人,宋寶釵氣得咬牙切齒,同時加深了除掉宋寶靈的念頭。
御書房——
宋寶靈剛進去便看到君天麟坐在棋盤前,手執一枚黑棋正在思考,看到他們后起身行禮。
“皇叔不必多禮。”
說罷,君夜闌轉頭看向宋寶靈,“靈兒,朕與皇叔下棋向來不分仲伯,方才下了一盤亦是如此,你來看看,在這盤棋局里,白棋的局勢如何?”
宋寶靈連看都沒看一眼,便直言道:“望圣上恕罪,小女并不懂棋,所以也回答不了圣上的問題。”
“是嗎?”君夜闌聞言有些驚訝,“朕以為像你這般聰慧過人,也會對下棋有興趣呢。”
“謝圣上謬贊,下棋除了看重頭腦外,對心境也有要求,但小女自幼便靜不下心,故而對下棋一竅不通。”
君天麟似是看穿了宋寶靈一般,深邃的眼睛在她身上打量著,但卻一字未說。
而君夜闌也同樣如此,雖然他沒有再說什么,但心里卻并不相信宋寶靈的說辭。
“朕今日找你過來只因四國宴在即,屆時四方來客,朕希望你能作為縣主出面接待。”
說到這兒,君夜闌適時的停頓了一下,隨即加重語氣道:“尤其是錦國太子,切不可怠慢了。”
聽到這話,宋寶靈心中暗道不妙,表面上卻不動聲色的行禮,“圣上如此看重小女,小女心中萬分感激,但四國宴太過重要,小女實在擔不了此重任。”
“朝中有不少臣子比小女更為適合,還望圣上能另選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