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夫諸葛孔明523.廷議計口授田制(求訂閱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吾夫諸葛孔明 >>吾夫諸葛孔明最新章節列表 >> 523.廷議計口授田制(求訂閱月票)

523.廷議計口授田制(求訂閱月票)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胡說懟八道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胡說懟八道 | 吾夫諸葛孔明 
第525章523廷議計口授田制(求訂閱月票)

第525章523廷議計口授田制(求訂閱月票)

不管未來誰會先忍不住,此時卻都是安穩蟄伏。

年前,曹操那頭兵指許昌而折戟,劉備亦是怒氣沖沖的要伐曹。

年后,不論是劉備還是曹操,暫時都選擇了忍耐。

朝議重設,天子似乎有了那么一些話語權。

文書往來,輿論紛紛。

劉備也從左將軍升為了大將軍,掌天下兵事。

謝過天子旨意后,劉備又寫了文書感謝天子,并派使者入鄴城,貢上水稻與小麥的糧種、良馬、蜀錦等謝禮,并另有一套請大師打造的佩劍與護甲。

天使錯愕之余,又感謝劉備心細,歡歡喜喜的帶著文書與禮物回鄴城了。

“天子總在鄴城,不是好事兒啊。”劉備感嘆一聲。

諸葛亮也笑著點頭,“的確。”

總在鄴城,主動權就一直都在曹操手中了。

“長安與洛陽都在修葺,多用了青灰,主公靜待便可。”

“好。”看到諸葛亮,劉備又想起黃月英,心中又是安穩許多,“備前兩日見到益州來的文書,說計口授田制度的推行,出現了變故。”

“主公是說各世家阻撓嗎?”

“不錯,原本只在益州偏遠之地實行此計,可謂是極大的鼓舞了偏遠地區百姓種地之意愿,可如今法先生欲將此地往一些小縣推行,卻是遭到了阻礙。”劉備點頭。

益州多山,道路崎嶇。

有的地方山地是在瘠薄,人煙也是稀少,同樣的工作推下去,益州這邊要付出更大的人力與物力。

而之前在益州一些很偏遠的村子推行計口受田,壓根沒受到任何阻礙。

相反,因為成立了一些特別工作小組,百姓們聽聞皇帝關心他們,要給他們分田地、登記造冊,他們都十分歡喜。

可等到這制度推向一些小縣城,那是一些世家有所掌控的地方,進度就受到了阻礙。

哪怕,那只是一些小縣城。

諸葛亮笑了一聲,“不如主公請張三將軍帶著玄甲衛去益州走上一遭。”

劉備錯愕,“非要如此嗎?”

“此前推行冬麥夏稻時,關二將軍與法孝直對各世家所有田地有過預估,此事,主公應當知曉。”

“是。”劉備面色沉重。

簡而言之,益州多數好的田地,都到了世家手中。

百姓手里的,無論是數量和質量,都比不上世家的。

有這樣的情況,黃巾造反都算是輕的了。

“既如此,主公還有猶豫嗎?”

“可,益州多數世家都表示愿追隨于備。”劉備猶豫,“若是令孝直強硬推行。”

“于主公名聲有損。”

“唉。”劉備嘆氣,“備受益于聲名,也受困于聲名啊。”

“主公莫急,計口授田制度,若是能于整個大漢推行,必能為大漢打下百年根基。”諸葛亮笑著。

“不錯,此計甚好,只是真要推行,阻力也是極大。”

“是以,亮有一計。”

“孔明快快說來。”

“借曹操之名,行推行之實。”

“借曹操之名?”劉備瞪大眼睛,“他如何愿意?”

“主公以為,計口授田制未曾進入曹操之眼嗎?”

劉備搖頭,“應當不會,不過咱們推行的地方小,是以他們并不會太過在意。”

“那可不一定。”

“孔明的意思是?”

“這段時日,曹操那邊一定在想要如何對付主公。”

“是。”

“若是主動送上這么一個機會給他呢?”

“啊?”

“將計口授田制度放到曹操桌案之上。”

劉備眨了眨眼睛,見到這樣的事兒,曹操一定會不遺余力的幫他“劉備”去推行這事兒,為的就是分化他和世家的關系。

只要將這行為借口安到曹操身上,劉備這頭乃是不得已而為,那推行就不是問題了。

“好。”很快的,劉備點頭應下。

諸葛了則是笑笑,幸好,劉備還不是那么迂腐的人,若不然,他和黃月英的計劃總要再往后推一推的。

二月。

一封關于劉備在南方各州實行計口授田制的消息擺在了曹操桌案上。

曹操眉頭一皺,這事兒他是知道的,但他不覺得劉備能推行下去。

因為各世家的田地都是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的。

誰家會輕易把祖傳的家產給貢獻出去?

所以,他壓根不在意。

可再等他思緒一轉,眼神就亮了,如果這制度是劉備有意要去推的呢?

本來他還想把司馬懿喊來商議一下,但想到自己到底仍是丞相,朝廷上雖多是舊漢之臣,但也還有他的幾個人,便想也不想得安排了。

次日朝議。

有御史聽聞南方有一些偏遠之地很好的推行了一種“計口授田制”,極大的增加了百姓耕種之意愿,穩定了地方,于是認為此計也適用于其他地方,能撫平這些年征伐所帶來的不良影響。

主位上。

劉協看著文書,越看眼神越愣。

這計口授田制度,對恢復耕種是有不錯的效果。

可,此計旦出,世家就能立刻反了,這是在掘世家根基。

誰敢用啊。

便是其他人,也愣。

臥槽,這御史誰家的,好勇啊。

再一看,咦,不太熟啊。

一堆人互換一個眼色,心中便有了計較。

“陛下,此計只得在偏遠之地推行,可見此計定有不完善之處,于全境推廣并不合適。”

“不錯。”

“陛下三思。”

劉協想吐槽,他當然知道不合適了。

他能不知道這些人心里想些什么嗎?

哪怕是他們這些舊臣,家中到底有些“薄產”,幾百畝田還是有的。

若真是按照這計策下去,那家產瞬間就沒了。

“陛下,臣以為南方地廣人稀,正適合推行此計。”那御史又面不改色的道。

其他人松口氣。

哦,針對南面的啊,那還好還好。

等一下,針對劉備的?

這人是曹操的人啊!

“陛下,正因南方地廣人稀,行事必不順利,還需從長計議。”

“是啊,陛下。”

“臣附議。”

一堆人又紛紛反對。

劉協腦子疼,一堆破事兒,難道他說在南方推廣,就能在南方推廣了嗎?真以為他是什么說一不二的主?

“荀卿以為呢?”

荀彧默了默,這計策,他早就知道了。

也知道劉備那邊推行的大概地方,楚安與葉縣都是在推行的。

如今被曹操推到廷議上來,對方打的什么算盤,荀彧一清二楚。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計口授田制,對百姓來說,算是一種保障啊。

如題。

熱門推薦


上一章  |  吾夫諸葛孔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