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夫諸葛孔明171.黃月英:還是拖下去斬了吧(求訂閱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吾夫諸葛孔明 >>吾夫諸葛孔明最新章節列表 >> 171.黃月英:還是拖下去斬了吧(求訂閱月票)

171.黃月英:還是拖下去斬了吧(求訂閱月票)


更新時間:2023年04月09日  作者:胡說懟八道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胡說懟八道 | 吾夫諸葛孔明 
王璨,字仲宣,其曾祖官至太尉、其祖父官至司空,少有才名,如果不是時局混亂,早在去荊州之前就出仕了。

曹操迎回天子這幾年,除了曹氏、夏侯氏、潁川這幾系的官員外,同樣用了不少一些官二代、三代。

其中,恰有幾人,便為王璨舊識。

許昌南面的山林之中。

劉備聽著“小先生”的話,道,“小先生……便這般成算十足嗎?”

黃月英看了劉備一眼,“難道玄德公不希望仲宣兄長成功嗎?”

“這……倒不是。”劉備苦笑,隨后找了塊干凈的石頭,坐下,又指了指旁邊的石頭,請黃月英坐下。

黃月英自然照做。

“備,自二十四歲時參與鎮壓黃巾亂,距今已一十七年矣。”劉備嘆氣,目光看向遠處林外,“自縣尉起,又當過縣丞,司馬,縣令,國相……后又顛沛流離,做過豫州刺史,領過徐州,如今雖有官職,卻無一處安身之地。”

黃月英默了默,雖然沒有安身之地,但劉備的官職,是一直在往上走的,如今,已是左將軍、豫州牧、宜城亭侯。

“失敗了許多次,眼見著漢室衰微,卻無能為力……內心苦楚。”劉備繼續道,語氣蕭然,“此次,即便是有小先生相助,備……亦不知能否功成。”

簡單來說,劉備幾乎失敗了十七八年,這次行動,他也不覺得一定能成功,哪怕謀劃的很好。

“將軍其實不必苦楚。”黃月英搖頭,而后目光認真的打量著劉備。

對方飄零了這么些年,兩鬢也早有了華發,臉上亦是風霜,雙手放在膝蓋上,手掌之中,全是老繭。

如同,老農一般。

若不是腰間佩劍,氣質又如此儒雅,任何人也很難將眼前這個人與玄德公聯系在一起。

“哎……”劉備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黃月英思索了一下,問道,“如今世道大亂,將軍是不忍見劉氏皇權旁落,還是不忍見數萬黎民受苦?”

“皆不忍也。”

“若只能二者只能擇一呢?”

劉備瞪大眼睛,看著眼前這個突然間言辭犀利起來的小少年,見對方目光絲毫沒有避讓,最后反倒是自己別開了腦袋,閉上眼睛。

良久以后,嘆氣,才道,“若只能二擇一,備,更不愿見黎民受苦。”

“為何?”

“皇室之人,即便是如今的天子,幼時也受萬民供養,不曾缺衣少食。”劉備落寞的道,“而今他承了帝位,權力加身的同時,更需承擔責任。”

“哦?有何責任?”

“社稷與百姓。”

“到底是社稷,還是百姓?”

“百姓。”在黃月英的追問下,劉備依舊堅定不移的選擇了百姓,“可如今,庶民如螻蟻,有人屠城便是數萬,令河道阻塞;即便活著的,也有,人相食……旱災、洪災、兵災……災災皆苦庶民。”

“社稷社稷,社為土神,稷為谷神,土育萬物,谷育眾民。”黃月英道了一句,“是以,社稷與百姓,其實分不開。”

“小先生說的是。”劉備贊同,隨后苦笑,“可今時之社稷,多指朝廷,與庶民百姓……其距離何止百里、千里呢?”

“是啊,廟堂之上,多的是自小不缺衣,不缺食物的官員。”黃月英對于劉備的這個看法,倒很是贊同。

而且,剛剛的問題,黃月英很清楚明白了,對方知道這世道未來或與劉漢無關,他能做的,也僅僅是多努力一番,至于能否成功……他也不知。

再者,她這么直接的逼問,劉備的回答是百姓,這讓她心里舒坦不少,至少,終于有個人是會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的。

“哎……”劉備又嘆一口氣。

黃月英:……

“雖然時局艱難,將軍也不必氣餒,漢室立朝四百年,自有無數漢臣與漢民為之奔走。”于是,黃月英還是安慰了一下,“將軍也好,荊州牧也好,都是如此。”

劉備這倒是點了點頭,“可惜……枉有些人自稱漢臣,做的卻是欺上媚下的勾當。”

“將軍說的是。”黃月英點頭,還想再說些什么,卻見一隊士兵押送了一個老農過來。

“都督,抓到一名奸細。”士兵報告著。

“小老兒不是啊!”老農模樣的人大喊,語氣委屈,“將軍明鑒啊!”

劉備見此,站起身,“為老丈松綁。”

士兵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看向了黃月英。

因為,這隊士兵是荊州兵,他們不認什么劉備,只認小先生。

“先松開吧。”黃月英隨后道。

劉備苦笑,是了,如今巡防的士卒,皆為荊州兵。

“諾。”士兵這才應下,替老農松綁。

“勞煩玄德公了。”黃月英這才開口。

“老丈緣何上山?”劉備問著。

“天氣漸涼,家中木柴不足……”老農苦著臉。

“斧子呢?”劉備又問。

“被兵爺收了。”老農看向了旁邊的士卒,見著士卒手中的斧子,又忍不住道,“能否還給小老兒……這把斧子,還是小老兒兄長家借的。”

劉備一噎,雖然內心偏向于這就是個普通的百姓,但依然仔細的觀察著對方。

粗布麻衣,有不少補丁。

腳上則是一雙草鞋。

皮膚粗麻,飽經風霜。

與他,又何其相似啊。

“老丈也見到了,吾等兵屯此處,是以,這兩日是不能放老丈下山的。”劉備又道。

“這……那能否讓小老兒回家報個信?”

劉備:……

“不可。”劉備自然是搖頭。

如今正是計劃的關鍵時候,怎么可能讓人走漏了消息呢?

“那家人必來尋……”老農又道。

劉備也無奈,“若是來尋,便陪著老丈一起待著。”

“這要待到何時啊?”

“不知。”劉備搖頭,戰事還未開始,更不知何時結束,所以,他的確也不知道。

“依小子看,還是拖下去斬了吧。”黃月英則是搖頭,“而今正是關鍵時候,將軍斷不能因小失大。”

“小先生!”劉備瞪大眼睛,“此人不過是無辜庶民!”

“無辜嗎?”黃月英搖頭,而后看著老農,“老丈,我且問你,你當真是山下老農嗎?”

“自然啊!”

“那家住何方,家中幾口人?”

“家住許昌城外的張家村,家中連小老兒一起,共有七口人。”

“此地于許昌南面二十里,且吾等屯兵在山陽,若是家住許昌城外,為何至山陽打柴?”

“這……陽面的木柴更好些。”小老頭一噎,隨即立刻道。

“是嗎?”

“是。”

“你說這斧子是你兄長的,你今年幾歲,你兄長幾歲?”

“小老兒今年四十有九,兄長五十有一。”

“你兄長是你親兄長?”

“這……不是,是從兄。”

“你兄長家中幾口人?”

“共計九口。”

“你兄長有幾個孩子?”

“六個。”

“六個孩子中有幾個成婚了?”

“三個。”

“是男娶,還是女嫁?”

“兩男娶女,一女外嫁,另有三個孩子尚未婚配。”

“另三個孩子為何尚未婚配?”

“年紀太小。”

“是男是女?男的幾歲,女的又幾歲?”

“兩女一男,分別是十四、十三、十二。”

“你兄長家,一年生一個?”

“啊……是。”

“他家中糧食可夠?”

“不夠。”

“這斧子你是什么時候借的。”

“今日早晨。”

“今天要砍柴,今天早晨借斧子?”

“昨日已與兄長打過招呼。”

“今晨什么時候借的?”

“早食之時。”

“那可見你兄長家早食是什么?”

“這……未曾見到。”

“那你覺得應該是什么?”

“粟米粥或者麥粥。”

“就這些?”

“再有點醬。”

“還有呢?”

“或許……還會加個雞子,但大抵是給兄長幼子所備。”

“為何?”

“我那最小的侄兒,自小便有些體弱。”

“瞧過大夫?”

“瞧過的,大夫說要仔細養著。”

“你兄長家中有幾畝地?”

老農瞪大眼睛,“這,不知。”

“不知?”

“反正,比小老兒多。”

“你那外嫁的侄女,家中幾口人?”

“大概是……五六個吧。”老農額頭開始冒汗。

“成婚時你不知曉?”

“未曾瞧仔細。”

“哦。”黃月英點點頭,而后也不再問了,便直直的看向劉備,“將軍以為呢?”

劉備細細回想了一番剛剛這些問話,只覺得這老農回答沒有太多問題,但……也有問題。

那族兄關系與他那么好,他為什么不知對方家中多少地?

這種事兒……在同一個村子里,怎么會不知道?

“的確有可疑之處。”劉備點點頭,“但老丈如今四十有九,或許一時沒想起。”

“是是是,這位小將軍問得太快了,小老兒一時未曾想起。”老農便連忙點頭。

“現在可想起了?”黃月英似笑非笑的道。

“想起來了,兄長家中共有田地一百二十三畝。”

“哦?那在下派人去打探一番,敢問老丈兄長姓名。”黃月英繼續笑著道。

老農愣住。

他兄長姓名?

他的確是知道,只是……剛剛那一百二十三畝地,是他編的啊!

“拿下!”黃月英吩咐道。

今日第一章。

如題。


上一章  |  吾夫諸葛孔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