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夫諸葛孔明92.畝產四石半(求訂閱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吾夫諸葛孔明 >>吾夫諸葛孔明最新章節列表 >> 92.畝產四石半(求訂閱月票)

92.畝產四石半(求訂閱月票)


更新時間:2023年03月06日  作者:胡說懟八道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胡說懟八道 | 吾夫諸葛孔明 
后堂之中。

孫策依舊極為生氣,看著此時進來的周瑜,哼了一聲,“公瑾,你竟還想讓仲謀與那所謂的楚安君聯姻嗎?”

周瑜苦笑,無奈搖頭,“若真能成,于我江東,倒是好事一件。”

“不成!”孫策啪的一聲拍在了桌案上,半晌,才冷靜了些許,“我知公瑾之意,但……荊州,我孫伯符,會堂堂正正打下來,以慰父親在天之靈!”

周瑜嘆氣,“非是伯符所想。”

“那公瑾是何意?”

“若仲謀與那位楚安君之事可成,我江東,便擁有了插手天下楚紙生意的權力,伯符可知,中等楚紙在許都、冀州是何等價格?”

孫策搖頭。

“初始時,一張中等楚紙可至百錢,上等紙甚至可至數百錢,依舊有價無市。”

“瘋了不成?這……還是我等定價太低了?”孫策驚得張大了嘴巴。

張知這一批楚紙過來,周瑜直接帶人拿住了,雖說……這位行商是子布的從弟,但,這也得做給外人看啊。

正因他們掌握著楚紙的分配權,所以賣給各世家的價格……中等紙二十錢一張,上等紙五十錢……而后又與張知分潤。

如今知曉其他各州的楚紙價格,這是白白少了數十萬乃至百萬錢啊。

“以楚紙之便,伯符日后還會想用竹簡嗎?”周瑜于是又問。

孫策自然搖頭,“若非楚紙數量不足……此刻又過于昂貴……”

“在荊州,不僅僅是襄陽,而是八郡之內,楚紙之價皆是中等紙五錢,上等紙十錢。”周瑜補充。

孫策于是拍案而起,“那沔陽黃氏,欺我東吳太甚!”

“沔陽黃氏,在養名。”周瑜皺著眉,推測。

“公瑾的意思是……為那位小先生?”

“或許吧。”周瑜嘆氣,“若楚安君至我江東,江東士族可定,便無須再擔憂了。”

孫策默了默,“是我錯怪公瑾了。”

“奈何,朱氏派的人竟如此不得力……倒是惹得伯符之聲名蒙羞……公瑾之過也。”

“啊?”孫策這才想起,剛剛那個王璨說……他是一路宣揚過來的,“如今外頭如何議論?”

“皆言伯符不當欺侮一個小娘子。”

孫策:……

“我欺侮小娘子?”

“很好,荊州是吧!”

“公瑾,秋收之后,盡起精兵,與我攻打江夏!”

“好。”周瑜自是應下。

只是,在那之前,該給的賠禮,還是得給,該道的歉,也得道。

七月中旬,沔陽縣,黃家莊子。

近千畝金燦燦的稻田一望無際,田邊則是站了密密麻麻的百姓。

夏風一吹,帶走些許燥熱,也令稻穗隨風而動,端得是波瀾壯闊。

黃月英戴著面紗,今日穿上了深色的衣裳,看著眼前這稻穗壓彎了腰,內心的滿足感似乎都要溢出來了,臉上的笑也一直未曾停過。

也幸得,這幾日天氣不錯,可以搶收稻谷了,她的萬畝田產,幾乎都是種了水稻的呀,當然,得先收莊內的以及族學的田產。

黃家莊子之中,除了她家自己的地,其他人家的種的粟米與稻谷都還差些時候才能收獲。

“女君,吉時已到。”龐山民亦是穿著粗布裳,見著這豐收之象,雖喜悅,但也嚴肅。

“好。”黃月英點頭,朗聲道,“諸位鄉親,秋社未至,但這萬畝稻田,如今谷粒飽滿,穗滿枝頭,等不得秋社了。”

旁邊的佃戶們也是笑著,是啊……真的等不到秋社了。

“古語云,春祭所以祈五谷之生,秋祭所以報五谷之熟。”

“本君受天子親封,今日便與上天討個恩典,待秋收之后,再行祭祀之禮,屆時定以五谷之豐、牲酒之香、萬民之悅,報得上天。”

“秋收,開始!”

說完,黃月英便彎腰先以鐮刀割了一束稻穗,示意……秋收可以開始了。

于是,眾民歡呼,族學的孩子們也歡呼,紛紛開始割稻,便是甘寧、龐山民、張仲景、蔡氏、諸葛氏以及護衛們,也都紛紛開動。

而黃月英眼前這一畝,將由她以及族學的孩子們一起收割,屆時,須得好好稱一稱重,看看畝產幾何。

“阿姊覺得,咱們這畝田,能收多少稻谷?”黃峻一邊割下一束稻桿,一邊問著黃月英。

“四石。”黃月英想了想,開口估算。

在這時代,無論是粟米還是稻谷,一般也就畝產三石左右,大約三百六十漢斤,即后世的九十公斤。

當然,這時代的畝也比后世小,若是換成等同面積與重量單位,約是一百二三十公斤的畝產。

聽起來,與后世的最低畝產便有六七百公斤相比……差距很大。

實際上,后世的畝產是在不斷篩選培育作物種子以及不斷提升作物管理方式的這些條件下才得以提升的。

在華夏古代,一直到宋時引入占城稻種,才得以實現一年雙稻。

所以,黃月英說的四石,在這時代,絕對已經算得上是豐收了。

想到這里,她不由得疑惑,這楊休……總不能真的折在交州了吧?

“四石?”旁邊的黃琮疑惑了一下,隨后搖頭,“感覺不止……”

“肯定不止,這一畝地可是咱們親自打理的。”周大丫也加入了討論,“俺家以前給主家種地時,既種過稻谷,也種過粟米……都不如咱們這畝呢。”

“好啦,收完再說!”旁邊亦有其他人開口。

收稻谷,對于佃戶以及工人家的孩子來說,不是新鮮事兒,但對于黃氏一族的孩子們來說,卻是相當新鮮。

不過,這一年之中,因著這一畝地是所有孩子輪流打理的緣故,即便是黃氏一族的孩子們也算是懂得耕種之事的。

黃月英聽著孩子們的議論,也笑,插秧時辛苦,秋收時……倒是快上不少。

這些孩子們人雖小,但到底人數眾多,不過半個時辰,便把這一畝地盡數收完。

接著,李木便帶著人踩著一架打谷機,給稻穗脫粒,當然……這也是黃月英提供的圖紙啊。

幸而,這種木質的沒有太大的難度。

看著稻穗從一個口子伸進去,稻谷便從另一個口子飛出落進一個大大的木箱之中,孩子們覺得新奇的很。

不僅是孩子們新奇,其他沒見過打谷機的百姓們也是新奇。

“嘶,這等神器……日后我等打谷便不再用木錘了啊!”

“正是,如此,即便天氣不佳,我等也可搶得谷米!”

“是啊!”

“當真是……不知是何人所造了。”

“是李管事帶人造的,不過,圖紙是女君給的,說是她恩師種花居士所傳。”有工匠解釋。

“竟又是居士啊!春耕之犁省去我等如此大的力氣,便是秋收,也有這等神器……”

“實乃我等的福分啊!”

不多時,一畝地的稻谷脫粒完成,雖仍有些稻桿,但卻不影響稱重了。

李木將所有稻谷分別裝在三個竹筐內,每個竹筐,皆是裝得冒出個小山頂。

于是,稱重開始。

“第一筐,重一百七十一斤!”

人群中歡呼起來,這才僅僅是第一筐啊。

“第二筐,重一百八十三斤!”

呼喚聲愈大,兩筐,就幾乎達到了平日的畝產啊!

“第三筐,重一百八十五斤!”

“四石!”

“四石多啊!”

“哈哈哈,豐收啊!”

“感謝老天!”

“感謝老天爺!”

有的佃戶激動的大喊。

“不,當是感謝女君啊!”

“不錯,感謝東家!”

“感謝女君!”

黃月英沒在意這些人的道謝,只是計算著畝產,總的約是五百三十九漢斤,也就是大約這時代的四石半,除去一些沒清理出來的稻桿什么的,四石總是有的,的確算是大豐收了啊。

于是,也是笑開,道,“諸位,抓緊收稻啊!一畝地,可做不得數啊!”

“哈哈哈。”

“是極!”

第一章。

如題。

今天有個女生文種草,也是沒有想到的。

然后不得不吐槽一下子,今天查房……哦,主任查房,兩個主任,分正、副,后頭簡稱大、小。

大主任一般一周來一次病房,然后開始喊前組的醫生(小道以及另外的同事)了解病人,在電腦前一個個的了解病史與檢查結果;此時,小主任在后面一臺電腦喊著后組的醫生一個個的看病人。

等大主任看完前組的病人,又喊了后組的醫生了解后組的病人。

然后……小主任把小道這堆前組醫生喊去了解前組病人……

最后快十點開始查房,然后新病人已經來了……

小道內心:不能一起聽?

于是白天火氣略大,一直到下午稍好些。

今天后頭還有兩章,小道慢慢來,寶子們也莫要著急。


上一章  |  吾夫諸葛孔明目錄  |  下一章